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小微科创企业营商环境的现状困难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海中小微科创企业营商环境的现状困难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中小微科创企业营商环境的现状困难及对策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情况对于营商环境的概念,学术界与政府部门讨论颇多,但对其定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根据各自不同的定义与侧重点,不同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在评估营商环境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评估方法、指标体系、样本单位和数据收集计算方法。
为了对新时期的上海市中小微科创企业营商环境进行准确、全面的评判,本文以企业实际经营活动的环节为中心,将营商环境分为科技创新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信用资金环境、市场环境等四个方面,以中小微科创企业作为样本群,重点关注的是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受,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
此外,采用结构式访谈、座谈会等相结合的方式,对问卷调查所揭示的科创企业“长不大、留不住”等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调研、综合评价并对比分析,以期能最大程度地把握上海市中小微科创企业营商环境的现状与困难,并促进对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与路径的思考。
本次调查以中小微科创企业为调查对象,在2017年12月2018年3月对上海主要科创园区的中小微科创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共77份,其中民营或民营控股企业占比最多,达87.10%;
其次是外资或外资控股企业,占6.49%;
再次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占3.90%;
最少的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2.6%。
由于调查对象是中小微企业,排除了一些大型的巨头企业,所以民营或民营控股企业在数量上占了大部分。
对于科创企业的行业领域,调查结果显示,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高科技服务业、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物联网等产业的企业数量较多,占比10%,这也体现了上海作为国内互联网、制造业、服务业中心城市所积累的产业优势。
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2年及以下的新企业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48.1%,接近一半;
从企业的生命周期的角度看,目前上海市中小微科创企业总体的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活力。
二、评价指标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必须要对营商环境的内涵和评价指标有全面和准确的认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2018年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借鉴国际经验,抓紧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对于营商环境的评估,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是三个层面的指标:
第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该评价指标侧重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宏观内容;
第二个层面是中观层面,该评价指标侧重市场开放度、政治稳定性、投资规则与政策等与跨国贸易相关的内容;
第三个层面是微观层面,认为营商环境是直接影响国内企业在本国经营效率、质量的要素综合,侧重与企业设立、破产、合同执行等企业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微观内容。
这些指标内容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得到集中体现,并分别从效率和质量两个维度上进行了操作化定义。
依据科创企业经营活动和创新创业的特点,本研究采用客观统计和企业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集各项指标数据,重点聚焦创新创业活动的开放度、创新要素资源的集聚度、创新生态环境的融合度、创新政策支持服务的高效度、依法治理和信用监管的有效度、外部社会资源获取的便利度来衡量。
以企业作为样本群的评估报告,关注的是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感受,从企业感知角度评估行动计划的实施效果。
从具体操作化过程来看,本研究将营商环境分为科技创新环境、人力资源发展环境、信用资金环境、市场环境等一级指标。
每个一级指标下再设置二级指标,具体如下:
科技创新环境指标,下设开展科技创新状况、产品专利本地孵化情况、引进新技术专利顺畅程度、科技创新灵感来源、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科创政策了解程度、同类城市科创政策竞争力对比等二级指标;
人力资源发展环境指标,下设员工流动率、紧缺人才类别、引才用才阻碍、人才政策短板等二级指标;
信用资金环境评价指标,下设企业税收负担、融资困难程度、期望融资渠道、融资政策缺陷等二级指标;
市场环境评价指标,包括市场推广难度、市场监管不足之处、产权保护与资本化问题、法制环境评价等二级指标。
三、中小微科创企业对上海营商环境的评价
(一)总体评价在中小微科创企业对上海营商环境的总体评价方面,觉得很满意的企业占比24.7%,比较满意的占比35.1%,两者合计,对上海市当前的科创企业营商环境持正面看法的达到59.7%。
上海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城市的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科创企业极大的支持,调查发现,获得专项计划项目经费和政府补贴的企业共有22家,占28.6%;
获得减免税收的企业共21家,占27.3%;
获得人才计划支持的企业共19家,占24.7%;
获得信息服务支持的企业共16家,占20.8%;
获得行政审批简化的企业共14家,占18.2%;
获得技能培训支持的企业共11家,占14.3%;
获得政策性贷款的企业共3家,占3.9%;
获得其他支持的企业共2家,占3.9%。
总共有72.7%的被调查企业获得过政府机构不同程度和类别的支持,这说明上海市政府的政策支持覆盖了相当大的范围。
(二)分类评价1.科技创新环境评价在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方面,94.8%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开展了科技创新活动,88.3%的被调查科创企业走的是独立自主、内部研发的科技创新之路。
在研发产品与专利本地转化方面,51.9%的被调查科创企业选择全部在本地转化,32.5%的被调查科创企业选择部分在本地转化。
总体来看,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民营或民营控股企业都主要在上海本地进行转化,并且在本地进行转化的项目超过了一半,全部在外地转化的只占了极少部分。
由此可见,上海市科创企业开展的科技创新项目,大部分转化为了实际操作项目,完成了本地转化,这将不断促进上海的经济与科技发展。
对引进技术专利的难易度评价方面,有35.1%的企业认为本地对接存在困难。
而在存在本地对接困难的这部分企业中,有37.04%的企业选择从外地获取技术专利,62.96%的企业的研发需求在本地和外地均无法得到满足,技术专利问题最终搁置。
在行业方面,存在本地对接困难,但可以从外地引进的行业类别主要是电子信息、新能源和节能;
存在本地对接困难,研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行业类别主要有物联网、电子信息、高科技服务业。
引进技术专利这方面的缺口,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想办法予以解决。
(见表1)在科技创新的信息灵感来源方面,其主要来自客户与消费者的需求、本行业其他企业以及自己企业内部。
在需求信息方面,来自客户与消费者的信息、本行业其他企业的信息、企业内部信息占据前三名。
在影响企业开展创新的主要因素中,总体来看,第一大因素是资金与成本方面,资金不足占54.50%,税负过高占42.90%,创新费用成本过高占18.20%;
第二大因素是人才方面,缺乏技术创新人才,占所有被调查企业的50.60%。
解决好“钱”与“人”两大问题,就可以极大的消除阻碍科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拦路虎。
在对上海科创相关政策的认知度方面,有45.50%的企业不了解上海市“科创22条”、“人才20条”、“金融20条”、“财税16条”等科创企业支持政策。
另外,20.80%的企业认为,这些支持政策对企业影响有限,14.30%的企业认为相关政策手续繁杂而放弃办理。
在上海市科创支持政策的实效方面,只有15.60%的企业认为相关政策对企业发展帮助很大。
这说明科创支持政策一方面还需要加以细化,精准地支持相关产业;
另一方面还要简化相关手续,提高办理效率。
2.人力资源发展环境评价企业的员工流动率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稳定情况,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总体而言,上海中小微科创企业的员工流动率虽然不高,但是引才用才还存在不少困难,紧缺人才方面还存在缺口。
本次调查发现,48.10%的企业认为最紧缺的人才是同行业的其他团队优秀人才,36.40%的企业最紧缺的是国内高校的创新型毕业生,6.50%的企业最紧缺海外高层次人才,3.90%的企业最紧缺高校或科研单位科技人员。
人才缺口,始终是科创企业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在引才用才环境方面,中小微科创企业认为还存在不少的阻碍:
32.50%的企业认为中小微科创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31.20%的企业认为居住生活成本高,难以留住人才;
23.40%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薪酬。
这三大主要阻碍因素累计占比87.10%。
只要解决好这三大主要阻碍因素,就能极大地促进科创企业发挥好人才资源的重要作用,促进自身发展。
在对上海科创人才政策的评价方面,64.90%的企业认为应该加大公租房和人才公寓供给;
57.10%的企业认为应该放宽人才落户政策;
54.50%的企业认为应该更好地满足人才子女的就学需求;
45.50%的企业认为应加强人才综合生态环境建设;
37.70%的企业认为应该支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
20.80%的企业认为应该出台高层次人才支持政策。
总体而言,在人才支持政策方面,住房、落户、子女教育这三大因素是科创企业和科创人才最关注的领域,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科创企业真正做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3.信用资金环境评价在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的评价方面,合计55.90%的被调查科创企业认为目前的税收负担偏重。
地方政府尚未有意识和压力构建真正解决导致制造业相对较高的税费负担水平的长期制度性体系。
5(P35)虽然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力度尚不明显。
在企业融资环境评价方面,走访企业的过程中,不少企业管理人员都反馈了融资困难的问题。
本次调查中,有48.10%的科创企业存在融资困难问题。
在企业发展阶段与融资困难情况的交互分析中,我们发现融资困难比例最高的企业类型是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存在融资困难的初创期企业占全部被调查科创企业的31.20%,占全体初创期企业的55.91%。
所以,要特别关注和支持处于初创期的中小微科创企业。
(见表2)在对未来期望的融资渠道选择方面,调查发现,期望通过天使投资或风险投资、股权债券融资、银行贷款等市场化手段获得融资的企业,合计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58.50%;
期望通过公司创立后的经营增值,以及个人家庭或合伙人出资等自身解决融资问题的企业,合计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20.8%;
期望通过政府“输血”,依靠政府补助或创业基金融资的企业,占全部被调查企业的19.50%。
可见,大部分企业还是期望通过市场化手段或自身来解决融资问题。
在对政府科创投融资政策评价方面,22.10%的企业认为目前的信用评价体系对小微企业不利,19.50%的企业认为政府资助和银行审批手续繁杂,16.90%的企业认为鼓励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的政策不够优惠。
4.市场环境评价在对上海的市场推广环境评价方面,缺少可持续资金支持、政策性偏向导致市场垄断是影响中小微科创企业市场推广的最大阻碍,两项合计占比72.70%。
对于市场监管环境的评价方面,被调查企业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认为监管政策执行口径标准不一致的企业占37.70%;
认为监管政策条文清晰度、明确度不高的企业占32.50%;
认为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企业占27.30%;
认为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的企业占26.00%。
在知识产权保护与资本化环境的评价方面,有55.8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知识产权出资、质押融资支持政策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的情况,有46.8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效率不高。
对于法制环境的评价问题,被调查的中小微科创企业认为很满意的占比20.80%;
认为较满意的企业占比67.50%;
两者合计,上海市法制环境感觉满意的比例为88.3%。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被调查的中小微科创企业都认同上海市的法制环境建设,这也是上海市的竞争优势所在。
四、中小微科创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上海市的中小微科创企业数量多,分布的领域广,对于促进上海市实施创新中心建设战略、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和困难。
(一)中小微科创企业实际获得的创新扶持不足,融资困难情况仍然突出在科技创新方面,过去30年上海一直存在国企大而不强、外企强而不为、民企长而不大的现象。
6(P33)调研发现,接近一半的中小微科创企业存在融资困难问题(48.10%)。
通过对产业类型与融资困难情况的交互分析,我们发现航空航天、大数据、物联网、高科技服务、电子信息等行业,融资困难的企业超过了一半(见表3)。
(二)科创支持政策宣传力度、优惠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调研发现只有54.50%的专家了解上海市科创支持政策,在了解政策的专家中,却有合计35.10%的专家认为科创政策影响有限,或因手续繁杂而放弃申请。
在对科创支持政策的满意度方面,有7%的专家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对扶持政策操作不熟悉,觉得操作麻烦,以及无法对应相应政策等。
(三)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碎片化,影响企业办事的便利性与效率截止2018年3月底,上海对开办企业、获得电力、办理施工许可、登记财产、跨境贸易、纳税等六项指标,已出台了专项政策和配套文件,开发了20个新的办事系统,办事时间平均缩短一半左右,手续环节减少了接近40%。
7(P39)但是在调研中,不少企业反映办事程序还存在改进空间,一些地区的“一窗通”平台系统信息只能推送到企业法定代表人,不能做到政府部门也同步获取。
再如增加身份认证程序、银行开户信息迟滞等问题仍然存在,容易造成信息滞后现象。
水电煤报装还涉及多个部门,甚至有的地方目前还采用串联审批的模式,无法做到并联审批,这都导致了实际中的承诺时限较难实现。
8(P55)(四)科创成果的市场推广存在困难提高科技创新力,不仅应关注如何加大投资力度,也应该设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调查发现,市场推广的最大阻碍是缺少可持续资金支持,以及政策性偏向导致的市场垄断,两项合计占比72.7%。
其中原因可能在于上海市的产业结构过于倚重大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企业家活动疲弱等。
五、建议与对策
(一)加大中小微科创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上海服务”品牌;
鼓励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拓展投贷联动业务民营中小微科创企业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应该加大对于它们特别是初创期企业的扶持基金的比例。
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隐形冠军”和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市场优势地位的企业。
加大“中小微企业成长计划”的支持力度,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加强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和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大中型企业更好地带动和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实现从“封闭式研发”向“开放式创新”转变。
由于中小微科创企业达不到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健全导致的信用担保问题,“科创22条”及配套政策很难惠及中小微科创企业。
对于中小微科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要求企业修炼内功,完善自身管理,提升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借助外力,推动政府机构对于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创新的支持。
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股本融资、股份转让、资产重组等活动。
降低申报门槛,简化申报手续及流程,探索以贷款、股权或债券模式向初创型中小微科创企业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扶持的方法,在项目成熟后再逐步退出。
这样既能确保引导资金的安全,也能真正达到支持的实效。
可以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投贷联动业务和英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推动以“债权+股权”融资的投贷联动业务发展。
9(P71)目前,上海华瑞银行(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之一)已经开始开展这方面业务。
(二)促进科创产业升级和配套体系建设,加大科创政策的宣传与优惠力度,推动“负面清单”和“自贸区逻辑”不断扩展要不断增强科创支持政策的实效,就要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并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开展针对性的支持,提升优惠力度。
目前,上海的负面清单制度、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在全国推广,行政管理模式创新等也在全国形成了示范效应。
上海应继续推进服务贸易开放,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模块。
上海作为我国首个设立的自由贸易区,要加快与全球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对接,提升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位置,为新时代加快创新发展提供示范。
要在更大区域范围推行“自贸区逻辑”的普遍化,放大自贸区模式效应,为国家顶层战略提供包括“一带一路”战略目标金融连接端制度平台、亚太自贸区营运试验区制度平台等制度支撑。
(三)打造政策云,整合各部门碎片化的政策与服务;
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效率与便利度政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其自身革命是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
10(P71)建议打造政府的政策云,整合政府各部门碎片化的政策与服务,让企业可以一键式找到相关政策文件、法规解读、办事流程、负责部门等,在同一平台一次性完成相关手续办理流程,不用在不同部门重复提交。
要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推进“一照通办、一码通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针对市场准入、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等审批办理,制订实施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努力做到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市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
11(P24)(四)运用市场化手段和民非组织,不断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上海市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科技资金,但是科研成果转化率却不成比例。
可以通过“技术经纪人”等市场形式,利用其资源、资金和渠道优势,梳理有转化价值的已有科研成果,寻找合适的转化路径与合作模式。
这样既盘活了高校、科研院所沉淀的发明专利,提高了经济效益,也能更好地促进相关科研活动的发展。
对于一些具体的重点发展领域,要聚焦全球创新资源,构建技术、知识产权、服务为支撑的跨区域创新成果产业转化平台,最终达到“人才+科技+资本+产业”的深度融合。
12(P65)综上,上海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领域广,在实施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战略中,科创企业的大发展对于助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科创企业还存在着企业融资困难、自身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政策机制保障待完善等问题。
而创新孵化成果选择在异地落地的问题,实际上是孵化产品所在地的推力与产品经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往依靠创新吸引产业异地落户的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和市场推广的全产业链服务生态尚未形成。
营商环境的打造永远在路上,卓越全球城市需要卓越营商环境13(P67),因此,站在企业的实际获得与真正痛点的角度,思考不断完善上海市的科创支持政策,推动相关部门改革和业务流程优化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当前我国营商环境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合理“放”、全面“改”、努力“减”、加强“惠”,构建更加和谐的营商环境。
14(P82)参考文献:
1娄成武,张国勇.治理视阈下的营商环境:
内在逻辑与构建思路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2世界银行.2017年营商环境报告:
人人机会平等EB/OL.http:
/chinese.doingbusiness.org/zh/reports/global-reports/doing-business-2017,2016-10-24.3娄成武,张国勇.基于市场主体主观感知的营商环境评估框架构建J.当代经济管理,2018,(6).4魏陆.提高行政效能,优化上海营商环境J.科学发展,2018,
(2).5张杰,宋志刚.当前中国制造业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形成机制与解决思路J.人文杂志,2018,
(2).6陆军荣.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如何迈出新步伐J.社会观察,2015,(5).7岳琪.营商环境改革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J.上海人大月刊,2018,(4).8高淑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探析J.人民论坛,2018,(22).9肖兰华.舒缓科创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新模式投贷联动J.武汉金融,2017,
(1).10宋林霖,何成祥.优化营商环境视阈下放管服改革的逻辑与推进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8,(4).11翁祖亮.以质量引领“开放、创新、高品质”浦东建设J.上海质量,2017,(11).12王波兰.深圳市区域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优化研究D.天津:
天津大学,2015.13袁国华.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总部经济J.上海企业,2018,(5).14李瑞峰.如何构建更加和谐的营商环境J.人民论坛,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