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19138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般护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般护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般护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般护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般护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般护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一般护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般护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般护理制度文档格式.docx

3.流水洗澡或用澡盆盛2/3热水,水温38℃~40℃。

洗澡时间应安排在喂奶前1~2小时,以免吐奶,每次不超过10分钟。

4.洗澡用品严格执行一婴一用一消毒。

5.给婴儿洗澡前护士应认真查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每次沐浴后用无菌棉签蘸碘伏消毒脐根部或脐窝。

7.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危重新生儿禁止洗澡。

8.沐浴过程中尽量减少等暴露婴儿,防止受凉。

 

配奶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要求:

进入配奶室配奶前应戴口罩并规范洗手,配奶过程中疑有手污染时应及时清洗,配奶时应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配奶后做好清洁工作,保持配奶室清洁干燥。

2.物品的清洁消毒要求

(1)奶瓶:

每次清洗干净后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从水沸后开始计时,不得少于15分钟,消毒后奶瓶及时放置于存放柜中,以防污染。

(2)奶头:

每次使用后清洗干净,煮沸消毒,盛放奶头的容器也应每次使用后消毒备用。

(3)配奶杯:

每班一次煮沸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4)开水:

配奶用开水应保证使用烧开的水。

(5)配制后奶液:

应尽量做到现配现喂,配制多余的奶液用0.05%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弃去。

3.环境及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要求

(1)每班一次清洁冰箱、奶瓶奶具存放柜、消毒奶瓶容器、配奶操作台,地面每班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一次,如有污染及时擦拭。

(2)通风换气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空气动态消毒机消毒每日2次,每次2小时。

4.对配奶室的空气、奶瓶、奶头、配制后奶液及操作台物体表面等每月一次细菌污染情况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落实相应的措施。

保护性隔离制度

1.非本科工作人员末经许可禁止入内。

工作人员入室必需衣帽整齐,换鞋、戴口罩,接触新生儿前洗手。

2.新生儿工作人员入科前体检一次,以后每二年体检一次,对患有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者调离工作。

3.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病、皮肤化脓等的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4.新生儿病房通风换气每日2次,保持空气新鲜,空气动态消毒机消毒每日2次,每次2小时,每周五进行大消毒一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

5.喂奶前应清洗双手。

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先消毒、清洗,再消毒。

6.婴儿使用所有物品应严格执行一婴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使用。

7.患儿出院,转科、死亡的患儿其床单位、保温箱、应彻底清洁、消毒。

2010年6月制定

暖箱、蓝光箱消毒制度

1.使用中的暖箱、蓝光箱内壁用清水擦拭,外面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一次,并随时用湿布擦净箱内沾污的奶液及葡萄糖,保持箱内清洁。

2.暖箱湿化用水每天用冷开水更换一次,以免细菌滋生。

3.长期使用的暖箱每周更换,进行终末消毒,用0.05%含氯消毒剂擦拭,洗净水槽,特殊感染者用紫外线照射消毒,通风晾干备用。

4.备用的暖箱、蓝光箱每周用消毒液擦拭一遍,并更换罩单。

5.暖箱空气过滤网每2月清洗一次。

6.暖箱、蓝光箱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

卫生宣教制度

1.新生儿入院时清洁皮肤更衣,穿上医院睡袋,嘱将脏布类及多余的物品带回。

2.医务人员人人有责向新生儿家属宣教新生儿喂养、护理知识。

3.上、下午做护理的护士应向每位家属宣教卫生知识,并督促护理前后洗手。

换尿布后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喂养,人工喂养患儿奶具应消毒。

4.母乳喂养的母亲应督促勤剪指甲、洗净双手,喂哺时应用干净毛巾(专用)湿擦乳头、乳房。

5.对早产儿家属应详细进行喂养、护理的示范指导,甚至手把手教,一边教方法,一边教卫生知识。

6.出院前,进行新生儿缺陷筛查,出院时,应进行出院指导,预防接种:

卡介乙肝疫苗等,注意保暖、喂养、预防感染及早期干预等。

7.同时应向家属宣传减少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的重要性,必要时加以控制。

8.保持病室整洁,不随地吐痰、丢垃圾。

探视制度

1.为了预防交叉感染,本科实行无陪制度。

住院患儿入住新生儿科后即由护士24小时陪护,不需家属陪护。

2.每周二、四、六10:

00~11:

30为病情咨询时间,直系亲属凭入院病情通知单咨询。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不成熟,为了避免交叉感染,不进入病房探视。

3.若患儿病情特殊或者危重需家属到病房探视者,在主管医生或责任护士指引下穿隔离衣、戴口罩、洗手、穿鞋套进入病房。

4.为了患儿诊断治疗护理需要,医技后勤人员穿隔离衣、戴口罩、洗手、穿鞋套方可进入,并严格限制人数,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新生儿病房。

5.新生儿喂养的乳品在主管医生的同意下可由家属送母乳,时间为2~3小时一次。

母亲挤奶前清洗双手和放置的母乳的容器,并在容器上注明新生儿的床号、姓名、挤奶时间,以保证母乳不受污染。

新生儿腕带使用管理制度

1.对于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患儿应使用“腕带”作为患儿的识别标志。

2.患儿在入院时依据住院许可证、电子识别腕带信息与家长当面核对,建立识别腕带,将腕带系于患儿右脚踝处,并将电子识别腕带系于患儿胸前。

3.在患儿右脚踝处佩带识别腕带时松紧度以脚踝最细处上方1cm为基准,腕带系后打死结。

4.原则上腕带系于右脚踝,若右脚不能佩带者予佩带于左脚,若患儿由于疾病需要行臀部暴露者腕带系于手腕,以免腕带经常污染。

5.腕带作为住院新生儿标志和身份证明,不得随意取下和遗失。

6.责任班每天早上负责检查,核对患儿腕带信息是否正确及腕带是否整洁,字迹是否清楚,若有损坏需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更换腕带。

7.患儿进行任何操作及外出检查前务必仔细核对其腕带信息与住院床头卡,治疗卡上的信息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及外出检查。

8.出院时,要与家长核对患儿识别腕带内容,确认无误后,取下识别带并销毁。

新生儿保暖制度

1.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施,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皮肤温度恒定在36.3°

C~37.5°

C之间。

2.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

测温传感器头部金属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

肤温:

金属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3.温箱、抢救台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2—4小时记录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4.早产儿使用“鸟巢”,头部戴帽子或给予覆盖物,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

5.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预先放置在箱温37'

C的温箱中预热,以减少传导散热。

6.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

7.肤温低于36.4℃的新生儿暂缓洗澡,及时擦干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片,减少蒸发散热。

8.严防烫伤:

沐浴时室温26℃~28℃,盆浴时先放冷水,后放热水,水温38.0℃~40.0℃;

奶液温度:

38℃~40℃;

热水袋温度<

50℃。

新生儿吸氧管理规定

1.严格掌握氧疗指征:

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02)<

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02)<

85%者,应给予吸氧。

治疗的目标是维持Pa0250~80mmHg,或TcS0290%~95%。

2.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定,调控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

3.连续吸入氧浓度(Fi02)≥60%者,不宜超过24小时;

≥80%者,不宜超过12小时;

纯氧不宜超过4~6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

如患儿对氧浓度需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4.在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Fi02、Pa02。

5.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6.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周~6周或矫正胎龄32周~34周时进行眼科ROP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7.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监测仪等。

8.正确使用气囊面罩,防止发生气漏

(1)有新生儿气囊面罩给氧的指引流程。

(2)准确评估肺气漏发生的高风险新生儿:

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部感染、肺部肿物、肺不张、肺发育不全、肺透明膜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新生儿。

(3)正确选择新生儿适用的气囊容量:

280m1。

(4)正确选择面罩的型号。

(5)选择具有减压阀的气囊,使用前需锁上减压阀以检查气囊密闭性,然后打开查看减压阀是否正常。

使用前需确保减压阀处于开启状态。

(6)正确控制气囊给氧的压力:

新生儿呼吸容积的潮气量为6~8ml/kg,首次呼吸所需压力为30~40cmH2O,以后为20cmH2O,用拇、食二指按压气囊,压力约为15~20cmH2O,再加一指按压,压力递增5cmH2O。

(7)正确控制气囊面罩给氧的频率:

40~60次/min。

(8)气囊面罩专人管理,定期检测。

新生儿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无菌操作。

2.对于复杂稀释过程如氨茶碱、肝素等药物,严格按稀释配置流程配药,稀释过程实施双盲法校对。

3.给药前确认静脉畅通,双人核对新生儿身份。

4.严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5.药物标签清晰易读,对于药名相似、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的药物,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识,10%氧化钾等高浓度电解质溶液,必须单独存放。

防止新生儿药物外渗管理规定

1.建立和完善钙剂等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流程。

2.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重新建立的静脉通道,如有刺激性强的药物,应有两名护士确认静脉通路畅通后再用药。

3.选择合适的血管,首选PICC导管或脐静脉导管。

尽量选择粗直的血管,避开关节部位和头部。

4.每次输注前后都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5.密切巡视,严格作好床头交班,做好标识。

6.输注完药液后采取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在针尖即将拔离皮肤瞬间,迅速用棉球沿血管走向纵行按压穿刺点及其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时间约为3—5分钟。

7.如发生外渗时按药物外渗处置。

确保管饲安全

1.胃管置入合适的长度,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鼻插管长度为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长度,口插管长度为眉心-剑突的距离,记录胃管的长度。

2.妥善固定,防止胃管滑脱引起误吸。

3.管饲前确认胃管在胃内。

4.间断管饲喂养时,采用重力喂饲。

5.持续管饲喂养时,奶泵及管道上设置明显标识。

6.喂养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避免反复使用。

母乳的储存管理规定

1.母乳用已消毒的奶瓶盛放。

2.贮奶前,必须在容器上标明床号、姓名、挤奶日期和时间。

3.指导家长,院内母乳现挤现送,院外母乳将装有母乳的奶瓶放入清洁防水袋内,防止奶瓶直接接触冰块,在保温盒内再加上冰块保存母乳的温度,确保母乳储存于低温,如室温>

4小时,冷藏>

24小时或污染者,拒绝接收。

新生儿喂养安全、预防窒息管理规定

1.按时按量喂奶,选择合适奶嘴。

2.每次喂奶前评估患儿有无腹胀、呕吐情况。

3.喂奶时取头高位,持奶瓶为斜位,使乳汁充满乳头进行哺喂,专人看护。

4.鼻饲喂养者,需证实胃管确在胃内方可喂食。

如发现腹胀、呕吐及胃内残留量超过进食奶量的1/5,及时告知医师,如胃内残留量小于1/5可从本次奶量中扣去残留量喂入。

5.注意观察患儿吸吮吞咽能力、面色、呼吸情况等情况,防止呛咳及窒息。

6.病情允许时喂奶后抱起新生儿,轻拍背部,让其嗳气后方可放下,取右侧卧位,头偏一侧,禁止面部朝上、平卧位。

7.喂奶后加强巡视,至少每15-30分钟一次。

8.有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口咽、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9.避免新生儿被服遮盖患儿口鼻。

10.如发生误吸,按误吸应急流程及时处理。

防止新生儿摔伤/坠床管理规定

1.新生儿小床均应拉好床档。

2.用温箱、抢救台时,及时关闭箱门、档板。

3.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新生儿使用约束带。

4.操作时将新生儿置于安全环境,专人看护。

5.沐浴时充分评估工作区域是否安全,移除潜在危险障碍物,动作熟练,避免摔伤。

6.称体重时,避免使用过高的磅称,平稳安全放置磅称上,双手放于磅称盘两边成保护状。

新生儿丢失紧急处理程序

1.最早发现新生儿丢失的员工应立即通知护士长、主管医师、保卫科,并提供相关信息,如:

性别、身高、体重、种族、毛发颜色和发型、衣服或包被颜色,最后所在地点的细节及可疑情景。

2.护士长立即组织员工进行搜寻,并向公安局报案。

3.保卫科立即赶到病房了解情况,调出监控录像,组织人员搜寻。

4.必要时,通知检验科保留血标本,以备DNA鉴定。

5.与责任护士一起完成意外事件报告表填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