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春趣》教案文档格式.docx
《《红楼春趣》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春趣》教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示课件4】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
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教师先范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标下来和同桌交流。
1.阅读要求【出示课件6】: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义)。
(3)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2.指名多个学生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出示课件7】文中登场人物的图片及简介。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一)自主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出示课件10】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风筝,黛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1.【出示课件11】
一语未了,……断了绳,拿下他来。
”
(1)从“众人吓了一跳”你感受到什么?
(从对众人的神态变化的描写中感受到众人的注意力集中。
)
(2)“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
‘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丫鬟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借用人物语言引出风筝,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3)从“众丫鬟笑道:
‘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的,断了绳,拿下他来。
’”一句中众丫鬟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挂在树梢上的风筝很漂亮。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出示课件12】
宝玉等听了,……我且拿起来。
(1)从宝玉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宝玉认出了树梢上的风筝是谁的。
(2)从紫鹃的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紫鹃想把风筝据为己有。
(3)指导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人物语气。
3.【出示课件13】
探春道:
“紫鹃也学小器了。
……咱们也放晦气。
(1)从探春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
(了解到放风筝放晦气是一种风俗。
(2)从黛玉的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黛玉寄人篱下,多愁善感,所以提出放风筝放晦气。
(3)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注意读好人物对话,注意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从放风筝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和感受到的标一标、写一写。
2.小组交流,整理记录。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众人虽然忙乱,但都很欢乐。
【出示课件14】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一面拨起籰子来。
(指名朗读。
(2)感受到人们的和谐和快乐。
【出示课件15】
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
(指名朗读。
(3)细致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中流露出和谐、欢乐的气氛,也让人感受到众人盎然的兴致。
【出示课件16】
宝琴笑道:
“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
“把昨儿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指名朗读。
(4)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小丫头惋惜的心情,探春的上解人意,宝玉的兴致高涨。
【出示课件17】
小丫头子去了半天,……便叫:
“放起来。
(5)从宝玉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众人都高兴地把风筝放了起来,唯独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怕被人嘲笑而着急的心情;
从宝玉的语言中又让人感受到一个可爱的公子哥的形象。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
“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6)从黛玉的动作描写中了解到黛玉的娇弱,从众人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人们对黛玉的祝福。
【出示课件19】
黛玉见风力紧了……“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8)
【出示课件20】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一会儿就不见了。
①“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
它的近义词有哪些?
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
(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随风飘动。
它的近义词有飘飘洒洒、飘飘悠悠、摇摇荡荡、摇摇晃晃、飘飘忽忽、飘飘荡荡等。
“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其他词语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
)(板书:
姿态:
飘飘飖飖)
②“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
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鸡蛋”“黑星儿”描写了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的风筝的形状。
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到的形状很快发生了变化——变小、变模糊。
③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
(“一时”“展眼”、“再展眼”)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
形状:
鸡蛋、黑星儿)
④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风筝被绞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
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
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
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
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9)
【出示课件21】
众人仰面说道:
“有趣,有趣!
”(教师范读。
这段描写把放风筝这一场景的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
从对众人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放风筝给众人带来的无比的快乐。
(三)感受人物形象。
1.小组交流,文中的哪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
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小结。
贾宝玉、林黛玉、丫头们)
(1)
【出示课件22】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
”(读一读,感受贾宝玉的率直纯真。
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
“若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读一读,感受贾宝玉借助风筝表达的自己关爱女性的品质。
(2)
【出示课件23】
黛玉笑道:
“可是呢。
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
”(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娇弱。
(3)
【出示课件24】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
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读一读,从小丫头们的心理活动描写“巴不得”和动作描写“手忙脚乱”中感受她们的快乐和活泼。
众人皆仰面说道:
“有趣,有趣。
”(读一读,感受众人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
(三)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了解放风筝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心情,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在激发朗读兴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文句所包含的意思,在读中有所感受人物形象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__中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拓展延伸:
(1)提出要求:
下面是《红楼梦》中描写“凤辣子”的一个片段,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真可谓是妙笔生花,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彩,你能从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吗?
(2)学生阅读。
3.布置作业:
课下希望同学们从《红楼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读出《红楼梦》中悠久的历史,读出《红楼梦》中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
板书设计
8.红楼春趣
贾宝玉姿态:
飘飘飖飖
林黛玉放风筝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丫头们形状:
鸡蛋、黑星儿
《红楼春趣》教案2
1.认识“恰、屉、嫣”等9个生字。
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运用学到的阅读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
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这篇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有些生僻。
可运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嫣、钗”这两个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自读自悟。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长文短教,抓住中心人物,找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句子,抓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表达运用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们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先小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
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和小说《红楼梦》。
教学课时1课时
板块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片尾曲《枉凝眉》,师生随曲同唱。
同学们来猜一猜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红楼梦》)
2.你们对《红楼梦》这本书有哪些了解?
(学生自由交流后,课件出示《红楼梦》简介)お
3.《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小说是清代曹雪芹历经十年所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4.看得出同学们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挺感兴趣。
《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如宝玉初见林黛玉、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等。
今天我们就通过《红楼春趣》这个故事走进《红楼梦》,了解故事中的人物。
5.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红楼春趣)
6.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春日里,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这个题目是后人所加,谁能猜猜题目的意思?
(学生自由猜测)
【设计意图】歌曲导入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对《红楼梦》及其作者做简要介绍都是为了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板块二初读故事,指导方法
1.默读课文,给这个故事换一个题目。
预设:
生1:
放风筝。
生2:
大观园里放风筝。
生3:
宝玉、黛玉放风筝。
2.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有些词句不好懂,如“放晦气、送饭的、忒促狭”等。
读课文的第一步是要扫除字词障碍,你会怎么做呢?
结合书上的注释或查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是阅读古典名著的好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个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学生读这几个词语,老师相机正音,齐读。
(2)谁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
4.课文中还有难懂的句子,大家也来猜一猜它的意思。
课件出示
黛玉笑道:
“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
(1)指名学生读句子。
黛玉有什么不忍?
(黛玉不忍心剪断风筝线,让风筝孤零零地飞走)
(2)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黛玉的多愁善感、孤苦伶仃。
黛玉将那风筝当作了自己,她觉得自己的身世如同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摇无根。
她不忍心让风筝跟她一样寂寞、无依无靠)
(3)教师小结:
阅读古典名著可不能单看句子的表面意思,要联系前因后果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也就是说只读一句话、一段话或一个故事,那么对其中的故事或人物只能一知半解;
只有通读全书,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读懂故事的内容,才能全面地了解人物的形象。
【设计意图】__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句的意思较难弄懂,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板块三再读故事,理清人物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お
指名读,师相机正音,再全班齐读。
2.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很多,快速浏览课文,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都用红笔圈出来。
(指名学生说)
宝玉、黛玉、紫鹃、探春、宝钗、宝琴、翠墨、李纨、雪雁
3.这么多人放风筝,谁才是中心人物呢?
(宝玉和黛玉)为什么说他们俩是中心人物?
(因为描写宝玉和黛玉的文字最多)
4.为了读懂这个故事,我们还要弄清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读过《红楼梦》的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先指名学生说,再课件出示人物简介)
5.教师小结:
弄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中心人物,就能大致读懂课文了。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中心人物,能够帮助学生大致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四品读课文,感悟形象
1.我们阅读古典名著的时候,如何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呢?
(学生畅所欲言)
2.我们读一个人物,通常要关注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了。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读后思考:
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深?
并在书上做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文中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她)是一个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自然段中的感受到的。
全班交流汇报。
(1)学生自读课文,一边思考问题,一边做批注。
(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
示例1:
文中宝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他是一个天真、顽皮、率直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4自然段“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
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
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
‘若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中感受到的。
老师相机引导:
请同学们圈出这段话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宝玉率直纯真的性格特点。
请你用红笔画出宝玉说的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宝玉喜欢美人,关爱女性)
示例2:
文中黛玉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她是一个生活细致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5自然段“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
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中感受到的。
风筝线很细很有韧劲,用手帕垫着手这个动作足以说明她对自己的娇嫩小手的爱护。
示例3:
文中李纨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我认为她是一个体贴、善良的人。
我是从文中第5自然段“李纨道:
‘放风筝图的是这一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中感受到的。
黛玉从小体弱多病,从李纨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对黛玉的关心和怜惜。
3.想要全面地感受人物形象,就要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进行分析。
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
“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娇红姑娘放的。
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
“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
宝玉道:
“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也罢。
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罢。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
宝玉一面使人拿去打顶线,一面又取一个来放。
“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
若落在有人烟处,被小孩子得了还好;
若落在荒郊野外无人烟处,我替他寂寞。
想起来把我这个也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
指名学生读句子。
这是文中描写宝玉的句子,从对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纯真、关爱女性的性格特点)
4.文中还有一个中心人物——林黛玉。
“可是呢,知道是谁放晦气的,快掉出去罢。
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
黛玉说:
“我的风筝也放了,我也乏了,我也要歇歇去了。
这是文中描写黛玉的句子,从她的三“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黛玉聪慧、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5.阅读提示中说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那么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呢?
(表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6.关于风筝的__很多,我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里的__《风筝》。
(1)这篇__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这篇__中,你体会到什么?
7.《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的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非常值得一读。
《红楼梦》原著比电视剧更加精彩,请同学们一定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教学反思
1.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出示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但这篇课文是古代白话文,学生自学起来较困难,因此本课采取半扶半放的教法。
2.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让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抓住对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课文的语言特色。
3.通过学习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__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大观园里的这些人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作者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红楼春趣》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品味__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品味课文语言。
2、学习分析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激趣
1、简介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2、课件出示放风筝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读音。
恰(qià
)屉(tì
)嫣(yān)讳(huì
)晦(huì
)墩(dūn)
钗(chāi)敞(chǎng)袭(xí
2、词语解释。
晦气:
不吉利;
倒霉。
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忌讳:
对某些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
三、出示阅读要求,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3个问题。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__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印象最深?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对第
(1)个问题,要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
然后仔细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对哪个人物描写最多。
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间的关系确定中心人物。
对第
(2)个问题,要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__的主要内容,在概括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明确__的主旨。
对第(3)个问题,教师可让学生从文中众多人物中挑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
引导学生针对文中的中心人物贾宝玉,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理由。
(在整个放风筝的过程中,贾宝玉顽皮、欢乐,一点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公子哥的架子。
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自己却从未放一遭儿也不气恼;
看见美人风筝做得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
众人都笑他,他便恨得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
“要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从贾宝玉的言行举止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完全没有公子哥儿的架子,十分率直纯真。
4、抓住重点语段,欣赏品味
(1)投影出示句子。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
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
(“飘飘飖飖”在文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