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财务会计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会计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分期前提与持续经营前提是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互为补充,不可分离。
只有设定一个会计主体能够持续地、无期限地经营下去,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
因此,会计分期依赖于持续经营,持续经营又需要会计分期。
6.何谓会计的谨慎性?
它与客观性有无矛盾?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它与客观性有时会存在矛盾,过于谨慎会影响到客观。
7.简述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共同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组成了资产负债表。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要素共同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组成了利润表。
8.试述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的关系?
会计确认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确认某项目应否作为会计对象要素正式加以记录,并进一步确定已记录和加工的数据资料是否应全部列入会计报表以及如何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会计计量是指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
会计确认与计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会计确认解决定性问题,解决“是不是”、“算不算”的问题。
会计计量解决定量问题,解决“是多大”、“是多少”的问题。
会计确认主要是对应当在会计信息系统中接收的经济数据加以识别、判断、选择和归类,并对应在报表中提示的信息进行再判断和再认可。
只有经过计量,应接收的经济数据才能正式记录,应输出的信息也才能最终列入会计报表。
反过来说,会计上应计算、衡量哪些经济业务,如何选择正确的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加以定量,则取决于会计确认。
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确认是为了会计计量。
未经确认,不能也不应当进行计量,即没有确认的计量,既无空间范围,又无时间界限。
而没有计量,确认将失去意义。
所以,会计确认与计量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交叉、渗透。
在实际运用时,会计确认与计量必须紧密结合,同步进行。
第二章货币资金
1.我国目前对现金支出的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理》中规定,企业只能在下列范围内使用现金。
(1)职工的工资和津贴。
(2)个人的劳动报酬。
(3)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文化技术、体育等各种奖金。
(4)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5)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
(6)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
(7)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
(8)中国人民银行确定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款项支付,不得使用现金,必须通过银行存款进行转账支付。
2.根据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控制要点,结合企业现金收支过程,为企业设计一套现金收入和支出的控制程序图。
现金收入控制程序图
3.我国目前对银行存款的管理规定主要有那些?
银行存款的管理属于货币资金管理范畴,企业应加强对银行存款的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
按照国家《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凡是独立核算的企业都必须在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等结算。
企业在银行开立人民币存款账户,必须遵守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
一个单位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开立一个基本账户,不得在多家银行机构开立存款账户,也不得在同一银行的几个分支机构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企业收到的现金和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送存银行。
企业的各项经济往来,除了按照国家现金管理规定可以使用现金的以外,都必须通过银行账户办理转账结算。
企业必须按规定合理使用银行账户,不得出租或出借银行账户;
企业应指定专人签发银行支票,不得签发与预留银行印签不符的支票。
签发支票时,必须有足够的存款可供支付,既不得签发空头支票,也不得签发远期支票;
及时、正确地登记与银行往来的一切业务,并定期与银行核对账目。
4.我国现行的转账结算方式存在那些问题?
答案:
略。
5.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编制?
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为了将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定期与银行出具的“银行对账单”核对,检查二者的登记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长期未达账项,及时发现记账是否有错误,以便正确核对银行存款余额,真实地反映企业的银行存款信息而编制的。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方法,根据错记金额和未达账项同时将银行日记账余额和对账单余额调整到银行存款实有数。
计算公式如下:
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银行错减或错增金额=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企业错减或错增金额
第二种方法,根据错记金额和未达账项,以银行日记账余额为准,将对账单余额调整到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银行错减或错增金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企业错减或错增金额】
第三种方法,根据错记金额和未达账项,以银行对账单余额为准,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调整到银行对账单余额。
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项—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项+企业错减或错增金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项—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项+银行错减或错增金额】
6.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进行核算?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
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在途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等。
核算时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进行,申请办理时:
借记“其他货币资金---×
×
”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使用时:
借记“材料采购”、“应交税费---增(进项税额)”、“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
”科目;
清户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货币资金---×
”科目。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1.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有何区别?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具体包括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及代垫的运杂费等。
预付账款是企业按照购销合同规定或劳务合同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企业或劳务供应企业的款项。
如预付的材料、商品采购货款,预先发放必须在以后收回的农副产品预购定金等。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业务形成的,一般与收入相联系;
预付账款是企业因购进业务形成的,一般与材料、商品的采购业务相联系。
2.举例分析比较总价法和净价法的利弊?
总价法和净价法是企业对存在现金折扣条件销售时的两种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
〔例〕B公司2007年5月1日向D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发票中注明的售价为100000元,增值税为17000元,共计117000元。
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但货款尚未收到。
D公司的付款条件为“2/10、N/30”。
假定现金折扣不考虑增值税。
B公司采用总价法进行会计处理。
(1)5月1日销售商品时:
借:
应收账款117000
贷:
主营业务收入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
(2)5月8日收到货款时:
银行存款115000
财务费用2000
应收账款——D公司117000
(3)5月20日收到货款时:
银行存款117000
应收账款——D公司117000
上例资料中,若B公司采用净价法,则会计处理为:
应收账款——D公司115000
主营业务收入9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
(2)5月8日收到货款时:
应收账款——D公司115000
(3)5月20日支付货款时:
以上两种方法,从理论上讲,净价法较合理,因为应收账款按可实现价值入账,销售收入则按不包括折扣后的现款交易价格计量,而总价法的入账价值有可能虚估资产,并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但是客户付款入逾折扣期限,净价法因账上以净额反映,必须再查对原销售总额,手续较为繁琐,而总价法在这种情况下则显得更易操作。
3.应收票据的贴现和转让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1)企业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即面值减去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按贴现利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按商业汇票的面值,贷记“应收票据”或“短期借款”账户。
(2)企业将持有的应收票据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材料物资时,应按计入物资成本的价值借记“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账户,按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账户,按票据的面值,贷记“应收票据”,如有差额,借记或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4.预付账款核算时如不设置“预付账款”账户应如何处理?
在预付货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通过“应付账款”账户进行预付账款的核算。
预付时,借记“应付账款”账户,收到商品或劳务时再予以冲销。
〔例〕企业预付给某一供应企业购买材料货款10000元,应编制会计分录:
应付账款10000
贷:
银行存款10000
后收到材料,专用发票上注明材料价款为10000元,增值税款为1700元,则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
应付账款11700
补付款项1700元时,做会计分录:
应付账款1700
银行存款1700
这样处理后,应付账款的某些明细账户有可能出现借方余额。
但在期末,这一借方余额应列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而其他应付给债权人的应付账款,仍应列在负债方。
5.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内容包括哪些?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等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不设置“备用金”科目的企业拨出的备用金。
其他应收款一般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没有直接的关系,属于非购销活动产生的债权。
企业应将这些项目单独归类,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反映。
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把这些项目与由于购销业务而发生的应收项目识别清楚。
6.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如何计提坏账准备?
如何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应收款项在减值测试时应区分为单项金额重大和单项金额不重大的应收款项。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如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应收款项,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包含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1)单项金额重大且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
对于单项金额重大且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应单独确认减值损失。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其账面价值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发生减值,应当将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如果短期应收款项其预计的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较小,可以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这里的账面价值是指应收款项账面余额减去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企业对于应收款项减值应设置“坏账准备”账户进行核算。
把每期估计的坏账损失金额,一方面计入“坏账准备”账户,另一方面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账户。
待实际发生坏账损失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款项的金额。
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预付款项应按扣除所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后的净额列示。
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这里的账面价值,是指应收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后的余额。
计算结果如大于零,应编制会计分录:
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
计算结果如小于零,在原计提坏账准备金额的范围内做相反分录。
(2)单项金额不重大或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
企业对于单项金额不重大的应收款项,以及单项金额重大但经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应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
对于该类应收款项,企业可以根据逾期状态将其分成不同的资产组合。
逾期时间越长,表明其账龄越长,款项收不回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估计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各账龄段应收款项余额×
该账龄段估计坏账比例)-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
如计提前坏账准备账户为借方余额,则按负数计入公式计算即可。
第四章存货
1.什么是存货?
存货的性质及特点有哪些?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中往往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流动性大、品种类别繁多。
存货具有以下特点:
(1)存货是有形资产
(2)存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3)存货具有时效性和发生损失的潜在可能性
2.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如何确定?
外购存货按照成本入账,即企业从采购存货到存货入库前所发生的全部合理的必要的支出,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
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有哪些?
各种方法的特点如何?
(1)先进先出法:
它是以“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收到的存货先耗用”为假定前提,并根据该假定前提所确定的实物流转顺序来确定发出存货以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2)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
它是以月初结存与本期收进存货的数量为权数,对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与本期收进存货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确定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与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3)移动加权平均法。
它是指在每次收货后,根据收货前结存存货的成本与本次收货成本总和,去除以收货前结存存货的数量与本次收货的数量的总和,计算出存货加权平均单价,并作为发出存货与结存存货计价的依据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每购进一次都要算一次单价,作为下一次购进之前的所有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计量依据。
(4)个别计价法。
它是指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与月末结存存货所属的收入批次,分别按其收入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方法。
4.简述计划成本法的原理。
计划成本法是原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都按照计划成本计价的一种方法。
他的核算原理如下:
(1)平时按照计划成本发出材料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数量×
计划单位成本
(2)月末调整计划成本,具体步骤如下:
A、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额)/(期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100%
B、计算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
C、本月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额
D、月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月末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月初实际成本+本月购进材料实际成本-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
或者=期末结存计划成本×
(1+材料成本差异率)
或者=原材料账户的期末余额+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期末余额
5.包装物的核算范围有哪些?
包装物是指为了包装企业的产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如桶、箱、瓶、坛、袋等。
其核算内容包括:
(1)生产过程中用于包装产品作为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
(2)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3)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4)出租或出借给购买单位使用的包装物。
6.什么是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摊销有哪些主要方法?
试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围。
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较低,使用年限较短,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设备,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
常用的摊销方法如下:
(1)一次摊销法。
一次摊销法是指在领用低值易耗品时,就将其全部价值一次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的方法。
企业采用一次摊销法摊销低值易耗品时,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账户。
低值易耗品报废时收回的废料,应作为当月低值易耗品摊销额的减少,冲减有关成本费用。
(2)五五摊销法。
五五摊销法,是指在低值易耗品领用时摊销其账面价值的一半,报废时再摊销其账面价值的另一半,并注销总成本的一种摊销的方法。
五五摊销法主要适用于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或每期领用数量和报废数量大致相等的低值易耗品。
各种摊销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一次摊销法的核算工作最为简便,但各月费用负担不太合理,低值易耗品已成为账外财产,不能对其实行价值监督,不利于加强实物管理。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单位价值较低、使用期限较短或者容易破损的低值易耗品。
(2)五五摊销法提高了各月费用负担的合理性,特别在低值易耗品报废之前,账面上一直保持其一半价值,有利于对其实行价值监督和实物管理。
但由于判定报废标准的主观性太强,使企业容易通过推迟或提前报废低值易耗品来操纵利润。
这种方法适用于每月发出和报废低值易耗品的数量比较均衡,各月费用负担相差不多的低值易耗品。
第五章对外投资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征有哪些?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征如下:
(1)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比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比如企业基于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将某些金融资产进行组合从事短期获利活动。
(3)属于衍生工具,比如国债期货、远期合同、股指期货等,其公允价值变动大于零时,应将其变动金额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但是,如果衍生工具被指定为有效套期关系中的套期工具,那么,该衍生工具初始确认后的公允价值变动应根据其对应的套期关系不同,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
2、怎样理解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重分类?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有到期的最初意图。
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内容是什么?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除下列各类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1)持有至到期投资
(2)贷款和应收款项(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通常情况下划分为此类的金融资产,应当在活跃的市场上有报价,因此,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有报价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4、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要采用成本法核算?
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子公司实际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之前,母公司垫付资金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等情况,解决了原来权益法下投资收益不能足额收回导致的超分配问题。
另外,也是为了符合国际惯例。
5、权益法的核算要领是什么?
权益法是指初始投资以取得的成本计价,投资以后,当被投资企业发生经济业务引起其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时,投资企业按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种方法。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进行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投资后,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因此,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在会计核算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投资企业初始投资时,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差额的处理;
投资企业在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的处理;
投资企业在投资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处理。
第六章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的特点和分类有哪些?
固定资产具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不变。
固定资产能够长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
(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有限。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伴随着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服务能力不断下降,其价值逐渐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这就决定了企业需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把原来购置固定资产的支出分摊到各个受益期,实现收入与费用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