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知识手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19081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知识手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知识手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知识手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知识手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知识手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知识手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知识手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知识手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复习知识手册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Word文档格式.docx

知识点一 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

太阳以________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2.波长范围:

0.15~4微米,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________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3.太阳辐射的影响

(1)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________能。

________、________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2)太阳辐射是地球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能源。

知识点二 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外部结构:

图中A层是________层,B层是________层,C层是________层。

2.太阳活动概况

(1)概念:

太阳释放能量的________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2)主要类型:

太阳活动

分布

特点

太阳黑子

________

光球层表面的黑斑点,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周期为11年

(太阳色球爆发)

B层

色球层某些区域短时间内突然增亮,周期同为11年,常随太阳黑子的增多而________;

以太阳射电爆发和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

日珥

色球层中向外猛烈地喷射出的红色火焰,多姿多彩,千变万化

A层

日冕层温度超过100万摄氏度,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当脱离太阳的引力所形成的带电粒子流

(3)太阳活动标志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太阳黑子数目最多的年份,称为________;

黑子数目最少的年份,称为________。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拓展]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纬度越低,一年中获得的太阳辐射能越多。

其中副热带地区由于多晴朗天气,因此局部地区太阳辐射量高于赤道地区,如图2中D处高于C处;

同纬度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如图2中B处高于A处。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自然因素

影响方式

太阳高度(纬度)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大,且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反之则弱

天气状况

天气晴朗,云量少,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阴雨天气则相反

地形地势

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路程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就越强,如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辐射强;

阳坡比阴坡的太阳辐射强

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日照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太阳高度小所损失的能量,所以我国虽然南北跨度大,但夏半年从低纬至高纬普遍高温

大气污染程度

(人类活动)

大气污染程度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就越强,太阳辐射越弱;

反之,太阳辐射越强

1.人类利用煤炭资源是间接利用了太阳能。

2.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为地球提供能量。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4.极光只有在高纬度的夜间才能看到。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识点一 地震和地震波

一、地震

1.概念:

地壳快速释放________过程中造成的地面________,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

2.地震构造

图中C为________、B为________、BC为________、AB为________,D、E位于等震线上。

3.震级:

地震的大小用震级表示。

地震释放出来的________越大,震级越高。

一次地震,只有________个震级。

4.震级大小的影响:

一般来说,________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________级以上的地震常造成极大的破坏。

5.烈度: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____,用烈度表示。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有震级大小、震源的深浅、震中距远近、土壤和地质条件、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

二、地震波

1.概念:

地震的能量以____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地震对地表带来的破坏基本上都是由横波造成的。

2.类型及特性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传播性质

纵波(P波)

较快

______、液体和气体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

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

横波(S波)

较慢

固体

知识点二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内部圈层划分

(1)依据: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界面:

图中C为________,D为________。

(3)圈层:

________、________、地壳三个主要圈层。

2.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________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________组成。

知识点三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外部圈层及特征

(1)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

一般认为________千米高度是大气圈的上界,这里与星际空间的情况很接近。

(2)水圈:

根据水存在的位置和状态,水圈可分为________、陆地水、________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又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

(3)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渗透于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和________的上部,厚度约20千米,但是生物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________到水面以下________的范围内,是生物圈的核心部分。

2.相互关系: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与横波相比,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介质传播。

3.上地幔与下地幔的分界线就是软流层。

4.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即地壳。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知识点一 地层和化石

1.地层:

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________岩石或堆积物。

2.地层特点

具体内容

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

正常情况下,先形成的________,后形成的________。

但有的地层层序颠倒,有的地层缺失

地层中常含有化石

地层中的化石,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________

3.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

依据

举例

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相同时代的地层保存着相同或相近的化石,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

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

含________、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

含恐龙化石的,为________地层

指示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

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________环境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________环境

破碎的贝壳指示________环境

知识点二 地球的演化史

1.地质年代表

(1)划分依据:

________、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

(2)时间单位:

________。

(3)地质年代表

2.演化历程

演化特点

海陆变迁

矿产生成

生命演化

冥古宙

——

前寒武纪

初生地球阶段

没有生命现象

____宙

没有宽广的大陆

形成铁矿

早期没有生命现象,中期才出现最原始的生物,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现在陆地的位置仍大部分被海洋所占据,晚期出现若干大片陆地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藻类、海绵)、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发展,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阶段

古生代

寒武纪

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造煤时期

①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

后期一部分鱼类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②中后期蕨类植物繁生。

③末期,发生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中生代

三叠纪

陆地面积空前扩大

①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生,出现始祖鸟;

②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③末期,恐龙灭绝

侏罗纪

白垩纪

新生代

古近纪

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①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

②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

新近纪

第四纪

1.相同年代的地层中,一定含有相同的化石。

2.早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3.在地质历史上出现了两次大的成煤期和两次生物大灭绝。

4.新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

5.目前,地球处于一个寒冷期。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

知识点一 流水侵蚀地貌

1.河谷地貌

(1)峡谷地貌:

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流水________强烈,形成深邃的峡谷(V字形河谷)。

两壁________,谷底几乎被河床占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漫滩:

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

(3)河流阶地:

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________,组成物质颗粒________,________,常作为居住和耕地的场所。

2.牛轭湖:

平原地区的曲折河流________自由发展,河床弯曲愈来愈大,出现________。

洪水期,曲流颈被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知识点二 流水堆积地貌

1.冲积扇:

河流自________流至________,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________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2.洪积扇:

________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

洪积扇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地区。

3.冲积平原:

在河流的________,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________平原、________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4.河口三角洲:

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________大量沉积,常形成三角洲,如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知识点三 滑坡和泥石流

在流水侵蚀强烈的山区,尤其是峡谷地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遭遇暴雨时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我国西南地区受地形、地质等条件影响,是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区。

1.滑坡

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________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

滑坡可以掩埋________和村庄,阻断________,淤塞________,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的混合体,在________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给________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1.长江三峡主要为U形谷。

2.人们常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地方。

3.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4.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第二节 风成地貌

知识点一 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

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________,称为风蚀作用。

(2)类型:

风蚀作用包括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

2.风蚀地貌

由风蚀作用形成的________,叫作风蚀地貌。

________、________、风蚀壁龛、________、风蚀沟槽等。

知识点二 风积地貌

风中挟带的沙粒,在________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2.类型:

沙丘等。

知识点三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1.危害:

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________,降低________;

掩埋房屋、________、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2.防治措施:

通过设置________或________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________、石方格、高立式沙障、________等措施。

1.风成地貌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2.风蚀作用只是磨蚀作用。

3.雅丹地貌包括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壁龛、沙丘。

4.沙丘的迎风坡较陡,背风坡较平缓。

5.草方格能降低风速,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知识点一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________地貌,是________岩石(以________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________作用和伴随的________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喀斯特地貌分为喀斯特________地貌和喀斯特________地貌。

(1)喀斯特溶蚀地貌

①溶沟:

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________。

②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________。

③峰林:

指高耸________的石灰岩山峰。

④孤峰:

岩溶地区________的石灰岩山峰。

⑤溶斗:

又称喀斯特________,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________。

(2)喀斯特沉积地貌:

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3)2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________大量逸出,导致________沉积,形成钙华。

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知识点二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带在________运动、________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2.类型

(1)海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

(2)海积地貌:

________、沙嘴、离岸堤、________等。

知识点三 冰川地貌

1.冰川及分类

冰川是指________或________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分类

①大陆冰川:

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格陵兰岛上。

②山岳冰川:

主要分布在________纬度高海拔地区。

(3)冰川作用: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________、搬运和________作用。

2.冰川地貌及分布

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

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________、刃脊和冰蚀湖、峡湾等。

(3)分布:

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纬度高山地区。

1.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只分布在南方地区。

2.在贵州被称为“坝子”的是孤峰或侵蚀残留的残丘。

3.海蚀崖是由海浪沉积作用形成的。

4.海蚀平台微微向陆地倾斜。

5.山岳冰川的淡水储量大于大陆冰川。

6.角峰与峡湾都位于山腰处。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知识点一 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知识点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

直接热源

温度随高度的变化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高层大气

太阳辐射

随高度增加气温先降后升

________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平流层

____辐射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上部热下部冷

以____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上部冷下部热

____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知识拓展]大气逆温与生产生活

1.逆温的含义:

有两种情况:

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

②海拔上升,气温下降,但幅度小于每上升1000米,温度降低6℃。

(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

逆温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也有有利的一面。

例如,逆温可以提高谷地在冬季的温度水平,冻害得以避免或减轻;

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2.逆温的影响逆温的影响逆温的影响逆温的影响:

对天气而言:

表明大气结构稳定,对流微弱,天气晴好为主。

对环境而言:

它可以阻碍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污染物难以扩散。

1.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表气温没有影响。

3.水汽、杂质、氮气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4.对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

5.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知识点一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三种削弱作用比较

        

反射和散射的区别

 

具体表现

反射

作用

没有选

择性

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将照射在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又反射回宇宙空间,________越低、越厚,________越多,反射越强

散射

有选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能将太阳辐射向四面八方弥散。

太阳辐射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_____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故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吸收

平流层的________主要吸收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________线;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最强的________吸收得很少

2.影响削弱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知识点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受热

过程

热量来源

太阳暖

大地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增温

________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大地暖

大气

绝大部分地面辐射(长波辐射)被对流层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

________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还

大气辐射(长波辐射)中的大部分向下射到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它把热量归还给地面

________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注入相同厚度的水。

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

1.太阳辐射是大气能量的根本来源。

2.大气的绝大部分成分都可以直接吸收太阳辐射。

3.高处不胜寒的主要原因是高海拔处大气稀薄,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4.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大气保温作用越弱。

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

知识点一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由于地面_____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等压面

起的地方为高气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气压区,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

出方向相反。

等压面是指空中气压值相同各点所组成的面,反映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异。

2.填图:

在上图中A、B、C三地的近地面与高空填注出高低气压。

3.绘图:

在上图中短线上添加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4.形成过程

(1)B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___;

高空空气聚集,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

(2)A、C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________;

两地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________。

(3)水平运动:

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________流向________。

知识点二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

1.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山谷风、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案例分析:

山谷风

山谷风是在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有山风和谷风之分。

(2)形成原理

(3)特点:

谷风的风速________山风,谷风沿山坡上行时,形成________,甚至出现________。

[知识拓展]

1.山谷风

山坡的冷热变化是山谷风形成的关键。

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