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培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1200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弟子规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弟子规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弟子规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弟子规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培训.docx

《弟子规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培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弟子规培训.docx

弟子规培训

弟子规培训

弟子规

弟子规培训时间:

客户自定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

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

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

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

前言  第一讲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第二讲 孝亲与事亲  第三讲 礼节在生活中的活用  第四讲 建立良好的优质生活  第五讲 立身处世的良箴  第六讲 修身养德 提升自己  第七讲 培养爱心 利人利己  第八讲 谦逊好学 新近仁者  第九讲 学习重在力行  第十讲 改造命运 从我心做起  弟子规原文  后记  杨淑芬老师讲解笔录:

  弟子规讲解  我们也看到很多家长他们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子女很难教,不晓得如何教起;也很担心社会里头有那么多的诱惑,即使在家里好好教,都恐怕抵挡不住外头的诱惑。

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每一个做家长的,他都有省悟之心。

什么省悟之心?

有那种忧患意识,如何把自己的子女从家里、从根本做起。

每一个做家长的,他们能如此做,更进一步,做家长的也学习《弟子规》,你就可以以身作则做很好的表范,让子女来效法,这样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

做人最主要的根本,从孝悌来入门,今天就开始为大家讲解《弟子规》。

请看课本:

  【弟子规】  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为什么?

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

“规”是什么意思?

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一本书的用意在哪里?

就是教我们如何做好一个善良的人,做好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好一个有礼貌的人。

请看课文:

  【总叙】  一本书,它的开头总是会有提要,提要就是总纲领。

看到总纲领,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它的内容所讲解的是什么。

所以,“总叙”就是勾勒出《弟子规》这一本书,最主要的纲领有哪几项。

  《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

从“学而篇”里头所摘录的一章叫“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从这一章所摘录出来,也就是儒家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

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

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我们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

请看第一条:

  【弟子规。

圣人训。

】  我们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

学而篇》所摘录出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经典重要所在。

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的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列祖列宗,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他们有立教于后世的,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

所以我们此地所讲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他就说到:

  【首孝弟。

次谨信。

】  首先,最重要的我们要明了要从‘孝弟’着手。

我们都晓得,我们的身体是来自父母,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既然已经深深的明白,我们是从父母那里所来,我们就应该要知恩感恩。

能知恩感恩,这个孝心才会生得起来。

  我们看看这个“孝”字。

孝,从它的造字由来,是一个“老”字,再一个儿子的“子”,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父母,背负年纪大的父母。

它告诉我们一个意义,就是代代相传。

我们要代代相传,我们就要效法父母,我们就要照顾父母,我们就要孝顺父母。

能孝顺父母,我们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

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这样才能代代相传。

而不是我们现在当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传,就一代比一代差了。

我们能代代相传,是表示我们能接受父母的教诲,我们能承传父母所留给我们的一些德教,我们再传下去。

  “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应该读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们现在竖心旁的“悌”。

我们看一个“心”,再一个弟弟的“弟”,我们就晓得,做哥哥的他心里有弟弟的存在。

什么意思?

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来照顾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

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爱。

  “友”,古人的造字就是两只手叠在一起。

我们都晓得,兄弟姊妹都是从父母而出。

在父母,视所有的兄弟姊妹,他的这个子女完全都是一样的,都是同气所生,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

子女就像枝干一样,父母就像树,树本身的树干一样。

所以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而且在兄弟姊妹当中,还要彼此友爱,相互的照顾。

我们想一想谁跟我们最亲?

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

兄弟姊妹不亲,又亲谁?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们接着还要下一步,还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

这个时候我们要培养爱心,培养自己的慈悲心。

  【泛爱众。

】  孟子说到人皆有恻隐之心。

《三字经》一开端就讲“人之初,性本善”。

也就是说,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

为什么会有不善之人?

原来都是因为后天环境的习染才造成的。

所以当我们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一切大众。

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福”。

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

如果有多余的,我们应该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

为什么?

不但你自己得到快乐,同时也帮助更多人,可以得到你这个欢乐的分享。

为什么?

能解救别人、帮助别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乐事。

所以,自古以来有说“行善最乐”;也告诉我们要有那一种爱心,没有爱心肯定没有办法行善事的。

  【而亲仁。

】  善知识我们只要能遇到,我们应该不要放弃,好好的跟他学习。

我们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足以为后人典范。

所以当我们有碰到良师益友,也千万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学习。

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一生最好的良师了!

除此之外: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  我们所应该做的,所应该了解的,你都可以做到。

你平常这些前面所提到的,你都能注意到,你都能做到,还有多余的时间,我们也不要让时间空过,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时间,好好的来充实自己。

  “学文”,它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

如果你在社会上工作是很专业的,你还更要再进一步的提升,就要钻研你这个范围的领域上,要在你的这个职业,或者说你学术范围里头,还要更进一步去加强、去深入。

如果你是个退休之人,我们也可以展开古籍,圣贤的典籍呈现在我们面前,就仿佛是老师一样,它教诲我们如何向圣人学习。

如果是家庭主妇,把家里的事情完完全全做好之后,我们也可以翻阅古人的书籍,或者良好的典籍,都可以帮助我们提升。

  所以,我们知道圣贤他如此的教导我们,我们也应当要深思一下,我们是不是每天都在空过时间?

从《弟子规》里头,我们了解,总纲领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省思。

过去我们没有读到《弟子规》,我们不明白;现在我们有机会读到,我们应该重新改造自己,命运也会因此而重新过得非常得有意义。

接下来我们看:

  【入则孝】  第二条: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从第二条开始,所指的是从小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好的子女。

从哪里开始?

就从父母跟子女的应对开始。

‘父母呼’,“呼”就是叫唤的意思。

‘应勿缓’,“应”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缓”就是迟缓。

也就是听到父母他在呼唤、叫唤我们的时候,应该要立即的回答。

  末学也曾经指导儿童读经,讲到《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的时候,也会问他们:

当父母叫你的时候,你都怎么回答?

答案就有三个:

我在、我在这里、干嘛。

以回答父母叫他,回答“干嘛”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

我再问他们:

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嘛”的?

没有一个小孩子举手。

他们纷纷的说道:

我们才不敢,老师!

他不是妈妈,也不是爸爸。

可见从小,小朋友在家里,做父母的的确也不注意,他们的回答是不是有礼貌。

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

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

所以,在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做父母的也往往忽略掉,他跟子女的应对当中是怎样的情形。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在教我们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做任何事情,“行勿懒”就是要马上动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我们也晓得,现在的子女功课很多,父母往往舍不得他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是由父母代劳。

像在冬天,也曾经问过小朋友:

会自己叠棉被的,请举手?

几乎非常少,微乎其微。

为什么?

因为从小就是父母帮他叠被子。

由此可知,小朋友这么小,几乎一生出来他就在享受,父母从来没有给他机会学习。

所以等到父母要叫他做事,他难免就没有办法服从。

怎么以前爸爸妈妈没有叫我做,现在才叫我做?

所以他难免就会反抗。

也有很多家长都纷纷感慨说,孩子真的是叫不动,叫他写功课不写,叫他洗澡也不洗;可是不用叫的,看电视、打电动样样都行。

  我们也晓得,由这一点来看,我们知道从小有很多家长,他就不明白应该如何来教育自己的子弟。

也有很多人,他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小孩子很小,他不懂;小孩子很可爱,就让他玩;他很天真,他很漂亮,他很可爱。

什么都舍不得,这个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

过去的人,从两、三岁会自己吃饭,会走路,就开始教育他。

从父母呼唤他,就教他学习要赶快回应;从父母叫他做事,他就要及时的赶快去做。

从小就要训练,你没有训练,到大了他不但不会料理自己,而且精神也可以说非常的散漫。

我们从很多学生的习惯,他们的习气毛病,也可以略知一二。

我们再往下看: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这个意思就是父母要知道,从小就要教育自己的小孩。

教育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到,孩子有没有专心的听你讲。

我们看现代的情形,几乎是父母跟孩子的对应,父母讲一句,孩子可能顶了三、五句。

父母不说还好,一说孩子又喋喋不休,所以完完全全时代都变了。

为什么?

因为从小父母在教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他没有特别注意到他们的礼貌。

一个人在家里不听从父母的话,将来在社会上与人接触、与人相处,也可以说很难用虔敬之心去服从别人、去听从,或者长辈的话、长官所命令的话,可以说很难有那种诚敬之心。

  所以,‘父母教,须敬听’。

从小我们就要教导自己的子弟,要有这样的态度,恭敬之心来聆听父母所教育他的。

父母从小应该要怎么教他?

如果我们要培养他的德育思想,培养他的善心、慈悲之心,我们可以讲历史上孝悌的故事,忠孝的故事,礼义的故事,廉耻的故事。

每天你能讲一则故事给他听,他从听故事当中,他可以明白什么叫孝,他可以明白古圣先贤所有教化后人的这些典范。

用故事来诠释给他听,他不但爱听,从小他就建立了这些德育的观念。

  ‘父母责,须顺承’。

如果孩子他有做错事情,做父母的千万不可以含糊过去。

尤其第一次犯错,就要及时的纠正,所谓“慎于始”,一切都要谨慎于开始。

等他事情一错再错,我们再来纠正他,已经太慢了。

所以当父母管教自己子女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到你的子女,他是不是愿意服从你的教诲。

如果他有反抗的现象,你是不是会再加以说明?

尤其现在讲亲子要沟通,不可以用专制的态度,在爱的教育施行下,父母有很多的权力,教导自己孩子的权力,很多都受到了限制。

  所以,我们再看小孩,如果有犯错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教育他,让他改过向善。

也要观察小孩子,他在犯错之后,他会不会再犯;如果他再犯,表示他没有顺从。

所以从小我们对自己的子女,对家庭的每一个子弟,做父母的要特别谨慎、特别小心来教育他们。

如果这一条最基本的,我们没有办法把他教育好,往后他就很难,将来就很难培养出良好的这种人格。

为什么?

犯错不能接受教诲,犯错不能改进,这个孩子怎么教导?

所以我们做父母的,对于子女的管教,应该要特别的注意。

  所以,我们在教育子弟也要特别的谨慎,从自身做起,才能真正让子女效法。

家里如果还有长辈在,做父母的一定也要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你的子女看到,你同时也能接受爷爷奶奶的教诲,他们哪有不向你学习的?

我们看完第二条之后,接下来我们看第三条: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  ‘冬则温’,什么意思?

“温”就是温暖的意思。

‘夏则凊’,凊就是凉爽的意思。

此地就是指子女渐渐稍微长大的时候,对父母应该尽的这种孝心,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做?

就是从关怀父母的起居开始。

此地只有讲冬还有夏,春、秋也一样。

因为冬天比较寒冷,夏天比较炎热,父母在照顾方面会比较费心。

所以此地所指的冬跟夏,并不是春、秋都不管。

我们晓得年纪大的人他很怕寒冷,所以冬天在家里,对父母就要特别的照顾他,不要让他晚上睡不好,要暖和,让他睡得安稳。

现在藉着高科技的产品,我们有暖炉,所以父母在起居方面就方便多了。

夏天让父母睡得很舒爽,很凉爽,我们也可以借重冷气机、电风扇,可以让父母睡得也是很安适。

  ‘晨则省,昏则定’。

就是每天早上要记得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问候,问早安。

同时问完早安之后,还要关心一下,昨天睡得好不好?

是不是安稳?

一切是不是睡得很舒服?

这些都是为人子弟在家里对父母应该有的态度,还有孝敬的这一份心。

“昏则定”;省,“晨则省”,“省”的意思就是安慰问候的意思。

“定”也是如此,也是安慰,让他的心情觉得很好。

为什么?

能看到子女每天来问安,做父母的哪有不高兴的!

  做父母的,你能带领自己的子女来向长辈问候,爷爷奶奶看到孙子也过来,他当然会更为开心。

我们知道老人家他年纪大了,往往比较孤寂,比较寂寞,每天你能用笑脸来面对长辈,面对父母,父母一定也会很高兴。

但是我们再看看当今的环境,几乎老人很少跟子女在一起,老人有很多都被送到老人院。

他们的生活不像古代,古时候有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在历史上陈昉这一家,他们有十几代统统居住在一起,完全没有分家,有七、八百口在一起吃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温馨的场面。

  但是社会的变迁,在现在父母他往往没有像以前那么幸福。

所以为人子女者,我们没有办法跟父母居住在一起,也要时时刻刻惦记着父母他的生活情形,有空应该拨个电话问候父母。

假日也应该携带自己的子女回去探望,让父母得到高兴。

回到家里,能为父母下厨做几道可口的小菜,相信父母会吃得很高兴。

即使他没有办法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也会觉得生活相当的幸福。

  所以当我们看到古人的孝心,古人的孝行,我们今人看了,虽然我们也深觉现在的环境的确与古人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效法他们的精神。

什么样的精神?

关怀父母的精神不变,体贴父母的精神也不变。

如果我们朝这个方向去做,也可以算是孝顺了。

我们再看: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  这里也讲到出门一定要跟双亲禀告。

孔老夫子他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什么意思?

当父母都在家里的时候,如果你有事情要出去,一定要向父母禀告,不管你去得远或者近,也一定要讲明我到哪一个地方,好让父母找你方便。

尤其现在的社会环境很复杂,治安也没有以前的好,所以为人子女一出门就一定要向父母禀明到哪里,或者说到同学家,到哪一个地方,什么时候回来,都一定要向父母禀告。

为什么?

绝对不能让父母为我们的行踪担心。

  ‘反必面’,回来的时候,也要跟父母报告讲明。

“面”就是要面见父母,让父母看到你安全的回来,让父母得到宽心。

  ‘居有常,业无变’。

这个“居”就是居住,居住的地方,“常”就是要固定。

我们都晓得,子女长大以后都会到外面工作或者求学,一旦我们如果在外面已经立业或者成家,我们也要让父母宽心。

我们所居住的地方要让父母晓得,不要经常变换,让父母担心儿女在外头居无定所,好像到处漂泊流浪一样。

所以为人子女,如果在外面读书求学,或者经商做事,我们也要让父母知晓我们居住的地方。

  除此之外,“居”就是我们生活起居,除了要居有常之外,居住有一个固定的场所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也要有规律。

有规律的生活,才有健康的身体。

如果你不懂得节制,不晓得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生活不正常,也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心。

这个也是为人子女所应该特别注意的。

尤其在现在的社会里头,几乎子女长大之后,都是自己在外居住。

在外居住不会照顾自己,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为什么?

人要懂得会照顾自己,你才有健康的身体、才有良好的精神,你要创业,你要做任何事情,你才有那种体力跟精神。

  ‘业无变’,这个“业”,我们可以说事业、学业,或者说你的工作。

我们晓得有很多人心如果不定,工作三、两个月,他就很想再换一个工作,这个都是不对的。

学习任何的才艺,或者我们求学的过程,我们也要专注,一门深入。

一门深入,我们这一生才有成就。

如果没有定心,不能一门深入,可以说将来一事无成。

所以古人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这个“法”的意思,就是一切任何事情的成就,都是你要能忍耐下来;你没有这个忍的功夫,你就会经常变换。

人无定,事业经常更换,父母当然也会为你操心,这个都是为人子女应该要避免的。

  我们看到“冬则温,夏则凊”,一直到“居有常,业无变”,也告诉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应该要如何来孝养父母。

从冬温夏凊、晨昏定省,它已经逐渐告诉我们,长大之后,你的方向应该要如何的孝敬父母。

在我们日常生活起居,也应该要懂得如何来照顾自己,生活方面事业方面都应该懂得自己如何来安排规划,以免让父母操心。

能做到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一位孝子。

  今天时间已到,我们就讲到第三条,下一堂我们从第四条开始为大家讲解。

谢谢!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  从字面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事虽小’,就是泛指一切事情无论大小,即使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勿擅为’,这个“擅”就是随自己的意思,擅自的意思。

也就是说事情即使是非常小,也不可以不经过同意就擅自去做它。

譬如说有很多小朋友,他在家里,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好像造反一样,什么事情都碰,父母的房间、抽屉翻箱倒柜,很好奇的都去翻阅它,这些都是不对的。

  《中庸》里头告诉我们,人要懂得慎独。

什么叫慎独?

也就是说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我们内心也要很恭敬,绝对不可以随心所欲,自己想要怎么做就擅自去做。

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个意思也是告诉我们,人要经常怀有这种警戒之心,即使没有人看到,或者在没有人的地方,这种独处的时候也要很谨慎。

  孔子也说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也再再告诉我们,一个人对自己要能有所节制,同时也要懂得尊敬别人;你能尊敬别人,别人才有可能尊敬你。

我们可以在公共场所,或者在一些很多人聚集的地方,我们也看到一些小朋友或者一些大人,没有经过同意,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往往会不自禁的东摸西摸,这些都是犯了事虽小他擅为的情形。

  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凡是没有经过同意的一些事情,我们都不可以擅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为什么?

你去做了以后,有可能你闯了大祸。

有一些人他非常的好奇,看到电铃,看到这个按铃,或者有按钮,他随便一按,结果就闯出了大祸,这都有可能。

或者小朋友不晓得,在家里随便乱开瓦斯,或者电器的开关,这些也都非常的危险。

所以从小在家里,为人父母的就要告诫小孩,凡是不能做的、没有经过同意的,都不可以随便好奇,然后就去做它、去摸它、去碰它,这些不但很危险,同时也是不礼貌的。

  我们再看下一句,‘茍擅为,子道亏’。

事情尽管是这么小,不能做。

万一你去做,这个“茍”就是假使,假使你去做它。

“子道亏”,就有损为人子女的品德。

“亏”,就是指缺陷、不完美。

我们的人品,每一个人都希望他的道德非常的高尚。

为人父母的更期望他的子女都是很优秀的,不但品学都要兼优,课业要好,在他的品德方面,也是要非常优秀的。

所以做任何事情,我们无论大小,凡是没有经过同意,都不可以擅自去做它;去做了它,就会让父母感到难过,也有损我们为人子女的品德。

我们再看底下:

  【物虽小。

勿私藏。

】  这里也讲到凡是所有的物品,虽然很小,可能一颗糖果,但是不该你吃、不该你用的,你统统不可以私自把它藏匿,变成己有。

这里也特别告诉我们,凡是不应该拿的,不是属于你自己的,应该都要征求别人的同意;经过同意之后,你才可以拿。

如果没有经过同意,你就私自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是小偷一样,这些也是有损我们品德的。

所以:

  【茍私藏。

亲心伤。

】  如果你擅自把它藏匿起来,就是你擅自把它偷偷的占为己有,都是品德上很重大的瑕疵。

所以会让父母亲感到伤心难过,他会难过你为什么要犯这样的过失。

因为小偷这种这个名,实在是很难听,犯这样的行为会让父母蒙羞,感到是一种羞耻。

所以为人子女的,从小我们在家里,凡事应该请示妈妈,哪些可以用,才可以动手去用;哪些不能用,就不应该去碰它。

哪些可以拿来自己用,自己使用都要经过同意,如果没有经过同意,就等于是小偷一样,这样做对品德就有很大的伤害。

  尤其在学校或者没有人见到的地方,有东西很多,你很想要,你私自把它占为己有,这样也是不对的,这样还是犯了这种偷盗的行为。

所以为人父母的,从小我们就应该注意自己的子弟,经常要查看他们的书包,是不是有多出一些文具,或者多出一些用品。

如果有发觉子弟他的书包里头,或者口袋当中,有不明来路的东西,为人父母的一定要特别的注意,说不定小孩的手已经犯了不干净的行为。

所以,从小我们在这些方面要特别的谨慎注意。

请看第五条: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  这一条也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如何关心体贴父母。

我们都晓得有时候父母年纪大了,他所需求的,他不方便自己出去买,或者他不好意思开口,为人子女的这个时候应该要善察亲意。

譬如说看到母亲什么东西比较缺乏,我们应该要主动的为她补充。

母亲喜欢吃好吃的,喜欢吃她经常喜欢吃的食物,我们也应该要尽到孝心,经常满她的愿望,希望她能吃到她想要吃的。

尤其是年纪大的人,可能胃口差一点,如果我们可以经常关心体贴他,双亲也一定会非常的高兴。

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方式也来告诉自己的子女,将来他们长大,我们年纪大的时候,这些小孩他也会记住当时母亲(父母)是怎样来孝敬爷爷、奶奶的。

  所以‘亲所好,力为具’,这个“好”就是喜好,他们的嗜好。

“力”就是要尽心尽力,“具”就是要为他准备。

所以母亲或者父亲或者长辈,他们有任何的需求,为人子女的应该要尽心尽力为他去准备。

如果你现在还是一个很小的小学生,父母最喜欢的无非是你的功课要很好,自己的作业要自己努力去做;应该学的,也应该努力去学习。

我想父母在你幼小的时候,一定最希望你能在功课上好好的努力,这个时候你也应该要尽心尽力在你的课业上努力,让父母得到欢喜。

  ‘亲所恶,谨为去’。

这个“恶”就是不喜欢、讨厌的、厌弃的。

“谨”也是要用恭敬之心,很谨慎的为父母去排遣,或者排除,为他去除掉。

譬如说父母他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尽量把它去除。

父母见到我们有不良的嗜好,不良的习惯,为人子女也应该赶快把它改正过来,自己应该要赶快改正过来,让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