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材总教案寇俊艳.docx
《《基础会计》教材总教案寇俊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会计》教材总教案寇俊艳.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会计》教材总教案寇俊艳
《基础会计》教案
第一章总论(4学时)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会计职业能力要求;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的好感及对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形成感性认识
二、教学内容和建议组织教学方式
教师对会计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逻辑顺序安排:
第一节 入门教育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会计学科形成感性认识,同时通过课堂实验对会计实践性环节产生兴趣
2、促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该学科的难度,同时帮助他们树立专业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与具体教学方式组织步骤
(一)专业课学前教育
1、介绍本专业学科特点及职业发展前景(教师搜集资料介绍)
2、教师提出本专业的考核要求和专业学习方法
(二)组织课堂实验进行专业课感性认识就教育
1、准备工作:
教师先准备一部分现金,金额可以尽量在100元以内,然后随机邀请一位同学上来,拿出自己身上所带的现金,请他(她)当面向同学数清。
教师在此假设实验前提,即现在将该位同学看成是一位个体经营者,现在让他经营图书的贩卖活动,启动资金由他老师借给他和他本人的自有资金组成。
然后开始提问引导:
(1)请问该位同学的现金共有多少?
这些现金是由他拥有和控制的吗?
教师由此可以引入资产的概念,会计上将一个企业主体拥有和控制的,且可以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看成是企业主体的资产,所以我们可以将该位同学拥有的个人现金称之为他的资产。
该项资产是该位同学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请同学们看一下,他的资产有几部分组成?
(引入资产具体组成的多样性)
(2)请说出资产总额有多少?
(3)请问该位同学有负债吗?
如有,金额是多少?
那么请你试着对负债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4)现在请同学们将该位同学的资产总额与他的负债总额相减,观察计算结果,然后请问计算出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总结:
可以发现,该部分的金额正好是该位同学提供的自有资金的数额,因为该部分资金归他所有,所以他对该部分资源有要求权,我们将这种要求权称之为所有者权益。
同样的该部分资源的另外一个部分是老师给提供的,老师作为资源的提供者,对该部分资源也有某种要求权,会计上将这种要求权称为债权人权益。
这样我们可以就此给该位同学列出一张资产负债表:
***同学资产负债表
资产部分权益部分
现金负债
所有者权益
资产总计权益总计
2、课堂实验第二步骤及内容:
教师引导:
下面请该位同学以手中的资金作为经营资金,开始从事简单的经营活动。
因为开始已经假设他为个体图书零售商,那么先请该位同学到“市场”上进货。
进货交易可以进行几笔,但最好是一笔。
交易完成后,继续提问:
(1)请同学们现在回答,进行完进货行为后,该位同学的资产现在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金额为多少?
(2)为什么现金少了?
书增加了?
教师归纳:
资金有一个运动过程,现金书,说明该位同学拥有的资源占用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资源本身的总价值并没有发生变化。
(3)负债的金额有没有受到影响?
(4)那么所有者权益的部分金额有没有受到影响?
(5)请重新编制资产负债表
***同学资产负债表
资产部分权益部分
库存现金负债
存货所有者权益
资产总计权益总计
(6)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边会相等?
(7)该位同学有没有赚到钱?
教师引导:
没有赚到钱,用会计术语来解释,就是该位同学的利润为零。
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什么是利润,利润是从何而来的?
教师引入利润概念:
利润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该位同学没有赚到钱,是因为他的收入为零,成本费用为零,故利润为零。
学生问题归纳:
有同学会认为成本费用不会为零,因为他认为自己进货的支出就是成本,那么教师可以采用反证法证明该项问题,即如果成本费用不为零,利润出现负数,说明该位同学亏损,显然和客观事实不符。
进一步深入引导:
为什么收入为零?
是因为该位同学没有进行销售商品的行为,那么收入的定义应该是什么?
成本费用的定义应该是什么?
请同学们思考。
3、课堂实验第三步骤及内容:
请该位同学对所进存货进行对外现场销售,由于现场实验结果的不可控性,实验结果有四种情况:
情况
(一)没有同学愿意配合实验。
教师可以归纳,出现该种情况,在经济生活中被称之为存货积压,该种情况下,要么就低价倾销,要么将剩余资金转向它途。
情况
(二)如果有同学愿意以高于进价的价格购买该商品,那么参加实验同学的经营成果就会出现正值的情况,即实现赢利。
教师引导提问:
(1)请问现在该位同学的资产由几部分组成?
金额各为多少?
并请该位同学数给大家看
(2)请问该位同学的负债还存在么?
如存在,金额为多少?
(3)请同学们现在用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看所有者权益总额为多少?
观察此次结果和上次结果有什么不同?
(4)请将不同的结果写在一边,根据实验的情况编制该位同学的利润表,同时编制资产负债表
***同学资产负债表***同学利润表
资产部分权益部分收入
现金负债减:
成本
所有者权益费用
资产总计权益总计利润:
(5)观察新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什么利润正好等于新增加的所有者权益金额?
说明了什么?
(6)那么,现在该位同学赚到了钱,赚的钱应该归谁所有?
为什么?
(7)在该项活动中,债权人有没有得到利益?
那为什么同样是经营活动的资金提供者,只有所有者才能分享利润?
债权人不能?
那么债权人为什么还愿意提供资金给经营者?
教师的深入引导:
实收资本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现在的所有者权益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该位同学投入的初始运营资金,另一部分是该位同学赚取的利润。
本实验的假设前提为赚取利润后没有进行分配,全部投回经营活动中。
在会计中,前一部分被称之为实收资本,后一部分被称之为未分配利润,表明投入资本的增殖程度。
(8)如果该位同学将所赚取的利润全部拿走,归个人所有,并没有投回经营活动中,那么资产负债表会出现什么情况?
情况(三)如果有同学出较低的价格成交,则该位同学会出现亏损的情况
教师引导:
(1)请问现在该位同学的资产由几部分组成?
金额各为多少?
并请该位同学数给大家看
(2)请问该位同学的负债还存在么?
如存在,金额为多少?
(3)请同学们现在用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看所有者权益总额为多少?
观察此次结果和上次结果有什么不同?
(4)现在请同学们将观察结果写在一边,计算该位同学的收入是多少?
成本费用是多少?
利润是多少?
同时要求列示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同学资产负债表***同学利润表
资产部分权益部分收入
库存现金负债减:
成本
所有者权益费用
资产总计权益总计利润:
(5)请同学观察一下,利润和刚才的所有者权益观察的结果有何联系,为什么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正好等于亏损数额。
(6)结合两种结果,问:
为什么债权人的金额与企业盈利和亏损的数额无关?
教师讲解债权人与投资者的不同。
情况(四)如果有同学购买,但未付款进行赊购。
教师引导;
(1)先计算企业的收入、费用、利润
(2)对利润进行分配
(3)进一步讲解为分配利润的概念
说明:
投资者个人资金和企业运营资金的不同。
即会计主体自身与企业主体的不同。
讲清楚只有投资人将分得的利润在投资与企业,才能增加所有者权益。
如果投资人用于个人消费,则企业的运营资本不会扩大。
***同学资产负债表***同学利润表
资产部分权益部分收入
库存现金负债减:
成本
应收账款所有者权益费用
资产总计权益总计利润:
(4)计算该同学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看一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然后请同学自己观察和归纳四张资产负债表的共同点能否引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等式
(三)课后练习题与思考题:
作业:
清同学们根据下列经济事项编制资产负债表
假设钱某是一位个体水果零售商,2003年9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钱某有自有资金1000元,向朋友借款1000元。
(2)9月3日购进水果架一步,金额500元。
(3)9月10日,组织进货一批,购进水果700元,现金支付。
(4)9月15日,出售苹果一批,售价300元,成本价200元。
(5)9月24日,出售梨一批,售价600元,成本价500元,款项尚未收到。
(6)9月27日,支付摊位租赁费100元。
要求:
请同学们根据经济业务,逐笔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论文作业: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及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三周后交)
第二节会计基本内容和学科体系及会计法规介绍(2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根据课堂实验引入介绍会计学基本理论的部分知识,同时通过作业讲评,进一步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2、对会计学科的发展进行简要介绍,同时着重介绍现行的法规体系和会计人员任职资格。
二、教学内容和具体教学方式组织
(一)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会计的内容、会计的职能、会计的定义)
1、会计的内容
教师引导:
在上次课堂实验中,我们对参加实验的同学经营图书的一系列活动进行了追踪和描述,并对他每次经营活动完成后资源的变化情况和资源运用的结果编制了会计报表进行反映。
提问:
(1)我们在课堂上进行这一系列核算和反映活动的对象是什么?
该位同学的经济活动用货币表现的方面价值运动
所以我们可以告诉同学们,我们为之关注的就是贯穿经营活动的资金运动,也就是在会计理论上被称之为的会计的内容。
(具体定义参见教课书20页)
现代社会是由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三流组成的。
会计工作的任务就是跟踪经济生活中一个企业主体的物流,并以货币作为计量的尺度,对物流产生的资金流进行反映和监督,从而生成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流。
课堂实验是将一位同学的经营活动简单模拟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但是具体到不同类型的经济主体,其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2)会计内容在不同类型单位的表现
产品制造业筹集到资金的来源及占用状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
企业力消耗形成的费用和成本的多少,经营中取得的收入、发生的费用、利润及分配
商品流通业购、销、存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
行政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各类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核算
2、会计的职能
(1)会计的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结余情况。
(2)会计的监督职能:
是指以国家的法律规范为准绳,以会计信息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进行评价,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并据以施加限制或影响的过程。
3、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
(三种流行观点)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二)会计学科体系的简要介绍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英美模式财务会计中级会计
成本会计高级会计
管理会计
审计学
在此基础上,保留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设计、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
三、课后家庭作业及思考题
1、练习册:
P1,一(1,2)P3,二(5,6)P17,三(5、9、10、11、12)四(4、5、6、7)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8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1、了解会计要素划分的方法
2、熟悉会计恒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关系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要素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计要素的内容和会计恒等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计要素具体项目的辨认和会计恒等式的运用
第一节会计要素概念及内容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和分类,会具体辨认
二、教学具体内容及教学方式组织
教师引导:
通过课堂实验和上次课程对基础理论知识的介绍,有这样两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首先将该位同学假设成一个企业的创办者,他开始经营活动的首要前提条件是什么?
(筹集到资金)其次为什么等他筹集到资金后进行多次经营活动后,资产负债表会一直保持平衡的关系?
(资金来源=资金占用)下面通过具体分析讲解上述问题答案。
(一)企业的资金运动
同学们通过思考已经发现,企业无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商品购销活动还是从事提供劳务的活动,都必须筹集到经营所需的资金。
那么企业筹资的方式和渠道有几种呢?
国家投资
吸收投资发行股票主权资本
接受经营投资
筹资方式企业内部公积金转赠资本两种方式
从银行借款
举债投资发行债券借入资本
结算过程中的各种应付款
企业筹集到资金后必然使用到各个方面,资金的使用被称为资金的占用。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流动资金
结算过程中的各种应收账款
购买短期股票、债券
资金占用购买长期股票、债券长期投资
房屋及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固定资产
说明:
这些资金的占用实质是指企业拥有了经营所必须的经济资源,会计上称之为资产.
从另一个方面,由于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是由投资人和各类债权人所提供的资金形成的,这就产生了投资人和债权人对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
在会计学中,这种要求权被称之为权益。
所以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关系,实质就是资产和权益的关系。
债权人和投资者为了自己各自的权益,必然会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企业就必须向他们提供财务报告。
(二)会计要素的含义
通过上次课程,我们了解到会计的内容企业的价值运动(但本概念太过于抽象,难以说明企业纷繁复杂的经济运动)会计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六大会计要素
1、资产(可以看成是企业物资资源的表现,这种物质资源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
(1)含义:
是指过去交易和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
(2)特点:
a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
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举例说明)如果丧失了该项能力,则应作为损失处理。
B资产是为企业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
企业拥有资产,就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
有些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拥有,但是企业能够支配这些资产,因此同样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
如果企业不能拥有或者控制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c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
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资产,而不能根据谈判中的交易或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资产。
(3)分类。
资产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照流动性和按有无实物形态分。
按流动性划分,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
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资产:
可以在1年或者是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
应收及预付款项耗用的资产
存货
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
无形资产
其他资产
◆经营周期:
有些企业的经营活动比较特殊,如造船企业、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等,其从购买原材料至建造完工,从销售实现到收回货款,周期比较长,往往超过1年。
此时应将营业周期作为划分流动资产的标准。
备注:
关于流动资产划分的四个标准
随堂练习:
见练习册P17单选1,P20多选4,5
家庭作业:
P231-12题
2、负债
(1)含义:
指过去交易和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点:
a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现金或实物清偿债务)
b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c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负债,而不能根据谈判中的交易或事项或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负债。
如银行借款是因为企业接受了银行贷款而形成的,如果企业没有接受贷款,则不会发生银行借款这项负债。
(3)分类负债按照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短期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等。
短期借款
交易性金融负债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流动负债
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费
应付利息
应付股利
……
长期应付款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非流动负债
长期应付款
……
练习册:
P18,单选2,P20多选6P2413-16,18-19
注意:
关于新的流动负债的划分标准
3、所有者权益
(1)含义: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1来源构成:
所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及留存收益。
(2)-2具体内容(本要素难点)参见教课书P38页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留存收益
未分配利润
4、收入
(1)含义: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2)特点:
a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如工业企业销售的产品)
b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此处应该举例讲解)
参考:
(中级会计实务2006、12月第一版)P15
c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分类:
从会计实务角度,收入分为狭义的收入和广义的收入。
狭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
广义的收入是除了包括狭义的收入外,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营业外收入。
但本节收入要素仅指狭义收入。
按日常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商业企业销售商品收入、工业企业销售产品收入、服务业的劳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收入、提供运输劳务收入、出租固定资产收入等
营业外收入属于利得
5、费用和成本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相一致。
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等。
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因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应当计入损失,例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的净损失。
第二,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而这种经济利益的流出,通常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终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
例如,支付工资或销货费用,均是现实的现金流出,如果不支付,形成负债,在未来期间履行相应的义务时,也将导致现金的流出。
鉴于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利益的流出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因而不应确认为费用,应当将其排除在费用之外。
第三,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根据前述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定义,所有者权益实际等于资产与负债相减的净额,而费用不论是导致资产的减少亦或负债的增加,都最终会使所有者权益减少。
不能带来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流出,是不能确认为费用的。
例如,用现金偿付以前期间所欠的债务,尽管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结果是企业的负债减少,而不是所有者权益减少,所以不能将该经济利益的流出作为费用予以确认。
(3)分类:
同前述的收入相对应,费用也分为狭义的费用和广义的费用。
狭义的费用包括营业费用和投资损失。
广义费用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及所得税。
本节所指的费用是狭义的费用。
其中,狭义的费用按照与收入的关系,可将费用划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
企业要合理划分期间费用和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应当直接计入损益,成本应当计入所生产产品的成本。
同时应当将当期已销售产品或已提供劳务的成本转为当期的费用;(存货成本主营业务成本)。
商品流通企业应当将当期已销商品的进价转入当期的费用。
(参考:
《企业会计制度》2001)
销售费用
:
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直接材料
费用财务费用直接费用直接人工
主营业务成本库存商品成本间接费用需要通过分
营业成本(已售)摊计入产品或劳务成本的
其他业务成本费用,通常称为制造费用
6、利润
(1)含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2)分类及具体组成内容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三、课后家庭作业及思考题
综合练习一:
目的:
练习资金来源和奖金占用的分类。
资料:
1、酒店大楼及其附属物的原始价值 8400000元
2、向工商银行借款 200000元
3、银行存款 59000元
4、库存低值易耗品的原始价值 860000元
5、国家投资 10000000元
6、库存原材料、调料、辅料的采购成本 85000元
7、购买原材料、辅料、调料的应付款项 40000元
8、应收其他人款项 12000元
9、运货汽车二辆的原始价值 800000元
10、现金 24000元
要求:
判断哪一项是资金来源,哪一项是资金占用,并分别算出资金来源总额和资金占用总额。
综合练习二目的:
掌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资料:
用习题一的资料。
要求:
根据习题一资料确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并计算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
第二节 经济业务变动对会计等式的影响(4学时)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深刻理解会计等式的内涵和重要作用
2、能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准确判断对会计等式中各要素的影响
二、教学具体内容及教学方式组织
(一)会计等式的基本介绍
教师导言:
美国会计学家哈特菲尔得在《近代会计学》中说:
“会计学的本质在于,第一表示某一时期的财产物资状态,其次表明某一时期经常活动之结果。
”所以在会计学中,就有分别反映会计主体一定日期财务状况和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成果的相关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也就是本节所讲的会计等式。
1、会计等式的含义:
会计等式是指各会计要素或结算项目之间的数量关系,又称为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
它是根据各会计要素或结算项目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对各会计要素或结算项目之间的关系概括出的一种数学表达式。
2、会计等式的来源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
根据资金来源等于资金占用这个客观经济事实,可以发现资金的占用状态和数量正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具体表现和多少,形成的是企业的资产。
而资金来源正好说明了资源的提供情况,表明企业所拥有资源的权属。
这些权属被称之为权益。
由此可以推导出会计的基本等式:
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资产=权益
债权人权益要求到期偿还资产本息的权利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由于权益所有者权益要求分享企业利润的权利这三个会计要素实质上是同一价值运动的两个方面。
从数量上讲,资产总额必然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总额。
上述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是指:
a资源的规模
b资源的分布状况及结构c资源是由谁提供的,各自的比例是多少。
(2)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
企业将其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投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