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大题二Word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大题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大题二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等性、互动性、教育性。
【必备大题4】课程类型
(一)从课程的开发管理主体可分为: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二)从课程内容的属性及组织方式可分为: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三)根据课程的任务可分为:
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四)根据对学生的要求可分为: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必备大题5】教学的一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首要任务):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5)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6)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必备大题7】为什么说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1)认识对象的间接性概括性:
(2)认识方式的简洁性高效性;
(3)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传授性:
(4)认识的交往性实践性;
(5)认识的交往性发展性。
【必备大题8】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4)掌握知识与道德发展相结合,【必备大题9】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1)掌提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贯彻此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即只传授知识或只训练思维。
其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1)概念不同,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智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
(2)知识的多少与才能的高低不等同,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同。
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
(3)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统一和促进的。
【必备大题10】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此规律时,须防止两种倾向,即或者脱离知识进行思品教育,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或忽视思品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二者结合起来。
【必备大题11】中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直观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巩固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8)量力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必备大题1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
(1)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
(4)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5)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必备大题1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直观手段种类包括: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和言语直观。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与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必备大题14】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与关键。
(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
(5)发扬教学民主。
【必备大题15】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
(1)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2)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3)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教学。
【必备大题16】教学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验与评定。
【必备大题17】备课的要求
(1)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
学年(学期)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必备大题18】一节好课的标准
(1)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2)使学生思维活跃;
(3)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4)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并且能够发展学生个性。
【必备大题19】上好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内容准确:
(3)教学结构合理;
(4)教学方法适当;
(5)讲究教学艺术;
(6)板书有序规范;
(7)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根本要求,离开这一点,所有要求失去意义)。
【必备大题20】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5)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发展。
【必备大题21】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国家层面)。
(2)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学生层面)。
(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必备大题22】
(中小学)德育内容
(1)思想教育:
(2)政治教育;
(3)道德教育;
(4)心理健康。
【必备大题23】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知、情、意、行的关系):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必备大题24】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知行统一原则;
(5)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7)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必备大题25】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基本涵义:
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要求:
(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的贯彻到底。
【必备大题26】德育的基本途径
(1)最基本的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其他途径:
班主任工作:
校会、班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共青团、少先队的活动;
课外、校外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
【必备大题27】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恶,掌握行为规范标准,提高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是德育的基本方法。
说服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参观、访问、阅读书籍报刊等。
基本要求;
(1)内容有针对性。
(2)情感要充沛。
(3)态度要民主。
(4)讲究教育时机。
【必备大题28】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在于:
第一,柯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对柯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
第二,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
如果承认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就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逐步发展。
第三,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必备大题29】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1)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
(2)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遭遇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
(3)它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大家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必备大题30】社会模仿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社会学习论对学校德育提出了独特的新见解,其主要贡献表现在:
(1)在吸收其他学派的基础上,发展了行为主义。
(2)在文化环境与人的道德发展的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的成果。
(3)自我评价和自我评价能力,建立认知调节基本过程,把环境的示范和个体的发展与认知调节机制的互动表达出来。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必备大题3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及方法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4)建立学生档案:
(5)评定操行:
(6)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
(7)个别教育工作:
(8)班会活动的组织。
【必备大题32】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
2.班级管理刷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
(二)问题对策(怎样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管理制度)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人格和主体性,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1.以满足学生发展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必备大题33】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
(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
(4)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必备大题34】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奥论和良好的班风;
(6)引导非正式群体成为班集体的积极力量。
【必备大题35】如何协调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一、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与管理二、正确处理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1)积极的非正式群体鼓励;
(2)中性的非正式群体引导(3)消极的非正式群体干预警告;
(4)违法犯罪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