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课时功课第22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18043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课时功课第22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课时功课第22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课时功课第22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课时功课第22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课时功课第22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课时功课第22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文档格式.docx

《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课时功课第22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课时功课第22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二轮练习课时功课第22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文档格式.docx

|ΔEp|=mg·

OB=8.43J

EkB=

mv

=8.00J

a=

=9.00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g-a)=0.800N.

【答案】4.008.438.009.000.800

3、在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下图,其中A、B、C、D是打下的相邻的四个点,它们到运动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重物的质量为1.00kg.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甲、乙、丙三名同学通过实验各得到一条纸带,它们前两个点间的距离分别是1.0mm、1.9mm、4.0mm.那么操作上一定存在错误的同学是________,造成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ΔEp=mg·

OC=7.62J

vC=

=3.89m/s

EkC=

=7.57J.

(2)丙得到的距离为4.00mm,而自由落体运动中在前0.02s内下落的距离h=

gt2=2mm,故其错误,说明打第一个点时纸带有初速度、但当摩擦力较大时,相距1mm还是可能的、

【答案】

(1)7.627.57

(2)丙先释放重物,后接通电源

4、某同学利用透明直尺和光电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简易示意图如下图、当有不透光物体从光电门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所用的西瓯XDS-007光电门传感器可测得最短时间为0.01ms.将挡光效果好、宽度d=3.8×

10-3m的黑色磁带贴在透明直尺上、现将直尺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并使其竖直通过光电门、某同学测得各段黑色磁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i与图中所示的高度差Δhi,并将部分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如下表所示、(取g=9.8m/s2,表格中M为直尺的质量)

Δti(×

10-3s)

vi=

(m·

s-1)

ΔEki=

Mv

Δhi(m)

MgΔhi

1

1.21

3.14

2

1.15

3.30

0.52M

0.06

3

1.00

3.80

2.29M

0.24

2.35M

4

0.95

4.00

3.07M

0.32

3.14M

5

0.90

0.41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直尺上磁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是利用vi=

求出的,请你简要分析该同学这样做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

(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极短时间或极短位移内的平均速度趋近于瞬时速度

(2)4.224.00M4.02M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5、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甲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

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_________,重复②的操作、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

-v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ΔE3=________,W3=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下表,请在图乙中的方格纸上作出ΔE-W图线、

数据记录表

次数

M/kg

|v

|/(m/s)2

ΔE/J

F/N

W/J

0.500

0.760

0.190

0.400

0.200

1.65

0.413

0.840

0.420

2.40

ΔE3

1.220

W3

1.000

1.20

2.420

2.84

1.42

2.860

1.43

(2)由各组数据可见规律ΔE=

m|v

|,可得ΔE3=0.600;

观察F-W数据规律可得数值上W=

=0.610.

(3)在方格纸上作出ΔE-W图线如图丙所示、

(1)①小车②然后释放小车③减少砝码

(2)0.6000.610

(3)ΔE-W图线如图丙所示

6、如下图,将轻弹簧放在凹形光滑轨道上,并将其一端与轨道的相应端固定,轨道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上,轨道中放一球、利用该装置可以找出弹簧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之间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除了图中有的,还需要哪些器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实验中,得到弹簧的压缩量l和小球离开桌面后落地的水平位移x的一些数据如下表所示,那么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次数

l/cm

2.00

3.00

5.00

x/cm

29.20

45.05

60.52

75.40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p=

又由平抛运动的规律知:

v0=x

可得:

本实验中弹簧的弹性势能Ep∝x2

又由实验数据可得:

x∝l

可得实验结论:

Ep∝l2.

(1)白纸、复写纸、刻度尺

(2)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

7、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

(1)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打点A、B、C、D、E、F为计数点,测得点A到B、C、D、E、F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h5.假设打点的频率为f,那么打E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为vE=________;

假设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数值,并在坐标系中画出速度的二次方(v2)与距离(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那么重力加速度g=________m/s2.

(3)假设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为9.8m/s2,你认为该同学测量值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6V的交流电源,重物要靠近打点计时器开始释放vE=

.v2=2gh,在v2h图象中,斜率为2g,可得g=9.4m/s2.

(1)①打点计时器不能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②重物起始下落的位置过低

(2)

9.4

(3)存在摩擦和空气阻力

8、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_______、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乙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m/s.

(3)假设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草图如图丙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

A、W∝

B、W∝

C、W∝v2D、W∝v3

(4)如果W∝v2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画出的W-v2图象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实验效果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回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1)使木板稍微倾斜的目的是平衡摩擦力,使得橡皮筋松动后小车能够做匀速运动,应选项C、D正确、

(2)由纸带后半部分两点间距离相同可知小车开始做匀速运动,可求得:

v=

=2m/s.

(3)由W-v图象可知,随速度增大,W变化率增大,应选项A、B是不可能的、

(4)假设W∝v2,由函数关系可知W-v2图象应该是过原点的直线、

(5)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很多,例如:

橡皮筋规格不完全相同、小车质量太小、木板倾斜过大或过小、每次实验不能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等等、

(1)CD

(2)2(3)AB(4)过原点的一条直线(5)橡皮筋的规格不完全相同、木板倾斜过大、小车质量太小等(只要回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9、光电计时器是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精密计时仪器,它由光电门和计时器两部分组成,光电门的一臂的内侧附有发光装置(发射激光的装置是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很细),如图中的A和A′,另一臂的内侧附有接收激光的装置,如图中的B和B′,当物体在它们之间通过时,二极管发出的激光被物体挡住,接收装置不能接收到激光信号,同时计时器就开始计时,直到挡光结束光电计时器停止计时,故此装置能精确地记录物体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现有一小球从两光电门的正上方开始自由下落,如下图、

(1)假设要用这套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那么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物理量均用文字和字母表示,如高度H)

(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小球直径D,两光电门间的竖直高度H,小球通过上下两光电门的时间Δt1、Δt2.那么小球通过上下两光电门处的速度分别为

.

(2)验证守恒关系式为:

m(

)2-

m(

)2=mgH,化简得:

=2gH.

(1)小球直径D、两光电门间的竖直高度H、小球通过上下两光电门的时间Δt1、Δt2

(2)

=2gH

10、如下图,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m1>

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假设选定物块A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那么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在横线上填入选项前的编号)

①物块的质量m1、m2;

②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③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④绳子的长度、

(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①绳的质量要轻;

②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③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④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大、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_______、(在横线上填入选项前的编号)

(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通过连结在一起的A、B两物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即验证系统的势能变化与动能变化是否相等,A、B连结在一起,A下降的距离一定等于B上升的距离;

A、B的速度大小总是相等的,故②、③只测其中之一即可,不需要测量绳子的长度、填①②或①③.

(2)如果绳子质量不能忽略,那么A、B组成的系统势能将有一部分转化为绳子的动能,从而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带来误差;

假设物块摇摆,那么两物块的速度有差别,为计算系统的动能带来误差;

两个物块质量差较大时,就可以使两物体下降过程时间变短,由计时所带来的误差影响就会越大,故正确选项为①③.

(1)①②或①③

(2)①③(3)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尽量小的绳等(答一条即可)

11、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以外,还要克服空气及其他阻力做功、如图甲所示,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

运动

距离x(m)

10

20

30

40

50

60

70

时间t(s)

2.4

4.2

6.3

7.8

9.0

10.0

11.0

12.0

各段速

度(m/s)

2.08

4.76

6.67

8.33

(1)以纵轴代表自行车运动的距离x,横轴代表运动的时间t,试在图乙所示坐标上作出x-t图、

(2)根据

(1)作出的x-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

①________m/s;

②________m/s.

(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5N·

s/m,那么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m~40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________;

假设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那么P=________W.

(1)作出x-t图象如图丙所示

(2)①2.78②10.0

(3)0.81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