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会展产业格局及其政策比较分析.docx
《中德会展产业格局及其政策比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德会展产业格局及其政策比较分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德会展产业格局及其政策比较分析
中德会展产业格局及其政策比较分析
一中德会展产业基本格局与主要特点
1.中国会展产业基本格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会展业发展迅速,许多城市积极发展会展产业,并具备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力,逐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大会展经济带。
(1)环渤海会展经济带。
以北京为龙头,包括天津,山东的青岛、济南、烟台、潍坊、威海,河北的石家庄、唐山、廊坊等会展城市。
该会展经济带会展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
北京拥有众多全国性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在举办行业性专业技术展览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在中国内地22个被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的展览中,北京的中国国际机床展、纺织机械展、通信展、服装服饰展、制冷展、工程机械展、冶金展、医疗仪器展和印刷展等10个展览位列其中,国际品牌展会数量居全国首位。
(2)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
以上海为龙头,包括江苏的南京、苏州、南通,安徽的合肥,浙江的宁波、温州、义乌、杭州等会展城市,正在形成以沿江、沿海为两翼的发展格局。
其中,宁波、温州定位于制造业展会,杭州定位为休闲、会议和旅游三位一体,苏州定位为外贸、外资类展会,各自发展区域会展经济。
该会展产业带起点高,政府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发展潜力巨大。
(3)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
以广州为中心,包括广东的深圳、东莞、顺德、珠海、中山,福建的福州、厦门等会展城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产业结构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
正因为如此,这一会展经济带展会竞争更趋激烈,企业合作也更加紧密。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的实施,不仅促使香港和珠三角其他展会城市进入一个“整合”时期,市场主体和展会运作的一体化也已是大势所趋。
拥有良好产业基础、交通便利、物流业发达的香港、深圳、广州将形成三大国际性展览会中心城市,而且这一变化更加明显。
珠三角会展城市产业力量均衡,无论广州,还是深圳,都不具备如上海在长三角地区般的龙头地位。
(4)东北会展经济带。
以大连为龙头,包括长春、哈尔滨、沈阳以及吉林等会展城市。
东北会展经济带最大的优势就是与俄罗斯、韩国、朝鲜相邻,几大城市利用自身的特色产业开发对俄、对韩经贸类展会,培育地区特色会展经济,效果越来越明显。
此外,该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
(5)中西部会展经济带。
包括重庆、河南的郑州、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陕西的西安、四川的成都、云南的昆明、青海的西宁、新疆的乌鲁木齐、甘肃的兰州和酒泉、广西的南宁等会展城市。
中西部会展城市群的发展与京津塘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不同,不是以某个城市为龙头形成集群效应会展经济产业带,而是突出个性,培育地区特色展会。
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成都的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的高交会、西安的东西部洽谈会、南宁的东盟博览会等品牌展会。
2.德国会展产业基本格局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博览会强国,会展产业是德国服务性经济的关键产业,其博览会年营业额为23亿欧元左右。
在世界上营业额最多的10家博览会举办者当中,德国就有6家。
全国188个城市中,有49个城市作为主要会展城市予以扶持,遍布16个州。
柏林是全球10大会展城市之一,以工业博览会、消费品博览会、旅游博览会、家居用品行业博览会等著称,是名副其实的博览会城市。
巴伐利亚州拥有慕尼黑、纽伦堡、维尔茨堡、奥格斯堡、安贝格、罗森海姆、林道7个会展城市,其中尤以慕尼黑最为著名。
慕尼黑是巴伐利亚自由邦的首府,是德国高科技中心,是IT产业以及通信技术领域、媒体经济、金融、生命科学的引领地区。
慕尼黑拥有展示投资、消费品和高新技术的专业博览会,是引领世界的博览会城市之一。
慕尼黑博览会也在亚洲、中亚和南非举行国际专业博览会。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海洋工业、再生能源、航空和美食以及酒店业是其展览的重要主题。
国际船舶制造、船舶机械和技术博览会是世界船舶制造业海事工业方面最高级别的博览会。
黑森州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图书馆被喻为“德国最大的书柜”。
每年在法兰克福举行的颁发德国书业和平奖的国际图书博览会是世界上最大的书展;卡塞尔举办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介绍当代艺术的“国际当代艺术展览”。
下萨克森州拥有汉诺威和布伦瑞克两个会展城市。
汉诺威是下萨克森州首府和展会之都。
汉诺威的德国博览会公司是德国最著名的展览公司,也是国际国内顶尖博览会主办团体之一。
其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博览会。
以技术、创新、自动化为主题的汉诺威博览会则是世界最高级博览会。
汉诺威的世界汽车及车载装备展也非常著名。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有杜塞尔多夫、科隆、波恩、埃森、多特蒙德、明斯特、杜伊斯堡、比勒菲尔德、诺伊斯9个会展城市。
杜塞尔多夫这座莱茵河畔的大都市,被视为信息通信技术、媒体和广告业的中心。
杜塞尔多夫的主要优势首先在于机械与配件业、医疗与保健业以及时尚和家居业。
杜塞尔多夫国际时装博览会更是下一季服装的风向标。
世界医疗论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博览会,展会的重点主题是医疗技术和实验室技术、门诊需求和医院需求以及医疗设备。
科隆博览会公司在德国境外举办许多博览会。
科隆国际艺术博览会是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方面国际最高级别的博览会,面向大众开放。
参展的画廊都是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知名度的画廊。
世界食品博览会涉及领域主要是食品经济(食品和奢侈品)、美食和商店设备。
国际牙科医疗及技术展是该领域国际最高级别的博览会,主题为牙科技术和牙科医疗。
德国主要会展城市分布状况可参见表1。
3.中德会展产业格局的主要特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中德两国会展产业存在以下主要特点。
(1)产业空间分布特点。
中国会展产业是以某一区域的特大中心城市为圆心,初步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带。
但个别经济带的划分显得较为牵强,归为同一经济带只是因为地缘接近,而非彼此间的会展产业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
德国会展产业北部沿莱茵河畔,南部环绕博尔登湖,以几个大城市为中心,如柏林、法兰克福、汉诺威、慕尼黑、斯图加特、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等,辐射全国其他中小城市。
德国会展产业格局,起源于各区域的产业经济结构自然分工,并在政府有意识地规划指导下逐渐形成。
表1德国主要会展城市分布状况
(2)会展城市特点。
中国五大会展经济带在各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基础上,相互协调、各具特色、梯级发展的互动式会展经济发展格局初显雏形。
但各经济带的特色并不显著,不突出,尤其缺乏不可替代性。
德国各州著名会展城市及其会展卫星城市的会展都极具特色,各领风骚,定位明确,错位发展,相辅相成,具有极大的不可替代性。
(3)会展产业带动力特点。
中国从各会展经济带自身来看,虽拥有一两个知名的展会,但从整体上来说,各会展经济带缺乏强劲的优势地位,因此会展中心城市对其周边的会展卫星城市的拉动力有限,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会展城市群。
德国会展产业经济的中心以州为圆点,每个州以一个或两个城市为会展经济的领头羊,带动其周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会展城市群合理分布于全国。
(4)会展产业经济特点。
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会展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个别中等城市会展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小城市或地处偏远的城市几乎谈不上会展经济。
德国一批国际性大型展览中心城市的会展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一批中小会展城市的会展经济也有自己的特色。
(5)会展产业发展机制特点。
中国会展经济中心的形成以政府推动为主,如中西部会展经济带,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扶持下形成的。
所以,各个经济带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各自为政,甚至各经济带内部本身也存在相互竞争,合作协调机制尚未形成。
德国会展城市及会展中心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扶持,另外也与其深厚的历史相关。
从中世纪的市集贸易至今,德国的会展业经历了800多年的历史积淀,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德国经济的一种特色。
二中德扶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国会展产业政策简介
1.中央政策
(1)会展审批制。
我国对企业出国办展实施审批制,制定了《出国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审批管理办法》,对出国办展项目审批的条件、依据、受理和审查程序、期限以及批准项目的通报、公示、监督管理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将出国办展纳入行政许可、工商、海关、外事等综合管理体制的框架,规定出国办展须经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审批(与商务部会签)。
组展单位应当向中国贸促会提出出国办展项目申请,项目经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
贸促会负责协调、监督、检查组展单位实施经批准的项目,制止企业和其他组织未经批准开展出国办展活动,并提请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商务部负责对出国办展进行宏观管理和监督检查,审批原则是:
严格控制同类展览,鼓励联合办展;优先批准规模大、影响大、水平高、定期举办的展览;优先批准具有行业优势和办展经验的单位承办的展览。
对在境内举办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对展览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实行分级审批管理。
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下的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可由具有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主办资格的单位自行举办,报相应的审批部门备案。
举办对台湾地区出口商品交易会、台湾地区商品展览会以及台湾地区厂商或机构参加在祖国内地举办的国际性及全国性展览会、博览会,报外经贸部审批,并有专门的管理办法。
境外机构在华举办对外经济技术展览会,必须联合或委托我国境内有主办资格的单位进行。
(2)市场开拓资金支持。
国务院外经贸委设立“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出国展览。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是中央财政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项活动的政府性基金。
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其所支持的内容是:
举办或参加境外展览会,包括展览费(场租、基本展台、桌椅和照明),公共布展费,体积1立方米以上、重量1吨以上的大型展品回运费。
该基金分为中央和地方使用两部分,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
(3)产业地位。
中国政府对会展业的发展目标较为明确的文件是《“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该文件提出:
“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文化会展,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关文化活动及会展,使文化会展业成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并列举出“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等13个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
2.地方政府扶持会展产业发展政策
(1)产业地位及发展方向。
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关联度大、溢出效应明显,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被称为都市经济的“助推器”。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9个都在本地区的“十一五”规划中规划了会展经济的发展目标。
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制定了专门的会展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杭州市会展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深圳市会展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上海会展业发展行动方案》)。
我国各个主要会展城市对会展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有不同的定位及发展目标(见表2)。
表2我国主要会展城市对会展产业的定位及目标
分析表2可以发现,各主要会展城市都清楚地认识到会展业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将其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扶持。
中心会展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定位于成为亚洲(亚太地区)的主要(重要)会展城市,杭州、南京、大连等城市的发展目标也相当明确,在于依托中心会展城市,成为国内所处区域的中心会展城市。
这些目标较为务实,各有侧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复竞争。
(2)扶持方式。
一是优先发展。
北京市把会展业列入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大力发展和培育的现代服务业六大重点行业之一。
杭州市会展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使会展业发展领先于社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