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5396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沥青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沥青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沥青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沥青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沥青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沥青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沥青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沥青的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分类

  沥青混凝土按所用结合料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的和煤沥青的两大类;

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

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采用最为普遍。

按混合料最大颗粒尺寸不同,可分为粗粒(35~40毫米以下)、中粒(20~25毫米以下)、细粒(10~15毫米以下)、砂粒(5~7毫米以下)等数类。

按混合料的密实程度不同,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和开级配等数类,开级配混合料也称沥青碎石。

其中热拌热铺的密级配碎石混合料经久耐用,强度高,整体性好,是修筑高级沥青路面的代表性材料,应用得最广。

各国对沥青混凝土制订有不同的规范,中国制定的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技术规范,以空隙率10%及以下者称为沥青混凝土,又细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的孔隙率为3(或2)~6%,属密级配型;

Ⅱ型为6~10%,属半开级配型;

空隙率10%以上者称为沥青碎石,属开级配型;

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指标有稳定度、流值和孔隙率等。

配料情况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沥青与矿粉形成的胶结料的粘结力;

另一是集料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和锁结力。

矿粉细颗粒(大多小于0.074毫米)的巨大表面积使沥青材料形成薄膜,从而提高了沥青材料的粘结强度和温度稳定性;

而锁结力则主要在粗集料颗粒之间产生。

选择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时要兼顾两者,以达到加入适量沥青后混合料能形成密实、稳定、粗糙度适宜、经久耐用的路面。

配合矿料有多种方法,可以用公式计算,也可以凭经验规定级配范围,中国目前采用经验曲线的级配范围。

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适宜用量,应以试验室试验结果和工地实用情况来确定,一般在有关规范内均列有可资参考的沥青用量范围作为试配的指导。

当矿料品种、级配范围、沥青稠度和种类、拌和设施、地区气候及交通特征较固定时,也可采用经验公式估算。

制备工艺

  热拌的沥青混合料宜在集中地点用机械拌制。

一般选用固定式热拌厂,在线路较长时宜选用移动式热拌机。

冷拌的沥青混合料可以集中拌和,也可就地路拌。

沥青拌和厂的主要设备包括:

沥青加热锅、砂石贮存处、矿粉仓、加热滚筒、拌和机及称量设备、蒸汽锅炉、沥青泵及管道、除尘设施等,有些还有热集料的重新分筛和贮存设备(见沥青混合料拌和基地)。

拌和机又可分为连续式和分批式两大类。

在制备工艺上,过去多采用先将砂石料烘干加热后,再与热沥青和冷的矿粉拌和。

近来,又发展一种先用热沥青拌好湿集料,然后再加热拌匀的方法,以消除因集料在加热和烘干时飞灰。

采用后一种工艺时,要防止残留在混合料中的水分影响沥青混凝土使用寿命,最好能同时采用沥青抗剥落剂,以增强抗水能力。

  1传统的沥青混凝土面层(AC)ps:

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根据“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及修订该规范的专题研究,统一将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径标准由圆孔筛标准改为方孔筛标准。

  其主要原因为:

①计量标准向ISO国际标准靠近;

②便于参考国外同类结构形式的级配标准;

③世行项目增多,便于国际招标、监理及质量检验;

④许多国外拌和设备均以方孔筛为标准。

沥青混凝土的符号由原LH改为AC。

  1.1按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分类

  1.1.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9.5mm或AC—13.2mm。

  1.1.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6mm或AC—19mm。

  1.1.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6.5mm或AC—31.5mm。

  其组合原则是:

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大。

上层宜使用中粒式及细粒式,且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1/2,中、下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1.2按沥青混合料压实后的孔隙率大小分类

  1.2.1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孔隙率为(3%~6%)

  1.2.2Ⅱ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孔隙率为(4%~10%)

  c、AM型开级配热拌沥青碎石:

孔隙率为(大于10%)

沥青面层至少有一层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以防水下渗。

若上面层采用Ⅱ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须采用Ⅰ型沥青混凝土,AM型开级配沥青碎石不宜作面层,仅可做联结层。

  2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SAC)

  2.1产生背景

  较大流量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舒适高速地通行,沥青面层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

这就要求沥青面层不但要有较大的磨擦系数,而且要有较深的表面构造深度(构造深度是高速行车减低噪音和减少水〖LM〗漂、溅水影响司机视线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

“沥青面层的抗滑性能是由面层结构的微观构造和宏观构造两部分形成。

其中宏观构造来源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主要由骨料的粗细、级配形式决定”。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修筑高等级公路,从沥青面层的结构形式来看:

Ⅰ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3%~6%,透水性小,耐久性好,表面层的摩擦系数能达到要求,但表面构造深度较小,远不能达到要求。

Ⅱ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6%~10%,表面构造深,抗变形能力较强,但其透水性、耐久性较差。

为了解决沥青面层的抗滑性能(特别是表面层在构造深度较大的情况下,又具有良好的防水性的结构形式),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被加以研究和使用。

  2.2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特点

  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是采用较多的粗碎石形成骨架,沥青砂胶填充骨架中的孔隙并使骨架胶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形式。

具体组成为:

粗集料含量69%~78%,矿粉6%~10%,油石比5%左右。

经几条高等公路的实践证明,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既能提供较深的表面构造,又具有传统Ⅰ型沥青混凝土那样的较小空隙及较小透水性,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抗形变能力(动稳定度较高)。

换言之,“多碎石沥青混凝土既具有传统Ⅰ型沥青混凝土的优点,又具有Ⅱ型沥青混凝土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两种传统沥青混凝土结构形式的不足。

  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面层(SMA)

  3.1形成背景

  60年代的德国交通十分发达,根据本国的气候特点(夏季气温20℃左右,冬季不太冷),习惯修筑“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

这种结构中沥青含量12%左右,矿粉含量高。

使用中发现路面的车辙十分严重,另外当时该国家的汽车为了防滑的需要,经常使用带钉的轮胎(包括欧洲一些国家亦如此),其结果是路面磨耗十分严重(1年可减薄4cm左右)。

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车辙,减少路面的磨耗,公路工作者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增大粗集料的比例,添加纤维稳定剂,形成了SMA结构的初形。

1984年德国交通部门正式制定了一个SMA路面的设计及施工规范,SMA路面结构形式基本得以完善。

这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先后在德国、欧洲一些国家逐渐被推广、运用。

90年代初,美国公路界认为其公路路面质量不如欧洲国家的路面质量好。

经考察发现存在两个方面的差距:

①在改性沥青的运用上;

②在路面的结构形式上(即SMA)。

1991、1992年开始加以研究、推广SMA这种结构形式,最典型的是:

1995年亚特兰大市为举办奥运会对公路网进行改建和新建,全部采用了SMA这种结构形式做路面。

  3.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SMA)的组成原理及特点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种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所形成的混合料。

其组成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含量较多的粗集料互相嵌锁组成高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强)的结构骨架;

②细集料矿粉、沥青和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将骨架胶结一起,并填充骨架空隙,使混合料有较好的柔性及耐久性。

  SMA的结构组成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

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

具体讲:

①SMA是一种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5mm以上的粗集料比例高达70%~80%,矿粉的用量达7%~13%,(“粉胶比”超出通常值1.2的限制)。

由此形成的间断级配,很少使用细集料;

②为加入较多的沥青,一方面增加矿粉用量,同时使用纤维作为稳定剂;

③沥青用量较多,高达6.5%~7%,粘结性要求高,并希望选用针入度小、软化点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最好采用改性沥青)

  SMA的特点: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是当前国际上公认(使用较多)的一种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较好的沥青面层混合料。

由于粗集料的良好嵌挤,混合料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由于沥青玛蹄脂的粘结作用,低温变形性能和水稳定性也有较多的改善。

添加纤维稳定剂,使沥青结合料保持高粘度,其摊铺和压实效果较好。

间断级配在表面形成大孔隙,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

同时混合料的空隙又很小,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都很好,从而全面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路面性能。

  4橡胶沥青(AR)

  橡胶沥青是先将废旧轮胎原质加工成为橡胶粉粒,再按一定的粗细级配比例进行组合,同时添加多种高聚合物改性剂,并在充分拌合的高温条件下(180℃以上),与基质沥青充分熔胀反应后形成的改性沥青胶结材料。

橡胶沥青具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柔韧性、抗老化性、抗疲劳性、抗水损坏性等性能,是较为理想的环保型路面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道路结构中的应力吸收层和表面层中。

  橡胶沥青经过50年的应用,形成了两个成熟的级配混合料产品系列。

与常规沥青混合料相比,橡胶沥青混合料拥有较高的沥青用量(7.5%左右)。

  

(1)开级配混合料(AR-OGFC):

由高用量橡胶沥青(9-10%)与单一粒径碎石为主的集料拌合而成。

  特点及应用:

开级配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滑、防溅水、降噪音和持久稳定性,是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道路的理想表面层材料。

同时开级配混合料突出的抗反射裂缝能力,被广泛用于水泥路面超薄罩面。

  

(2)间断级配混合料(AR-GAP):

由中间粒径间断级配与橡胶沥青拌合而成。

动稳定度达到3000以上,冻融劈裂值达到80以上。

由于具备较好的表面构造、密水性、抗剪切稳定性,间断级配和混合料被普遍用于交叉和变速较多的城市道路面层和补强结构。

  橡胶沥青路面的性能优势:

  ·

优异的抗疲劳性提高路面的耐久性能;

由于胶结料含量高、弹性好,提高了路面对疲劳裂缝、反射裂缝的抵抗能力;

较强的低温柔韧性减轻了路面的温度敏感性;

因为胶结料含量高、油膜厚以及轮胎中含有抗氧化剂,故提高了道路抗老化、抗氧化能力;

优异的抗车辙、抗永久变形能力;

由于道路的耐久性得到提高,使得道路的养护费用显著降低;

大量使用废旧轮胎,既节约了能源,也有利于环境保护;

橡胶中的炭黑能够使路面黑色长期保存,与标线的对比度高,提高了道路的安全性;

橡胶沥青用于沥青混合料时,由于施工厚度薄,施工迅速,缩短了施工时间。

  5Superpave沥青混合料(SUP)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是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的研究成果之一。

Superpave是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Pavement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法是一种全新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法,包含沥青结合料规范,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方法,计算机软件及相关的使用设备、试验方法和标准。

Sperpave混合料设计分为三个水准:

混合料体积设计也称水准I设计,使用旋转压实机(SGC)并根据体积设计要求选择沥青用量。

混合料中等路面性能水平设计也称水准II设计,以混合料体积设计为基础,附加一组SST和IDT试验以达到一系列性能预测。

混合料最高路面性能水平设计也称水准III设计,以混合料体积设计为基础,附加的SST和IDT试验是在一个较宽温度变化范围内进行试验。

由于包含了更广泛的试验范围和结果,完全分析可提供更可靠的性能预测水平。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系统是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和设计交通量,把材料选择与混合料设计都集中在体积设计法中,该方法要求在设计沥青路面时,充分考虑在服务期内温度对路面地影响,要求路面在最高设计温度时能满足高温性能地要求,不产生过量地车辙;

在路面最低温度时,能满足低温性能地要求,避免或减少低温开裂;

在常温范围内控制疲劳开裂。

对于沥青结合料,采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来模拟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和摊铺工程中的老化;

采用压力老化容器模拟沥青在路面使用工程中的老化。

对于集料,在进行混合料级配设计时,采用控制点和限制区的概念来限定,优选试验级配设计。

对于沥青混合料,在拌好后,采用短期老化来模拟沥青混合料在拌和摊铺压实过程中的老化,沥青混合料试件采用旋转压实仪准备。

试件压实过程中,记录旋转压实次数与试件高度的关系,从而对沥青混合料体积特性进行评价。

所谓Superpave混合料体积设计是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填隙率等体积特性进行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的,方法主要有设计材料选择、沥青混合料拌和、沥青混合料体积分析以及混合料验证,包括体积性质和水敏感性。

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过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材料选择;

②集料级配选择;

③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含量;

④评估沥青混合料的验证,包括体积性质和水敏感性。

Suerpave沥青混合料体积设计法对材料、集料级配、混合料均有严格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严格规范要求,包括胶结料规范、集料规范、混合料规范。

  6SBS改性沥青混凝土(SBS)

  SBS改性沥青是在原有基质沥青的基础上,掺加2.5%、3.0%、4.0%的SBS改性剂,改性后的沥青,与原沥青相比,其高温粘度增大,软化点升高。

在良好的设计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下,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高温稳定性明显提高。

  改性沥青及其效果评价指标

  所谓改性沥青,也包括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

改性剂是指“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人的天然的或人工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可熔融、分散在沥青中,改善或提高沥青路面性能(与沥青发生反应或裹覆在集料表面上)的材料”。

改性效果的好坏,主要用改性沥青指标来进行评价,改性沥青的评价指标为:

(1)感温性指标:

针入度指数(针入度)。

(2)低温性能指标:

5℃延度和当量脆点。

(3)高温性能指标:

60℃粘度、软化点与当量软化点。

(4)热稳定性(耐老化)指标:

旋转薄膜烘箱试验。

(5)沥青粘弹效应指标:

弹性恢复。

⑥沥青与集料握裹力指标:

粘韧性试验。

⑦施工及安全指标:

闪点、135℃运动粘度。

⑧离析指标:

软化点差。

  7热压式沥青混凝土(HRA)

  热压式沥青混凝土路面(HotRolledAsphaltPavement,HRA)作为一种独特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形式,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浅谈SBS改性沥青的加工与生产

中国沥青网2010年5月28日

SBS改性沥青以其突出的的路用性能已逐渐被公路建设行(<

ahref='

'

target='

_blank'

>

中国沥青网<

/a>

)业所认可,并不断推广使用,本文从SBS改性沥青相溶性机理和原料选择、生产、存储等工艺方面做了相关介绍。

1改性沥青相溶性机理

改性沥青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改性剂作为分散相,用物理的方法以一定的粒径均匀地分散到粒径连续相重新构成的体系。

聚合物之间存在部分的吸附,极易发生两相之间的离析。

相溶性好是指作为分散相的聚合物以一定的粒径,均匀分布在沥青相中,改性效果显著。

所以,SBS改性沥青的生产问题就是沥青与SBS的相溶性问题。

如果两者的相溶性不好,则沥青会发生离析,使改性沥青的技术指标受到很大的影响。

2原材料选择

生产SBS改性沥青的原材料包括基质沥青、SBS改性剂和稳定剂等。

2.1基质沥青的选择

SBS改性沥青是在基质沥青中掺加少量的热塑性橡胶,通过一定的工艺加工而成,改性沥青的性质与基质沥青密切相关。

因此要生产符合规范要求的改性沥青,选择基质沥青是关键。

2.1.1基质沥青与改性剂SBS的配伍性

石油沥青的组成和性质差异,归根到底是原油的组成和性质差异。

研究表明,沥青是复杂的混合物,在环境温度时呈现弹性型。

优质沥青由于其含有适宜的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组成比例,掺入改性剂时由于足够的软相沥青质、芳香族溶解,形成沥青体系均匀结构的混合物。

但是基质沥青的三大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沥青功能的组分性质。

因此要求我们在生产中采用试验用高速剪切机,对基质沥青取样改性,考察不同改性剂品种,最终选定合适的配伍及工艺。

2.1.2选用合适的基质沥青标号

SBS改性沥青的突出优点就是低温延伸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因而对基质沥青的低温延度也有较高要求。

同时,基质沥青中含蜡量的高低,与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相溶性也有直接关系。

即含蜡量高时基质沥青与SBS的相溶性差,改性效果不理想,其感温性能指标PI值也越小。

目前的道路石油沥青分为A、B、C三个等级。

从各项技术指标来看,A级沥青适用于任何场合和层次;

B级沥青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面层的下面层次,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也可用做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稀释沥青的基质沥青;

C级沥青只适用于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

但是B级和C级沥青的含蜡量相对偏高,所以用于生产上面层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宜采用A级道路石油沥青。

另外,改性沥青的等级是按25℃针入度来区分的。

一般来说,基质沥青用通常工艺手段改性后其针入度要下降20~25。

如70号道路石油沥青改性后针入度一般在45~50左右,只能符合f—D级要求。

所以,加工I—D级一般选用70号沥青,I—C级一般选用90号沥青,I—B级一般选用110号沥青,I-A级则可选用130号沥青。

2.2SBS改性剂

SBS改性剂兼有橡胶和塑料两种性能,常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高温下能像热塑料般成为可塑性材料,因而称热塑弹性体。

SBS改性剂在改性沥青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最理想,其主要特点是:

①改变了沥青流变学性质,黏弹性和延性提高,路面的抗冲击能力、抗开裂能力、耐磨耗能力都大大增加,可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②增大了沥青的黏附性和黏韧度,提高了沥青与砂石料的结合力,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防水能力,增强了沥青路面的耐久性:

③降低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使沥青的针入度和软化点下降、弹塑范围扩大,耐流动变形性能力得到改善,使沥青路面平坦性能和抗车辙性能得到提高,使行车速度提高,路面维护减少。

根据苯乙烯和丁二烯所含比例的不同和分子结构的差异,SBS改性剂分为线形结构和星形结构两种。

试验表明,星形SBS改性剂效果最好。

但在加工性能方面,线形的要比星形的加工容易得多,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基质沥青、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SBS改性剂。

2.3稳定剂的选用

改性沥青生产方式有现场加工和成品生产两种工艺。

现场加工一般是改性沥青设备与拌和楼配合使用,生产出的改性沥青在储存罐中稍作保温存放即输入拌和楼。

这种工艺不需要加入稳定剂,只要保温搅拌即可。

成品生产改性沥青的存储、运输,放置时间长,由于沥青中含有较多的极性化合物,而SBS改性剂是属于非极性化合物,黏度大,易集中在上部,因此沥青则容易沉在下部,即产生离析现象。

这种不稳定性对生产成品SBS改性沥青的存储是不利的,尤其在长途运输时更不容易解决。

加入稳定剂可以降低沥青相与SBS相之间的界面能,SBS相的分散,强化了两相问的黏和。

同样,稳定剂的选用也需要根据沥青型号来选择在生产前必须进行实验,选用合适的稳定剂。

3设备的选用

确定SBS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及参数选择的依据是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而设计生产能力要依托成套设备中主导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匹配其他设备。

在SBS改性沥青成套设备中,研磨机是核心设备,而溶胀反应釜则是主导设备。

其他设备以此为依据进行匹配。

需要指出的是,研磨机是整个工艺流程中最关键的设备,目前用于SBS改性沥青生产的研磨机和高速剪切磨机,无论哪种类型,均要确保混合料的研磨质量,磨盘之间的间隙必须调准确。

间隙过大,SBS混合料粒径不够小,SBS与沥青混合不充分、不均匀,从而影响质量:

间隙过小(1mm以下),强力的摩擦力会使SBS改性沥青的温度上升,有可能使沥青老化。

此外,齿面间隙的大小还会影响研磨机进出口压差、电能消耗等。

4温度控制

在改性沥青生产工艺中,除原料、设备外,最重要的是温度控制。

SBS改性剂的熔点在180℃左右,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越高,SBS改性剂越容易被熔化、并能加快沥青的溶解速度。

但是,沥青的温度过高,沥青容易老化:

SBS改性剂会被氧他、焦化、分解、降解,造成使用性能下降。

所以基质沥青的温度应控制在165-180℃之间。

另外,改性沥青存储时的温度也要重视。

使用表明,SBS改性沥青长时间在高温条件下存储时使用性能会有所下降,在150-160℃存储时,其各项指标变化不大。

5成品改性沥青的存储

成品改性沥青存储的优点在于,一可以随时监测,检查质量,保证使用性能;

二供应及时。

要做到及时供应,除了生产能力的保障外还要配备存储设备一存储罐。

存储罐有立式和卧式两种。

改性沥青在存储罐中需要搅拌或循环。

因为改性

沥青中含有较多的极性化合物,而SBS改性剂属于非极性化合物且黏度较大,易聚集在上部,沥青容易沉积在下部,产生离析现象。

如前所述,SBS改性沥青的存储温度也需要严格控制。

供应紧张时存储温度可设定165-170℃之间,在SBS改性沥青进出存储罐时各搅拌或循环一定时间;

如存储时间较长,存储温度可设定到150-160℃之间,每天搅拌或循环一定时间。

存储罐内的SBS改性沥青的搅拌和循环也不宜太频繁,因为:

(1)由于受热使沥青中的轻质油不断挥发,使沥青变硬变脆,降低黏结性;

(2)沥青过多地与空气接触,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老化;

(3)沥青在管道内不断运行并由储存罐顶处洒落到罐内时,沥青的表面积增大,将增加沥青的氧化反应;

(4)频繁搅拌或循环还会降低沥青温度,沥青温度反复地升高、降低,既加大成本又容易使沥青老化。

6结语

SBS改性沥青可以全面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性能、耐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等。

在SBS改性沥青的生产过程中,必须考虑原材料、设备、温度、存储等方面因素,只有实时控制,才能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