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6028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7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文档格式.docx

845.14

合计

5018.05

5262.78

第二章编制依据

工程施工图纸及文件

序号

图纸

签收日期

1

**区15号地(玉马庄)城市棚户区改造小区安置房建设EPC项目

2015年6月

现行规范、规程

类别

名称

编号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1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13

地下工程防水规范

GB50108-2008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20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JGJ46-200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201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行业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2011

现行标准

第三章施工准备

3.1技术准备

3.1.1各岗位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规范和图纸;

3.1.2技术部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方案;

3.1.3召开技术交底会议,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对工长

交底,使其施工前作好充分准备。

3.1.4工长对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前技术、质量交底。

3.1.5技术部向工长提供混凝土浇筑申请单、钢筋隐蔽单。

3.1.6混凝土浇筑前,提前3天与混凝土供应单位办理预拌混凝

土委托单及浇筑申请,为大体积混凝土连续浇筑做好充分准备;

委托单的内容包括:

混凝土强度等级、方量、坍落度、初凝、终凝时间以及浇筑时间等。

3.2材料准备

3.2.1水泥

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水泥进场时应对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场日期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水化热等性能指标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检。

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3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本工程为抗渗混凝土,所用水泥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

搅拌站所用罐装水泥必须经过自然散热,水泥温度不宜大于40度。

3.2.2骨料选择

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应大于2.3,含泥量不应大于3%;

粗骨料宜选用粒径5-31.5mm,并应连续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1%。

3.2.3外加剂

所用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和有关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

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

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

3.2.4水

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的有关规定。

3.3施工准备

3.3.1检查现场临水临电情况,并确保施工用水电能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3.3.2根据技术方案要求组织施工机械的进场、报验、安装、调

试工作,使其在施工过程中能满足工程需要。

3.3.3试验人员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取样、送检。

3.3.4各种计量、测量用具及时检查、送检并且检定证书材料齐

全。

3.3.5根据施工方案准备必要的塑料薄膜、保温材料及测温用具

等。

3.3.6项目部应提前一个星期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保

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

3.3.7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期间,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

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

3.4、机械、工具准备

型号

单位

数量

性能

汽车泵

56米

2

砼罐车

10-12方

20

3

混凝土振捣棒

φ50

6(3个备用)

4

铁锹

15

5

木抹子

/

10

6

铝合金长刮杠

2米

7

塌落度测试筒

8

试模(含抗渗)

9

塑料薄膜

m2

3000

保温棉被

30mm

5000

11

水银温度计

12

电子测温仪

14

测温导线

m

300

试模

150*150*150

25

第四章施工工艺

4.1作业条件

(1)基础筏板钢筋及柱、墙插筋应施工完毕,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浇筑面不得留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清除钢筋上的油污。

(3)基础筏板上的电梯井、集水坑采用吊模,用木胶合板作模板,用50×

100mm木枋作背楞。

(4)将基础筏板上表面标高抄测在柱、墙钢筋上,并作明显标记,供浇筑混凝土时找平用。

(5)浇筑混凝土时预埋的测温管应提前准备好。

(6)项目经理部应与建设单位联系好施工用电,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及施工照明用。

(7)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后勤人员、保卫人员等昼夜排班,坚守岗位,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的顺利进行。

4.2操作工艺

施工准备-----砌筑砖胎模----埋设测温装置----确定砼配合比-----砼输送-----砼浇筑(推移式连续浇筑)-----砼振捣-----砼养护-----测温

4.3商品混凝土进场

搅拌站根据甲、乙方合同及试验室下达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进行搅拌、运送。

浇筑时专人检查混凝土的出罐温度、坍落度,观察混凝土是否均匀、颜色一致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不离析,当不符合上述要求时退回搅拌站。

商品混凝土每次到达现场,要求小票上注明出站时间、到站时间,浇筑时注明浇筑开始时间、浇筑完时间。

混凝土输送

搅拌好的混凝土应及时输送至作业面,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有离析现象,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所有泵管及固定用钢管均不得碰撞或搁置在结构钢筋或模板上,以免在泵管的冲力下造成钢筋、模板位移或混凝土松动。

4.4混凝土浇筑以及测温要求

4.4.1混凝土浇筑方法

(1)混凝土采用1台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泵送。

(2)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

浇筑时先在一个部位进行,直至达到设计标高,混凝土形成扇形向前流动,然后在其坡面上连续浇筑,循序推进。

为避免砼产生冷缝,振捣采用二次振捣法,将表面泌水及时排走,采用二次抹面工艺,提高表面密实度,防止面层出现微裂纹缝。

同时可解决频繁移动泵管的问题,也便于浇筑完的部位进行覆盖和保温。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砼初凝时间,如遇特殊情况,混凝土在4h仍不能连续浇筑时,需采取应急措施。

即在己浇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φ12短插筋,长度1米,间距500mm,呈梅花形布置。

(3)混凝土浇筑时在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4台振捣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垂直振捣或斜向振捣,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防止砼表面振实而与下面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使砼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

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便上下振动均匀。

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时间,过短不易捣实,过长可能引起砼产生离析现象。

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铁锹摊平拍实。

工艺。

振捣点的间距为500㎜,插点距离模板不大于200mm。

为使上下层不产生冷缝,上层混凝土振捣实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且振捣棒下插5cm。

振捣要采取快插慢拔的原则并略微上下抽动,使混凝土振捣密实。

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表面出浮浆且不再下沉为止,一般为15~30s,并且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振捣。

最面层混凝土振出浮浆后,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用木抹子搓压、拍实;

在接近终凝前,用木抹子搓压一遍,使收缩裂缝闭合。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孔洞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在初凝前处理完毕。

4.4.2、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及一层棉毡。

(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3)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难点,要特别注意盖严,防止造成温差较大。

(4)停止测温的部位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可将塑料薄膜和麻袋掀掉,使混凝土散热。

4.4.3混凝土测温

为了控制砼两个温差以及校验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别,应随时掌握砼温差动态,测温工作至关重要,该工程采用电子测温器进行测温,现场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

对测温人员要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

测温人员要认真负责,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

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

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门温度之差达到25℃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1)测温仪器:

为了快捷直观准确测量温度,结合本工程特点,该工程筏板砼测温采用JDC-2型便携式建筑电子测温仪,该仪器具有准确、快捷、宽温操作环境等特点,是一种专业化的测温仪器。

(2)测温线布设:

为了全面反应砼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该工程的特点,测温线的位置应按浇筑高度断面分底、中和表三种情况为一组,每组三根,测温线按上中下分别预埋,按平面尺寸应分成边缘与中间两种情况。

根据测温点布置原则,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

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不宜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

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温度;

7.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出的温度。

(3)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两班考虑。

测温记录按规范要求填写清楚、整洁,换班时要进行交底,并及时进行数据整理。

(4)温差控制:

砼硬化期的实测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内部温差(中心与表面下50mm处)不大于25℃。

b、表面温度(表面下50mm处)与表面外50mm处的温差在25℃以内。

c、砼降温速度不大于2.0℃/d。

d、撤除保温层时,砼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5)外墙施工缝处墙体高出筏板300mm,当实测温度过高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则应及时调整蓄水位降温使其满足温差的规定。

为了随时了解和掌握各部位砼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变化情况,防止砼在浇筑、养护过程中出现内外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以便随时采取有效措施,使砼的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25℃)内,混凝土外表温度与大气温度控制在(20℃)内,确保砼的施工质量,对底板砼采用电子测温仪监测和控制。

测温点布设图参见附图一《地下室底板测温点布置》。

测温内容及频率

龄期

测温次数

第1天至第4天

每4h不少于一次

第5天至第7天

每8h不少于一次

第7天至测温结束

每12h不少于一次

4.4.4测温方法

预埋测温探头,将探头固定在钢筋网片的立筋上,混凝土浇筑后用电子测温仪即可测出混凝土内部温度。

测温探头必须按编号顺序进行,并按事先准备好的表格记录所测数据。

砼测温时间,在砼浇筑完毕12小时后开始试测,以后每隔4小时测一次。

在测试过程中随时进行校验,同时应对大气温度进行测量。

3~5天时应特别加强监测,监测时间不少于15天。

4.4.5测温要求

应按日、夜两班安排测温人员,每班人员2人共同测温,测得温

度数据经两人共同确认无误后再填写记录;

测温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准确熟练的使用测温仪器,做到操作规范,读数准确,书写整洁清晰;

测温人员必须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时向有关管理人员提供每天的测温情况,并主动报告测温过程中所发生的异常情况;

4.4.6测温分析

对砼测温结果进行趋势分析,当砼内部最高温度有可能达到80℃或温差达到25℃的可能时,必须采取保温养护,随时准备增加覆盖物。

按混凝土温度变化情况对混凝土适当保温保湿养护,使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

4.4.7混凝土试块留置原则

一次连续浇筑量小于1000m3的,按每100m3留置一组,不足100m3按一组计算,有抗渗要求的按每250m3留置一组,不足250m3的按一组计算;

一次连续浇筑量大于1000m3的,试块按每200m3留置一组,不足200m3按一组计算,抗渗试块按每500m3留置一组,一次连续浇筑量不足500m3按一组计算。

试块留置组数:

28天标养、7天标养、7天同条件(用于墙体)、14天同条件(用于顶板)各一组,其中见证取样组数不少于总组数的30%。

另外需留置600℃·

d同条件实体检测试块,留置原则与组数应与甲方及监理协商确定。

4.5检查验收标准

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适用于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地下混凝土结构。

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28℃的地下工程。

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和《混凝土结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76的的关规定。

水泥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

2、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品种;

3、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砂、石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砂宜选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3.0%,泥块含量不宜大于1.0%;

2、不宜使用海砂;

在没有使用河砂的的条件时,应对海砂进行处理后才能使用,且控制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0.06%;

3、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应大于1.0%,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4、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用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矿物掺合料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烧失量不应大于5%;

2、硅粉的比表面积不应小于15000m2/kg,SiO2含量不应小于85%;

3、粒化高炉矿渣粉的品质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外加剂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所用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质量规定;

2、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的混凝土,其含气量宜控制在3%~5%;

3、考虑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4、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2、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小于320kg/m3,其中水泥用量不宜少于260kg/m3;

粉煤灰掺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30%,硅粉的掺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5%;

3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4、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加到45%;

5、灰砂比宜为1:

1.5~1:

2.5;

6、混凝土拌合物的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即Na2O当量不得大于3kg/m3。

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60mm~18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拌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两次。

每盘混凝土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9-1的规定。

表4.1.9-1混凝土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

混凝土组成材料

每盘计量

累计计量

水泥、掺合料

±

粗、细骨料

水、外加剂

注:

累计计量仅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

2混凝土在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

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应符合4.1.9-2的规定。

表4.1.9-2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mm)

要求坍落度

允许偏差

≤40

50~90

≥100

3、泵送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防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后制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频率和试件留置组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2、抗压强度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

3、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082的有关规定。

5.1.11、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后制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2、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2的有关规定。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采取材料选择、温度控制、保温保湿等技术措施。

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龄期宜为60d或90d。

防水混凝土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应按混凝土外露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Ⅰ主控项目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防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性能检验报告。

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Ⅱ一般项目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

埋设件位置应准确。

观察检查。

防水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且不得贯通。

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防水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应为+8mm、-5mm;

主体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

5mm。

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

名称

现象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露筋

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

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

蜂窝

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浆而形成石子外露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窝

孔洞

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

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

夹渣

混凝土中夹有杂物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夹渣

其他部位有少量夹渣

疏松

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实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

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

裂缝

缝隙从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内部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响结构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缝

连接部位缺陷

构件连接处混凝土缺陷及连接钢筋、连接件松动

连接部位有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连接部位有基本不影响结构传力性能的缺陷

外形

缺陷

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影响使用功能或装饰效果的外形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形缺陷

外表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玷污等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构件有外表缺陷

其他混凝土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混凝土浇筑质量标准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标高

水准仪、尺量

截面尺寸

尺量

表面平整度

2m靠尺、塞尺

保护层厚度

+5,-3

拉线、尺量

4.6成品保护措施

(1)混凝土浇筑震动棒不准触及测温线和线头。

(2)测温线应妥为维护,防止损坏。

(3)混凝土强度到达1.2N/㎜2之前不准踩踏。

(4)泵管下用木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