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4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docx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4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4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模拟新题专题14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2012备考语文新题分类汇编: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课标版)(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课标语文.N[2011·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
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
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
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
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
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
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
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
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
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
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
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
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
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
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
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
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类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
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任何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
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
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
想象空间则不同了。
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
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
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
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
《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
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课标语文1.N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课标语文1.N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B项,以偏概全,参见第二段中的“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其余三项均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
A项,参见原文第一段中的“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
C项,参见原文第三段中的“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
D项,参见原文第三段中的“《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
课标语文2.N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课标语文2.N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A项,“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错。
该例子意在说明“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或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
B项,“通过两种”错。
《红楼梦》同时具有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其中的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是通过第二段中所说的第二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D项,“先分后总”错,全文应为并列结构。
课标语文3.N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课标语文3.N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D项,正确,可参见第三段“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A项,无中生有,“创作水平高”一说无据。
B项,张冠李戴,“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的不是“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
C项,逻辑混乱,“梦幻空间”是“想象空间”,但说“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不妥。
文中所讲的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
课标语文N[201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生物能源在我国农村被广泛使用。
直接燃烧秸秆做饭烧水是最普遍的使用方式,但这种方式,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
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利用农村丰富的秸秆资源,为农户乃至县镇居民生活提供清洁、高效的生物能源已成为可能。
在A市J庄我们参观了户用秸秆气化炉的使用。
这种气化炉比家用的液化气罐大不了多少,它通过燃气管和焦油滤清器接到灶台上。
滤清器由两个串联的圆柱体小罐(直径约10厘米、高约30厘米)组成,能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
这种气化炉适用燃料广泛,秸秆、树枝、杂草都可粉碎适用。
这类燃料的热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烧有20%~30%的灰分,而这种炉子的灰分只有2%~3%。
一个四口之家,只需一吨秸秆(干物质)就能满足一年烧水做饭的能源所需。
生物质发电,也是开发利用生物能源的重要途径。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和生物质气化发电的技术,目前都比较成熟。
国外重点发展的是较大规模的直燃发电系统。
在S县我们参观了国家发改委核准的一个直燃发电示范项目。
该项目去年并网发电,已稳定运行9个多月,累计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规模化发展过程中零的突破。
利用生物能源还可直接制取液态燃料。
在D县我们参观了一个通过秸秆酶解来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
秸秆本身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如不将它们分离开是没办法酶解的。
以前用酸解法分离,产生大量废水,环保问题很难解决,现在用汽爆工艺代替了酸解工艺。
汽爆之后,就可利用其中的纤维素进行酶解(酶解所用的纤维素酶是自行研制的)。
酶解后纤维素就变成葡萄糖,同时加入酵母,就将葡萄糖变成工业乙醇,然后提纯、脱水,就生产出燃料乙醇。
汽爆所用燃料,可全部使用秸秆废渣。
两吨渣子可顶一吨原煤,基本不含硫,很清洁。
这个示范项目的几个关键技术已通过中国科学院技术鉴定。
农村生物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但无疑具有广阔前景。
课标语文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
B.我国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在规模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C.利用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的示范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利于环保。
D.我国农户、村镇、县市能源供给使用体系的构建已取得了重要成果。
课标语文14.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分析。
A项对“焦油滤清器的研制”的作用分析错误,其作用为“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B项“都取得了重要突破”说法绝对化,原文中明确表述现在仍处于示范阶段;D项“已取得了重要成果”错,属于已然与未然的问题,原文表述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还很多”。
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所以应注意题干所对应的检索区间,另外还要关注选项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进而确定干扰项设置方式,明确思考方向。
课标语文15.文中谈到秸秆酶解生产燃料乙醇有“几个关键技术”。
请根据文意简答这是些什么技术。
(5分)
课标语文1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答题的区位在第四段,具体的区间为介绍生产燃料乙醇的过程介绍,把握住文中的几个关键性词语“汽爆”“酶解”“提纯脱水”,然后结合题干方向作答。
通过上面的分析阐述,我们可以知道,现代文概括题的大致答题思路和步骤:
审查题干,搜寻内容,筛选信息,整合重组。
【答案】汽爆分离技术、酶解过程技术、制造纤维素酶技术、提纯脱水(或提取酒精)技术。
课标语文N[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厘清这一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
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
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
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
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
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
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
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
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锁,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
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2010年6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