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答案必修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4068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含答案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含答案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含答案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含答案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含答案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含答案必修二.docx

《含答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答案必修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含答案必修二.docx

含答案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2.1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

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精原细胞的相同。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构成,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减一后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减一末期。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

在减二后时期。

配子形成过程

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精细胞,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减半的染色体。

2.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小的叫做极体,大的叫做次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受精过程

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父方(精子),另一半来自母方(卵细胞)。

3.下面A、B、C三图分别表示某生物(假定体细胞中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三个正在分裂的细胞,据图回答:

ABC

⑴A图表示减一分裂后期,此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⑵B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属于体细胞。

⑶C图表示减二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0对同源染色体。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1)过程:

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2)结果分析:

①→④过程证明: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⑤过程证明:

转化因子是DNA。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过程:

T2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T2噬菌体内部的DNA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2)结果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

侵染过程中,只有32P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胞。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3.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4.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DNA,而是RNA。

5.写出下列生物的遗传物质

人(DNA)噬菌体(DNA)大肠杆菌(DNA)

烟草花叶病毒(RNA)SARS病毒(RNA)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分子都是由成千上百个4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2.结构特点:

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

外侧:

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

碱基对的形式遵循互补配对,即A一定要和T配对,G一定和C配对。

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性排列。

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碱基序列,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2.概念: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分子的复制

1.DNA的复制概念:

是以D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

2.时间:

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场所:

细胞核。

4.过程:

(1)解旋:

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2)合成子链:

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

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

6.条件:

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DNA,原料是游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

7.功能:

传递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合成的RNA有三种:

mRNA,tRNA,rRNA。

2.RNA与DNA的不同点是:

五碳糖是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碱基组成中有U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RNA一般是单链,而DNA是双螺旋。

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多肽链)的过程。

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

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核糖体,搬运工是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1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6.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RNA或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模板

原料

产物

场所

复制

DNA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

细胞核

转录

DNA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mRNA

细胞核

翻译

mRNA

游离的氨基酸

蛋白质

细胞质中核糖体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选择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这是因为①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条件下是纯种;③豌豆花大,便于进行去雄和人工授粉;④豌豆子代数目多,有利于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1.豌豆的圆粒种子与豌豆的皱粒种子为一对相对性状。

2.在孟德尔关于一对相对性状高、矮的实验中,F1代的表现型是高茎,F1基因型是Dd,F1自交产生的F2有3种基因型,比例为1:

2:

1:

F2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3:

1。

3.两只灰毛兔交配,产生的子代既有灰毛,又有白毛,则显性性状为灰毛。

4.一株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可能是DD、Dd。

矮茎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是矮茎。

5.杂合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中出现矮茎豌豆的概率是50%。

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

父Aa,母Aa。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白化病儿子的几率是12.5%,再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25%。

7.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最简便方法是自交。

欲鉴定一只白羊(已知白毛对黑毛是显性)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方法是测交。

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减一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减一后。

9.在孟德尔关于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实验中,F1代的表现型是黄圆,F1基因型是YyRr,F1产生4种配子,F1自交产生的F2有9种基因型,F2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9:

3:

3:

1。

基因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伴性遗传

1.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母病子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2)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父病女必病)

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圆形代表女,以罗马数字代表(如I、Ⅱ等)代,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等)个体。

5.色盲基因、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白化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6.写出男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

XbY,写出女性色盲患者的基因型:

XbXb。

7.一位母亲色盲,生了四个儿子,有4个色盲。

一个女性色盲携带者(XBXb)与一个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的基因型可能是XBY、XbY,儿子是色盲的几率是50%。

8.男性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体细胞内的性染色体是X。

9.一对夫妇生一个男孩的几率是50%。

10.男孩若色盲,则色盲基因来自母亲。

2.4生物的变异

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兄弟姐妹间的性状差异主要来自哪种变异?

基因重组。

3.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是减一前和减一后。

4.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

在生物界普遍存在,不定向、随机、多有害,频率很低。

3.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

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4.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其优点是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1.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者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长或减少。

2.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加倍,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移向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培育单倍体最常见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培育多倍体最常见的方法是秋水仙素诱导。

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是什么关系?

相等。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技术。

2.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3.基因工程生产药品的优点是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

4.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另一种观点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2.5人类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三大类。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也可能由隐性致病基因引起。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2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发育异常和一些常见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如21三体,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1.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一共测量24条染色体的序列。

2.6生物的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可遗传的变异_,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包含的全部基因。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6.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7.隔离是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常见的隔离

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8.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