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4532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病症的鉴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②哮有“夙根”,③哮:

频发频止。

④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

⑤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003.139)

(8)实喘与虚喘。

临床表现       实喘              虚喘

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

声音高大,伴有痰鸣咳嗽低微,少有痰鸣咳嗽

脉相数而有力微弱

病势骤急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即甚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肺胀为肺系多种慢性疾病日久引起肺气胀满,气还肺间,不能敛降,引起喘满,咳嗽,心悸,肢肿

等。

(肺心病)

喘证为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主要表现。

哮病为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慢支)

支饮为痰饮的一个类型,表现为咳逆倚息,短气不能平卧,其形如肿。

(肺水肿)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肺胀为肺系多种慢性疾病日久引起肺气胀满,气还肺间,不能敛降,引起喘满,咳嗽,心悸,肢肿等。

(特征:

胸部膨满)(肺心病)

水肿:

体内水湿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

(肾性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虚劳             肺痨

病因多种原因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

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病位五脏肺

症状精气亏损的各种症状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传染不传染传染

治则补虚扶正养阴清热、补肺杀虫

病理特点阴虚火旺

(1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

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脾阳虚弱证:

饮停于胃症侯+清阳不升症侯+脾阳虚弱症侯

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

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饮留胃肠证:

饮停于肠症侯+饮邪化热症侯

(13)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自汗:

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自汗;

脱汗:

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故脱汗又称为绝汗。

战汗:

主要出现于急性热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

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调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

黄汗:

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粘苦,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湿热内郁之症。

(14)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

胃热证:

鼻衄、齿衄、吐血

肝热证:

鼻衄、咳血、吐血

阴虚证:

齿衄、咳血、尿血、紫斑

气虚证:

鼻衄、吐血、便血、尿血、紫斑

(15)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龙胆泻肝汤:

鼻衄、吐血

归脾汤:

泻心汤:

齿衄、吐血

十灰散:

咳血、吐血、紫斑

茜根散:

齿衄、紫斑

(16)胸痹与真心痛。

胸痹:

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概念)(心绞痛)

真心痛乃胸痹之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者持续不解时间可长达30分钟以上,休息或服硝酸甘油片后难以缓解,伴有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细或结代等危重证候。

(急性心肌梗死)

(17)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胸痹(心绞痛)

胃痛(消化性溃疡)

胁痛(胆囊炎)

悬饮(胸腔积液)

(18)惊悸与怔忡。

惊悸:

因惊而悸(

常由外因而发),阵发性(

时作时止),实证居多(

病性属实),病势轻浅,病情较轻(

病势浅而短暂),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

因病而悸(

内因引起),常持续(

),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

),或虚中夹实,病情较重(

),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心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19)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内伤发热外感发热

病因内伤外邪(六淫或疫毒)

病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正邪交争

起病缓急

病程长、反复发作短

热型多为低热、少数高热,或仅自觉发热多有高热,热型有差异

恶寒无,或仅怯冷,加衣被可减初多恶寒,加衣被不减

实证为主

兼症有实有虚,虚证居多外感症状(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

(20)癫、狂、痫证。

癫病与狂病均属性格行为异常的精神疾病;

癫病:

(文疯子);

狂病:

(武疯子);

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羊羔疯)

(21)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中风:

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㖞斜或伴及半身不遂等症状;

厥证:

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

痉病:

神昏,同时以项背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为主证;

痫证:

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

(羊羔疯)

(22)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

有无神智改变。

(23)刚痉与柔痉。

刚痉(无汗);

柔痉(有汗)

(24)暑厥、气厥、蛔厥。

热晕了、气晕了、痛晕了

(25)头痛与眩晕。

头痛的病因有外感与内伤的不同,眩晕则以内伤为主;

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

眩晕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26)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胸痹、胃痛、腹痛、胁痛、

头痛、痹证、淋证、腰痛

(27)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痫证、中风、厥证、痉证、消渴、喘证、肺胀、关格、鼓胀、黄疸

(28)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

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失笑散、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等。

不寐(肝郁化火)、痫证、胁痛、耳鸣耳聋(肝胆火盛)、鼻衄(肝火上炎)、吐血、自汗盗汗、遗精(湿热下注)(1996.159);

温胆汤:

心悸、不寐、耳鸣耳聋、内伤发热;

(黄连温胆汤)

柴胡疏肝散:

胸痹、胃痛、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郁证;

心悸、不寐(心脾两虚)、眩晕(气血亏虚)、郁证、血证(除咳血、齿衄)、自汗盗汗、内伤发热(气血亏虚)(2012.170)

金匮肾气丸:

喘证、痰饮、消渴、内伤发热

失笑散:

胃痛、积聚

藿香正气散:

呕吐、泄泻

葛根芩连汤:

泄泻、

天麻钩藤饮:

(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中风(2003.145)

(29)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

噎膈:

指痰、气、瘀互结于食管,阻塞食管、胃脘导致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由胃复出的病证。

反胃:

指饮食入胃,脾胃虚寒,胃中无火,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之病。

呕吐:

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导致胃气上逆所致。

梅核气:

为无形之痰气阻于咽喉,自觉咽中如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但饮食咽下顺利。

(30)呃逆与干呕、嗳气。

干呕:

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乃胃气上逆,冲咽而出,发出呕吐之声。

嗳气:

是胃气郁阻,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缓的嗳气声,常伴有酸腐气味,食后多发。

呃逆:

呃逆古名为“哕”,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特征。

(31)泄泻与痢疾。

泄泻:

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如水样者为泄泻。

泄泻亦有腹痛证,但多与肠鸣脘胀同时出现,其痛便后即减。

痢疾:

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液者为痢疾;

而痢疾之腹痛是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且腹痛便后不减。

(32)干霍乱与腹痛。

霍乱,猝然心腹作痛,上吐下泻,谓之湿霍乱也。

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谓之干霍乱也。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33)腹痛与疝气、肠痈。

肠痈之腹痛集中于右少腹部,拒按明显,转侧不便,右足喜屈而畏伸。

疝气之腹痛是少腹痛引睾丸。

(34)胃痛与真心痛。

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

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刺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随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

(35)急黄、胆黄、瘟黄。

急黄:

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

(急重肝)

胆黄:

“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梗阻性黄疸)

瘟黄:

“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之瘟黄,杀人最急。

”(甲肝)

(36)虚证黄疸与萎黄病。

黄疸:

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

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

(37)积证与聚证。

“积”:

触之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

“聚”:

触之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38)鼓胀与水肿。

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胀:

肝、脾、肾受损(

病位),气、血、水互结于腹中(

病机),以腹部胀大为主(

主证),兼证:

面颈部有血痣赤缕,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

兼证)。

肺、脾、肾功能失调(

病位),水湿内蕴(

病机),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

面色㿠白,腰酸倦怠(

兼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