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3781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0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物理总复习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3、力的作用效果往往是两种效果同时都有,我们研究一个力的作用效果时,只研究主要的作用效果。

例如,用脚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同时使球发生了形变和使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但主要的作用效果应该是运动状态改变了。

4、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力的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只要其中一个要素改变了,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改变。

要点二、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3、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4、弹簧测力计:

(1)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

弹簧测力计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弹簧,此外,还有专门用来测拉力和握力等专用测力计。

(3)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应使指针指在零点;

②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

  ③不要让指针与刻度盘摩擦;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

(4)使用口诀:

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

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

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1、弹力是接触力,弹力只能存在于物体的相互接触处,但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并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因为弹力的产生不仅要接触,还要有相互作用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日常所称的拉力F、压力

、支持力

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例如,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其实质就是桌面发生了微小的形变后对茶杯向上的弹力。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要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一旦超过量程,弹簧的形变就超出它自身的弹性限度。

这样的损坏,会使弹簧测力计无法再使用。

要点三、重力

1、概念: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重力的三要素:

(1)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

其中:

G——重力,单位:

Nm——质量,单位:

kg

g=9.8N/㎏,粗略计算可以取g=10N/kg

(2)方向:

竖直向下。

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

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作用点:

重心。

有些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好确定,我们在作力的示意图时,也常把这些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

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

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2、计算重力时,g值取9.8N/㎏或g=10N/kg,通常认为g值是固定的。

实际上地理位置不同,g值也不同,如果都在海平面上测量,地球的赤道附近g值最小,越靠近两极g值越大。

重力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物体的重心位置将随着物体的形状变化和质量分布变化而发生改变;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如:

光盘、篮球、足球。

【典型例题】

类型一、力

1.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受力物体就行,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只要存在施力者就行,有没有受力者是没有关系的

C.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要接触才行

D.一定既有施力者,又有受力者,离开物体就谈不上作用力,就没有力了

【总结升华】

举一反三:

【变式】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总是成对出现的B.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

C.两物体间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D.力是有大小又有方向的

2.射门时,球员踢出的足球,有时径直凌空射向球门;

有时却拐着弯飞向球门--“香蕉球”,如图,图中F表示踢球的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导致球沿不同路径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踢球的力的(  )

A.大小B.方向C.作用点D.单位

【变式】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种效果好(填“A”或“B”),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有关。

类型二、弹力

3.关于弹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B.弹力的大小只与形变的程度有关

C.放在桌面上的一根弹簧一定产生了弹力D.压力、拉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变式】下列结果不是由弹力产生的是(  )

A.手中的石块释放后会下落B.装有弹簧的门被推开,放手后自动关上

C.玩具弹簧手枪将“子弹”射出D.撑竿跳高运动员跃过横杆

4.(2012安溪县)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

A.4N和8NB.4N和4NC.4N和0ND.8N和8N

【变式】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轻质弹簧,所挂物体相同,重力均为1N,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甲乙的示数分别为(  )

A.1N,2NB.0N,1NC.1N,0?

ND.1N,1N

5.探月过程时,把一块矿石从月球运到地球,则矿石所受重力及其质量()

  A.重力变小,质量变大      B.重力变大,质量变大

  C.重力不变,质量不变      D.重力变大,质量不变

【变式】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B.质量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约是10N

  C.用质量均匀分布的铁丝弯成一个圆环,重心在圆心上,而不在铁丝上

  D.质量2kg的物体所求受重力,G=mg=2kg×

10N/kg=20N

6.小明在做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

(1)分别用图甲、乙两种方式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正确的握持方式是(选填“甲”或“乙”)。

(2)他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质量m/kg

0.05

0.1

0.15

0.2

0.25

重力G/N

0.8

1.2

1.6

2.2

2.6

①请在图丙中以重力G为纵坐标,质量m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中描点,并连线。

②小明发觉自己的实验数据与其他小组偏差大(可能有错误),请您帮助他找出可能的原因是:

《运动和力》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会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

2.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平衡力,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

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4.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了解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利用和防止。

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内涵:

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或者说: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

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3.“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要点二、惯性

1.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

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

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

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

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

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

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一切物体是指无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

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

无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惯性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静止的物体总要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总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

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惯性只有大小,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质量,质量大,惯性也大。

要点三、二力平衡

1.平衡力: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通过物体所处状态,判断受力是否平衡)

2.平衡态: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判断力的大小、方向。

(1)甲图中钩码静止,受到平衡力,即:

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F,拉力F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2)图乙中放在桌面上的篮球,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

人和伞的总重G等于阻力f,阻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1.平衡力与平衡状态的关系: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若受力一定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归纳为:

等大、反向、同体、共线。

要点四、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概念: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相对”是指相对于接触的物体。

(3)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

物体在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还可以成任意角度。

(3)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静摩擦力可以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其大小由外界条件决定,因此它是被动力。

3.滚动摩擦:

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例如滚动轴承中的滚珠在轴承内滚动时的摩擦。

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4.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用滚动代替滑动;

使接触面分离:

加润滑油,气垫导轨,磁悬浮。

1.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接触面粗糙;

接触挤压;

在接触面上相对运动。

2.运动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别,f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注意:

滑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3.“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有些情况相对运动趋势很难判断。

我们可以用假设法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假设接触面光滑,物体若会相对滑动,则说明原来有静摩擦力,且相对滑动的方向就是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

要点五、力和运动

1.合力: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

3.力与运动的关系:

(1)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或方向改变)。

类型一、力和运动

1.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不平衡

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一定越大D.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变式】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

C.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D.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就一定不改变

类型二、摩擦力

2.(2012遵义)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N。

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为N。

【变式】

(多选)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

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A相对长木板是运动的B.木块A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C.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D.拉动速度变化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类型三、综合应用

3.如图所示,小明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他将物体M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

若在左盘中放重为G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2G的砝码时,物体M能以速度v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左、右盘中的砝码不变,要让物体M能在水平桌面上以2v的速度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在左盘中再加上砝码,所加砝码的重为(吊盘重、轮与细线间和轮与轴间摩擦不计)(  )

A.1GB.2GC.3GD.4G

【变式】如图所示,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所受的总阻力为f,人和伞重分别为G人和G伞,它们的关系是(  )

A.G人=f-G伞B.f+G伞=G人

C.G人+G伞>f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物体A质量为1kg,物体B的质量为3kg,用水平力F把A,B两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不动。

这时物体B的左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右表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A物体的左表面光滑)。

【变式】如图,ABCD是4块质量相同的砖,每块重50N,A、D两侧是两块竖直的木板,木板外侧分别用1000N的力压紧,砖处于静止状态.求、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

                  

类型三、实验探究

5.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明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

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填“平衡”或“不平衡”)。

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变式】如图所示是小丽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的装置图。

应该把小车放在(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你认为她是根据的现象来判断F1、F2是否平衡的,接着她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验证两个力平衡时是否。

由上述实验可得: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6.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提出下列猜想:

(1)与物体速度的大小有关

(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表面状况)有关

(3)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采用了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木块沿水平方向做运动。

(2)实验时他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便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乙所示,他用双面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长方体木块的上表面,用细线连接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电动机.在木块上放置不同的砝码,当电动机以不同的转速工作时,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块以不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表面状况

压力/N

摩擦力/N

木块的速度/m/s

1

木块------木板

2.0

0.6

2

同上

4.0

3

4

木块-----砂纸

1.0

①分析3、4两次的实验记录,(填“能”或“不能”)验证猜想Ⅰ。

②分析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Ⅱ。

③分析两次的实验记录,可初步验证猜想Ⅲ。

《压强》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理解压力、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单位;

2.知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

3.能运用压强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4.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5.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6.知道大气压现象,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7.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简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要点一、压力

1.定义:

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产生原因:

由于物体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3.方向:

垂直于受力面,指向被压物体。

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压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图乙所示。

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图甲所示。

要点二、压强

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物理意义:

3.公式:

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

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

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lN/m2,

其物理意义是:

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

②增大受力面积。

1.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物体,压强的大小只与密度和高度有关,与质量和受力面积无关,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2.密度均匀的长方体放在水平面上,如果沿红线切去黄色部分,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压强的变化。

(1)甲图中沿竖直方向切,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2)乙图中沿斜线方向切,压力变小,压强变大;

(3)丙图中沿斜线方向切,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要点三、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

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

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液体重力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比较:

(1)敞口容器中图甲所示。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再根据压强公式的变形

,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2)形状规则的容器图乙所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3)收口的容器图丙所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4.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

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闸、下水道的弯管。

1.液体压强公式适用范围:

这个公式只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的压强,不适用于计算固体的压强,尽管有时固体产生压强恰好也等于

,例如:

将一密度均匀,高为h的柱状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的压强:

p=

,但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不能由此认为固体对支持物产生压强都可以用p=

来计算。

但对液体来说无论液体的形状如何,都可以用P=

计算液体内某一深度的压强。

2.公式p=

中的“h”表示深度,不能理解为高。

h是指从液面到所求压强处之间的竖直距离。

液面是指液体的自由表面,不一定是容器的上表面。

如图所示,A、B、C三点的深度相同。

3.利用压强公式计算时要注意:

(1)如果是固体压强,一般先求压力F,再根据公式

求压强;

(2)

如果是液体压强,根据公式

先求出压强,再根据变形公式

求出压力。

要点四、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证明大气压存在:

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

3.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

实验方法:

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

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测出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为76cm。

(2)气压计测量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