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馆》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815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茶馆》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茶馆》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茶馆》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茶馆》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茶馆》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茶馆》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谈《茶馆》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茶馆》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茶馆》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性Word文件下载.docx

(一)一心一意学改良的王利发王利发是裕泰大茶馆的掌柜,是贯穿全剧的灵魂人物。

因为父亲早早的离去,使得二十多岁的王利发要独立地应对生活。

一个人无依无靠地经营着父亲遗留下来的茶馆。

王利发年纪虽然小,但是怀着振兴父业的希望,他不想让父亲的心血在自己手上走向衰败。

因此他不得不继承父亲的处世哲学,即对人多说好话,多作寸揖。

他觉得只要得到人人的喜爱,人缘够好,就不会出大岔子。

因此,在茶馆摸爬滚打的日子里,王利发在各种应酬的时候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在第一幕中,唐铁嘴是一个吸食鸦片的算命二流子,明眼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来茶馆喝茶还经常赊账。

但是王利发还是对他恭恭敬敬的,甚至经常免费请他喝茶,王利发深知这些人不能得罪,只有好吃好喝地供奉着,才能维持茶馆的安宁。

当二德子和常四爷因为洋人的事情在争吵的时候,王利发马上低声下气地对二德子说:

“德爷,您往后坐!

”为了维护自己的客人常四爷,为了自己茶馆的生意,他只能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地处理茶馆里的琐事。

当一对母女走进茶馆乞讨的时候,秦仲义叫王利发把他们轰出去,常四爷却叫李三要两个烂肉面给母女吃。

正当两人意见不合,尴尬的时候,王利发站出来说道:

“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

可是,我告诉您:

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

谁也管不了?

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这样一来,不仅让秦仲义和常四爷两人听了都舒服,也缓解了茶馆中尴尬的气氛,可谓一举两得。

王利发清楚地知道什么人不能得罪,明白什么时候应该说什么话,他只想安安分分做一个生意人。

在第二幕中,时间已经到了袁世凯死后的民国时期,北京城里的大茶馆已经相继关门了,裕泰茶馆是硕果仅存的一间。

王利发为了维持经营,不断进行改良。

现在茶馆的前面依然在卖茶,后面已经改成了公寓。

很多地方都改变了,只有“莫谈国事”这个标语仍然保存下来。

李三的一句:

“改良!

越改越凉!

”清楚地表现出王利发苦心经营的茶馆现在所处的困境。

为了活下去,他只能继续挣扎着,茶馆的生意和后面二十多间公寓,只有李三一个工人。

虽然李三在不断发牢骚,希望天天改良的王利发能改良一下他的工资。

但是王利发终究是一个见惯大场面的商人,他有着圆滑和自私的本质,对于李三的要求置之不理,甚至反过头向李三诉苦,倾诉自己的不易,这就是王利发的精明圆滑之处。

茶馆已经在举步维艰的边缘,巡警和大兵依然没有放过王利发,两者相继登场进行压榨。

为了保住自己的心血茶馆,王利发别无选择,只能忍辱负重任人鱼肉,不能有一丁点的反抗。

事后只能气得跺脚骂人:

“你慢走!

他妈的!

”表面上低声下气的王利发,内心已经无比的愤怒,他对这个万恶的社会已经抱有强烈的不满。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只想靠着自己的双手,不断改良,不断努力,只为了自己的家庭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无论如何的努力,也逃不过各种黑暗势力的压迫。

这个时代已经深深地伤害了王利发,以至于当唐铁嘴说了一句:

“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回了一句:

“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

听着有点不搭调!

”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对于这个动荡年代的无奈与悲哀。

在第三幕中,已经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了,这时候的北京城国名党特务和美国兵到处横行。

时代变了,裕泰茶馆也变了,更多的是在王利发的一再改良下,已经不复以往的繁华了,稍显破落,真的应了李三的那一句,越改越凉。

然而到了这个地步的王利发,依然没有放弃继续改良,茶馆的生意不好,他决定要请女招待,即使儿子王大拴十分反感这个决定。

越改良,黑暗社会的魔爪就抓得越深,王利发的裕泰茶馆已经到了濒临灭亡的地步。

到了最后,三皇道的人无耻到要吞并整个茶馆,将茶馆改成新式妓院供上层贵族们享受。

王利发用尽一生的精力来改良父亲留下来的茶馆,在这一刻终于快要走到尽头了。

现在的王利发才明白,几十年的忍辱负重,苦苦挣扎守住的裕泰茶馆要完了。

这黑暗的旧社会吞噬了他的一生,面对这绝望的处境,他只能沉重地呼喊到:

“人总得活着吧?

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

是呀,还贿赂的,我就递包袱。

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

”他的话生动地显示了那个损不足而奉有余的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到最后,王利发只能一头吊死在自己最爱的茶馆,作为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反抗。

当社会和一些自身无法左右的力量让人经历由痛苦地挣扎到彻底毁灭的过程时,这种悲剧是无法避免的,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3

(二)自强不息求自立的常四爷常四爷是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具有伟大爱国情操的满族人。

4虽然作为一个吃皇粮的旗人,但是他的内心对腐败的清王朝看得很清楚,他讨厌这个时代,对于这个黑暗的统治阶级痛心疾首。

第一幕松二爷和常四爷登场的时候,松二爷觉察到茶馆的异常,认为他们会起冲突,常四爷的一句:

“反正打不起来!

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这是多么地讽刺,常四爷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这个社会的无奈。

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先进维新派已经被朝廷打压下去,现在的社会是腐朽的封建阶级当道,看不到一点未来的希望。

作为一个无比热爱这个大地的旗人,常四爷已经看到太多太多的不公平和黑暗的事情。

刚正不阿的四爷不可以对这些事情视而不见,他对这个国家有着深深的感情,然而他的正直无私却给他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

他瞧不起只会欺负老百姓的二德子,当二德子在茶馆耍无赖的时候,他的一句“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

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这几句犀利的语言表明了他的立场:

“你就是一个跪舔洋人,欺负国人的走狗!

”常四爷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话,并且毫无畏惧地直面二德子,没有一丁点的害怕。

这也是因为作为一个旗人,他深爱着自己的国家,无比痛恨洋人的侵略,更加痛恨二德子这类只会欺负自己人的卖国贼。

如果没有马五爷的出面协调,估计常四爷和二德子已经在茶馆里打起来了。

虽然常四爷在马五爷帮他解围之后十分地感激。

但是事后从王利发口中得知这个马五爷也是靠吃洋饭发家的时候,他立刻不屑地说道:

“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态度的转变再一次表明他的立场。

当看到刘麻子的鼻烟壶和烟都是英国来的,他十分地心痛,感叹道:

“唉!

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

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

”这里可以看出常四爷对于国家政府的腐败无能的痛心疾首,堂堂的大清,连烟都得依靠外国人。

作为一个爱国的旗人,他的身上流淌着报效国家的血液,却报国无门,最后还要看着这个社会一天天的腐朽下去,他的内心是无比的痛苦与无奈。

在茶馆里,常四爷还目睹了刘麻子在买卖小女孩,他的一句“乡下是怎么了?

会弄得这么卖儿卖女的!

”这里看出这个社会已经烂到骨髓了,不是走到绝境,谁愿意卖掉自己的骨肉呢,但是这个社会已经不由自己选择了。

常四爷十分地痛心这个女孩,也无比地痛恨刘麻子这种趁火打劫的人渣。

看着刘麻子身上的洋表,洋缎大衫,洋布褂褂,常四爷回答道:

“我老觉乎着我们的大缎子,川绸,更体面!

”充分表明了他的爱国心声,他无比热爱着这个时代,也无比痛恨这个黑暗的时代。

当那对母女走进茶馆乞讨的时候,秦仲义要哄她们走,然而常四爷却想赏两碗面给她们吃,他不能理解,这对母女都已经走投无路了,为什么作为一个有能力去帮助她们的人,却不伸出援手。

常四爷和秦仲义之间的矛盾是对于这个社会真实面貌认知层面上的不同,他们都是爱国的,然而各种爱国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秦仲义是一心实业兴国,所以对常四爷这些小恩小惠不屑一顾,认为这些行为是于事无补的,对振兴国家一点帮助也没有。

然而常四爷却觉得,你连一个穷人都救不了,怎么去救这个国家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

他知道现在的自己没有能力去救国,那就先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下眼前苦难的母女。

然而自己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他一个人实在不能力挽狂澜,最后只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走向灭亡。

因此,他对着松二爷叹息:

“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他不是希望自己的国家灭亡,而且怕它灭亡。

他深知,这样下去,这个国家坚持不了多久。

但是这一句无心插柳的爱国之言,却遭到了特务的污蔑,一个铁骨铮铮的爱国旗人,因为一句话,被打成了汉奸锒铛入狱。

这是常四爷的悲剧,也是这个社会的悲剧。

没有言论自由,没有一点道德约束的国家,真的快要完了,没救了。

最后准备被吴祥子等人锁上铁链带走的时候,他说出了这一幕最后一句台词:

“甭管,我跑不了!

”这是一个敢作敢为爱国旗人最后的倔强。

作为一个普通的旗人,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有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觉悟,他没有盲目爱国,因为他有着清醒的意识,他爱着的是自己的国家,而不是这个黑暗腐朽的社会。

第二幕中,出狱后的常四爷依然怀着赤诚的爱国之心,他参加了义和团,和洋人打了几仗,最后大清帝国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

常四爷由旗人变成了普通老百姓,然而对于这样的结局,他已经没有太大的悲哀,深深地知道大清帝国是真的没救了:

“该亡!

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

”无论大清帝国还在不在,常四爷身上那股正直,无私的气节依然保留着。

后来的常四爷卖起了菜,依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第三幕中的常四爷已经老态龙钟了,但他还在为了自己的友人松二爷的棺材四处化缘。

直到最后,自己也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

最后绝望地喊道:

“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呢?

”随后用捡来的纸钱,在破旧的茶馆里,和王利发、秦仲义一起祭奠即将逝去的悲剧一生。

(三)苦心孤诣办实业的秦仲义秦仲义是一个民族资本家,怀着一颗实业报国的赤诚之心。

无论是他的意气风发,亦或是他兼济天下的抱负,都是值得欣赏的。

第一幕的时候,秦仲义一登场就对着王利发说:

“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不会做生意。

”此时的秦仲义虽然只有二十多岁,年纪比王利发还小,但却称呼对方为年轻小伙子。

首先,因为秦仲义是王利发茶馆的房东,他完全有理由这样说;

其次是因为秦仲义年纪轻轻,内心深处确是有着深厚的资本主义思想,他是思想激进的新生代,性格潇洒中带着自信甚至是自负。

秦仲义登场的时候主要是为了来看看王利发这个年轻小伙子经营茶馆的生意如何,在这里遇到了常四爷和庞太监,并产生一系列的冲突。

在面对饥饿难耐的两母女时,家底殷实的秦二爷不屑一顾,看着常四爷赏给她们烂肉面吃,甚至不以为然。

秦仲义并不是无情无义,只是他觉得这个国家是不是要完了,并不是看穷人们能不能吃饱,这个社会烂到根了,成千上万的穷人,这两碗烂肉面只是杯水车薪,没有实质上的意义。

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家,他的思想里只有实业救国。

在和庞太监的对话中,秦仲义没有了之前的骄傲与自负,甚至有一点阿谀奉承。

庞太监是皇宫里面的总管,是一个有钱有势的人,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做的。

他想趁着维新运动的失败,灭一下秦仲义这种资本主义者的锐气,并且大放厥词:

“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维新派,面对如此嚣张的封建主义统治者,他的内心是无比痛恨的,但是为了大局,他不得不放低姿态。

作为维新派的拥戴着,秦仲义不惧怕这万恶的旧社会,他坚信只要自己走在正确的实业救国的道路上,迟早有一天这些旧社会的封建残余一定会被消灭殆尽。

秦仲义凭借着心中的一腔热血,为了实业救国不惜变卖祖业,创办工厂,用了40多年来发展工业,为了国家的未来竭尽所能。

然而秦仲义的人生轨迹没有能够摆脱掉这个时代的压榨。

第三幕秦仲义登场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抗日战争后,他所唾弃的封建社会已经消失,但是他的实业救国梦想也跟着破灭。

这个吃人的社会,没有给他的实业救国梦想一丁点实现的希望。

毕生的心血不旦被政府没收了,全部机器还被当成烂铜烂铁给卖掉。

秦仲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奋斗一生的产业毁于一旦,最后只剩下一只钢笔.除了发出绝望的呼喊:

“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

我问你!

”这是多么地绝望与无奈。

秦四爷所代表的是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但是面对着“三座大山”的压迫,有着必然悲惨的命运。

5二、茶馆中人物形象悲剧的根源在茶馆出现的众多人物中,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都不是坏人,但是偏偏天意弄人,他们一个个都是悲剧收场,除了他们自身性格的原因,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也难辞其咎。

(一)性格原因王利发这个老舍笔下悲剧性的旧中国小商人形象,通过在三个连续不同的时代刻画出他性格的变化和悲剧的命运。

剧中复杂的人物关系之间的互相摩擦冲突推动了王利发悲剧形象的最终体现。

从王利发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由个性心理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冲突最终导致的悲剧命运。

一开始的王利发继承了父亲的处事哲学,对待茶馆的客人都是恭恭敬敬的,为了自己家庭的未来,王利发可以忍气吞声,从不会有反抗的念头,一心只顾着自己的改良。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生活没有给勤勤恳恳的王利发一丝的机会,只会是轮番的压榨迫害。

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三人最后的会面,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漫天飞舞的白色纸钱是王利发对自己蝇营狗苟的一生最后的祭奠,是对过去自己的诀别。

“撒纸钱”是中国传统的出殡仪式,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三人还活着,却在破落的茶馆中绝望地为他们自己撒纸钱,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无奈。

最终,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陪伴自己的茶馆走向毁灭。

王利发的悲剧形象是整部茶馆的基础,我们除了批判他的冷漠无情,自私自利,逆来顺受,还要看到他身上也有着那个年代少有的善良。

他对现实社会黑暗也有不满,但又深受剥削阶级的影响与烙印。

6为了不得罪他的衣食父母,他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形象。

悲剧收场的王利发让我们又恨又爱,我们似乎能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找到我们的生活中的某些影子。

常四爷,一个怀抱着报国之心的爱国主义者,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然而最后也是落得悲剧收场。

常四爷的悲剧性是这个时代所独有的,他不是汉人,作为一个旗人,他没有接受过儒家的传统教育。

我们可以看到,常四爷对于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是无比的痛心疾首的,对于外来的西方东西是十分抵制的。

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批判抵制这个旧社会制度,而是因为他作为这个社会统治集团的底层分子的其中一个,他是无比的无奈和深深的无力感。

常四爷作为一个怀抱着报国之心的爱国主义者,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然而最后也是落得悲剧收场。

他的悲剧不是因为他的懦弱和封建,而且来自他落后愚昧的性格,他是一个传统的大清子民,他有着深入骨髓的旧时代思想观念,以为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正气可以改变这个社会的腐朽。

然而这个想法是很幼稚和不堪一击的,他一个人孤独的力量是无法与这个烂到根子里的社会作斗争的。

作为这个黑暗社会的一个底层分子,除了被这个社会无情的吞噬,没有任何的办法,即使你再倔强,再不认命,都只能是一个悲剧收场。

“我爱咱们的国,可谁爱我呢?

”常四爷预感到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真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

如此地无奈又无比地悲壮!

除了表达出他的爱国之情,更加凸显了这个社会吃人的本质。

常四爷的悲剧人生也是那个时代很多普通百姓的真实写照,他们对这个社会的一切黑暗与腐朽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满怀一腔热血想去改变。

然而在强大的阶级势力面前,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过于渺小,甚至是不堪一击的,只能成为阶级斗争的牺牲品。

社会就是如此的吃人,让所有人历经苦难,最后只能悲剧收场。

秦仲义的悲剧人生比王利发和常四爷还要来得更加惨烈。

一开始充满着抱负与理想的一个年轻人梦想着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然而奋斗了毕生都无法与这个可怕的时代所抗衡,最后只能一无所有。

秦仲义最后的人生结论居然是:

“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其实秦仲义的悲剧命运,从他“实业救国”这个幼稚又可笑的想法萌芽的时候,已经埋下了种子。

导致秦仲义的工厂被没收,一无所有的下场并不是他的经营不善,也不是他的盲目扩张,而是秦仲义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不再是循规蹈矩,任人唯亲。

这些觉醒的一代,已经不再“重道轻器”,这些先进分子认为只有自己的国家有独立自主的工业,自给自足的时候才能摆脱西方国家的压榨和控制,才能在中西方的激烈斗争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

我们在秦仲义身上看出了他的雄心壮志,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已经奋不顾身了。

然而真正当秦仲义下定决心,誓要在“实业救国”这条道路走到底的时候,他的悲剧命运已经注定了。

这是因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自己国家和民族命运发展的不确定方向所造成的。

在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他们所拥有的历史经验在为他们理解和研究这个社会提供精神支撑的同时,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屏障,这些旧思想旧传统的东西在阻碍着他们前进的脚步。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国粹多的国民,尤为劳心费力,因为他的粹太多。

粹太多,便太特别。

太特别,便难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

”7这里鲁迅所说的“粹”就是所谓的传统,对于秦仲义来说,他身上的传统气息比王利发和常四爷还要来得更加地猛烈。

老舍先生十分巧妙地从秦仲义这些传统文人身上发掘出他们特别的品质。

这些文人正在摆脱传统旧思想旧文化所造成的落后愚昧的思想,他们企图通过自身的力量去拯救这个已经病入膏肓的,在黑暗的风暴中摇摇欲坠的国家。

但是他们的力量对于这个黑暗腐朽的社会还是太小太小了,无法撼动这座大山,无法改变这个无奈的现实,最后也无法改变他们这群所谓的先进文人被这个时代无情抛弃的悲剧命运。

秦仲义的悲剧不是他个人的悲剧,是时代文人的悲剧投射在他个体身上的体现。

(二)社会原因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的悲剧命运结局除了自身个性的原因,还跟万恶的旧社会有直接的关系。

在这黑暗的社会大背景下,每个小人物尝试去努力改变现状的想法都是徒劳的,没有意义的。

茶馆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时代,无论是在晚清时期、军阀混战时期还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当时的社会都是是极其动荡不定。

各个阶级势力在互相争权夺利,最后受伤的还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老百姓。

第一幕是清末1898年初秋,以谭嗣同和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革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活动。

然而这场变法逃不过慈禧太后所掌控的封建势力的魔掌,这场维新变法的失败,正是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等人悲剧命运的开端。

到了第二幕的时候,时间来到了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普通老百姓们天真地认为,我们终于告别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可以迎接新的人生。

然而这只是另一个悲剧时代的开端,民国的各地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社会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个军阀统治下的老百姓苦不堪言,从而给帝国主义侵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大清帝国完了,可是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等人依然没有过上好日子,苦难的生活还在继续着。

到了戏剧的最后一幕,时间来到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马上要爆发了。

国名党和美国的资本主义势力又使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各路流氓横行,国民党特务神出鬼没,爱国主义者惨遭迫害。

在这个人人自危的社会里,没人能够逃脱掉悲剧命运的结局。

三、茶馆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现实意义秦仲义、王利发和常四爷是老舍笔下塑造的小人物形象。

剧中的他们,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善良圆融、自立自强,却让我们感慨万分,值得学习。

在那些动荡不定的年代,他们已经竭尽所能做到最好了,即使会有点自私,有点固执,也是可以原谅的。

人本身就是复杂与矛盾的统一体,更何况生长在动乱的年代,很多都是身不由己。

(一)爱国情怀常四爷是一个晚清旗人,为人正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面对充满坎坷的一生,他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积极地投入到救国救民的行列中去,直到生命的尽头,常四爷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从不缺少爱国情怀,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有着一种不自觉的错觉,认为所谓的爱国情怀就是要回到那些枪林弹雨的年代,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抗战时期。

实际上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我们要把爱国放到日常生活中去,积极参与爱国教育活动,比如参加歌唱红歌的活动,很多红歌都反应了战争年代的儿女坚强不屈、爱国爱民、不断奋斗的精神。

此外,在日常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