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普查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普查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普查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是外在的、零散的、碎片化的,可最后落实在生活中是整合为一体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把外在的知识,经过自身生命的整合、认可,把它展现出来,这个生命的整合和统一的过程就是一个功夫的过程。
日常生活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可能有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为我们安排好了,但我们还是总感觉此人不诚,这个不诚可能就表现在某种言谈中、某种态度上。
在整个过程中,那个做事情的人的精神的呈现就是知行的功夫,这个知行的功夫是在生命中经过整体性的熔铸后表达出来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9月1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认为的“知行一体”指的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因为后世的学者会分成两个部分研究他的学说,即“知是知,行是行”,所以才有合一并进之说。
B.知行一体指的都是真知真行,辨别真知与假知,真行与假行的现象是知行合一实践中最重要的问题。
C.王阳明理论中“知行工夫本不可费”,“行是知的功夫"
两句里“工夫”与“功夫”的意思都是“工力、素养”。
D.王阳明主张凡事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一定要有生命的感受,并且在感受生命的过程中,行显得尤为重要。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平时做工作的感受”等为例,论证了一个人的行动当中包含着他本身的知识,知行是一体的。
B.王阳明用“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这些生活中活泼生动的事例,论证了“知行一体指的是真知真行”。
C.文章用“常人认为,孝顺父母,自己就要学习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让父母驱寒保暖的知识”的事例,告诉人们这就是知行合一。
D.文章第三段末尾用日常生活中“这个”人与事为例来论证每个人都要把外在的知识,经过自身生命的整合、认可,把它展现出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阳明之前,知与行只是人们行为思考的两个方式,王阳明将知与行由简单的人的行为的两个部分,合一上升到一个本体概念。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知之其切笃定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两个主张的实质并不一样。
C.讲好王阳明的学说,既需要读王阳明的书,也需要读孔子、孟子、朱熹的书,进而形成自己的认知,这个过程就是知行合一。
D.人的知行功夫是在生命中经过整体性熔铸后表现出来的,也可以说知行合一就是生命的存在方式。
【答案】1.C2.C3.B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强加因果,原文“在王阳明之前,学者们是把知和行分开来说的,知是知,行是行。
而王阳明则认为,‘知行一体’,知中就有行,行中就有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B项,“辨别真知与假知,真行与假行的现象是知行合一实践中最重要的问题”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D项,“王阳明主张凡事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错误,原文“王阳明主张凡事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上”。
点睛:
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C项,“告诉人们这就是知行合一”错误,应该是说明“知行合一、知行一体指的都是真知真行”。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这两个主张的实质并不一样”错误,是一样的,谈的都是“知行一体”的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华盛顿1月27日电美国科学家发现,蚊子能迅速学会识别并记住让其不愉快的人的气味。
这一发现可能对预防蚊子叮咬以及防止其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一期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蚊子一旦将一些人的特定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下次叮咬时就会避开散发这种气味的人。
参与研究的华盛顿大学杰弗里·
里费尔在一份声明中说:
“一旦蚊子以厌恶的方式学习识别某些气味,那么这些气味就会让它们产生厌恶反应,就像对驱蚊剂的反应一样。
”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蚊子更爱叮咬某些人,而非随机叮咬。
里费尔等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让蚊子学会将特定人或特定动物的气味与不愉快的机械冲击和振动联系在一起。
24小时后,他们利用Y型迷宫评估这些受过训练的蚊子。
结果显示,蚊子不会选择气味让其“不爽”的人,而是更多去叮咬对照组目标。
进一步研究显示,与情绪相关的多巴胺在蚊子的厌恶学习中发挥关键作用,缺乏多巴胺受体的转基因蚊子失去了学习能力。
里费尔认为,通过了解蚊子如何决定叮咬哪类人等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蚊子的基因和神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有助于开发出更有效的控蚊工具。
材料二:
蚊子会传播很多疾病,如登革热和寨卡。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博客上曾发布的图表指出,蚊子每年造成的人类死亡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动物都多。
这也促使人们发起所谓的“蚊子大战”。
最近的一项实验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因为它可能让我们拥有了一种令人惊讶的潜在革命性武器,即训练蚊子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最新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宣称,当你对即将咬你的蚊子挥出巴掌时,它会学会将你的个人气味与危及生命的经历联系起来,并在未来会避开你。
美国华盛顿大学神经生态学家杰夫•里弗尔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所描述的那样:
“它们本质上是巴甫洛夫蚊子。
”“巴甫洛夫的狗”是一项著名的实验,即狗被训练按照条件反射分泌唾液,这与训练蚊子避开某些人的方法相类似。
当人拍打蚊子时,通常会在皮肤上产生微小的震动,从而打断昆虫叮咬的企图。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0分钟的实验中重现了这些振动,发现当蚊子的叮咬被这些振动所干扰时,它们就会避开这种气味长达24小时。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沃尔特•利尔对《国家地理》杂志表示,“现在我们知道有些化合物会触发蚊子这种避免叮人的记忆,我们可能会使用一种配方,它不仅包括主动驱避剂(比如避蚊胺),而且还包括一些会引发它们避免记忆的化合物。
材料三:
里费尔等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训练,蚊子可以把特定气味和引起其不适的冲击、振动联系在一起。
经过训练的蚊子在24小时后被关进Y型迷宫嗅觉仪,它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以前特别喜欢的味道,另一条是对照组。
经过了科学家的反复冲击和振动,蚊子学乖后,毅然避开了它们先前十分喜欢的味道。
之后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RNAi(干扰技术),科学家们又确定多巴胺是蚊子具有厌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4.下列关于蚊子学习并记忆气味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蚊子一旦将一些人的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下次叮咬时就会避开散发这种气味的人。
尽管这气味可能是它先前喜欢的。
B.研究中,科学家让蚊子以厌恶的方式学习识别某此气味,使它们产生厌恶反应,就像对驱蚊剂的反应一样。
C.“巴普洛夫的狗”被训练按照条件反射分泌唾液,巴普洛夫训练蚊子避开某些人的研究与这个方法相类似。
D.当人拍打蚊子时,通常会在皮肤上产生微小的振动,从而打断蚊虫叮咬的企图、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重现了这些振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蚊子能学会识别并记住让其不适的人的气味,材料二指出训练蚊子避开某些人的方法与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研究的方法类似。
B.三则材料里中的一系列发现可能对预防蚊子叮咬,防止其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即通过了解蚊子的基因和神经如何发挥作用,最终发现一些能触发蚊子记忆的化合物。
C.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
盖茨发布在博客上的图表显示,蚊子每年造成的人类死亡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动物都多,这表明蚊子传播疾病的危害极大。
D.人们为避免蚊子叮咬带来的危害而发起所谓的“蚊子大战”,华盛顿大学杰弗·
里费尔参与研究的这项实验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E.加州大学戴准斯分校的沃尔特·
利尔称“我们将可能开发此配方”,其中传统的驱避剂避蚁胺,就是材料一和材料三提到的多巴胺。
6.科学家发现蚊子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这个研究过程是分哪几步进行的?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并简述。
【答案】4.C5.BE
6.①找到气味目标。
找到蚊子喜欢叮咬的特定的人或特定的动物,并找到对照组目标。
②厌恶式学习。
通过反复冲击和振动,让蚊子学会将特定人或动物的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
③测试评估。
24小时后,把经过训练的蚊子关进Y型迷宫嗅觉仪,嗅觉仪两个方向一头是蚊子先前喜欢的气味,一头是对照组目标,观察其对气味的选择,发现蚊子避开了先前喜欢的气味。
④确定影响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因素。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RNA干扰技术,确定多巴胺是蚊子具有厌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训练蚊子具有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不是巴普洛夫。
5.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研究的最终结果是可能会使用一些配方配方,利用“这些化合物”进而达到预防蚊子叮咬,防止其传播疾病的最终目的;
题干中“发现一些能触发蚊子记忆的化合物”与材料二中第三段“现在我们明确了有些化合物会触发蚊子避免叮某些人的记忆”矛盾;
E项,多巴胺不是主动驱避剂,它是使蚊子具有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关键因素。
6.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科学家发现蚊子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的研究过程的步骤”,注意根据材料一的最后两段和材料三概括找到气味目标、厌恶式学习、测试评估、确定影响学习与记忆能力的因素等四个阶段。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骥,字仲房,萧山人。
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
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
诸生感奋,多成就者。
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
宣德初,迁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屡命巡视畿甸遗蝗,问民疾苦。
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
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
乃改南京吏部。
复以老辞,不允。
十四年进尚书。
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
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骥居官务大体。
在太常,山川坛获双白兔,圻内生瑞麦,皆却不进。
在吏部,有进士未终制,求考功。
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
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
骥曰:
“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
”狱决而雨。
正统中,王振怙宠,凌公卿,独严重骥,呼“先生”。
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
大学士陈循,骥门生也,请间曰:
“公虽位冢宰,然未尝立朝。
愿少待,事在循辈。
”骥正色曰:
“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
”退语人曰:
“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
”竟致仕去。
骥端厚祗慎。
顾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
恒曰: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
萧山故多水患,骥倡修螺山、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湖利。
乡人赖之。
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
事兄教谕骐,虽耄益恭。
时戴笠行田间。
尝遇钱塘主簿,隶呵之。
答曰“萧山魏骥也”。
主簿仓皇谢慰而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
“臣先任萧山,见致仕尚书臣魏骥里居,教子孙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灾患。
所行动应礼法,倡理学,勖后进。
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齿德有余。
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
”帝览奏嘉叹。
遣行人存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
使命未至而骥卒。
赐祭葬如礼,谥文靖。
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
帝怃然曰:
“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
”许之。
(节选自《明史·
魏骥传》,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用:
因为,由于
B.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念:
思念,惦念
C.骥端厚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白:
清楚,明白
D.仓皇谢慰而去谢:
认错,道歉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主簿,古代官名,汉代以后,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负责文书簿籍,主管印鉴的官吏。
C.行人,可指出征、出行的人,亦是使者的通称,其在本文中的含义是后者。
D.诣阙,“诣”到、往;
“阙”是古代皇官前面两边的楼台,又指宫殿或朝廷:
“诣阙”即到宫殿或到朝廷。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骥不媚世俗,德行高尚。
他任太常官时,没有凭借下属机构进呈的祥瑞之物升官发财;
在吏部时,也没有因为其他人的影响做违背规定和法律的事。
B.魏骥为人爽直,善于识人。
他认为一个人立身的基础是要有是非心,不能人云亦云。
面对学生陈循对自己的照顾,他并没有感到欣慰,反而指出陈循等人掌权是国之忧患。
C.魏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常在深夜携带茶粥慰劳诸生,还曾多次奉命巡视京城郊区蝗虫灾情,询问民众的疾苦,倡议修筑水利设施,乡民得以获利。
D.魏骥为人朴实,行事以礼。
他布衣粗食,不置产业,经常像老农一样戴斗签行走于田间,事奉作教谕的兄长魏骐,虽年老而更加恭敬。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退语人曰:
(2)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齿德有余。
【答案】7.B8.A9.C
10.
(1)魏骥后来对人说:
“他把朝廷的事作为自己的事,这样怎么会有好结果呢?
”最终辞官退休归家。
(2)魏骥虽身处山野,但对治理和教化有益处,年龄很大,德行高尚。
请求陛下下令给主管部门,参照前代旧例实施对魏骥的表彰。
7.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B项,念:
考虑,思量。
8.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A项,吏部只掌管文官的任免、升降、调动,武官事务归兵部掌管。
9.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错在“倡议修筑水利设施,乡民得以获利”并非在任期,“家居”即作者告老回乡之后。
10.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渠:
他;
安得善终:
怎么会有好结果呢;
竟:
最终;
致仕:
辞官退休;
有补治化:
状语后置句,对治理和教化有益处;
下所司:
下令给主管部门;
故事:
前代旧例。
参考译文:
魏骥,字子房,萧山人。
永乐年间,以进士副榜的身份授职松江训导。
常在深夜携带茶粥慰劳诸生。
诸生感动而发奋,其中多有功成名就的人。
因师逵的推荐,升任太常博士。
宣德初年,升任吏部考功员外郎。
正统三年,召入试用行在所吏部左侍郎,多次奉命巡视京城郊区蝗虫灾情,询问民众的疾苦。
正统八年,改任礼部左侍郎,不久因年老而请求辞官退休。
吏部尚书王直说魏骥没有衰老,若考虑到他年龄大,最好下令除去繁杂的工作而做简要的事情。
于是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
他再次推托年老而辞官,但是朝廷不同意。
正统十四年升为尚书。
英宗被俘北去,魏骥率领各司众官吏逐条上陈时弊,大多被施行。
景泰元年,年龄七十七,辞官退休。
魏骥做官识大体。
任太常官时,山川坛抓获一对白兔,京畿内长瑞麦,他都拒绝进呈给朝廷。
在吏部时,有一进士服丧期未满,就请求考核功绩授官。
同僚打算答应他,可是魏骥坚持不同意。
司法官因天旱体恤受刑者,有个叫王纲的犯人,罪大恶极,应判处死罪,有人怜悯他年少,想要给他减刑。
魏骥说:
“这是妇人之仁,天道不合时节,正是这个原因。
”依法断案后,天就下雨了。
正统年间,王振依仗宠幸,凌辱公卿,唯独尊重魏骥,称他为“先生”。
景泰初年,魏骥因请求退休养老到达京城。
大学士陈循,是魏骥的学生,找机会避开众人对魏骥说:
“您虽位居冢宰,然而不曾在京城中央作官。
请您稍稍等待,可叫朝廷为您加官封爵,这事儿包在我陈循等人身上。
”魏骥正色道:
“你身为辅佐之臣,应当为天下推举贤才,不能因为我是你的老师就偏私我。
”魏骥后来对人说:
魏骥端正厚道刚劲正直,善于识别君子小人,常说:
“没有是非之心,就不是人。
”在家闲居也忧国忧民,此情到老而更加纯厚。
萧山原来多水灾,魏骥倡议修筑螺山、毕公等塘堰,拦截江潮,兴修水利。
乡里人依赖它获利。
居家一直布衣粗食,不置产业。
事奉作教谕的兄长魏骐,虽年长而更加恭敬。
经常戴斗笠行走于田间。
曾遇到钱塘的主簿,仆隶呵斥他,问他是谁,他回答说“是萧山的魏骥”。
那主簿仓皇谢罪慰问而离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说:
“臣最初任职萧山,看到退休尚书臣魏骥的乡下住宅,教育子孙尊崇孝悌,致力农耕,增筑堤坝,挖掘湖泊,抵御灾害。
所做的事符合礼法,提倡理学,勉励后进。
魏骥虽身处山野,但对治理和教化有益处,年龄大,德行高。
请求陛下下令给主管部门,参照前代旧例实施对魏骥的表彰。
”皇帝阅览奏折而嘉叹赞赏,派遣使者前往慰问,踢给羊和酒,命令有关部门每月供给米三石。
但使者和命令还没到达魏骥就去世了。
按照礼制赐予祭品,谥号文靖。
他的儿子魏完因魏骥的遗言赴朝堂推辞葬礼,乞求用礼金救济饥民。
皇帝叹息说:
“魏骥临终的遗言还害怕劳民伤财,可谓忠诚的大臣啊!
”答应了魏完的请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
黄庭坚
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
人中难得九方皋④。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蔡州平舆,汝河流过其境。
友人李子先在并州。
②幽人:
隐士,这里指品行高洁的人。
③青袍、堤草:
低级官吏所穿之衣为“青袍”、古人常以青草之色喻青袍。
④九方皋;
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
11.下列对诗歌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主客并提,第一句说当年李子先被委任吏曹的小官,因为诗人与李子先的境遇相同,所以,“幽人”不仅是为李子先高才而屈居下僚抱不平,也是为自己的遭遇抱不平。
B.首联第二句说自己也被任为小官,共同的人生遭遇,让主客心灵相通。
“青袍”是点睛之笔,与“吏曹”同义,但用得很活,不显得重复。
C.领联诗以“春水”、“夜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味醇趣永,虚写“春水”、实写“夜月”,把自己的感情与对方的感情完全融合。
D.颈联感慨九方皋的罕见,运用设问的手法,措辞自然,语言直率意深,语气斩钉截铁,对仗十分工整,雕琢精细,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深厚功力。
E.本诗讲究谋篇结构的法度,重视炼字与对偶。
如本诗四联,层次分明,各写一景或一情,仿佛各不相属,但绳之以情,又自然连贯。
12.请赏析尾联的作用。
【答案】11.CD12.①营造了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
②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对将归隐之地风物的喜爱。
③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1.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B项考核内容,CD项考核手法,E项考核结构,其中C项,实写“春水”,虚写“夜月”;
D项,不是“设问”,是反问。
12.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句作用的题目,注意从情感、手法和结构等角度分析,尾联“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是典型的景物描写,通过“酒船渔网”“花落故溪”营造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从手法上看是以景结情,表达作者对将归隐之地风物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
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
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
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荷花为衣裙,表现了作者不为世俗污损的高洁品质。
(2)《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描写了山势的峻拔。
(3)《锦瑟》“_________________”借鲛人泣珠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