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4578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Word文档格式.docx

与硕士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

以硕士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指具备下列条件的考生:

(1)获得学士学位后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2)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

(3)近几年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励(排名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前15名、8名、5名,省部级一、二、三等奖的前7名、5名、3名)。

3.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者及在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须拿到硕士学位;

4.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5.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45岁;

6.有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7.有考生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同意报考的证明。

四、报名

1.报名时间:

2008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每天24小时)。

2009年只进行一次招生。

2.报名方式:

考生进入博士招生报名系统后,填写报名信息,下载报名材料。

具体报名要求、流程请查阅报名系统相关说明。

网络报名:

3.网络报名成功后,报考者应在报名期间交纳报名费200元/人。

通过邮局汇款须写清考生姓名,也可直接到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交纳。

汇款地址: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六号)。

邮政编码:

100088。

4.考生报名后于2009年1月10日前(以邮戳为准)报送下列材料:

(1)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报后自行打印,贴好照片);

(2)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评议书,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或证明书;

(3)两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信(网报时下载,要求手写);

(4)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特别成就、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

(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想致力研究的问题和设想的陈述书(网报时下载);

(6)政治审查表(网报时下载);

(7)准考证(网报后自行打印,贴好照片,准考证正面除“编号”外均要手工填写,考试地点(北京、四川二选一),准考证反面不要填写;

(8)获得境外院校学位者,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证明。

同等学力者不交第

(2)项材料,但须提交:

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证明;

本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复印件);

已学习过的硕士课程成绩单(由进修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出具);

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两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前15名、8名、5名,省部级一、二、三等奖的前7名、5名、3名)的证书。

招生单位对报考人员送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后,对符合条件的考生发给准考证。

应试生请持有效证件于2009年3月10—16日到我院研招办领取准考证。

五、考试

1.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初试:

①外国语:

英语,包括笔试、听力及口语测试。

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另行单独组织考试,时间为30分钟。

②政治理论课:

自然辩证法,笔试。

凡应届毕业硕士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可以申请免试。

③业务课:

两门。

两门业务课均笔试,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具体考试科目在各专业介绍中注明,同等学力考生必须加试两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具体科目待准考后通知)。

复试时间:

笔试后另行通知。

复试采取综合口试方式进行。

综合口试包括论文报告或科研报告,以及对知识的广度、深度、科研能力、分析能力、反应能力、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考核。

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天到考场了解考场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

2.初试时间:

2009年3月17日至18日。

3.初试地点: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部(分别设在北京和四川绵阳两地)。

六、体检

体检安排在考生复试时进行。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七、录取

应届硕士毕业生必须在录取前交验硕士学位证书或复印件。

经审查合格,发给录取通知书,录取考生于2009年9月入学。

八、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

基础课程学习主要在北京进行。

九、学习期间待遇

院研究生部设立的奖学金约11000元/年。

凡被我院录取的博士生一般不需缴纳培养费。

十、学生住宿

本院招收的研究生学习期间免收住宿费。

十一、就业

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按定向协议就业。

非定向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按国家政策实行“双向选择”,按自主择业原则就业。

十二、其它说明

如在2009年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院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十三、招生专业目录

1、基础数学

9、无线电物理

2、计算数学

10、流体力学

3、应用数学

11、工程力学

4、理论物理

12、光学工程

5、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13、核能科学与工程

6、等离子体物理

14、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7、凝聚态物理

15、核技术及应用

8、光学

16、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

招生专业介绍

1、基础数学(070101)

研究方向及导师:

(1)非线性发展方程与无穷维动力系统郭柏灵(中科院院士)

(2)偏微分方程的调和分析方法苗长兴(研究员)

方向1主要研究现代物理力学中一些非线性发展方程(组)的数学理论,具体涉及的方程有GinzburgLandau方程、LandauLifshitz方程等,研究内容涉及这些方程的定解问题的适定性、奇异解的存在性及其性质、以及无穷维动力系统奇异吸引子与惯性流形的拓扑结构例如时间周期解和拟周期解的存在性与稳定性、同宿轨道的存在性与不变性、同宿轨道与异宿轨道的横截相交等。

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不仅在数学上极富挑战性,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它们在物理力学中亦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方向2主要是借助于调和分析方法与非线性泛函分析方法(例如:

算子插值理论、奇异积分理论及其应用、Besov函数空间理论、振荡积分估计)来研究波方程、色散波方程(组)的Cauchy问题及散射性理论、低正则性问题等现代数学的核心领域。

采用的方法与技术是PelayLittlewood理论、Strichartz型时空估计、Bony的仿积分解与二次微局部分析、函数空间的插值理论,特别是Bourgain的Fourier截断方法、Keel-Tao的I-方法。

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在数学上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物理的研究和认识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专业课考试科目:

方向1:

(1)泛函分析

(2)偏微分方程

方向2:

(1)偏微分方程

(2)泛函分析或调和分析

2、计算数学(070102)

研究方向及导师:

(1)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周毓麟(中科院院士)袁光伟(研究员)

(2)计算流体力学蔚喜军(研究员)

(3)并行计算莫则尧(研究员)

(4)应用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及数值解江松(研究员)

方向1研究内容包括:

(1)粒子输运方程计算方法,针对高维输运计算问题,研究具有并行性、守恒性、非负性以及加速迭代收敛等特征的离散方法;

(2)辐射流体力学计算方法,针对高维多介质辐射流体力学问题研究高效健壮的自适应计算方法,包括网格优化方法、守恒型离散方法和并行数值方法等。

方向2主要研究流体力学方程的数值方法,特别是结构和非结构网格上高分辨率有限体积和有限元方法,包括数值网格生成与自适应方法,多介质流体力学界面处理及数值模拟等内容。

方向3主要从事高性能并行计算机在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包括:

并行算法设计与分析、并行自适应计算、并行数值模拟支撑软件框架、数据管理与科学计算可视化等。

方向4主要研究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中非线性双曲抛物耦合方程组的数学理论,具体涉及的方程有可压粘性热传导流体运动方程、热弹性、热粘弹性、粘弹性和弹塑性力学方程,这些方程在数学上有鲜明的特点,如双曲(奇异性)与抛物特性(耗散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强非线性性和退化性的相互作用等,这些方程不仅在数学上富有挑战性,同时,它们在工程力学中亦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1)数学物理方程

(2)偏微分方程计算方法或计算方法

(1)数学物理方程

(2)泛函分析或偏微分方程计算方法

方向3:

(1)偏微分方程计算方法或计算方法或数据结构

(2)并行计算基础(含并行算法设计与并行机体系结构)

方向4:

3、应用数学(070104)

(1)工程力学中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江松(研究员)

(2)流体动力学方程的数学理论苗长兴(研究员)

方向1主要研究流体力学中非线性双曲抛物耦合方程组的数学理论,具体涉及的方程有可压粘性热传导流体运动方程和幅射流体力学方程等,这些方程在数学上有鲜明的特点,如双曲(奇异性)与抛物特性(耗散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强非线性性和退化性的相互作用等,这些方程不仅在数学上富有挑战性,同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背景。

方向2主要研究不可压流体动力学方程强解的整体适定性及光滑解的爆破机制。

这些问题是现代数学物理研究中的重要的难题。

我们拟从两个方面来着手研究:

其一,通过研究Hopf-弱解的正则性,建立不可压流体动力学方程的强解的整体存在;

其二,通过研究光滑解的爆破准则,达到将局部光滑解扩张成整体解的目的。

主要方法是解析半群理论、位势估计、Fourier频率局部化技术,限制模方法,抛物型奇异积分算子,抽象插值方法等现代分析的工具。

当然,对于可压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的数学问题,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

4、理论物理(070201)

(1)凝聚态理论赵宪庚(研究员)段素青(研究员)

(2)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及量子信息理论刘杰(研究员)

(3)强场物理刘杰(研究员)

(4)理论原子物理及其应用颜君(研究员)

(5)非平衡统计物理与非线性科学贺贤土(中科院院士)

(6)凝聚态中的核科学张信威(工程院院士)

方向1主要研究凝聚态理论的基本问题。

内容包括低维凝聚态系统与外场的相互作用,周期与非周期体系的场致局域化,双态系统的动力学,半导体超晶格的输运特性,超冷原子与光学势的相互作用,介观系统的量子输运,新型功能材料在场强中的动力学效应,以及实用物态方程的理论研究。

BEC的实现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其在原子激光、信息存储、精密测量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关于它的研究是国内外理论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课题。

方向2将研究BEC的动力学、不稳定性、超流性及Bogoliubov激发等重要的物理问题。

方向3研究强激光场中原子电离的非微扰理论,如多光子电离、阈上电离、原子稳定化及高次谐波产生。

本研究在激光聚变、电子加速及短波光源方面有重要应用。

方向4主要研究原子分子物理基础问题及等离子体辐射性质。

内容包括原子结构与辐射跃迁过程、电子与原子(离子)的碰撞过程;

分子结构的第一原理计算、重粒子碰撞过程、分子动力学模拟;

等离子体环境对原子分子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影响、非局域热动平衡等离子体动理学模拟、等离子体的辐射性质等。

本研究在受控聚变、天体物理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方向5研究一类空间广延系统的斑图形成、动力学演化和导致时空混沌的机制和特性,以及探索时空混沌与湍流开始可能的联系。

这一工作不仅对于丰富非线性科学的认识,而且对于探索湍流的起源有重要意义。

方向6主要研究凝聚态物质中的氢、氘参与的新型核(聚变)反应,它与传统的热核反应和高能碰撞核反应不同,具有全新的特点(例如,反应速率对温度和粒子能量不很敏感)。

根据对众多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已经提出初步的唯象理论模型,对实验现象作出定性的合理的解释,但要在进一步的实验中得到检验、校正和发展,需要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1)高等量子力学

(2)固体理论或量子统计物理学

方向2、3:

(1)高等量子力学

(2)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基础或群论

(1)高等量子力学

(2)高等原子分子物理学或数学物理方法或高等电磁理论

方向5:

(1)高等量子力学

(2)数学物理方法或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基础或量子统计物理学

方向6:

(1)高等量子力学

(2)固体理论或原子核物理

5、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70202)

(1)核军备控制物理与技术胡思得(工程院院士)

宋家树(中科院院士)

(2)粒子输运理论及其应用彭先觉(工程院院士)

田东风(研究员)应阳君(研究员)

(3)原子核理论田东风(研究员)应阳君(研究员)

方向1在国际军备控制背景现状与发展趋势基础上,探索与应用发展军控物理分析的科学技术方法,包括核军备措施及武器的控制,削减与销毁,核查技术与手段等,并探索军控中的对策问题。

方向2应用粒子输运理论及核物理专业知识,探讨中子、光子、带电粒子及其它中性粒子在静态(或运动)介质中的传输特性和规律。

结合实际应用,针对相关的正演和反演输运问题,改进模拟计算。

综合运用裂变、聚变及辐射涉及的多方面核效应与技术手段,做好核工程物理技术与核辐射技术的应用开发,包括核能源新技术探索等。

方向3以低能与中能核反应理论及其应用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应用改进与发展传统的模型理论与微观理论,结合裂变,聚变及伽玛光子谱学等实际问题,研究核反应机制与次级产物动力学特征及其参数化描述,并改进于微观核数据的计算应用。

(1)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2)原子核物理或激光物理或核反应堆理论

(1)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2)原子核物理或核反应堆理论

(1)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2)高等量子力学或原子核理论

6、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1)激光等离子体物理中非线性问题贺贤土(中科院院士)朱少平(研究员)

(2)相对论等离子体中强场问题贺贤土(中科院院士)朱少平(研究员)

(3)激光核聚变物理张维岩(研究员)

(4)激光聚变物理实验研究丁永坤(研究员)

(5)高能密度物理研究江少恩(研究员)

(6)强场物理丁永坤(研究员)江少恩(研究员)

(7)快点火相关基础实验研究王世绩(中科院院士)顾援(研究员)

傅思祖(研究员)

方向1研究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及激光靶耦合中的非线性问题。

方向2强场物理研究,主要包括短脉冲、超强激光与相对论等离子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相对论电子束流的产生、传输和能量沉积等与快点火相关物理问题的研究。

方向3研究激光靶耦合中的非局部热力学平衡物理,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及其在介质中的输运,激光直接驱动和间接驱动内爆物理及相关的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等问题。

方向4开展激光聚变整体及分解实验,研究激光聚变的物理规律。

研究内容包括:

有关黑腔物理、内爆动力学、流体力学不稳定性、辐射输运、辐射流体力学、辐射烧蚀和辐射不透明度等。

方向5利用高能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极端高温高密度条件,研究相关的高能密度物理的规律。

内容涉及高能量密度实验室等离子体以及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包括激光能量吸收、激光等离子体互作用非线性物理过程、激光靶耦合以及高能密度下的物理特征和效应等。

方向6主要对超短超强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强场物理进行实验研究。

强场物理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非常年轻又非常活跃的一个领域,超短超强激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带来了大量的新的物理现象并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的高亮度源(>

1018W/cm2)是进行强场物理、X射线激光以及快点火机制研究的重要工具。

方向7皮秒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基础实验,等离子体成道实验,相对论电子的产生、传输和能量沉积实验,靶丸的预压缩和加热实验,以及相应的诊断技术发展。

方向1、2、3:

(1)高等量子力学或量子统计物理学

(2)等离子体物理或数学物理方法或高等电磁理论

方向4、5、6、7:

(1)等离子体物理或电动力学

(2)原子核物理或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7、凝聚态物理(070205)

(1)高压物理与力学经福谦(中科院院士)

吴强(研究员)蔡灵仓(研究员)

贺红亮(研究员)陈其峰(研究员)

(2)高压实验技术陈其峰(研究员)贺红亮(研究员)

(3)高压材料科学与化学贺红亮(研究员)

(4)纳米功能材料唐永建(研究员)邢丕峰(研究员)

(5)功能材料张林(研究员)李波(研究员)

(6)含能材料舒远杰(研究员)

(7)激光状态方程实验研究顾援(研究员)傅思祖(研究员)

(8)环境友好材料罗学刚(教授)董发勤(教授)

(9)材料的结构、表(界)面与性能谭克峰(教授)彭同江(教授)

王恩泽(教授)

方向1主要研究吉帕到特帕压力范围内凝聚态物质的宽区(完全)物态方程,结构相变和固-液-气-等离子体系相变及其动力学过程,高温高压下凝聚介质的力、热、电、声与光学性质及其微观机制,在高温高压和高应变率条件下延性和脆性材料的本构关系,损伤演化和破坏等方面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以及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计算机模拟研究。

方向2主要研究高压产生原理和技术,高温高压极端条件下和超快过程中凝聚态物质的物理、力学特性参量的实验诊断原理和新方法,发展先进的电子学、X光诊断、激光相干诊断、光谱学和光辐射诊断系统。

方向3主要研究冲击波动态高压极端条件下的材料合成与化学反应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发展实验技术和理论计算方法,拓展材料科学在高新工程中的应用。

方向4以建立极端条件下高能密度物理研究中的功能材料科学与制备技术为目的,进行微结构材料平衡与非平衡成型理论、计算机模拟与设计研究;

开展金属及金属复合团簇制备与检测,复合非晶金属材料、自旋极化与自旋波功能材料、纳米储氢材料以及极端条件下的纳米结构光电子功能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探索超低密度无机/有机杂化多孔材料制备技术原理,建立三维纳米结构功能材料在强场中的应用方法与技术。

方向5主要开展特种功能材料的分子设计、结构控制、性能表征等相关基础理论、基础技术与应用特性研究。

内容包括:

材料分子设计及性能计算机模拟研究;

低密度多孔材料微结构控制与性能研究;

掺杂/复合材料合成与界面特性研究;

分子自组装材料成型技术与性能研究;

电镀/化学镀技术与镀层性能研究;

特种聚合物材料合成与性能研究;

功能微球/微胶囊成型与性能研究;

特种陶瓷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研究;

激光作用下的材料结构与特性研究。

方向6主要开展先进含能材料(高能炸药、推进剂等)的分子设计、制备与性能等相关基础理论、基础技术与应用特性研究。

含能材料分子结构设计与合成,性能测试与表征;

研究炸药的钝感机理、降感技术,并研究其应用;

研究炸药和相关材料的理化性能、相容性的表征及分析测试技术;

研究炸药的安全性能测试技术及评估方法。

方向7包括高压冲击绝热线、等熵稀疏线、二次冲击线、准等熵压缩线的实验测量,激光直接及间接驱动增压实验研究,激光状态方程绝对测量实验探索等。

方向8主要研究生物质化学衍生物、有机与无机环境友好材料的前沿理论和高技术,进行生物质化学衍生物和环境友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天然和人工合成高分子、二维、粉体材料的生态、环境属性、物理化学研究;

材料界面的定向改造、性能复合、功能优化、生物活性与毒性研究、LCA评估和循环利用研究;

生态功能基元材料及复合集成技术开发等。

此研究方向定向四川西南科技大学。

方向9主要研究材料的设计原理、材料性能优化(如极端条件下合成、改性、复合)技术及材料的表(界)面特征与成分、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为设计开发新型高技术材料和器件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1)一维非定常流体力学或应力波基础或物态方程或原子与分子结构

(2)固体物理或爆炸物理或弹性力学或高等量子力学

(1)物理化学或量子化学

(2)固体物理或量子力学

(1)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2)高等有机化学或胶体化学

(1)炸药理论

(2)物理化学或高等有机化学

方向7:

(1)原子核物理

(2)固体物理或量子力学

方向8:

(1)生物化学或材料物理

(2)天然高分子科学与材料或生态环境材料

方向9:

(1)固体理论或晶体学

(2)物理化学或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或物理冶金基础

8、光学(070207)

(1)强激光杜祥琬(工程院院士)

(2)大气光学杜祥琬(工程院院士)

(3)激光物理与器件束小建(研究员)

(4)光子学理论与技术李泽仁(研究员)

(5)图像传输、接收和处理李泽仁(研究员)

(6)激光及其应用刘仓理(研究员)李剑峰(研究员)

(7)光电子学李剑峰(研究员)刘仓理(研究员)

方向1主要研究激光通道中光学器件,光学系统和大气等诸物理因素对探测器上激光特性的影响。

方向2主要研究长程弱湍流和强湍流条件下的激光传输特性,湍流与热晕的相互作用,以及全场补偿理论探索。

方向3主要从事连续波超音速氧碘化学激光器,波长可调的自由电子激光器和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

方向4主要研究光子学的理论、技术及应用;

研制高时空分辨的光电测量系统,包括干涉与衍射测量、高速摄影、全息摄影、无损检测、光谱记录、光电开关控制等关键技术与系统。

方向5主要研究辐射照相用高能光子及其它高能粒子在材料中的输运过程;

发展透视成像技术;

探索图像的数字处理方法。

方向6主要研究新型激光泵浦技术;

激光与物质相互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