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文档格式.docx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③惟有绿荷红菡萏,。
(李商隐《赠荷花》)
④相呼相应湘江阔,。
(郑谷《鹧鸪》)
⑤,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⑥,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⑦征蓬出汉塞,。
(《使至塞上》)
⑧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4.名著阅读。
(5分)
如果说“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了孙悟空的勇敢,那么“三调芭蕉扇”则更多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
请你结合《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相关情节作具体说明。
【答】
3.略
4.①因与铁扇公主有夺子之仇,所以来到芭蕉洞后,先是躬身施礼,以嫂子称之,并佯装不知铁扇公主就是红孩儿之母。
②被扇出五万余里后,告求灵吉菩萨,从菩萨处得到定风丹,并再次前往芭蕉洞。
③随后变作小虫子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逼迫她交出芭蕉扇,在得到确认后方离开芭蕉洞去火焰山灭火。
5.相信自己就能克服困难。
一)积累(共13分)
2、默写古诗文。
(8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
。
(2)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足蒸暑土气,
(4)
,非是藉秋风。
(5)《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出莲的高洁、庄重的句子是:
,
(6)《木兰诗》中写出了木兰征战生活艰苦及战场气氛悲凉的语句是:
3、名著阅读。
(3分)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烁、奉、跨、仰、仆(5
处任选4处。
共2分,对2个给1分。
)
2、
(1)芳草萋萋鹦鹉洲
(2)江山如此多娇
(3)背灼炎天光
(4)居高声自远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共8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给分。
)6、名著阅读(5分)
(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分)
语段中的“他”指(姓名),对学生的态度是(四字概括)。
(2)如果说“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了孙悟空的勇敢,那么“三调芭蕉扇”则更多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
6、
(1)寿怀鉴(寿镜吾)严而不厉
(2)①因与铁扇公主有夺子之仇,所以来到芭蕉洞后,先是躬身施礼,以嫂子称之,并佯装不知铁扇公主就是红孩儿之母。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诗歌赏析,完成9-10题(5分)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9、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表现的画面。
(2分)
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但最后却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慨叹,这是为什么?
9、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10、作者一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梦中也不忘。
但是,由于朝廷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
当他看到自己白发已生,感到人到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列古文,完成11-15题(16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可爱者甚蕃
(2)不蔓不枝
(3)陶后鲜有闻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益习其声(《黔之驴》)
B.亭亭净植上植果子松数棵(《于园》)
C.水陆草木之花亦荆吴形胜之最也(《黄鹤楼》)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14、给文中加线的句子用“/”划分节奏。
(画5处)(3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15、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4分)
1、
(1)多
(2)生(长)藤蔓(3)少2、
(1)(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2)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C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5、环境可以改变人;
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6—20题。
(19分)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
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
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②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
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
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
“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
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
”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
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
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
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
“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
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
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
”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
“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
咋还是杂色米呢?
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
“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
”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
母亲抹了一把泪,说:
“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
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
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
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
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
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
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
“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
“娘啊,我的娘啊……”(选自文章阅读网,有删改。
1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
17、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
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答:
我选()处:
18、第⑧自然段:
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19、第⑨自然段:
“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
20、“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请你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父(母)爱的感受。
要求情感真挚,不少于50字。
16、(共4分。
)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2分),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2分)。
17、(选作,共3分。
)
(1)“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
(揣摩词语1分,细节描写1分,句意理解1分)
(2)斑驳陆离:
形容土墙已经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了。
噌噌:
形容长得很快。
本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子”家虽然十分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揣摩词语1分,比喻1分,句意理解1分)18、(4分)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2分),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
(2分)19、(4分)示例:
天啊!
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
娘啊!
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
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
(内容合乎情理2分、生动感人2分)20、示例一:
每天早晨桌上的早餐,每次出门前那声亲切的叮咛,获得成功时给我肯定,遭遇失败时给我鼓励……我愿永远停靠母爱的港湾。
(内容2分,情真2分)示例二:
爸爸总是那么严厉,生活中让我独立、学习上让我自主,每次遇到风险总不让我退缩。
其实,在他那威严的面孔下藏着一颗慈爱的心。
(内容2分,情真2分,共4分)
∙首页
∙标签
∙找人
∙意见反馈
∙帮助
∙我要提问
这里是匿名提问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
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快速注册天涯帐号己有天涯帐号?
登录
谁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
?
匿名提问
2009-12-0819:
13:
03发布
古典文学古典诗词文学
2个回答
∙lumhiplsk|2009-12-0819:
26:
41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红楼梦》里香菱说: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她虽然不能够清楚地说出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真是非常恰当啊。
对“烟”的不同理解:
有人认为是烽烟,有人认为是炊烟。
登岳阳楼》
【唐】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999年上海市】
风力发电
①薪柴、秸秆等生物燃料,曾经在很长时期作为人类的主要能源。
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入,矿物燃料逐渐取代了生物燃料,尤其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后,矿物燃料更上升为居统治地位的能源。
但是,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总是有限的,而且,无论是生物燃料还是矿物燃料,在使用时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有害气体、固体垃圾,污染周围的环境和水源。
②人们在逐渐认识这些问题后,开始寻找替代能源,尤其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
风力就是其中的一种能够用以发电的能源。
虽然,人类利用风帆行船,利用风车提水,利用风力推动石磨或其他机械,已有数千年历史了,但是将风力转化为发电的重要能源则是在电气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
风力来源丰富,风能发电花钱少,又没有污染,因而它逐渐引起人们新的关注。
是现代技术使风车变成了发电的动力设备,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
③美国人消耗了全球能源的1/4,人均石油和电力消耗量都在全球之首。
但是,由于国土面积太大,居住地分散,铺设电缆的代价太高,南部大草原上的很多大牧场还是很难获
得电力供应。
那里的牛仔们只能依靠风车提水,用风力发电,如果没有风车,许多牧场将难以为继。
④当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大规模地利用风力来发电。
新型的风车发电设备的外观就像一座高耸的铁塔,顶部有3个玻璃纤维制成的叶片。
每个叶片的长度有20来米,形状像飞机的翅膀,组装上铁架以后,总体上更像飞机的螺旋桨。
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这些风车产生的电力相当可观。
它们产生的电力还可以通过电缆连接在一起,送到附近的城市和工矿企业,也可以并入当地的电网。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片原野中分布着3300个这样的风车,它们产生的电力用电缆输送到附近的著名旅游城市棕榈泉。
尽管那里游人如织,电力的消耗量极大,又不容污染,但靠这些风车产生的电力就完全可以满足全部需要了。
⑤自从1891年丹麦人建立第一座风力发电站以来,世界上已有数百万台风力发电机在运转。
仅按现有的条件,如果能将全球陆地上的风能充分利用起来,产生的电力将相当于目前火力发电总量的一半。
1.①段中,与加点的“居统治地位”意思相近的词是
。
2.第②段中加点的“这些问题”指的是:
(1)
;
3.第②段末句中说:
“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
”说风车“古老”是因为它
“古老的风车焕发了青春”的原因,除了人们“逐渐认识这些问题”之外,还因为:
4.联系全文来看,第③段所举的“美国南部大草原上的许多牧场用风力发电”这个例子,用得是否恰当?
试说明理由。
5.从文中看,能保证著名旅游城市棕榈泉的电力供应,且不使环境受到污染,是因为那儿具备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是:
(3)
6.第⑤段文字说明了风力发电的
和
参考答案:
1.主要
2.
(1)矿物燃料的储藏量有限
(2)生物、矿物燃料有污染(文字上不必拘泥)
3.有数千年历史了
(1)风能的自身优势(或“风源丰富,花钱少,又无污染”)
(2)有了现代技术(或现代技术的发展)
4.A类答案:
这个例子举得恰当,因为它能说明古老的风车在现今社会生活中仍起作用(或这个例子能说明风车发电花钱少等)
B类答案:
这个例子不恰当,它未能有效说明风能是较理想的替代能源这一特征(这类体现质疑精神的答案,应加以鼓励,加1分)
5.
(1)当地风力资源丰富
(2)它附近的风能发电站规模大(3)有电缆(连接)供电(次序不论,文字上也不必拘泥)
6.现状(或现有规模、发展速度快等)前景(或开发价值、巨大潜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