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514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docx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docx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要点

第四单元过关自查

单元首页

【人文主题】

★理想与信念。

本单元主要由《古诗三首》(《马师》《石灰吟》《竹石》)《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四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课文体裁多样,有古诗、回忆录、演讲稿和小说;内容丰富,有的抒发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志向,有的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有的阐述了革命志士的共同的理想与信念,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和民族精神。

【语文要素】

★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人物的品质,往往可以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

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要看看他具体说了什么话,做了哪些事,通过分析他的言行就能判断出他的品质。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单元讲述的故事有一定的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借助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习作要求】

★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确定自己要表达的心愿,并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达;根据想表达的内容,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如记叙故事、写信,或者写日记、创作诗歌……

10.《古诗三首》

一、会背《马诗》 

(一)知诗人

李贺,字长吉,中唐浪漫主义诗人,有“诗鬼”之称,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

 

(二)看注释:

1、燕(yān)山:

指燕然山。

这里借指边塞。

2、钩: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3、何当:

何时将要。

4、金络(luò)脑:

用黄金装饰的马龙头,象征马受重用。

(三)解诗意

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像铺上了一层皑皑的白雪。

边塞的上空,高高地悬挂着一弯秋月,放射着清冷的光辉。

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给你套上用黄金装饰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任意驰骋,建功立业呢?

(四)悟诗情

《马诗》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能让马驰骋的广阔画面,希望骏马在广阔天地里奔驰,借以抒发诗人施展才能,为国立功的期望。

 

(五)推荐阅读

《马诗》是李贺创作的组诗,一共有二十三首,本课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马诗(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二、会背《石灰吟》

 

(一)知诗人:

于谦:

(1398-1457)明朝爱国诗人。

他的诗不事雕琢,朴实遒劲的诗风中贯穿报国爱民的思想以及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

 

(二)读准音千锤(chuí)万凿(záo)烈(liè)火焚(fén)烧  

(三)认清形

【凿】要注意下边的里面是“(图1)”,不要写成“羊”。

【焚】下部不要写成“大”

(四)看注释:

①等闲:

平常。

 ②浑:

全,全然。

③清白:

指高尚的节操。

④吟:

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含有赞美的意思。

(五)明诗意: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炼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六)悟诗情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借咏叹石灰不怕磨难、清白在世的形象,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忠诚卓绝的意志和追求高尚完美人格的志向。

(七)拓展延伸

1、积累雄心壮志的词语

壮志凌云 鸿鹄之志 志在四方志存高远  胸怀天下雄心勃勃

2、积累含数字的词语

千锤万凿 三言两语 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千军万马  千言万语

3、积累含近义词的词语

粉骨碎身 良师益友 察言观色聚精会神 阴谋诡计  真心实意

 

三、会背、会默《竹石》

(一)解诗题

“竹石”是指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也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二)知诗人

郑夑(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为“扬洲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三)读准音郑燮(xiè)  坚劲(jìng) 

(四)看注释:

①【任】任凭 ②【尔】你 

(五)明诗意:

竹子深深地屹立在青山之中一点也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牢牢地扎在了岩石缝中。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六)悟诗情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我明白诗人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坚韧执着品格的同时,寄寓自己正直、刚正不阿的骨气。

(七)阅读推荐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八)知识拓展

1.花中“四君子”指梅、兰、竹、菊。

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九)写法借鉴: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表现自己的某种精神或某种品格。

采用托物言志写法的前提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这样才能寄意于物,达到突出主旨的目的。

(十)写法品评

这三首古诗所描写的事物虽然不同,但都表现了诗人的志向。

《马诗》借马抒发自己渴望报效国家的志向;《石灰吟》和《竹石》都表现了诗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坚定信念。

 

(十一)课后习题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表达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答:

《马诗》中,诗人抒发了想要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渴望。

《石灰吟》中,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不论遭受多大挫折,即使粉骨碎身,也要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一诗表现出诗人正直倔强的性格和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共同点:

这三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赞颂某种精神或品质,表达了诗人做人的志向和固守的节操。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人物介绍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主要著作收录《李大钊文集》。

二、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关于父亲的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捕前到被捕后壮烈牺牲的过程,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整篇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回忆了父亲被害的日子,接着按照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顺序叙述。

 

三、易错音、易错字

字音:

避免(bì)  瞅了瞅(chǒu)  苦刑(xíng) 

字形:

【哼】右下部是“了”,不要写成“子”。

 

同音字:

xíng 判刑形状模型  pì 偏僻开辟屁股

 fá 步伐 竹筏 军阀bì 避免 墙壁 和氏璧     

四、重点字词解释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事故而牺牲生命。

[含糊]形容说话的意思不明确。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满脸横肉]脸上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

形容相貌凶恶。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机智]头脑灵活,能够随机应变。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的样子。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五、词语拓展

1.“不~不~”式的词语:

不慌不忙 不屈不挠不明不白不卑不亢 不闻不问不痛不痒  

2.“一~而~”式的词语:

一拥而入 一扫而光 一概而论一挥而就 一哄而散 一笑而过 

3.形容英雄人物的成语:

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临危不惧奋不顾身 光明磊落  冲锋陷阵

六、课文梳理

1.除开头外,本文是按照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顺序来回忆李大钊同志被害的全过程。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是前后照应的关系。

这样写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感情。

 

七、写法借鉴:

前后照应,让文章上下相连、浑然一体。

所谓照应,就是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提到,后面再交代一下。

这种写法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

运用这种写法时要注意前后照应的内容在时间或事情发展的过程上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八、写法品评

本文开头交代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写母亲嘱咐“我”记住父亲的被难日,突出了家人对“1927年4月28日”这个特殊日子的记忆之深。

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还有:

1.“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看他把书和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2.“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 

句1写父亲烧掉书籍和文件,句2交代了父亲这样做的原因,使文章上下相连,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

前后照应的写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题目和内容相照应;②开头和结尾相照应;③情节与情节之间相照应。

 

九、课后练习

3.下面的句子描写了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①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又慈祥的脸。

答:

“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的残酷折磨;“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体现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仍保持着对革命事业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深沉的爱。

 

②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答:

这句话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③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这句话说明李大钊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从容不迫。

 

④这样的句子还有:

“没有什么,不要怕。

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这句语言描写表现了李大钊的处变不惊。

4.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文章的开头指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处母亲嘱咐“我”记住父亲的被难日,前后照应。

这样写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同时,也强调了家人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表达出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12《为人民服务》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

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诗人、书法家。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

写作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议论文范畴。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基础知识

1.易错音彻(chè) 炊(chuī) 鼎(dǐng)葬(zàng) 

2.易错字

【葬】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下面部分的撇和竖要出头。

【迁】被包围的部分是“千”,不是“干”。

【牺】右边是“西”,不要写成“酉”。

 

3.易混字

彻—沏—砌     迁—迂—忏     炊—吹—软  

彻(彻底)     迁(迁移)      炊(炊烟)

切(一切)     迂(迂腐)      吹(吹牛)

砌(砌墙)     忏(忏悔)      软(柔软) 

4.多音字

削:

xuē(剥削)   xiao(削铅笔)

给:

gěi(送给)  jǐ(给予) 

5.词语拓展

①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