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761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docx

高二语文上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上学期一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涂卡时请按照题目的顺序依次来涂。

第Ⅰ卷(共6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

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

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

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

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

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

它也就是“道”。

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

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

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

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

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

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

则按照“夷人”对待。

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

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

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

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

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

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

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

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

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

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

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

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

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

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8分)

(一)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

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安曰:

“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

”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

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安曰: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

“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

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安独曰:

“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恨之,曰:

“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肃宗诏报曰:

“久议沉滞,各有所志。

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

”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有司畏惮,莫敢言者。

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

窦氏大恨。

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

指俘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考:

考察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按:

查办

C.帝感悟,即报许报:

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遮:

遮蔽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②遂见用于小邑

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C.①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②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D.①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

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

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

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

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3分)

译文:

⑵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4分)

译文:

⑶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11分)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问药臼竹问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注)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

指杜鹃,传说杜鹃的叫声犹人言“不如归去”

8.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5分)

9.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

请对此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8分一空一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海不厌深。

,天下归心。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3)此情可待成追忆,。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

(5),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共21分)

另一片天空

韩少功

①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

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以看到奇妙的细胞结构,雪花状的或蜂窝状的,水晶状的或胞胎状的。

我们还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电子)绕着恒星(原子核)飞旋的太阳系,看到一颗微尘里缓缓推移和熠熠闪光的星云。

②但人们不习惯凝视,总是长于奔走和张望。

我曾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眼睁睁看着不少朋友去了北京或上海,德国或南非。

我的机会也来了。

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有人找我谈话,动员我去中国作协工作。

两位已入仕途的文学界朋友,也在宾馆里私下劝我直至深夜,说如果你不到北京,不到某个位置,很多东西没法看到,岂不有点可惜?

③我相信朋友的好意,相信自己一旦错过了北京,会确实错过很多见识。

但那又怎么样?

我还没有到过南极洲,没有到过月亮,没有到过火星,没有到过银河系以外的空间。

我也不可能看到22世纪以及往后更远的年代,看到儿童们在幼儿园里耍弄基因玩具,看到妇人们在杂货店购买核子炊具,看到太空旅游的星际列车和激光天梯,看到人类用药片或芯片改变人性——那样的世界会不会像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同样把我吓晕?

从这一点看,即使进入京城,我仍然是一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即便我能够风光活上三辈子乃至三十辈子,同样难以做到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

我仍然不可能走出自己近乎逼仄和速朽的身体,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前面仍有地平线和太平间的冷冷拦截。

④旅游是对履历的一种弥补,旅游业鼓励人们对世界展开足迹扩张和镜头攻略,引导人们朝远看和朝外看。

但旅游者的看,不过是把大多数已经出现在媒体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核对和印证;不过是把已被他人用眼光品尝过的场景,再来一次残渣咀嚼和旧货收买。

其一般过程,是交出一笔钱以后,被交通工具规定了观察线路,被旅游设施规定了观察方位,被讲解员规定了观察时的联想,还有“到此一游”的摆拍地点以及固定的笑容。

旅游者于是心满意足:

天下第一峰呵,举世无双呵,不虚此行呵,诸如此类。

⑤他们离世界越来越远。

⑥我是个不可救药的旅者,连黄山、庐山等等都没有去过。

一听哪里火就对哪里怕。

在我看来,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

F•佩索阿说,他更愿意“游历第八大洲”,即蜗居斗室里的个人想象。

我没有他那样自闭,只是相信空间还有另一种展开方式,相信人们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种远行,比方以前面的荒坡一角为目的地,订一张免费船票或免费机票,于是在手中的石片上俯瞰黄山,在杂草里发现大兴安岭,在身旁的石涧清潭中触摸太平洋。

⑦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自立宪法,发动革命,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任意创建共和国。

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捏一捏火星,搓一搓金星,摘一颗冥王星放入口袋,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举步跨进另一条银河——这一切只需要我随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