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4240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6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docx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He-4Li-7C-12N-14O-16Mg-24Al-27P-31S-32Cl-35.5K-39Ca-40Fe-56Cu-64Zn-65Br-80Ag-108I-127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20小题,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ⅦA族的为最大

B.第3周期主族元素最高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

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短周期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A.同周期中从左到右,除0族元素外,半径逐渐减小,ⅦA元素在同周期中是最小的,故A错误;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故B正确;C.氢元素形成离子后不是8电子稳定结构,所以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不一定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D.短周期元素中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的有Li、Si两种元素,Li金属,故D错误;答案为B。

2.化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2O的电子式:

B.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

C.CO2的比例模型:

D.Cl-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水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阳离子,错误;B、质量数是14的C原子的表示为

,正确;C、二氧化碳分子中,C原子的半径大于O原子半径,所以该比例模型中的原子表示不正确,错误;D、氯离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对电子式、原子符号、分子的比例模型、结构示意图的判断

3.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碳与二氧化碳化合②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③Zn与稀硫酸反应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⑥甲烷与氧气的燃烧

A.①④⑤B.②③C.①④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①碳与二氧化碳化合是吸热反应;  ②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是化合反应放热;③Zn与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放出热量;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是分解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是吸热反应;⑥甲烷与氧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综上所述属于吸热反应的为①④⑤;故选A。

【点睛】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4.下列各组物质,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相同且熔化时破坏作用力类型也相同的是

A.金刚石石墨B.NH4ClKClC.H2SCCl4D.CO2SiO2

【答案】C

【点睛】根据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及晶体的构成微粒确定晶体类型,根据微粒之间的作用力判断化学键,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存在共价键,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中存在共价键、离子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时破坏离子键。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A族元素单质的熔点从上往下逐渐降低

B.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C.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D.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往右依次增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IA族元素中,除H元素外,单质的熔点自上而下逐渐降低,错误;B、稀有气体对应的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但不含任何化学键,错误;C、VI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即是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是O元素,其氢化物是水,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水的沸点是同族氢化物中最高的,正确;D、同周期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往右依次增强,缺少“最高价”,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化学键的判断

6.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B.白磷和红磷

C.

D.

【答案】D

【解析】A.14N和15N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B.白磷和红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

结构和分子式均完全相同,是同一种物质,故C错误;D.2-甲基丁烷和2,3-二甲基丙烷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D。

7.下列顺序排列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

H2O>HF>H2SB.原子半径:

Na>Mg>O

C.酸性:

HClO4>H2SO4>H3PO4D.非金属性:

F>Cl>Br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O>S,则热稳定性:

HF>H2O>H2S,A错误;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

Na>Mg>O,B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S>P,则酸性:

HClO4>H2SO4>H3PO4,C正确;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则非金属性:

F>Cl>Br,D正确。

答案选A。

考点:

元素周期律

8.一种新型材料B4C3,它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

关于B4C3的推断正确的是(  )

A.B4C3是一种分子晶体B.B4C3是一种离子晶体

C.B4C3是一种原子晶体D.B4C3分子是由4个硼原子和3个碳原子构成的

【答案】C

【解析】B4C3由非金属性元素组成,不可能为离子晶体,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说明熔点高,应为原子晶体,不存在单个分子,构成微粒为原子,故选C。

9.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kJ·mol-1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kJ·mol-1,则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kJ的热量

C.已知2C(s)+2O2(g)===2CO2(g) ΔH=a;2C(s)+O2(g)===2CO(g) ΔH=b,则a>b

D.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燃烧热是指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最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氢气的燃烧热必须是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过程所放出的热量,错误;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kJ·mol-1,醋酸为弱电解质,反应过程中不断电离,醋酸的电离吸热,则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错误;C、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焓变是负值,即a<b,错误;D、已知C(s,石墨)═C(s,金刚石)△H>0,石墨能量小于金刚石,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正确。

考点:

考查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反应热的比较,物质稳定性的判断。

10.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素①位于第2周期ⅥA族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④>②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⑤>④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③=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元素①位于第2周期第VA族,错误;B、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则逐渐减弱,②④是同主族元素,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④<②,错误;C、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增强,则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⑤>④,正确;D、③、⑤是第VIIA族元素,③是F元素,无正价,⑤是Cl元素,最高价是+7价,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结合应用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铁表面镀锌,铁作阳极

B.船底镶嵌锌块,锌作负极,以防船体被腐蚀

C.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O2+2H2O+4e-

4OH-

D.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阳极反应:

2Cl--2e-

Cl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铁表面镀锌是应用电解原理,镀件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镀层金属锌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A项错误;B项,船底镶嵌锌块是应用原电池原理,活泼金属作负极被氧化,铁作正极得到保护。

C和D中电极反应式均是正确的,答案选A。

考点:

考查电极名称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侧重教学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学生不难得分。

12.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金属活动性强的作负极,说明②是正极,①是负极,金属活动性①>②;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则金属活动性①>③;②④相连时,②有气泡逸出,说明②是正极,金属活动性④>②;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说明③是负极,金属活动性③>④,综合起来是①>③>④>②,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

13.下列能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

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4酸性比H2SO4强;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④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⑤Cl2比S更易与H2化合生成相应气态氢化物;⑥盐酸是强酸,而氢硫酸是弱酸。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⑥C.①②③⑤D.②④⑥

【答案】C

【点睛】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

14.利用下图装置,能完成很多电化学实验。

下列有关此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可减缓铁的腐蚀,这种方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C.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时,铁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若X为锌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M处,则构成原电池,锌作负极、铁作正极,被保护,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A正确;B、若X为碳棒,Y为NaCl溶液,开关K置于N处,构成电解池,碳作阳极、铁作阴极,被保护,这种方法称为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B正确;C、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M处时,构成原电池,铁电极上发生Fe-2e-=Fe2+,C错误;D、若X为铜棒,Y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时,构成电镀池,阳极上溶解的铜等于阴极上析出的铜,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D正确。

答案选C。

考点:

电化学原理

15.单斜硫和正交硫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S(s,单斜)+O2(g)===SO2(g) ΔH1=-297.16kJ/mol

②S(s,正交)+O2(g)===SO2(g) ΔH2=-296.83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B.S(s,单斜)===S(s,正交) ΔH3=+0.33kJ/mol

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

D.①式表示断裂1molO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mol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多297.16kJ

【答案】A

【解析】已知:

①S(s,单斜)+O2(g)=SO2(g)△H1=-297.16kJ•mol-1;②S(s,正交)+O2(g)=SO2(g)△H2=-296.83kJ•mol-1;①-②得到热化学方程式:

S(s,单斜)=S(s,正交)△H3=-0.33kJ•mol-1;A.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正交硫能量低于单斜硫,所以正交硫稳定,故A正确;B.根据盖斯定律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

S(s,单斜)=S(s,正交)△H3=-0.33kJ•mol-1,故B错误;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低,故C错误;D.①式表示断裂lmolO2中共价键和断裂S(s,单斜)所吸收的总能量比形成1molSO2中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KJ,故D错误;故选A。

16.X、Y、Z、W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为金属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Y、Z位于同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

W能与冷水剧烈反应,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W>Y>Z>X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Y>W

D.Y、Z的氧化物都具有两性

【答案】A

【解析】X、Y、Z、W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中的四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O元素;Y、Z位于同周期,Z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则Z为Si;W、Y为金属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K、Ca中的一种,Y为Na、Mg、Al中的一种,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则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6-4=2,故Y为Al、W为K;A.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a>Al>Si,C>O,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原子半径K>Na,Si>C,所以原子半径K>Al>Si>O,即W>Y>Z>X,故A正确;B.X为氧元素,Z为硅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O>S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所以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故B错误;C.Y为铝元素,W为钾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性K>Na,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所以金属性Na>Al,故金属性K>Al,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所以碱性Y<W,故C错误;D.Y为铝元素,Z为硅元素,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A。

17.美国海军航空站安装了MCFC型燃料电池,该电池可同时供应电和水蒸气,其工作温度为600℃~700℃,所用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已知该电池的总反应为2H2+O2═2H2O,负极反应为H2+CO32﹣﹣2e﹣═H2O+CO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

4OH﹣═O2+2H2O+4e﹣

B.放电时CO32﹣向负极移动

C.电池供应1mol水蒸气,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

D.放电时CO32﹣向正极移动

【答案】B

【解析】A.该燃料电池燃料为H2,电解质为熔融的K2CO3总反应为2H2+O2=2H2O,负极反应为2H2+2CO32--4e-═2H2O+2CO2,用总反应减负极得正极反应式:

O2+2CO2+4e-═2CO32-,故A错误;B.在电池内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电池工作时,CO32-移向负极,故B正确;C.根据总反应2H2+O2=2H2O,H2中H由零价变为H2O中H+1价,转移2个电子,每生成2molH2O,转移4mol电子,故C错误;D、在电池内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所以电池工作时,CO32-移向负极,故D错误;故选B。

【点睛】能灵活运用原电池原理是解题关键,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与反应物的关系求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在电池内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据此分析解题即可。

18.在一定条件下RO3—与R—发生如下反应:

RO3—+5R—+6H+=3R2+3H2O,则下列关于R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R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VA族B.R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C.RO3—中的R元素只能被还原D.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

【答案】B

【解析】根据方程式可判断,R的最低价是-1价,所以R属于第ⅦA,由于氟元素没有含氧酸,所以R可以是Cl或Br或I。

RO3—中的R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处于中间价态,既能被氧化,也能被还原,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19.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H2(g)+I2(g)

2HI(g) ΔH=-akJ·mol-1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

C.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

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

【答案】C

【解析】A.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H2(g)+I2(g)⇌2HI(g)△H=-akJ•mol-1,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故A正确;B.△H=反应物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bKJ/mol+cKJ/mol-2H-I=-aKJ/mol,得到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约为(a+b+c)KJ,故B正确;C.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大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断开1molH-H键和1molI-I键所需能量小于断开2molH-I键所需能量,故C错误;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依据焓变意义分析,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和2mol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kJ,故D正确;故选C。

20.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研读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K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

PbSO4+2H2O-2e-===PbO2+4H++SO

B.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Ⅰ中消耗的H2SO4为0.2mol

C.K闭合时,Ⅱ中SO向c电极迁移

D.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分析,Ⅰ为原电池,Ⅱ为电解池。

Ⅰ中a(PbO2)为正极,b(Pb)为负极,Ⅱ中c为阴极,d为阳极,当K闭合时PbSO4变为PbO2,所以电极反应为:

PbSO4+2H2O-2e-===PbO2+4H++SO42-A正确;根据方程式,反应转移的电子为2e—,电子和硫酸的物质的量相等,故B对;Ⅱ为电解池,SO42-向阳极移动,d为阳极,C错,K闭合一段时间后,Ⅱ获得了电能,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所以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选C。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判断以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共50分)

21.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均为短周期元素。

已知A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且E与A同族;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多8,其单质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l、C2、C3,C1的质量数分别为C2、C3的1/2和1/3;D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

(1)写出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C2粒子的符号:

___________;

(2)B、E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

(3)A、E两种元素形成的氢化物沸点较高的是:

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D的氢化物(过量)与E的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D或2H(3).

(4).HF(5).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6).NH3+H+==NH4+(7).8NH3+Cl2==2NH4Cl+3N2

【解析】

试题分析:

A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则A是F元素,E与A同主族,则E是Cl元素;D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显碱性,则D是N元素;C元素有三种同位素,Cl、C2、C3,C1的质量数分别为C2、C3的1/2和1/3,则C是H元素;金属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比前一周期的同族元素多8,其单质不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则B是Na元素。

(1)Na元素的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

;C2粒子的质量数是2,所以C2粒子是D或2H;

(2)B、E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Na+-

(3)F、Cl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HF,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

(4)D的气态氢化物是氨气,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硝酸,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3+H+==NH4+

(5)过量氨气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8NH3+Cl2==2NH4Cl+3N2

考点:

考查元素推断,电子式、结构示意图、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氢键的判断

22.能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充分利用好能源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

Ⅰ.已知:

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ΔH=akJ·mol-1

②CO(g)+l/2O2(g)=CO2(g)ΔH=bkJ·mol-1

③C(石墨)+O2(g)=CO2(g)ΔH=ckJ·mol-1

则反应4Fe(s)+3O2(g)=2Fe2O3(s)的焓变ΔH=______________kJ·mol-1。

Ⅱ.依据原电池的构成原理,下列化学反应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