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斯大林》传记比对当帝国追忆她暴君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17362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种《斯大林》传记比对当帝国追忆她暴君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种《斯大林》传记比对当帝国追忆她暴君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种《斯大林》传记比对当帝国追忆她暴君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种《斯大林》传记比对当帝国追忆她暴君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种《斯大林》传记比对当帝国追忆她暴君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种《斯大林》传记比对当帝国追忆她暴君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四种《斯大林》传记比对当帝国追忆她暴君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种《斯大林》传记比对当帝国追忆她暴君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种《斯大林》传记比对当帝国追忆她暴君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那个带领自己人民击溃了最凶残外敌的斯大林;

那个缔造了一个超级大国,将版图恢复(扩张)到连帝俄的沙文主义者都不曾幻想过的斯大林。

就是这么一个斯大林,居然也是那个残酷不可理喻的迫害狂;

那个毫无人性的无情暴君;

那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

这两个极端,奇特但是和谐地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俨然就是伊凡雷帝在20世纪的转世:

一方面将俄罗斯的版图和势力范围扩张极致,缔造了一个伟大的祖国;

另一方面,以他的名义处决的人,甚至比帝俄300年总和都要多。

所有见识过或经历过斯大林时代的人,都无休无止地拷问着自己:

这一切斯大林时代那种无缘无故的毁灭和牺牲究竟是为什么?

在1953年3月5日那个冰冷的早晨之后,幸存的人们战战兢兢地发问。

他们先是自己在偷偷嘟囔,在独自忏悔时问着冥冥中的那个上帝;

随即,他们小心翼翼,但是却坚定地,用越来越大的声音公开地质疑那位人间的上帝。

所有的怀疑、委屈、愤怒、不平的呼声从大地的各处涌现出来,汇聚成滔滔的洪流,最终决堤而出,冲向山岩,激起了振聋发聩的巨响。

这声巨响,就是3年后的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就是10年后的古拉格群岛。

纠结和困惑:

无法定论的评价对于苏联官方而言,回答这个“为什么”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一问题上,他们不断出现了“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再再肯定”的螺旋。

几乎是每任领导,都会在这个问题上来回翻烧饼:

在斯大林时代,不消说,他就是共产主义世界全知全能全圣三位一体的慈父;

到了鲁莽的赫鲁晓夫时代,他从天堂跌入了地狱,随之而来的反弹造成复杂的局面,让苏共领导层饱尝了冒失的后果;

接任的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安德罗波夫,执行的是一条没有斯大林的斯大林路线,为了稳定局面,也为了否定前任的鲁莽,官方宣传途径的斯大林又趋于伟、光、正;

再到了新思维时代的戈尔巴乔夫,官方正式给所有斯大林时代的“人民公敌”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拉狄克等人平反,作为反面的斯大林又变成了恶魔暴君;

苏联瓦解之后,叶利钦时代,斯大林更是被批判得一钱不值但俄罗斯不仅继承了苏联的遗产,也继承了翻烧饼的毛病:

叶利钦钦定的继承人普京当政之时,斯大林又逐渐回到了伟人行列。

如果说官方的政客们可以随时因为自己的政治需要而改变态度的话,那么独立的知识分子又如何呢?

关于这点,被称为“俄罗斯的良心”的索尔仁尼琴的态度特别具有代表性。

在他那部为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古拉格群岛中,对于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病逝那天,他用充满对暴君的满腔仇恨的笔触写道:

“我还能有什么更多的希望呢?

”第二天当他得知斯大林的死讯,他用一种大仇得报似的爽快笔触欢呼:

“这是我和我的朋友们早在大学时代就祈求盼望的时刻!

是古拉格群岛上全体囚犯(除正统派分子外)所祈求盼望的时刻!

可是,现在站在我旁边的是中学女教员,俄罗斯族的女孩子,她们却在失声痛哭:

我们往后可怎么活呀?

她们失去了生身的慈父我真想向整个广场,向她们大声喊叫:

放心吧,你们会照样活下去!

”索尔仁尼琴在赫鲁晓夫主持的“解冻”时代,凭借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名声大噪,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又因为古拉格群岛被流亡海外,直到苏联解体,他才得以归国。

就是这样一个索尔仁尼琴,在回国封圣之后,居然对自己的仇人发出了赞扬:

在1996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在转折关头里,索尔仁尼琴对斯大林之死充满了惋惜之情:

“大家都懂得失去了一个最伟大的人”,“还没有完全明白失去了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还需要再过许多年才能认识到,是斯大林使得整个国家开始向未来奔跑”;

又借主人公之口表达对苏共解散的看法:

“党是我们的杠杆,是我们的支柱!

”作为最著名最激烈的反对者之一,索尔仁尼琴态度的转变,在某种程度远比官方更能反映俄罗斯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困境:

诚然,无数证据确凿地表明,斯大林是一个残暴的暴君,但是纵观俄国历史,又有哪位有所作为的俄国君主不是嗜血者呢?

伊凡雷帝、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些替俄罗斯成就了大国梦的君主,又有哪位的王座不是用累累白骨堆砌而成的呢?

归根到底,俄罗斯从古至今的千年大国梦,不就是靠着播种头颅,浇灌鲜血才结成的硕果吗?

在这一长串名单中,斯大林绝不是第一个甚至有可能不是最后一个那么,这又有什么不值得原谅的呢?

再横观当代现实:

比起残酷的大清洗时代,难道现实的国际政治打压就不残酷么?

苏联瓦解以来,整个俄罗斯国民生计都一度大幅倒退,各种指标节节受挫,无论是GDP还是人均寿命都是如此。

与之对应的是各种寡头资本的狂欢,换汤不换药的权贵,使得整个社会积攒了相当多的怨气。

如果这些是为了自由付出的代价,那么更让每一个骨子里面都有大国梦的俄罗斯人不能忍受的是国家的衰落:

一夕之间,俄罗斯的疆域倒退了三百年,大英帝国、纳粹德国曾经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被俄罗斯人自己做到了;

连列宁的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都没有出卖的东西,被俄罗斯人自己给出卖了。

昔日令人望而生畏的红色帝国瓦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历史上未曾有的软弱的大国。

对任何一个还有爱国情怀的俄罗斯人来说,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他们痛心疾首吗?

就算是索尔仁尼琴这种强硬的反对派,在俄罗斯现实的挫折面前,也开始追寻斯大林的荣光,由此可见对斯大林评价问题的复杂和纠结所在。

命运、战略、胜利、悲剧有关斯大林的四种侧面也许正是因为复杂和纠结,所以有关斯大林的研究才一直都是热点。

斯大林本人,也是一个有鲜明特色的神秘人物,他性格多疑、头脑僵化、毫无人性,按托洛茨基说法他是一名“最杰出的庸才”,但是另外有许多同样的回忆录指出,这名领袖清心寡欲、意志坚定、强记博闻。

这些让他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矛盾统一体,也让后世的学者对此津津乐道,乐而不疲。

因此,有关斯大林的传记才会一本接着一本地摆在我们面前,并且引起学者和普通读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即便是62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

在所有斯大林传记中,篇幅最为浩瀚的当之无愧地属于沃尔科戈诺夫的胜利与悲剧。

作者在苏联时代官至陆海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这是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发迹前“龙潜”时的官职。

不过,沃尔科戈诺夫比起官僚高手勃列日涅夫来根本不是一个等级,其后就转任国防部军史研究所所长。

这在苏联时代算是高级干部,这个身份给作者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条件。

毫无疑问,在苏联未解体之前,沃氏能够调阅和引用的资料最为齐备。

1925年5月斯大林委托助手托夫斯图哈为他建立一个像样的个人图书馆斯大林正准备口述,突然又停了,坐到桌旁,当着助手的面,几乎不假思索地用了10-15分钟时间,在笔记本的一张纸上用普通铅笔写着:

给图书馆馆员的便条。

我的建议(和请求)1不按作者,按问题将书分类

(1)哲学;

(2)心理学;

(3)社会学;

(4)政治经济学;

(5)金融;

(6)工业;

(7)农业;

(8)合作社;

(9)俄国历史;

(10)其他国的历史;

(11)外交;

(12)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

(13)军事;

(14)民族问题;

(15)党的、共产国际的以及其他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及决议)(不要法令和法典);

(16)工人状况;

(17)农民状况;

(18)共青团(所有关于共青团的单独的出版物);

(19)其他国家的革命史;

(20)关于1905年;

(21)关于1917年二月革命;

(22)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

(23)关于列宁和列宁主义;

(24)俄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历史;

(25)关于俄国共产党内的辩论情况(文章、小册子);

(26)工会;

(27)小说;

(28)文艺批评;

(29)政治杂志;

(30)自然科学杂志;

(31)各种字典;

(32)回忆录2请从这些分类中将下列书拿出(单放):

(1)列宁的书;

(2)马克思的书;

(3)恩格斯的书;

(4)考茨基的书;

(5)普列汉诺夫的书;

(6)托洛茨基的书;

(7)布哈林的书;

(8)季诺维也夫的书;

(9)加米涅夫的书;

(10)拉法格的书;

(11)卢森堡的书;

(12)拉狄克的书3所有其他的书均按作者分类(各种教科书、小杂志、反宗教作品等等不用分类放在一边)约斯大林1925年5月29日实际上,比起那些命令、指示、签发文件来,这些不经意间的便条,能够更加准确反映斯大林的真正面貌。

考虑到这是1925年,斯大林在开列的书单之中将心理、社会学等前沿学科的书籍列入,在很大程度说明了他阅读的广度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这绝不是摆摆样子,据沃氏查阅,很多书的页边都有着重号、记号和批注。

很多书中都有“约维斯大林图书馆第X号”的藏书签。

有个细节特别值得引人注意:

斯大林在同时代的人中,最经常读的,不是他宣传的“老师”列宁,而是被他送上断头台的布哈林和托洛茨基的著作。

布哈林1932年版的小册子现代资本主义的技术和经济,全书都被“领袖”用红铅笔给画满了。

在他的办公室有一个专门的橱柜,里面保存了全套托洛茨基的书籍,并且里面夹着大量的书签,许多地方都画了着重号。

由于是体制中重要的一员,沃氏有着先天的便利,使得他的著作在深入“领袖”隐秘的心理深处有独到之处。

尤其使沃氏在“领袖”的每个重大决策之时,都能挖掘到外人所无法了解到的微妙心态和动机。

在这些翔实的资料之上再来看“领袖”,的确会让所有人都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

此君在体制内人缘尚佳,能收集到各种苏联的上层第一手资料,然后在书中娓娓道来,使得这部书极具可读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虽然这部书是以斯大林为题,但要说其是一部斯大林时代的断代史,这也毫不为过。

但“全”这个字同样是这部书问题所在。

这套大部头有着上、中、下煌煌三大卷,总共多达一千三百多页。

整部书虽然夹叙夹议,文采斐然,但是这恐怖的文字量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此外,作为一个体制中的人物,作者还是站在官方的角度说话,基本处于一种肯定苏联,只是批判斯大林甚至有时还流露出高度评价的倾向。

虽然全书立场相当客观,但未必会符合一些自由派人士的胃口。

如果说沃氏是一位来自原体制内的作者的话,那么罗亚麦德维杰夫是一名资深的异见人士,曾在1969年被开除了苏共党籍。

和沃氏比较起来,此君的斯大林传就严厉得多,直接开篇就是“斯大林篡夺国家和党的领导权”。

毫无疑问,这本传记与其说是斯大林的个人传记,不如说是对其大清洗罪行的详细记录、分析和大清算。

斯大林在当上联共(布)中央总书记之前的经历,仅用了15页,用一节“斯大林1922年前政治经历的一些片断”就带了过去。

余下的几百页都在讲述斯大林的错误、罪行、镇压;

剖析斯大林主义的产生和巩固的原因及条件;

解答斯大林独裁统治的后果。

特别值得中国读者关注的是,此书是苏共二十大开始酝酿,二十二大后写成的。

就在这期间,有一件国际共运史重大事件发生,那就是中苏分裂。

中苏分裂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其中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

作者在全书最后部分,专门抽出了不少篇幅对中国的观点进行批驳。

作为中国读者,对此应该觉得非常有趣。

虽然沃尔科戈诺夫和麦德维杰夫,一个是体制内人,一个是立场不同,但两人都不自觉地保持了一个基本观点:

列宁是无谬误的,斯大林歪曲了一切;

十月革命的一切胜利果实,被斯大林这个隐忍和野心家、天才的官僚和嫉恨的迫害狂给篡夺了。

这个观点发轫于赫鲁晓夫,长期以来成为苏联官方定论。

当然,这是很理所当然的:

如果你既不想否定自己国家整个20世纪的历史,又想和里面最残暴的悲剧隔离的时候,那么指责斯大林是在本质上背叛列宁,就成了一种必然的推论。

但在爱德华拉津斯基的斯大林传中,这个其他所有斯大林传记基本前提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这也正是爱拉津斯基的斯大林传最了不起的地方:

他第一次指出,事实的真相并不是斯大林背叛了列宁,恰恰相反,是斯大林在忠实地执行列宁那不为人知的残酷一面,并且发扬到极致。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一点都没有错,斯大林是列宁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

作者在书中提到:

“托洛茨基开始同列宁合作。

但是,科巴(斯大林)却毫不惊慌。

后来,托洛茨基以为科巴始终妒忌他,仇恨他。

我(拉津斯基)想他是错了。

对他来说,托洛茨基的到来是好事。

他了解列宁。

列宁永远也忘不了托洛茨基多年来反对他,永远不会把托洛茨基看成是自己人。

”“当年我(拉津斯基)父亲到彼得格勒时,在车站上看到领袖们的巨幅画像列宁、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没看到科巴的像。

当时不挂他的像,人民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当时他是二等角色,这是许多历史学家的坚定看法。

因此,当我在十月革命档案馆发现一份文件时,我是多么惊讶。

这是列宁办公室警卫守则,是由列宁在新政权的头几个月1918年1月22日拟定的。

依据这份守则,只有两个人用不着报告随时可进入列宁的办公室:

托洛茨基和斯大林!

托洛茨基是公认的十月革命的第二领袖。

对此列宁不得不承认。

那么为什么还有科巴?

因为,科巴是他的影子,是他在党内最信任的干将。

列宁是政权,科巴是政权的受托人。

对,其余的人享受很多荣誉。

但是荣誉多并不意味着权力大。

”“沉默寡言的科巴在书上留下很多批注。

这些批注是这位保密大师真实思想活动的奇特流露。

我(拉津斯基)坐在党务档案馆,翻阅着他的藏书中最有意思的两本书两本关于恐怖活动的书。

一本是托洛茨基1920年写的恐怖主义和共产主义。

凡是托洛茨基提到恐怖和革命暴力的地方,科巴都不厌其烦地注上:

对!

精辟!

是!

这里只有他一个人,他不怕表露对这个死敌的真实态度。

以后我们会明白的,托洛茨基一直是他的导师!

是仅亚于列宁的第二导师!

”足够了!

不用再过多地引用原书的内容了。

拉津斯基通过对这些被传统史学界忽略的史料细节再发掘和诠释,成功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斯大林一直就是列宁的宠臣!

在列宁时代,斯大林一直就是领袖的影子,是那个最受信任,干最不能见人的活!

通过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十月革命也好,还是列宁也好,本来就蕴含着大清洗的一切要素。

斯大林只是精心地,或者说耐心地培育它,直到这颗残酷的嫩芽慢慢长大,结出大清洗的果实。

然而,为自己这个观点,拉津斯基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他的斯大林传与其说是一本严肃的传记,不如说是一本偏小说的报告文学,尤其在涉及斯大林当政时代更是如此,字里行间都能读出他那不加任何克制的敌意虽然这没有错,但是削弱了作为传记的说服力。

采用大量不被人注意的细节固然让全书读起来非常有趣,但是在某些细节的来源上,拉津斯基却采取了一种不是那么牢靠的态度,往往是“我猜想”“我听说”,并没有对来源进行任何严肃认真的筛选和检验工作。

如果说在全书的前半部分,描写列宁时代斯大林的活动时,拉津斯基还往往引用各种确凿档案和资料为佐证,使得他那令人耳目一新的论点相当有说服力;

那么在讲述到斯大林上台之后,全书就变成一部半猜测半信史的演义故事。

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和叶卡捷琳娜雷巴斯2007年出版的斯大林传:

命运与战略是4本斯大林传记中最晚,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在斯大林和他的帝国、他的体制都已经彻底消亡之后。

时过境迁,人们俄罗斯人又会如何去评价斯大林?

这部命运与战略做出了一个崭新的回答:

评价斯大林时,残酷不是问题,像俄罗斯这种帝国,残酷才是她的常态;

俄罗斯要作为强国生存下去,这才是所有的问题。

全书采取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角度:

没有纠缠于斯大林本人和他的时代如何,而是将其放在整个俄罗斯历史的条件下来审视。

因此,如果是想单纯了解斯大林的生平作为,那么这本传记恐怕要让人失望了。

因为作者并没有纠缠在斯大林履历上,而是在写整个俄罗斯的历史,尤其是在20世纪这个重要的转折关口,俄罗斯是怎么决策,为什么会有这种决策,其历史根源是什么。

在书中,他是继承者,是伊凡雷帝、彼得大帝以来的俄罗斯历史的继承者的斯大林;

同时,他又是一名革命者,是时代浪潮冲击,内战、外战中不断生死斗争的斯大林,也是在政党、派系、权力斗争,乃至国际政治、大国博弈中的斯大林。

在书中,雷巴斯父女颇有宿命论色彩地指出:

“要知道斯大林可不是横空出世的,他是欧洲的自由主义传统与俄罗斯历史环境的产物。

这个意志坚定、清心寡欲、理智且残酷的领袖的出现,是对那些毁掉了俄罗斯国家的帝国精英所犯的错误和罪行的革命的报复。

斯大林站在与维特和斯托雷平未完成的改革相反一面。

他重建了国家,依靠俄罗斯的历史传统将其变成了一个超级大国。

”在他们眼中,斯大林和苏联绝不是偶然,相反却是俄罗斯进入20世纪,想从一个不发达的后进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化超级大国的时代宿命:

“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所产生的后果低下的农业生产率决定了俄罗斯居民的贫穷和执政当局有限的物质资源俄国最主要的资源就是许多代人悲剧式、超限度的承受力,这种承受力使国家对生存的需求和大自然所能给予之间的鸿沟得以弥补。

所以俄罗斯实际上始终是一个军事结构,其体制是动员式的,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精英利益所需要的民主协商。

几百年来,政权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人民来达到在正常情况下根本无法达到的目的。

”这种宿命、这种非偶然性是斯大林所有决策的根本内在动力和逻辑:

他一定要为争夺资源而斗争,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的,一定要让社会在自我牺牲中为苏联而劳动。

与此同时,取代上帝的爱与仁慈的,只能“以斯大林同志的名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个人崇拜也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在书中,作者不止一次提醒我们,斯大林的所有政策,甚至是那些残忍的政策,一直是俄罗斯统治精英的夙愿:

“尼古拉二世和未来总书记之间有呼应之处,这不是夸张,也不是隐喻。

全部历史基本上都是相互联系,此呼彼应的。

就像沃尔霍夫水力发电站、第聂伯河水力发电站的建设规划、库兹巴斯的开发、北海航线的开辟、科雷马的金矿开采,还有很多其他的计划,都是在帝国时期就打算做的,实施却是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时代。

”站在千年罗斯俄罗斯东正教传统继承、俄罗斯对大国梦孜孜不倦的追寻角度来评价斯大林的时候,整部书的论点就变得很难反驳了换句话说,相当有说服力了。

尤其是在俄罗斯整体实力下降,大多数人陷入对祖国的焦虑的今天,俄罗斯涌现了一股对斯大林再评价的思潮,这部书也是其中的产物。

就连索尔仁尼琴,也明显表现出这种倾向:

追寻俄罗斯的大国梦,承认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俄罗斯人民,承认诸多为此努力过的领袖们甚至包括斯大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