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民 生 问 题 清 单Word文件下载.docx
《中 国 民 生 问 题 清 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 国 民 生 问 题 清 单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调查显示,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9.0%,重度为0.3%。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2.流动儿童(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
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3.学校债务。
教育部提供的数据,中国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高达500多亿元,债务形式主要是施工队垫款、银行贷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
4.农村教育资源匮乏。
城市教师的超编和农村教师的缺编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在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和不公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的教育更是关键。
作为农村教育核心的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可以作为晴雨表直接反映出来农村的教育质量。
(二)教育资源不均衡
1.招生公平性问题。
省市之间分数的差距,名人降分录取,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招生丑闻事件都反映了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学校招生的公平性?
2.提高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
东中部教育水平高,西部教育水平低。
西部教育水平低主要反映在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教育
3.贫困生的教育问题。
近年来与贫困生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由贫困生带来的一系列扶贫措施,教育和心理问题爱到广泛关注。
大学每学年都有很多贫困生,学生欠学校的学费有的达上千万元之多,学校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生,但相对于贫困生的庞大数量实在是太微弱了。
4.择校制度。
择校作为教育供需双方选择的制度安排,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由于户籍和区域管理,中国的择校存在较大的问题
(三)教育内容
1.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造成恶性事件。
“开平市中学生众凌一女恶劣性虐待视频”近日在网上广泛流传,很难相信几个十几岁的少年竟有如此“狠毒”之心。
与“马加爵”事件、校园偷拍事件一起,都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标准的缺失。
在教育体系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弱化未将来的社会埋下不稳定的炸弹。
2.正当渠道的性教育缺失引发社会问题。
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已日益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重视,如何让青少年有一个健康的性观念?
高校调查表明,只有76.6%的男生认为自慰是“自然正常”、“有好处”的,对自慰的看法是积极的,而女生只有51.8%。
其中有2.7%的男生和2.6%的女生认为自慰是违反道德的;
15%的男生和18.5%的女生认为自慰会有损健康和性能力。
由于缺少正确的性教育渠道,只能从三级片、低级杂志等地方取得片面的性知识,影响青少年正常的性学观。
许多大学生有基本的避孕常识,但不懂得具体方法及工具、药品的使用。
这些都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3.传统文化教育的缺乏影响文化传承。
中小学不设(毛笔)书法课,小学升初中不考语文,只考数学和英语,这不禁让人对上世纪70年代黄帅的“不学ABC,照样干革命”与今日英语狂热的理性思考,我们是否不左就右?
我们不应忘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怎能以外语挤压母语的地位?
如果我们无视这些问题的严重后果,那么谁来传承古老的中华文明,又怎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4.灾害与安全教育的提倡。
如果不是汶川大地震,我们不可能把灾害教育列在我们的教育清单里。
但其实,在灾难频发地和发达国家,减灾、防灾的教育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它已经成为每个儿童的生存的重要课程。
在我国,在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链环中,有关灾害的教育环节还十分薄弱,缺口很大,由此也导致公众的灾害意识还相当薄弱.
5.心理教育。
随着就业、升学等社会压力的增加,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能否进行心理的自我调剂?
大学校园的跳楼事件层出不穷,反映出学校心理教育的缺失。
6网络教育。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青少年沉溺于网络,互联网上信息安全,网络交友规则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四)学校教育
1.应试教育的优劣的讨论。
我们的教育是前紧后松,中小学时玩命学,到了大学正是学知识长本事的时候却放松了。
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千万学生过独木桥,都要上大本,其结果是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而那些既要有知识又要有一定动手能力的人才却十分缺乏。
2.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当代教育体制改革有几大特点:
延续性和继承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在改革过程中,哪些内容应当保留,哪些内容又值得提倡,一直是社会争论不休的话题。
3.素质教育改革。
从某种意义讲,学生的压力更多地来源于家长。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却希望孩子处处争第一。
于是乎,除了拼命找“好学校”外,就是见班就报,什么琴棋书画,数学外语等等,样样不拉。
新教材改革的重点在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但不少家长担心素质教育的减负意味着减能力,在学校减负的同时在家庭加负,教育体制改革的效果不佳。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五)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宣布从今年9月1号起,全区小学生到校时间由原来的早7:
30推迟到8:
00,并规定一律取消早读,目的是让孩子们“多睡一会儿”,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必要的睡眠和休息。
没想到的是,在教委看来一项更科学合理,更人性化的政策,却遭到了大多数家长的反对。
一名5年级学生的父亲表示,不能依着孩子不起床,早上的时间无论做练习还是背课文都能学到东西,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家长的想法。
2.农村家庭教育观念薄弱,目前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是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有的家庭虽然也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但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所用方式和方法多简单粗暴,违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效果很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育救助。
贫困、服刑、畸形家庭的儿童享受教育机会少,家庭关注少,在受教育方面存在困难,同时由于生长环境的原因,其犯罪或边缘化的可能性更大,需要社会机构对此类儿童进行教育救助,帮助他们完成应受的教育。
目前已有一些机构开展了针对家庭有问题的儿童的救助活动,取得了不小的成效。
(六)教育体系
1.教师的社会地位。
教师的薪资、地位、自由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等。
2.民办高校的社会作用。
北京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与中青世纪教育机构等主办方通过近半年时间的调查统计,6月22日将7项数据指标位于前十位的北京城市学院、北京汇佳职业学院、中国软件管理学院、北京吉利大学、北京科技经营管理学院、北京科技研修学院、北京美国英语语言学院、北京培黎职业大学、北京人文大学和燕京华侨大学作为代表的首都民办高校品牌实力的典范向社会整体公布。
这标志着北京“十强”民办大学新鲜出炉。
3.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中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将于年底如期完成,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的覆盖率可达98%。
4.在职教育。
教育改革的呼声近来越来越高,但人们关心的领域大多是全日制教育,对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等关注较少。
而在职教育恰恰是管理最为混乱,最不规范,最需要改革的一块。
在职教育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必须整顿和规范。
5.教育乱收费。
在今天的“知本时代”,教育越来越收到国人重视,同时教育收费也成为不少家庭的负担。
教育乱收费问题的突出表现在哪里?
教育资源该如何合理配置?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呢……
(七)教师培养
1.教师师德问题。
“范跑跑”事件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权问题之间的关系成为论述焦点,道德的底线在哪里?
如何提倡教师师德的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2.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教师专业素质直接关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教师专业能力更新速度,系统性都是一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
(八)文化活动
1.社区文化活动开展问题。
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城市人文形象的重要标志.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离不开城市文化的建设.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社区居民内心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更高.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对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文化下乡问题。
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下乡容易扎根难,下乡文化的作用等问题长期存在。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3.社会诚信的缺失。
信用卡恶意透支,持假证书毕业,假老虎,假羚羊等事件,反映出社会诚信的缺失,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中国诚信缺失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如一些地方的党和政府的威信下降、社会信任度普遍下降、市场信用严重缺失等等,其不良影响不可低估。
4.中国电影分级制度。
“色戒”因情色内容对儿童有不良影响,其女主角遭到广电总局的封杀,如果中国设立完整的电影分级制度,可以更有效规范和促进电影市场发展。
(九)文化的传承
1.中医药的继承与发展。
中医到底科不科学,到底是否值得发展,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2.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创新,就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而言,必须遵循传承与创新并举的原则,任何创新都不能离开传承,但是中国的文化由于历史原因,传承效果不佳,并且随着洋文化的不断冲击,出现洋节热中节冷的现象,虽然2008年中国的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但是公众对传统节日如何过还存在疑惑。
3.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起来,更要不断的重复和创新,在人民网上曾有一篇很热的文章《民间艺术像珍稀动物每分钟都在消亡》,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二、医疗卫生
(一)医疗问题;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1.医德问题。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防止药物的滥用。
2007年11月21日,怀孕9个月的李丽云因呼吸困难,在同居男子肖志军的陪同下赴北京某医院检查,医生检查发现孕妇及胎儿均生命垂危。
由于肖志军多次拒绝在手术单上签字,最终孕妇及体内胎儿不治身亡。
肖志军拒签字致产妇死亡事件发生后,一时舆论哗然。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刘明祥教授认为,肖志军不构成过失杀人罪,医院至少应该受到道义上的指责。
2.民营医院的发展。
80年代民营医院开始在医疗行业中出现,经过这么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补充力量,给整个医疗体制带来竞争和活力,对打破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局面,让患者能够真正享受到低廉、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民营医院也正遭遇着阵痛……
3.异地统一医保的问题。
我国有1.4亿多老年人,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中有一些异地居住,确实带来医疗保险费用异地报销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探索了一些办法。
一种办法是老年人在居住地看病就医后,由原医保管理地定期给予报销;
另一种办法是医保管理地区的医保经办机构,对异地安置比较集中的地区,委托当地医保经办机构代管。
4.医患关系。
看病难、看病贵是百姓关心的一个沉重话题。
随之而生的,还有医生与患者之关并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时常有患者抱怨,大夫在给病人看病时,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对病人提出的疑问也是爱搭不理,这种现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5.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医疗条件差。
医疗资源分布不平均。
例如,北京1200万人有三甲医院57家,而有些千万人口的城市,却连一家三乙医院也没有。
6.医疗收费高。
中国数所名校乱收费行为被曝光之后,国家发改委又向外界公布了八起医药价格违法案件,其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名院被官方点名。
79岁的董合久,九个月内被迫9次转院后,含恨而终;
注射液3元卖不掉,涨到288元却畅销,为什么?
医生开出一盒回扣是50元;
中国医改最大障碍,是既得利益集团巨大的利益难以撼动。
7.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滞后。
近几年医疗救助目标人群覆盖率低,救助项目涉及范围较窄,医疗救助标准不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诊疗过程不良开支过大,医疗成本上涨,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制度出现异化现象;
管理上的缺陷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卫生政策上的缺失,导致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平衡;
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滞后,致使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工作缺少法律保障。
8.医院公益和营利之间的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7年下发的《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目前,医院承担的功能、任务与其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存在矛盾。
多年来,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医院只有通过增加服务手段增加经济收益,以维护正常的运行和发展。
这种创收机制导致政府投入比例逐年下降,群众负担逐年上升,医院公益性质淡化,形成恶性循环。
(二)医疗保障框架的建立
1.如何建立覆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框架,2007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纲要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受众最广、变革最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息息相关的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权益,成为最受瞩目的国家政策,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
2.改革就医制度,普及网上挂号、电话预约挂号等便捷方式,推广挂号实名制度等。
2007年5月21日,国务院批准了《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根据纲要要求,“十一五”期间,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地区缺乏社会保障,“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因病致困返贫的现象非常突出。
同时给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产生严重障碍,限制了内需的有效增长。
目前国家通过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制定严格的控制医药价格和医疗收费办法,逐步解决农村医疗的问题
1.医疗制度公示,加强医院药品零售、医疗器械检查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完善公示制度
2.平抑医疗费用和药品价格。
采用财政扶持、民间捐助相结合方式,扩大平价医院、平价药店覆盖面
3.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
加快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将不同收入阶层的人群纳入不同的医保范围,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4.社区医院的发展。
发展城市社区医院,鼓励“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手术在医院,术后护理在社区”
5.低收入群体医疗保障问题。
对低收入者降低医保理赔门槛、提高报销比例,发挥医保“社会稳定器”作用,近期降低医保报销基线。
6.新医改以市场为主导还是以政府为主导。
现在的医疗卫生改革走入困局,根源在于它的基本方向有问题,不能走市场化的道路。
基于医疗卫生事业的特殊性,无论是基本保障目标选择还是医疗卫生的干预重点选择,靠市场都无法自发实现合理选择,必须强化政府职能。
政府的责任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功能;
二是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与一般消费品不同,大部分的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性质。
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服务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干不了、干不好或不愿干的,也是个人力量所无法左右的。
(四)医疗卫生体系的监管问题
近年来卫生行政部门,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法制还不够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在行政执法、加强监管等方面还不够有力,致使部分地方、部分医院问题层出不穷,医疗事故不断,人民群众生病后得不到良好的治疗,白衣天使的形象受到影响。
(五)禁烟;
关于吸烟的危害,可以说人人皆知,但嗜烟如命者却大有人在,全球每10支香烟中就有3支是在中国消费的。
一项有18万多名网民参与的调查显示,公共场所吸烟被评为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十大生活陋习之首,在北京十大环保公约中“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也位列其首。
今年5月1日起,《北京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范围若干规定》正式实施。
任何禁令的执行都是一个难题,有禁无止既会使禁令无法实现其价值和意义,又会损害禁令的威严和公信力。
对于北京乃至中国,禁烟会成为转瞬即逝的形式主义浪花,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历史转折点?
(六)流行病的控制;
各种传染病因其特异的流行环节、特征及不同的外界环境,因而它们的预防目标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目前,绝大多数传染病只能以控制发病与防制流行为目标。
极少数疾病由于条件成熟,措施有效,可以达到消除的要求。
为了预防疾病,促进人类健康,人们期望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流行病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迈向消除,最终才能达到消灭的目标。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
(一)收入增加
1.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它是基于居民财富逐步累积、财产性收入快速而不均衡增长的背景,是对财产性收入的承认和肯定,是防止财富在积累过程中向少数人集中、导致收入及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大举措,同时也预示着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要通过从“少数人拥有”到“更多群众拥有”的路径,让财产性收入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成果。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所谓通货膨胀,就是"
货币总量"
相对"
物品总量"
不断增大的现象,粗略地说,就是货币"
过多"
的现象。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通货膨胀一般产生两大重要后果:
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二是财富重新分配。
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最为危险的恶魔,这一公认的经济增长的"
恶魔"
既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遭受重创,也可能促成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层次改变。
1.物价上涨;
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8.7%,月环比上涨了2.6%。
这一数据与此前公布的2月份工业出厂价格指数(PPI)为6.6%一起,再度向我们揭示了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物价上涨趋势仍在延续,通胀压力仍在进一步增强。
(三)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1.新农村建设。
2006年2月,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特别是2006年“两会”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变了农村面貌。
2.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在农民心目中都是需要改善的方面。
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的缺乏问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推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农民收入问题。
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农民收入已经打破了几年前收入增长缓慢的格局,进入新的较快增长期。
统计表明,2004年、2005年、2006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6.8%、6.2%和7.4%,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6%,是1985年以来的首次。
但是与其他的社会阶级相比,农民的收入仍然很低,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及社会整体收入增加的速度。
4.农业发展结构。
每年国家的支农资金不断增加,同时取消了农业税,其他的乱收费现象也在不断的治理过程中。
5.农民的社会地位。
目前来看,“农民”从某种意义上代表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阶层,而那些所谓的“城里人”也常常带着有色眼镜看农民。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你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民的社会地位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6.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问题。
目前被征地农民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反映较为强烈:
一是普遍反映补偿标准偏低,难以维持长远生计。
二是对征地安置方式和平调村民集体资产的行为不满。
西部地区一些城市从2000年开始,统一征地时不再留部分土地给农民。
三是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不满。
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低成本从农民手中征地后,在土地交易中得到较为可观的收益。
(四)人口问题
1.人口迁移。
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人口分布起着重要影响。
有关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即“民工潮”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是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角度出发,研究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暂住人口”问题;
一是从跨区域流动角度出发,研究“外来劳动力”或“民工潮”问题。
2.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
”王翔委员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现状导致人口危机:
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不平衡危机、人口老龄化不正常危机和维护人口正常替换不合理危机。
同时,人口与计划生育现状影响提升素质:
一是城市和农村人口反比例增长问题令人担忧,城市居民实行“一胎制”,而广大农村地区“二胞胎”已是普遍现象;
新增人口接受教育的落差问题令人担忧;
三是计划生育引发的道德问题令人担忧,社会上出现包二奶、假离婚甚至借腹生子现象。
3.人口增加引发的社会问题。
50多年来,中国人口由6亿增长到13亿,人口的增加造成贫困、资源匮乏、就业难等问题。
(五)城市化进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日益加快,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