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059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docx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docx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力与运动学生版本

一轮复习:

力与运动

·知识清单·

一、力

1、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做。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和。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是。

5、力的单位是。

6、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用一条带把力的_______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重力

1、重力式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

2、重力的大小用测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比,其关系式为_______。

4、重力的方向是。

5、重心是重力的。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1、弹力是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

我们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等,其实质就是力。

2、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就越长的原理制作的。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观察它的、和,检查指针是否对准;

(2)测量时,加载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3)在测量过程中,所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一致。

四、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反驳亚里士多德“物体受力就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的观点,推理得出: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一切物体在时,总保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就惯性定律。

五、惯性

物体保持或的性质叫做惯性。

六、二力平衡

1、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并且在上。

七、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

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运用的是法。

当物体做运动时,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和有关。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

(2)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

(2);(3);(4)减小压力。

·考点详解·

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考点1:

力的认识

概念:

力是指对的作用。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吸引等叫做。

解读:

1.力的作用至少有物体,一个是,一个是,离开物体或只有一个物体不会有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或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都发生力的作用。

例如:

磁铁吸引铁钉,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等。

如果物体间没有推、拉、压、排斥、吸引等作用,即便物体相互接触,也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3.一个物体在的同时,也受到一个,因此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在指明该物体是施力物体环是受力物体的,必须指明对哪一个力而言。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E.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F.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G.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力也越大。

【提示】: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确定一个力的存在,一定要能找到它的施力物体,否则此力不存在。

我们不能凭空想象,杜撰出一个“力”来。

考点2:

力的作用效果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使其发生。

如:

用力捏橡皮泥时,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用力压或拉弹簧时,弹簧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

物体的和。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_______或、物体运动的或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典型例题1:

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

B.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

C.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D.可以改变物体运动方向

练习:

如图所示是足球运动员争抢“头球”时的情景。

用力顶球,球向外飞出,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运动员的头部有疼痛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被顶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考点3:

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

(1)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它们都能影响到力的。

(3)力的示意图:

物理学中通常用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_______,力越大,线段应该,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解读:

力的示意图可以直观地描绘物体的受力情况,可用箭头表示其受力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研究对象,一般用方框(有时也可用圆圈)表示(即研究对象)。

(2)找准并画出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受力点(一般为方框的中心或圆圈的圆心)上用黑圆点表示。

(3)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长度适当的_____,并用表示力的方向。

(4)在箭头旁边标明力的、和。

典型例题1:

小君同学用相同的力,在A、B两处推门(图9),在A处容易推开,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2:

如图10,物体沿粗糙水平面向右运动.画出该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典型例题3:

在图-1中画出图钉对墙壁压力F的示意图。

练习:

重为14N的物体沿斜面下滑,画出木块所受重力及斜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

考点4:

力的相互性

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方向、作用在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解读:

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是同时、同时的,没有之分,例如,运动员踢球,当脚踢球的那一瞬间,球受到脚的力的作用,同时脚也受到球的力的作用;当球离脚时,球不再受脚的作用力,同时脚也不再受球的作用力。

练习1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练习2用手竖直向下按压水平桌面时,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1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

B.F2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

C.F1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桌子

D.F2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手

二、弹力

考点1:

弹力

弹性形变是指:

物体变形后可以的形变。

塑性形变是指:

物体变形后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而受到的力叫做。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弹力也。

注意:

弹力是具有弹性形变的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发生改变,当恢复原状时,对阻碍它的物体产生的力。

一般情况下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都会产生形变,若形变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就会产生弹力,与形变是否可见无关。

有些形变非常微小,肉眼是看不见的。

如:

压桌子时,桌子发生的形变等。

弹力的基本特征:

①弹力产生于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发生弹力作用的。

②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和(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思维拓展】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可依据以下两点:

接触处是否有或作用;物体间是否。

典型例题:

小明对弹力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

A.弹力仅仅是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有吸引力

B.在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C.锻炼身体用的弹簧拉力器挂满弹簧后,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小

D.在运动场上撑杆跳高运动员用的撑杆,利用了撑杆受力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

练习1如图所示的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推土机对泥土的推力

B.大象对跷跷板的压力

C.地球对月亮的引力

D.绳子对小车的拉力

练习2下图所示的各种形变不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

A.运动员拉弓,弓发生形变

B.脚踢足球,足球变形

C.手折弹簧片,弹簧片变形

D.苹果落地泥土变形

考点2:

弹簧测力计

(1)用途:

测量的工具。

(2)构造:

、、、等。

(3)原理:

(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4)使用方法:

进行测量时,应做到:

使用前:

①观察、(便于读数);②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③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中:

④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_______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⑤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

【思维拓展】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做到三要:

一要看、____,注意;二要,不猛拉,不摩擦;三要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2)弹簧的原长、长度及伸长,三者是有区别的,弹簧原长是指时的长度,一般用表示;弹簧长度是指的总长度,一般用l表示;而弹簧的伸长是指的长度,一般用__表示,三者的关系是_______。

(3)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必须校正零点,不校正零点,会导致读数不准。

如果指针指在零点上方,读数会比真实值小;如果指针指在零点下方,读数会比真实值。

典型例题1: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起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

C.使用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弹簧轴线方向

D.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测量范围的力

典型例题2: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Δl与受到的拉力F成正比。

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表示这一关系的是(   )

练习1观察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该测力计的

量程是___,分度值是,指针所指的示数是_____。

练习2在探究弹簧长度与拉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则:

()

A、L甲=L乙=L丙=L丁B、L乙=L丁<L甲=L丙[

C、L甲=L乙<L丙=L丁D、L丁<L乙<L甲<L丙

练习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为(  )

A.10cmB.15cm

C.20cmD.25cm

练习4如图所示,a、b两个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并相互勾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a、b的拉环,F1=F2=5N.若两个弹簧测力计静止,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

A.a对b的拉力和b对a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a受平衡力,b对a的拉力是5N,a的示数为5N

C.b受平衡力,a对b的拉力是5N,b的示数为10N

D.a和b受到平衡力,且示数均为零

三、重力

1.定义: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地球上及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大小:

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它的成。

3.计算公式:

G=mg,g=9.8N/kg(粗略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