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教育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17961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教育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总教育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总教育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总教育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总教育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教育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总教育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教育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教育学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西方近代企图探索教育规律的先驱者,代表作《大教学论》1632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基础,提出“班级授课制”,提出“泛智论”思想;

卢梭: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洛克:

《教育漫画》提出“心灵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普通教育学》1806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最早把教育学与心理学相联系,首次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传统教育派代表。

(传统教育三中心:

教师、教材、课堂)

多样化发展阶段: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赖伊、梅伊曼和杜威、桑代克。

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成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现代教育三中心:

学生、活动、经验)

分化与反思阶段:

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

赞科夫《教育与发展》提出“发展教学论”;

瓦·

根舍因倡导“范例教学”。

六、原始古代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无阶级性、机会均等(平等性)

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极为简单(原始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脱节;

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职能提高;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形成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形成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3.近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普遍实施了初等义务教育;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逐步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科学教育兴起,教育内容日益丰富;

学校教育系统逐步完善;

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逐渐摆脱宗教的影响,走向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实施依法治教

4.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由理想走向实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

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教育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教育日益显出整体性、开放性;

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

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和思潮;

不断变革是现代教育的本性和存在方式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制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

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②教育通过科学知识再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教育的决定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制定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能够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进程

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社会文化对教育诸方面潜移默化

2社会文化水平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3社会文化的传递、传播和变迁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4社会文化内容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2.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的文化传递功能(保存文化)

②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交流文化)

③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提升文化)

④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更新文化)

4、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1人口的规模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2人口数量级增长率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

3人口结构影响教结构

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2.教育的人口功能

①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③教育是改善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的观念

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创造西的科学技术

3教育创造新的生产力

六、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含义:

是指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它社会现象的性质。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①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③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④教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

发展:

事物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的人由出生到生命终止这一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两个方面的积极变化和完善过程

二、身心的发展的规律,根据规律进行教育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教育要适应并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教育要适应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3.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教育要适应并做到适时而教

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适应并做到因材施教

5.身心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

教育要适应并教师要做到树立信心,善于发现学生优势

三、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遗传素质;

环境;

教育(主导);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四、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作用

1.遗传素质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

②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

④遗传素质具有一定可塑性,反对“遗传决定论”

2.环境

①环境使遗传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②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速度

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发展与动物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主体自身,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4.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规定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能给人系统、全面、深刻的影响

3学校教育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进行,有高度的组织性

第四章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到的结果,具体来说,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二、教育的目的结构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社会价值)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教育目的的体系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逐步具体化)

四、教育目的的功能

①导向功能②调控功能③评价功能④指导功能

五、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社会需要客观尺度

②个体需要内在准则

③价值取向是指导思想

六、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七、当前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方向:

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核心: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④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

第六章课程

一、课程的概念

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

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一门学科

二、课程的类型

①依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②依据课程内容的综合程度,分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③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分为学科课程与经验(活动)课程

④依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和性质,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依据课程的属性,分为国家、地方、校本课程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材

四、课程目标

1.课程目标的依据:

学习者的需要;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七章教学理论

一、教学的概念是教学论研究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的定义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共同组成一种教育活动

三、教学的任务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社会主人品德,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它对教学活动有制约的作用

教学过程的规律表现为两方面:

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阶段上;

二是教学过程内部要素的必然联系上

五、掌握教学的基本阶段

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1.引起求知欲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发展学生观察等认识能力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方法:

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六、教学的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巩固性原则

第八章教学实践

一、教学的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演示法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欣赏法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

二、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基本组织形式)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特朗普制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④课外辅导⑤学业评价⑥教学反思

备课(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编制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2.做好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恰当;

表达清晰;

组织严密;

积极性高;

板书有序;

布置作业

第九章德育

一、德育的概念

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2.加强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3.德育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特征

三、德育的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

劳动教育;

理想教育;

民主与法制教育;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四、德育的任务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五、德育过程及其规律

①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②是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过程

③是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④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六、德育的原则

社会主义方向性与现实性的原则

知行统一的原则

⑥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④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⑤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⑥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⑦教育影响的连续性与一致性的原则

七、德育的途径

德育课各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④班主任工作

⑤共青团、少先队活动⑥心理咨询⑦校园文化建设

八、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自我教育法角色扮演法品德评价法

第十一章教师与学生

一、教师的概念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二、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三、教师的义务

①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②贯彻国家和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

③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主团结的教育

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⑤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四、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

①专业性、示范性、复杂性、创造性

②过程的长期性和效果的隐含性

③劳动方式的个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④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五、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育理念;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专业道德;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六、教师的职业道德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身作则团结协作

七、教师的智能结构

1.教师的知识结构:

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裴延;

精深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精通教育理论

2.教师的能力结构:

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表达能力;

教育机智自我控制能力;

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

科学研究的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八、学生的基本属性

学生是完整丰富的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人,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九、学生的地位

1.“学生中心论”:

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全部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处于辅助地位

2.“教师中心论”:

把学生看成是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一个可以任意填灌的装知识的容器,对教师来说,学生处于一种从属地位

十、学生的权利

①有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并使用教育资源的权利

②享有国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③享有公正评价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权利

④享有申诉权

⑤享有人身权

十一、师生关系的定义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十二、师生关系的特点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十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①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

②尊重、关爱、理解学生

③主动与学生交流,善与学生沟通

④完善自我,提升人格魅力

第十二章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在管理中的地位

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二、班主任工作内容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三、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五、班集体特征

有明确的目标一定的组织机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灵相通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