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精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560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精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外科学精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外科学精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外科学精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外科学精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精华Word格式.docx

《中医外科学精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精华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外科学精华Word格式.docx

蛇头疔(手指末节)透光验脓法。

蛇眼疔不易走黄。

蛇肚疔发于指腹,指微屈而难伸。

蛇背疔生于手指甲后。

托盘疔发于掌心;

沿爪疔发于甲沟旁,

3.红丝疔易走黄。

挑刺疗法(砭镰法)用三棱针沿红线寸寸挑断,令微微出血。

三、痈6-9cm

(委中毒)具有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易肿,易脓,易溃,易敛的特点。

(7天成脓)

1、火毒凝结:

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

2、热胜肉腐;

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两虚;

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

颈痈病因病机是风温、风热挟痰蕴结少阳、阳明之络。

(形如鸡卵)

初起:

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加减。

四、发(西医的蜂窝组织炎)

锁喉痈:

结喉之处肿势散漫,坚硬灼痛,壮热口渴,吞咽困难。

(仙方活命饮)

臀痈:

肌肉注射引起。

五、有头疽9-12cm西医的痈

项、背部(内外邪毒互相搏结)蜂窝状,兼见全身症状。

“对疽、发背必以候数为期,七日成形,二候成脓,三侯脱腐,四候生肌。

三陷证:

火陷型多发于1-2候,干陷型2-3候,虚陷型4候。

1、火毒凝结:

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

2、湿热壅滞:

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仙方活命饮

3、阴虚火炽:

滋阴生津,清热托毒。

竹叶黄芪汤

4、气虚毒滞:

扶正托毒。

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

六、丹毒

本病病因,血热火毒。

发于胸腹腰胯部者,多挟肝脾郁火。

内发丹毒,生于躯干部;

流火,发于小腿足部;

赤游丹毒,新生儿臀部。

清热凉血解毒的治疗原则。

1、风热毒蕴;

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发于头面部)

2、肝脾湿火;

清肝泻火利湿。

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腋痈)

3、湿热毒蕴;

利湿清热解毒。

萆薢渗湿汤合五神汤(发于下肢)

4、胎火蕴毒:

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新生儿)

七、无头疽

1.附骨疽,好发于儿童,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

具有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的特点。

2.诊断:

发病10-14天,X线摄片。

3.治疗:

清热解毒、化湿和营。

五神汤

八、走黄与内陷

1.有头疽易内陷。

2.走黄(邪盛)颜面部的疔疮易发生走黄。

托盘疔。

九、瘰疬

多发于儿童颈部。

成脓数个月。

(西医颈部淋巴结结核)

1、气滞痰凝;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开郁散

2、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

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

3、气血两虚;

益气养血。

香贝养营汤

十、褥疮

好发于易受压和摩擦部位。

1、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

2、蕴毒腐溃;

益气养阴、理湿托毒。

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

气血双补、托毒生肌。

托里消毒散

十一、窦道

第七单元乳房疾病

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

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

(肝、胃、肾经及冲任二脉)

检查乳房的时间,月经来潮第7-10天。

一、乳痈

1.内吹乳痈,发生在妊娠期的急性乳腺炎;

外吹乳痈,好发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2.病因病机:

乳汁淤积,肝郁胃热(饮食不节,多食辛甘),感受外邪(体虚多汗,露乳哺乳)。

1)初期:

气滞热壅证:

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瓜蒌牛旁汤(肝胃不和,胃热壅滞)

2)成脓:

热毒炽盛: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透脓散(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成脓)

3)溃后:

正虚毒恋证:

益气和营托毒。

3.乳痈溃后脓出不畅可形成脓袋;

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

溃后乳汁自疮口流出,久不愈合,形成乳漏。

二、粉刺样乳痈(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

破溃后脓中常夹有粉渣样物。

三、乳漏

疮口流脓,经久不愈,余毒未清时:

银花甘草汤。

治疗以外治法为主。

辅助检查X线造影。

1.腐蚀法:

腐蚀提脓,处理乳房窦道;

2.垫棉法:

垫压排脓,处理乳房袋脓。

四、乳癖(乳腺增生病)

好发年龄25-45岁。

乳头益液多为浆液样。

1.临床表现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

常伴有月经失调。

2.乳癖疼痛以胀痛为主,多在经前加重,可随情绪变化,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

3.乳房肿块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

可单发或双侧,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活动度好,多伴有压痛。

1)肝郁痰凝证: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逍遥蒌贝散

2)冲任失调证:

调摄冲任。

二仙汤合四物汤

五、乳核

直径多在0.5-5cm之间。

单发乳核应手术切除。

好发20-30岁。

1、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逍遥散

2、血瘀痰凝:

疏肝活血,化痰散结。

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六、乳衄

乳头益液多为血液样。

1)肝火偏旺:

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

健脾养血。

归脾汤

七、乳岩

肿块特点:

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推之不移。

极易粘连,皮肤呈酒窝征或橘皮样变。

好发40-60岁。

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诊断辅助检查,病理切片。

1.肝郁痰凝证:

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证:

调摄冲任,理气散结。

二仙汤合开郁散

3.正虚毒炽证:

调补气血,清热解毒。

八珍汤

4.气血两亏证:

补益气血,宁心安神。

人参养荣汤

5.脾虚胃弱证:

健脾和胃。

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

第八单元瘿

1.发病部位:

颈前结喉两侧。

属任脉所主。

相当于西医甲状腺疾病。

2.古籍中记载,气瘿、肉瘿、石瘿、血瘿。

3.病机:

气滞、血瘀、痰凝,痰火郁结。

4.羊厌:

含有甲状腺素。

理气解郁代表方:

逍遥散。

痰凝:

化痰软坚,海藻玉壶汤。

(咽喉有如梅核填塞)

一、气瘿。

1.病因:

外因,饮食缺碘;

内因,情志不畅。

2.特点随喜怒消长。

弥漫性肿大。

肝郁气滞证:

疏肝解郁,化痰软坚。

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甲状腺腺瘤或囊肿——良性肿瘤)

临床特点:

结喉一侧或两侧结块,柔韧而圆,如肉之团,发展缓慢。

好发青中年女性。

病因:

由于忧思郁怒、气滞、痰浊、瘀血凝结而成。

1、气滞痰凝:

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

2、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

肉瘿突然增大,伴局部疼痛者,可能是腺瘤囊内出血。

肉瘿伴急躁易怒,汗出心悸,手足震颤,可能是合并甲亢。

(气阴两虚)

采用手术治疗:

多发结节并伴有甲亢的肉瘿;

近期内增大较快,疑有恶变倾向的肉瘿。

三、瘿痈:

(甲状腺炎)

1、风热痰凝;

疏风清热化痰。

牛蒡解肌汤

2、气滞痰凝;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

柴胡疏肝散

四、石瘿西医的甲状腺癌。

第九单元、瘤、岩

《灵枢》筋瘤、肠瘤、脊瘤、肉瘤。

《医宗金鉴》气、血、筋、肉、骨、脂瘤。

瘤的特点:

局限性肿块,多生于体表,发展缓慢。

岩西医的体表恶性肿物。

特点:

多发于中老年人,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皮色不变。

外因为六淫之邪,内因正气不足(岩),七情所伤。

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1、气郁痰凝:

开郁散、通气散坚丸

2、寒痰凝聚:

阳和汤、万灵丹

3、热毒蕴结:

五味消毒饮合当归芦荟汤

4、气血瘀滞:

活血散瘀汤或散肿溃坚汤

5、正虚邪实:

保元汤或生脉散合散肿溃坚汤

气瘤:

自皮肤肿起,按之浮软有弹性。

筋瘤:

自血脉肿起,赤缕红丝,颜色红紫。

(筋,浅表静脉)

一、血瘤与火关系密切。

病变局部色泽鲜红或暗紫,或呈局限性柔软肿块,边界不清,处置如海绵状。

毛细血管瘤:

皮色鲜红;

浅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迂曲所形成的血瘤。

海绵状血管瘤:

压缩性大;

由多数充满血液的腔隙所构成的血瘤。

二、肉瘤(脂肪瘤)发于皮里膜外,柔软如棉,其形如馒。

体积较小的肉瘤可不处理;

体积较大者宜手术切除。

三、失荣(恶性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

四、肾岩(阴茎癌);

1、湿浊瘀结;

利湿化浊,解毒化瘀。

三妙丸合散肿溃坚汤

2、火毒炽盛;

清热泄火,解毒消肿。

龙胆泻肝汤合四妙勇安汤

3、阴虚火旺;

滋阴降火,清热解毒。

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

第十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原发性皮损:

斑疹;

丘疹;

风团;

疱疹;

结节;

脓疱。

继发性皮损:

皮肤萎缩,溃疡,糜烂,痂,抓痕。

2.急性期无渗出:

洗剂、粉剂、乳剂;

渗出多用:

溶剂湿敷。

3.血瘀的致病特点:

皮损可出现肥厚、色素沉着、结节。

急性皮肤病与肺、脾、心;

慢性与肝、肾有关。

一、热疮(单纯疱疹)

皮肤粘膜交界处成群的水泡。

因感受风热之邪。

清热养阴:

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

二、蛇串疮

皮损特点:

带状分布的红斑上成簇的水泡。

好发于春秋季。

1、肝经郁热:

清泄肝火.解毒止痛。

龙胆泻肝汤

2、脾虚湿蕴:

健脾利湿,解毒消肿。

除湿胃苓汤(伴纳少、腹胀)

3、气滞血瘀:

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皮损消退后期)

三、疣

鼠乳:

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

疣目:

发于手背。

跖疣:

有角质环。

四、癣

1.白秃疮:

(白癣)

秃发也能再生。

皮损为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

常在距头皮0.3~0.8cm处折断。

病发根部有白色菌鞘包绕。

2.肥疮:

(黄癣)

形成永久性脱发,由于毛囊破坏。

3.鹅掌风

4.脚湿气

5.圆癣(体癣)股癣夏重冬轻。

皮损为钱币状红斑,丘疹、水泡,鳞屑、瘙痒。

6.紫白癜风(花斑癣)俗称汗斑。

好发于多汗体质青年。

皮损为无炎症性斑块。

好发于颈项、躯干多汗部位,有轻微痒感,常夏发冬愈。

1、风湿毒聚:

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消风散或苦参汤

2、湿热下注:

清热化湿,解毒消肿。

湿重于热用萆薢渗湿汤,湿热兼瘀用五神汤,湿热并重用龙胆泻肝汤

五、疥疮

皮损好发于皮肤薄嫩和褶皱处,夜间剧痒,呈灰白色或皮色的隧道。

传染性很强,秋冬季多见。

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

六、湿疮(湿疹)

1.特点:

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性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慢性湿疮的皮损以苔藓样变为主。

浸淫全身,滋水较多者称浸淫疮。

急性:

湿热浸淫

1、湿热蕴肤:

清热利湿止痒。

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

2、湿热浸淫;

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3、脾虚湿蕴;

健脾利湿止痒。

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亚急性)

4、血虚风燥:

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慢性)

婴儿湿疮:

1)胎火湿热证:

消风导赤汤。

七、接触性皮炎

有明显的接触某物的病史。

第一次接触的潜伏期4-5天以上。

患者的体质因素导致。

1、风热蕴肤:

疏风清热止痒。

消风散

2、湿热毒蕴: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

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伴发热、口渴)

3、血虚风燥: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当归饮子合消风散

八、药毒(药物性皮炎、药疹)

发病前用药史,有一定的潜伏期,皮损多形性。

(麻疹型药疹)

1)湿毒蕴肤;

萆薢渗湿汤

2)热毒入营:

清热凉血,解毒护阴。

清营汤

3)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

九、瘾疹(荨麻疹)

1.皮损特点:

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2.病因:

禀性不耐,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

风寒、风热客于肌表;

胃肠湿热郁于肌表;

气血不足,虚风内生。

1)风寒束表:

疏风散寒止痒。

麻黄桂枝各半汤

2)风热犯表:

3)肠胃湿热:

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防风通圣散

4)血虚风燥:

养血祛风,润燥止痒。

当归饮子

十、牛皮癣(银屑病)

呈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剧烈瘙痒,皮肤增厚。

1)肝经化火;

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2)风湿蕴肤;

祛风利湿,清热止痒。

3)血虚风燥;

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十一、猫眼疮(多形性红斑)

皮损多形性,具有虹膜样特征性红斑。

先天禀赋不耐,腠理不密,感受不耐之物,搏于肌肤而成。

1)风寒阻络:

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

2)风热蕴肤:

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3)火毒炽盛:

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

4)湿热蕴结;

龙胆泻肝汤加减

十二、白庀(银屑病)

皮损:

红斑上银白色鳞屑,有薄膜及露水样出血点。

皮损超过发际。

素体营血亏损,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1)血热内蕴:

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犀角地黄汤(伴有口干喜饮,心烦易怒)

2)湿毒蕴阻:

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解渗湿汤

3)血虚风燥:

养血滋阴润肤熄风。

4)火毒炽盛证: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清温败毒饮加减

5)气血瘀滞证:

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桃红四物汤

十三、粉刺

1)肺经风热:

疏风清肺。

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

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

3)痰湿瘀滞;

除湿化痰,活血散结。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

外治:

皮疹较多者可用颠倒茶调。

十四、酒齄鼻

临床特点分红斑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

十五、瓜藤缠(结节性红斑)

散在性皮下结节,鲜红或紫红色,境界清楚,不化脓也不溃破。

1)湿热瘀阻;

清热利湿,祛瘀通络。

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

2)寒湿入络:

散寒祛湿,化瘀通络。

阳和汤

十六.红蝴蝶疮

禀赋不耐,肝肾亏虚而成。

盘状红斑,圆形或不规则形鲜红色斑,边界清,边缘略高,中央萎缩。

1)热毒炽盛:

清热凉血,化斑解毒。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2)阴虚火旺:

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

3)气滞血瘀: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

4)脾虚肝旺:

健脾清肝。

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

5)脾肾阳虚:

温肾壮阳,健脾利水。

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

十七、淋病

尿道口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

1、湿热毒蕴;

(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

龙胆泻肝汤(劳累后)

2、阴虚毒恋;

(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

知柏地黄丸

十八、梅毒

淫秽疫毒与湿热、风邪杂合所致。

1、肝经湿热;

清热利湿,解毒驱梅。

龙胆泻肝汤酌

2、血热蕴毒;

凉血解毒,泻热散瘀。

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

3、毒结筋骨;

活血解毒,通络止痛。

五虎汤

4、肝肾亏损;

滋补肝肾,填髓熄风。

地黄饮子

5、心肾亏虚;

养心补肾,祛瘀通阳。

苓桂术甘汤

十九、尖锐湿疣

多发于阴茎龟头、冠状沟、系带处,皮损为淡红色柔软的表皮赘生物。

秽浊之毒酿生湿热,下注皮肤粘膜。

1、湿热下注;

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萆薢化毒汤

2、湿热毒蕴;

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黄连解毒汤

二十、生殖器疱疹

二十一、艾滋病

第十一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1.齿线:

直肠粘膜与肛管皮肤之间形成一条不整齐的线。

2.肛管直肠环,手术时切断该环将引起肛门失禁。

肛门内括约肌:

括约肛门。

一.痔

1.外痔不易出血。

结缔组织外痔症状是肛门异物感。

血栓性外痔:

肛周剧痛,呈暗紫色。

2.内痔临床特点:

便血。

分期依据病程长短。

3.截石位:

内痔好发于3、7、11点;

外痔好发于齿线一下,肛缘;

混合痔,3、7、11点。

4.治疗:

硬化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

使痔核纤维化萎缩。

贯穿结扎法:

用于纤维型内痔。

内痔结扎术后第7-9天(痔核脱落),嘱病人减少活动主要目的是,避免大出血。

静脉曲张性外痔多用静脉丛剥离术。

混合痔可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术。

二.息肉痔

1.赘生物,不会引起肛门部肿痛。

无痛性便血。

2.单发性多见于儿童;

多发性多见于青壮年。

3.直肠高位息肉检查:

乙状结肠镜

三.肛隐窝炎

表现:

肛门坠胀疼痛,急性期常伴便秘,分辨带少许黏液,在粪便前流出,有时混有血丝。

四.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大多与肛门腺感染发炎有关(浅部脓肿:

肛周红、肿、热、痛)。

青壮年男性多见。

2.破溃后易形成肛漏。

3.手术:

一次切开法:

浅部脓肿。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挂线切开法:

高位脓肿或马蹄形脓肿采用。

4.切口:

肛门旁皮下脓肿(浅部脓肿),可行放射状切口。

五.肛漏

1.局部症状:

流脓、疼痛、瘙痒。

2.肛漏的检查方法:

探针检查(球头银丝)。

3.以外括约肌深部划线为标志,漏管经过此线以上者为高位,以下为低位。

4.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

1)当瘘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肛缘4cm以内,内口与外口位置相对,管道直行;

2)如外口在距离肛缘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12点),马蹄形漏管。

5.治疗:

切开疗法,对于高位肛漏切开时必须配合挂线疗法,以免造成肛门失禁。

6.肛漏手术成败的关键:

正确找到内口并切开或切除。

六.肛裂

1.主要症状:

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

2.手术:

扩肛法:

用于早期肛裂。

纵切横缝法:

适用于陈旧性肛裂伴有肛管狭窄者。

七、脱肛(直肠脱垂)

一度:

为直肠粘膜脱出,呈淡红色,长3~5cm,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回纳。

二度:

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5~10cm,呈圆锥状,淡红色,有弹性,便后需用手回复。

三度:

直肠及部分乙结肠脱出,长达10cm以上,呈圆柱形,触之很厚,肛门松弛无力。

八.锁肛痔(肛管直肠癌)

1.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直肠指检,可扪到肠壁上的硬块,退套上染有血、脓和黏液。

2.诊断明确后,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

第十二单元.泌尿男性疾病

1.《外科真诠》:

“玉茎属肝,马口属小肠,阴囊属肝,肾子属肾,子系属肝。

2.肾有两窍:

精窍和溺窍。

1)湿热下注证:

脾经湿热,萆薢分清饮,阴囊内积水,口干少津,大便秘结;

肝经湿热,阴囊红肿热痛,肾子肿痛,小便短赤,口苦纳呆,苔黄腻。

2)气血瘀滞型:

表现为睾丸硬结(肾子坚硬)。

慢性前列腺炎,少腹、会阴、睾丸、腰骶隐痛为主。

3)浊痰凝结型:

4)肾阴不足:

血精、精浊。

5)肾阳虚衰:

一、子痈

子痈是睾丸及附睾的化脓性疾病。

慢性子痈的特点:

青壮年,初起附睾结块,疼痛,压痛明显,与阴囊皮肤无粘连。

睾丸肿瘤的特点:

任何年龄,初为睾丸内实质性肿块,有痛或无痛,质地坚硬,又沉重感,肿块部位在睾丸内而附睾正常。

二、子痰(附睾结核)

附睾结节常与阴囊皮肤粘连。

输精管增粗变硬,串珠状。

三、阴茎痰核(硬结症)

痰核生于阴茎背侧,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斑块,一般不会破溃。

阴茎勃起时有疼痛弯曲,影响性生活。

1、痰浊凝结;

温阳通脉,化痰散结。

阳和汤合化坚二陈汤加减。

以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外敷。

四、尿石证

1.预防上尿路结石发生应:

合理进蛋白质饮食。

2.肾绞痛的特点:

剧烈疼她那个,阵发性,放射到下腹部,重时发生虚脱,恶心呕吐。

肉眼血尿,有时为镜下血尿。

3.男性多于女性,南方多于北方,膀胱结石中继发性多于原发性,尿石症病因不明。

五、男性不育证

内分泌和染色体异常,精索静脉曲张,长期接触放射线,精液异常。

正常精子密度≥20×

106/ml

精索静脉曲张所致不育最有效的治疗:

手术治疗。

慢性生殖道感染的预后较差。

六、慢性前列腺炎

1.病因病机:

肾虚、湿热、瘀滞。

2.症状:

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淋漓不尽,腰骶部疼痛,尿道口有时滴出白色前列腺液。

3.直肠指检:

前列腺多为正常大小,或稍大或稍小,触诊可有轻度压痛,硬度增大或有结节。

七、前列腺增生症

1、临床症状:

夜尿频,伴排尿困难,慢性尿潴留,假性尿失禁。

有些患者,血尿。

2、直肠指检:

前列腺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边缘清楚,表面光滑,中等硬度而富有弹性,中央沟变浅或消失。

(无明显压痛)

3、尿潴留时间较长,膀胱极度膨胀的应分次导尿,首先放出不超过1000ml。

八、血精(精囊炎)

病位在精室(精囊)。

射精时精液呈淡红色或棕色。

第十三单元周围血管疾病

1.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疼痛,皮温、皮色、感觉异常,肢体增粗或萎缩,溃疡和坏疽。

2.静脉疾病常见症状,肿胀;

动脉疾病常见,发凉、麻木。

一、股肿(血栓性深静脉炎)

1.最危险的并发症,肺栓塞和肺梗塞。

创伤或产后长期卧床。

气滞血瘀发为本病。

3.四大症状:

肢体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浅静脉怒张。

1)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四妙勇安汤

2)血脉瘀阻: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活血痛脉汤

3)气虚湿阻:

益气健脾,祛湿通络。

参苓白术散(后期治法)

二、血栓性浅静脉炎

属中医:

赤脉、青蛇毒、恶脉、黄鳅痈。

1.发病原因湿热之邪外侵。

2.发病部位以四肢多见,次为胸腹壁等处。

1)湿热蕴结:

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清利通络汤

2)脉络瘀阻:

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

3)肝气郁结:

疏肝解郁,活血解毒。

柴胡清肝汤或复元活血汤

三、筋瘤(下肢静脉曲张)

病因病机:

长期站立,劳倦伤气。

好发于下肢。

四、臁疮(静脉功能不全)

1.主要形成原因:

长期站立或负重。

2.好发于小腿下1/3。

3.病因病机:

湿热下注,瘀血凝滞经络。

1)湿热下注:

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二妙丸合五神汤(创面流水潮红,周围皮肤红肿痒痛)

2)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祛瘀生新。

补阳还五汤合四妙汤

腐肉不脱,用七三丹/七二丹。

五、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