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4270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8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文档格式.docx

氢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力,离子键和二硫键。

胰蛋白酶:

Lys和Arg羧基所参加的反应

糜蛋白酶:

Phe,Tyr,Trp羧基端肽键。

梭菌蛋白酶:

Arg的羧基端

溴化氰:

只断裂Met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波耳效应:

当H+离子浓度增加时,pH值下降,氧饱和度右移,这种pH对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影响被称为波耳效应(Bohr效应)。

第二章核酸化学

1、核苷酸:

四种碱基的结构式,四种核苷酸的结构式,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式,假尿嘧啶核苷酸的结构式,环腺苷酸的结构式。

2、核酸的一级结构: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连接。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3、DNA的二级结构:

双螺旋

Watson双螺旋的结构特点,双螺旋类型,双螺旋的维持力

4、tRNA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二级结构:

三叶草形结构

三级结构:

倒L形。

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区别

原核生物mRNA为多顺反子mRNA。

真核生物mRNA具5’端帽子和3’端多聚腺苷酸结构,是单顺反子。

6、限制性内切酶:

在细菌中发现的,具有严格的碱基序列专一性,主要是降解外源的DNA一类酶。

第三章酶

1、酶的概念

经典概念:

是一类由活细胞产生的,

具有特殊催化能力,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

目前的定义:

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

化能力和特定空间构象的生物大分子。

4、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5、酶的系统命名法

写出下列反应酶的国际系统命名

6、酶的分类

1)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

3)水解酶

4)裂合酶

5)异构酶

6)合成酶

7、酶活力的概念,酶活力单位,比活力,总活力

酶活力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用一定条件下所催化的某一反应的速率来表示。

酶活力单位: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unit,U)。

8、酶的专一性假说:

锁钥学说,诱导契合假说

9、酶的专一性分为结构专一性和立体异构专一性。

10、酶的活性部位:

酶分子中能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空间部位,分为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

11、米氏方程

米氏常数的意义:

米氏常数Km是当酶的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浓度单位(mol/L)。

Km是酶的一个特性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

12、温度系数(Q10):

反应提高10℃,其酶促反应速率与原来反应速率之比。

13、酶的抑制作用:

酶的必需基团受到某种物质影响发生改变,导致酶活性降低或丧失。

可逆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引起酶活性丧失或者降低,可以用物理化学方法除去抑制剂,使酶复活。

分为三类:

①竞争性抑制作用

②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③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①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I)与底物(S)有相似的结构,它们竞争酶的活性部位,从而影响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解除。

②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结合,不妨碍酶与底物的结合,可以形成ESI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不能进一步转变为产物。

这种抑制作用不能用增加底物的方式解除。

③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酶与底物结合后才能与抑制剂结合形成ESI复合物,这种复合物不能分解为产物,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

16、决定酶高效率的机制:

邻近效应和定向效应;

诱导契合;

酸碱催化;

共价催化;

局部微环境的影响。

17、酶的别构调节:

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的非共价结合,使酶发生构象的改变,进而改变酶活性状态,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效应物:

能使酶分子发生别构作用的物质,又分为正效应物和负效应物。

第四章维生素

1、维生素:

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小分子有机物。

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2、维生素A缺乏症:

夜盲症

3、维生素D缺乏症:

佝偻病

4、维生素B1:

是TPP的前体;

TPP是丙酮酸脱羧酶,乙酰乳酸合成酶,戊糖磷酸途径中转酮酶的辅酶。

缺乏症是脚气病。

5、维生素PP:

是NAD+,NADP+的组成成分。

6、维生素B2是FAD,FMN的组成成分

7、泛酸是辅酶A的组成成分

8、维生素B6是磷酸吡哆胺和磷酸吡哆醛的前体,这两种物质主要作为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

9、维生素B12的缺乏症:

恶性贫血

10、叶酸:

是四氢叶酸的前体,四氢叶酸是体内一碳单位的载体。

11、硫辛酸作为丙酮酸脱氢酶系中的一个辅酶。

第五章糖代谢

1、糖酵解:

发生场所,反应过程,酶,调控酶,限速反应,能量变化及生理意义

场所:

细胞质

调控酶: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净产生2个ATP

2、三羧酸循环:

场所,反应过程,酶,调控酶,能量产生,生理意义

产所:

线粒体

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

能量产生:

10个ATP

3、糖原合成和分解:

场所和过程

4、糖异生:

三个迂回措施

5、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是细胞产生还原力(NADPH)的主要途径。

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并为各种单糖的相互转变提供条件

6、乙醛酸途径中两个特有的酶:

异柠檬酸裂合酶和苹果酸合酶

7、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作用。

第六章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概念:

是有机物在活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呼吸链:

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基质脱下的氢经过一系列传递体传递,最后与氧结合生成水的电子传递系统,在具有线粒体的生物中,呼吸链分为NADH链和FADH2链两种。

4、呼吸链的组成:

NADH链:

NADH-辅酶Q还原酶,辅酶Q,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

FADH2链:

FADH2-辅酶Q还原酶,辅酶Q,辅酶Q-细胞色素c还原酶,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

5、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代谢过程中,由于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产生ATP或GTP的反应。

6、氧化磷酸化:

电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在ATP合成酶催化下,促使ADP生成ATP,这是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反应,称为氧化磷酸化,是生物合成ATP的主要方式。

7、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相偶联的部位

8、呼吸抑制剂阻断呼吸链的部位:

计算当一对电子从NADH转移到细胞色素C的反应中,标准自由能的变化。

(pH=,250C,NAD+/NADH+H+E0,=,CytCFe3+/Fe2+E0,=+)

答案:

△G0’=-nF△E

=-2×

×

【+―(―)】=-Kcal/mol

第七章脂类代谢

β-氧化:

脂肪酸氧化从羧基端的β位碳原子开始,每次分解出一个2碳片断,生成一个乙酰CoA的过程,是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

1、脂肪酸的氧化分解——β-氧化

1)脂肪酸的活化

部位:

细胞质;

酶:

脂酰辅酶A合成酶

需要消耗1个ATP,2个高能磷酸键。

不可逆反应。

2)长链脂肪酸的转运:

脂酰肉碱转运机制

3)β-氧化

反应过程:

脱氢,水化,脱氢,硫解

酶:

脂酰辅酶A脱氢酶(FAD辅酶),烯酰辅酶A水合酶,3-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NAD+辅酶),硫解酶

能量产生:

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NADH和FADH2进入呼吸链。

β-氧化过程

4步反应:

脱氢,加水,脱氢,硫解

2、磷脂酶A1,磷脂酶A2,磷脂酶C,磷脂酶D的作用位点。

3、酮体产生

酮体:

是一类小分子有机物,脂肪酸分解代谢产生的特有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产所:

肝脏线粒体

原料:

乙酰辅酶A

关键酶:

β羟-β-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成酶

4、酮体的利用:

解酮作用(ketolysis)

由于肝内缺乏分解酮体所需要的硫激酶,酮体的分解须在肝外组织中进行(转硫酶的作用相当于硫激酶),最终转变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途径氧化供能。

5、脂肪酸的合成

分为从头合成途径和延长途径

从头合成途径的产所:

原料:

乙酰辅酶A的转运: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酰基载体蛋白(ACP)的作用:

脂肪酸合成酶系中的酰基载体。

合成氢源:

NADPH+H+

第八章氨基酸的代谢

1、氮的平衡:

氮的总平衡;

氮的正平衡;

氮的负平衡

2、必需氨基酸:

8种,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

3、氨基酸共同代谢途径

脱氨基作用:

转氨,脱氨,联合脱氨

转氨作用的酶:

转氨酶(辅酶是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6的衍生物)

转氨作用的机制:

乒乓机制

脱氨基作用的酶:

L-氨基酸氧化酶,谷氨酸脱氢酶(辅酶NAD+NADP+)

联合脱氨基作用:

以谷氨酸为中心的联合脱氨基作用,天冬氨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生成α-酮酸和谷氨酸,后者经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生成游离氨和α-酮戊二酸的过程。

是转氨基作用和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反应。

骨骼肌中氨基转运:

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氨基的去路——尿素循环

线粒体和细胞质

限速酶: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尿素循环:

是路生动物排氨的主要途径,氨基酸氧化时产生的氨,在肝脏细胞线粒体和胞质中,经过谷氨酸,瓜氨酸,精胺琥珀酸,精氨酸,鸟氨酸循环,生成尿素的过程。

氨基的脱羧反应:

产物是一级胺,大部分一级胺有毒,少数作为生物活性物质。

γ-氨基丁酸:

抑制性神经递质

组胺:

强烈的血管舒张剂,能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5-羟色胺:

脑内5-羟色胺可作为抑制性神经递质。

在外周组织,5-羟色胺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第九章核酸代谢

1、核酸的降解:

蛇毒磷酸二酯酶和牛脾磷酸二酯酶的作用位点

2、核苷酸的合成:

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途径

从头途径中元素来源

3、DNA的生物合成

半保留复制:

即新的双链DNA中,一股链来自模板,一股链为新合成的。

复制子:

基因组能独立进行复制的单位

半不连续复制:

DNA双链在进行复制时,一条模板链3’→5’方向,复制链以5→’3’方向连续合成,另一条模板链3’→5’方向,复制链以5’→3’方向合成许多DNA片断,最后连成完整的链。

冈崎片断:

冈崎用电子显微镜看到了DNA复制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连续片段,这些不连续片段只存在与DNA复制叉上其中的一股。

后来就把这些不连续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DNA连接酶(ligase)

原核生物以NAD+为能量供体,为DNA连接酶提供能量。

真核生物以ATP为能量供体,为DNA连接酶提供能量

拓扑异构酶:

是一类可改变DNA拓扑性质

的酶。

解旋酶

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使碱基对分开

大部分的解旋酶方向是沿着5’→3’方向

单链结合蛋白和引发酶

复制过程分为:

起始,延伸,终止三个阶段

3、复制的终止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区别

DNA的损伤修复

5、DNA指导的RNA聚合

RNA聚合酶活性特点:

1)底物:

4种NTP

2)模板:

DNA双链中的一条链

3)合成方向:

5’→3’

4)合成RNA链第一个核苷酸5’有3个磷酸基

5)引物:

6)外切酶作用:

表1:

RNA聚合酶各亚基的大小与功能:

模板链:

用于转录的DNA链。

编码链:

与模板链相对应的DNA链。

是非题:

DNA复制时,前导链只需1个引物,后随链则需多个引物。

是非题:

原核生物的基因往往为断裂基因,因大多数基因都被内含子所分隔。

第十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中心法则

2、遗传密码:

起始密码:

AUG

终止密码:

UAA,UGA,UAG

特点:

连续性,简并性,变偶性,通用性和变异性,纠错性

核糖体的功能位点

1、P位:

即肽酰结合位(peptidylsite),在延长成肽之后,肽酰tRNA占据的位置,肽链转位至此,延长继续。

2、A位:

即氨酰接受位(aminoacylsite),氨基酰tRNA就加入到A位上,延长成肽中,此位因接受肽酰基链,故名受位。

3、E位:

排出位(exitsite)

起始密码子和起始tRNA

真核生物的tRNAi携带的是甲硫氨酸;

原核生物的tRNAi携带的是甲酰甲硫氨酸。

延伸过程

3个步骤:

1)进位:

与第二个密码子相对应的氨酰tRNA结合到A位。

消耗一个GTP

2)转肽:

P位上的fMet羧基与A位氨基酸的氨基形成肽键。

3)移位:

核糖体移动,使氨酰tRNA和肽酰tRNA位置发生变化。

消耗一个GTP.

肽链合成的终止和释放

肽链合成结束后,肽链从核糖体上释放的过程。

1)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并与之结合。

2)肽酰转移酶在P位点切断肽链和tRNA之间的键。

3)多肽链,mRNA,tRNA和核糖体分开

翻译后的加工:

翻译-转运同步机制;

翻译后转运机制

机体代谢调控的水平:

分子,细胞,整体

基因表达调控:

操纵子: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调控区(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与信息区(结构基因)组成

.有关操纵子学说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操纵子调节系统是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主要方式

B.操纵子调节系统是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主要方式

C.诱导物与操纵基因结合起动转录

D.诱导物与启动子结合起动转录

酶原的激活:

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和初分泌时,并不表现有催化活性,这种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身物称为酶原。

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受某种因素的作用,酶原分子的部分肽键被水解,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或暴露酶的活性中心,无活性的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酶称酶原的激活。

PCR:

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以DNA聚合酶在体外扩增DNA片断技术,经历DNA变性、退火、聚合酶催化DNA链的延伸等三个步骤周而复始的过程。

测定多肽链的数目

拆分多肽链

断开多肽链内的二硫键

测定每一肽链的氨基酸组成

鉴定多肽链的N-末端和C-末端

裂解多肽链为较小的肽段

测定各肽段的氨基酸序列

利用重叠肽重建完整多肽链的一级结构

确定二硫键的位置

100

80

氧分压

氧饱和度%

60

90

120

150

30

氧合曲线

血红蛋白氧合曲线

肌红蛋白氧合曲线

转录

翻译

复制

逆转录

RNA复制

蛋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