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性工程及施工现场应急预案1Word下载.docx
《危险性工程及施工现场应急预案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性工程及施工现场应急预案1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预防措施通过多种事故案例及其发生原因分析,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基础施工中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防护,管理人员能够按照标准严格进行检查督促。
根据建设部JGJ59-99标准要求,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在基础施工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以预控。
(1)施工方案:
基础施工要有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施工准备、开挖方法、放坡、排水、坑壁支护等根据有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计算。
施工方案要经过主管领导及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作业。
作业前,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及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2)临边防护及坑壁支护:
在深度超过2m的基础施工时要根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的要求在基坑周围设置符合要求的防护栏杆;
无法放坡的基坑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支护。
防护及支护设施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验收。
施工过程中如果支护设施产生变形、位移,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加固。
(3)排水降水:
由于对地下水的控制是保证基础施工安全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应着重采取措施进行排水降水。
另外,要尽量避开雨季,在枯水期施工。
(4)坑边荷载及上下通道:
坑边堆土、料具堆放及机构设备距坑边距离应根据土质情况、基坑深度进行计算确定。
作业人员上下应搭设稳固安全的阶梯。
(5)土方开挖:
无论是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都要严格按照土石方施工中的技术规程要求去做。
(6)作业环境:
基础施工属于危险作业场所,要对施工现场设施及周边环境做好变形监测。
监测要做好记录,主要是对基坑支护设施、周边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重要管线和道路的沉降、位移、变形情况及时掌握。
当发生异常时,及时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坑内人员不得在未加固处理的坑壁下方操作、走动、停留,要离开坑壁一定的距离。
操作时应随时注意上方土质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时,要立即报警,通知作业人员迅速撤离并及时加固处理。
夜间施工要尽量安排在地形平坦、施工干扰较少和运输道路畅通的地段,并备足够的照明和警示灯。
(二)预防模板坍塌事故发生的措施
(1)承重模板工程的安装与拆除。
要遵循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编制模板设计和支撑,拆模的安全技术措施。
(2)针对工程特点,要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分部分项安全措施交底。
(3)对措施和交底的执行情况,要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4)模板的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5)保证支撑基础的稳固和强度,底端要平整坚固,承重较大的基础要做混凝土预制。
(6)要注意多层支撑的支柱拱架要保证在同一中心线上,保证上层支柱的荷载能传递到下层的支架结构上。
(7)模板及支架的荷载组合,要考虑模板及其支撑自重,新浇混凝土的重邑,钢筋重量及施工人员和设备的重量,要保证一定的安全系数。
(8)木模板支撑和木桁架不得用腐朽、扭裂、劈裂的材料,钢支撑不得使用严重变形、断裂、开焊、螺栓松动的材料。
(9)顶撑要垂直,底端平整坚实,支柱间应设牢固的横顶拉杆和剪刀撑。
抗倾倒系数不应小于1.5。
(10)支模要按顺序进行,上道工序没有牢固,下道工序不得进行。
(11)结构上承重较大荷载的模板和支撑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标准要求,方可拆模。
(12)浇注混凝土前,应按设计和技术规程对模板的支撑,支柱间拉紧程度和稳定性进行控制性作业,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监护。
拆除工程伤害事故预控措施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随着旧城改造拆除工程的增多,管理监督等环节的疏忽,拆除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给公司和员工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加强拆除工程安全管理,现将发生拆除工程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制订如下;
1、发生拆除工程伤害事故的原因
(1)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个别项目部不重视拆除工程的管理,认为拆除工程比较容易,造成了拆除工作管理的漏洞。
拆除队伍多数是用力工,只要施工者有力气,硬打硬敲没问题。
忽视了拆除工程中的安全技术交底,造成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对安全技术了解欠缺。
开始盲目拆除而导致事故发生。
(2)盲目施工在拆除过程中,由于盲目施工,造成伤害事故的数量约占拆除总伤害事故的三分之二。
如由于没有编制拆除方案,许多拆除工人对拆除工程的各部位的结构布局不甚了解;
对于暗敷电线管路没有详细的、准确的了解等等。
而安全措施的缺乏,无疑造成了拆除的伤害性和危险性。
(3)刻意节省费用,拆除工程发包给无营业执照的个体户为了节省资金,一些业主将拆除工程发包给没有营业执照的个体户干,这样,拆除费用约比正规拆除队伍费用低。
根据对拆除工程伤害事故的资料统计分析得知,没有营业执照的个体户承包的拆除工程,其伤害事故的发生比拆除队伍多。
由此可见,不宜将拆除工程发包给没有营业执照的个体户干,特别是较大规模的拆除工程,应禁止发包给没有营业执照的个体户。
(4)忽视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盲目追求拆除速度。
有些业主盲目追求拆除速度,迫使拆除队伍日夜奋战。
但由于人的精力有限,天气也时好时坏,不仅制约了拆除速度,而且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2为了预防拆除中的伤害事故,特制订以下防范措施:
(1)统一管理,加强监督公司主管部门和项目部对施工区域内的拆除工程(指建筑物和构筑物)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实行统一管理,明确职责,强化监督检查工作,确保拆除施工安全。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的力度,增强干部和广大工人的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加强对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了解,并自觉贯彻于日常的拆除工作中。
拆除队伍要建立总指挥负责制,成立以总指挥为首的拆除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拆除工作。
拆除工程总体上由项目上负责,全面负责现场的协调和组织保障工作。
安全员主要负责整个拆除工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和安全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
这样,拆除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统一管理,强化监督,整个拆除工程才能有领导、有目的、有秩序的进行。
(2)实行拆除许可证制度拆除工程施工,应实行拆除许可证制度。
拆除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在动工前向工程所在地县以上的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手续,取得拆除许可证,方可进行拆除工作,而拆除许可证不允许转让,违者将予没收,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申请拆除许可证,应具备的材料主要有:
同意拆除的手续,拟拆除建(构)筑物的结构、体积及现状说明书或竣工图;
拆除工程的周围环境的调查情况及说明;
施工队伍资质、施工人员素质、施工机械情况等;
拆除方案(包括对拆除垃圾的处理及对环境污染的处理措施等);
有关重要部位拆除的补充说明;
没有取得拆除许可证的单位,不得擅自组织拆除工作,一经发现,应立即制止其拆除活动,并视情节轻重予以处分。
(3)加强拆除工序的管理加强拆除工序的管理至关重要。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拆除方案、执行拆除、扫尾工作三大部分。
编制拆除方案是整个拆除工程的首要工作。
要求拆除前对要拆除的建(构)筑物进行仔细、深入、全面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严密、科学、合理的拆除方案,经工程技术负责人审定,报总指挥批准后,方可执行。
较简单的拆除工程,也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拆除方案。
执行拆除是拆除工程的关键环节,必须坚持自上而下,对称拆除的原则,不得数层同时拆除。
每当拆除一部分时,应采取加固或围护措施,以防止另一部分倒塌。
当采用控制爆破法时,必须由民爆公司专业人员承担,要经过爆破设计,对起爆点、引爆物、用药量和爆破程序均应进行严格计算,以最佳参数进行爆破,并且要确保周围建筑和人员的绝对安全。
编制的爆破施工方案应报经的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征得所在县、市公安局同意后,方可进行爆破作业。
扫尾工作也是拆除工程的重要环节。
要求将杂物及时清理、运送到安全的地点,集中堆放,做到拆除一片,清理一片,减少建筑垃圾污染。
另外,还要求做好拆除现场的围护工作。
(4)拆除工程的其它注意事项。
拆除时不宜盲目追求拆除速度,要考虑到人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拆除速度,但要防止急于求成,严禁违章作业,冒险作业。
拆除时要加强安全保护工作,应设置信号,周围要设置围栏,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在高处进行拆除时要设置溜放槽,较大的或沉重材料,要用吊绳或起重机吊下或运走,禁止向下抛掷。
拆除工程一般不宜采用推倒法,如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该方法时,必须按照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执行。
拆除时粉尘污染较为严重,要加强个人防护,要戴好防尘帽盔和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矽肺病的发生。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措施众所周知,搞好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就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特征、存在的通病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特征
(1)临时性强。
这主要是由建筑工期决定的。
一般的一个项目建筑工程工期只有几个月,多则12年,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设施马上拆除,在实际操作中不可能像永久性供电设施那样坚固安全。
(2)用电量变化大。
一个工程随着施工进度的进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用电量相差较大。
在地基基础施工阶段用电量比较少,在主体施工阶段用电量比较大,在建筑装饰装修阶段用电量少。
(3)环境差、危险性大。
施工现场本身环境较差,又是多工种交叉作业,随时有触碰供电线路的可能性,稍不留意极易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4)设备流动位置不确定。
伴随着工程的进行,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变化频繁,再加上操作人员的麻痹大意,对临时用电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更易造成危害。
2存在的通病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执行的标准是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该标准执行十多年了,但从现场检查情况看,距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存在如下通病。
(1)不重视施工用电的管理,相应的安全技术资料不健全。
现场电工属特种作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方可胜任此项工作。
但是大部分施工现场不配备专职的电气操作人员,即使具备也是一知半解,工作凭经验办事。
一些现场只注重经济效益,舍不得投入,对施工用电检查维修不到位。
(2)管理人员对用电安全技术交底不详细;
无针对内容,不了解施工临时用电规定,凡用电设备在5台以上或总容量过大的工地,都要单独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但一些人却认为无所谓,凭经验随便拉扯线路、配设备,造成用电不合理。
(3)绝大部分用电未执行TN-S系统,接零保护不规范。
诸多现场人员认识模糊,认为通了电,机器运转,灯亮了就可以。
管它安全不安全,仍沿用三相四线制,只在个别地方采用接地保护。
有些工地虽采用三相五线制,但重复接地仅有1-2处,对重复接地电阻不进行摇表测试,接地体采用螺纹钢插入地下,接地体未伸出地面,接地线与接电体在地下连接。
在系统中出现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混用;
保护零线未采用绿黄双色线加以标识区别。
(4)漏电保护器采用不合格品,参数不匹配,接法错误。
大部分现场采用的漏电保护器是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的产品,不合格者居多;
开关箱所用的漏电保护器的漏电动作电流大于30mA居多,或者是额定电流和用电设备电流不匹配,偏大较多;
漏电保护器接在隔离开关的电源侧,单项用电设备不采用漏电保护器,四极的漏电保护器电源瑞不接工作零线,保护零线通过漏电保护器,造成不动作;
总配电箱不设漏电保护器,仅有一级保护。
(5)外电防护措施不到位。
一般的工程不涉及外电防护,但是对于临街的工程大多涉及外电防护。
在建工程与外电线路的距离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时,大多不采用防护措施,职工冒着生命危险施工;
有的虽有防护,但严密程度差,防护屏障上缺警告标示牌,防护材料不合要求难以阻止坚硬物品的穿过,空隙大或者只防护一部分,留下隐患。
(6)电杆、架空导线材料不合格,做法不规范。
架空导线采用非正式厂家的产品,破皮漏电多,绝缘不合格;
电杆杆径细,埋地深度浅,档距超过35m,致使电线弧垂度大;
电杆的终端杆、转角杆、分支杆漏设拉线或者拉线不采用镀锌钢丝;
电杆上缺少绝缘子,横担上线路排列混乱,线距小于30cm;
同一档距内线路接头超过50,或者一根线超过2个接头,选用的导线截面小,不符合强度要求;
保护零线采用铝线,不随相线一起敷设。
(7)电缆线乱拉乱扯不合要求。
电缆线路明放于地面上,没有一定规律可循;
电缆埋设深度浅,上下缺50mm的细砂,覆盖不采用硬块压实;
埋地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02m未加保护套管;
电缆接头不加接线盒,防水性能差。
(8)配电箱、开关箱材质差,隐患多。
配电箱、开关箱的箱体采用木制或木制基础上包一层铁皮,防雨、防火差;
箱体周围乱堆建筑材料,杂草丛生,操作维修极不方便;
不采用开关箱,开关钉在木板上,裸露明闸:
箱体尺寸小,箱内电器紧靠,操作极不方便,也不安全;
配电箱、开关箱标识不清,易造成误操作;
箱体引出线随意,有的从侧面,有的从顶进线,还有的直接从箱门口上,雨水极易进入箱体;
分配电箱、开关箱位置设置不当,开关箱距用电设备距离超过3m,分配电箱距开关餐大于30m;
箱内缺接线端子,鸡爪形线居多,电器装置安设于木板上,箱内杂物多,电器缺棱捌角或缺螺丝螺母,少闸盖;
一闸多用,乱接用电设备。
(9)现场照明接法随意。
工地工棚大多低矮,低于2.4m的未采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
照明线灯具随意绑在铁丝上、铁架上、架管上、木棍或树杈上,或挂在钉子上,线路破皮老化、绝缘差;
具明线路未采用专用回路,不设闸刀开关,直接接宅设备的闸。
3消除通病的主要措施;
(1)加强现场的用电管理,健全相应的技术档案。
配备专职的电工作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加虽维修检查,认真做好记录,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
(2)结合工地特征做好专项的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摸清工地现状,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周密布置,作出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设计。
(3)严格执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原则。
对现场实行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三级配电方式,总配电箱、开关箱均加设漏电保护器的二级保护,而且做到分级控制。
(4)做好规范的三相五线制,降低用电危险性。
大部分的施工现场用电由供电部门引来(三相四线制居多)。
工地应设置自己的总配电箱,由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的电源侧做重复接地引出保护零线,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真正分离,并且在保护零线的末端及中间40m左右的距离多处做重复接地,保证每处的重复接地电阻值符合标准,用电设备的外壳、箱体等用多股铜线和保护零线并联。
(5)购买部、省推荐的合格品,选用准用证的产品。
经过建设部、省建设主管部门推荐,而且有准用证的产品方可在工地应用。
尤其是漏电保护器、标准的配电箱、开关箱、电器装置等,要根据用电设备的性能,选配合理的参数,进行取舍,正确应用。
(6)对外电进行认真防护。
凡是外电线路小于规定的安全操作距离时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做好方案,保证用电的安全。
(7)架空线路规范布设。
选用合格的电线杆,配好绝缘子、横担,同一档距内的线路接头小于50,线路正确排序。
(8)正确敷设电缆。
对于采用电缆线路的工地,电线埋地、覆盖材料合乎要求;
要加设接线盒;
沿墙也要做到顺直、高度符合要求。
(9)重视现场照明,降低触电可能性。
照明线路和动力线路严格分设,做好保护接零,使用安全电压,装设漏电保护器。
预防高处坠落事故措施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工地多发易见的事故,做到事前预控,必须的有个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为此,特制订如下措施:
(1)预防洞口坠落的对策:
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要背朝洞口作业;
不要在洞口旁休息、嬉闹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
预留洞口、通道口、电梯井口、接料平台口、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
洞口安全防护设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好;
洞口安全防护设施、警示标志严禁擅自移动、拆除;
洞口必须挂设醒目标志示警。
(2)预防脚手架上坠落的对策:
对职工进行脚手架上安全操作和纪律教育;
实行脚手架搭设验收;
挂牌和使用安全检查制度;
脚手板要铺平稳,不得有空头脚手板;
要扎设牢固的防护栏杆,从第五步起要加设竹笆围栏或挂安全立网;
从第二步架起每隔一步架应铺设安全防护层;
脚手架集中荷载不超过270ksm2;
堆砖单行侧放不超过三层;
脚手架离墙面间距大于20cm时至少每隔一步架要铺设防护层。
(3)预防悬空高处作业坠落的对策:
加强施工计划和各施工单位、各工种的配合,尽量利用脚手架等安全设施,避免或减少悬空高处作业;
操作人员要加倍小心,避免用力过猛,身体失稳;
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
身体有病或疲劳过度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5)预防拆除工程中坠落的对策:
从事拆除工作的人员应站在稳固部位或脚手板上;
拆除脚手架、井架、龙门架时,操作者应系挂安全带;
拆除井架、龙门架应拴好临时钢丝缆风绳;
从事拆除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时避免用力过猛,身体失稳;
楼板、脚手架上不要堆放大量拆除下来的材料,避免超载。
(6)预防登高过程中坠落的对策:
高处作业一定要有安全登高设施并布置合理;
乘人电梯安全保险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
严禁翻爬脚手架、井架、龙门架或乘非乘人设备上下。
(7)预防屋面沿边坠落的对策:
在屋面上作业的人员应穿软底防滑鞋;
屋面的坡度大于25,应采取防滑措施(如使用防滑板梯);
在屋面上作业不能背向沿边移动;
使用外脚手架施工,外排立杆要高出沿口1-1.5m并扎设竹笆板围栏(或挂安全网),沿边一步架要满铺脚手板(防护层);
没有使用外脚手的施工,应在沿口下张设安全网。
(8)预防梯子上作业坠落的对策:
使用梯子前应进行安全检查;
不得两人在同一梯上作业和悬挂重物;
人在梯上不得移动梯子;
应用一脚勾住另一梯栏或用一手拉住梯栏;
梯脚要有防滑措施;
人字梯两片下端应用绳拉牢;
梯子不得垫高使用;
梯子要靠稳,与地面夹角不得超过60-70度,上端尽可能与牢固构件扎牢或由专人扶住梯子。
(9)预防在天花板上检修坠落的对策:
电工等在天花板上检修工作应有足够照明,操作时宜铺脚手板,挂安全带。
我们为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一定要加强预防高处坠落的专项治理,开展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和用品的打假保优,采取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强化行业监督检查力度,消除重大隐患,高处坠落事故就可避免或下降,安全文明施工就会取得-定的成效。
气体中毒防范措施在通风不良或封闭式的池、坑、井、罐、仓里,可能积聚着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它是无形杀手,已成为我国四大伤害事故之一。
尤应引起重视的是,有个别领导和工人不了解现场情况,是在同伴发生中毒的情况下,不带任何安全防护和救护用具,盲目下去救人而丧生,无形地扩大了事故。
为避免中毒事故的发生首先要了解以下气体的种类和防范措施:
一、几种易中毒的气体;
1、沼气中毒2、硫化氢中毒3、二氧化碳中毒4、缺氧窒息5、二氧化氮等中毒6、油漆稀释剂等中毒二、预防中毒措施1、大力普及安全教育气体中毒事故累累群死群伤,主要原因在于不但遇难工人不知道有害气体危险,甚至有些领导也不知道。
2、从法制上落实领导责任为保障操作工人的生命安全,当不明了气体情况,无通风设施,无救护措施时,领导不得安排工人下去作业。
3、作业前安全检查工人进入可能有危害身体易中毒的区域作业之前,应用笼装鸡兔等小动物试验不少于10分钟(由于有些气体易燃易爆,不得用明火试验)。
在施工中要持续通风,并有人观察和救护。
4、切勿乱动对现场不了解,未确认的管道和开关任何人不得乱动乱开,切勿发生气体泄漏事故。
事故的排险和救助要求应急措施一、安全排险救助的含义和基本原则1.安全排险救助的含义安全排险救助包括安全排除重大险情、安全制止事故扩大、安全救助受伤人员和安全清理事故(或灾害)现场。
重大险情是指已经孕育、即将发生的可能招致伤亡事故的险情。
安全排除重大险情即在伤亡事故发生之前安全地予以制止和排除。
安全制止事故扩大,即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安全地制止伤亡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包括不使在场人员继续遭受伤害和迅速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减小事故的伤害后果。
在实施紧急救助以及事故调查完毕清理事故现场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发生新的伤害的危险,因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并有妥善安全的救助和清理现场措施。
2.安全排险救助的基本原则
(1)及时的原则包括及时撤离人员、及时报告(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当已投保建筑施工安全保险时)和及时进行排险救助工作。
(2)先撤人、后排险的原则即在发生事故或出现紧急险情之后,应首先将处于危险区域内的一切人员先撤出危险区域,然后再有组织地进行排险工作(3)先救人、后排险的原则当有人受伤或死亡,应先救出伤者和撤出亡者,然后进行排险处理工作,以免影响对伤者的及时抢救和对伤者、亡者造成新的伤害。
(4)先防险、后救人的原则在险情和事故仍在继续发展或险情仍未消除的情况下,必须先采取支护等安全保险措施,然后救人,以免使救护者受到伤害和使伤者受到新的伤害。
救人要求急,同时也要求稳妥,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会使救助者受伤,增加新的抢救难度。
(5)先防险、后排险的原则在进入现场进行排险作业时,必须先采取可靠支护等适合的保安全措施,以避免排险人员受到伤害。
(6)先排险、后清理的原则只有在制止事故继续发展和排除险情以后,才能进行事故现场的清理工作。
但这一切,都必须遵守事故的处理程序规定和得到批准以后,才能进行。
(7)保护现场的原则在事故调查组未决定结束事故现场原状之前,必须全力保护好现场的原状,以免影响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保护事故现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