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73227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再就是构建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方式。

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青岛版教材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普遍采用的“小步子”编排方式,构建了开放的、具有一定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方式,如《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结构上进行大胆创新,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再细分大数加小数,小数加大数,而是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合在一起编排;

既保证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大的探索空间。

教材非常注重过程评价,将《标准》中关于评价的理念落到实处,关注学生的情感。

教材每个单元后都设计了“我学会了吗?

”,“丰收园”等栏目,不仅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也更好的落实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除了以上所说的与众不同教材中还出现了其它教材所没有的几个较时髦的名词:

信息窗(如信息窗一、信息窗二,一个信息窗就表示一小节);

每个信息窗又分为红点(表示新授知识)、绿点(表示巩固应用拓展内容)、问题口袋三部分。

(一)课程背景---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他们都是一群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一年级对他们而言是步入了小学生的行列,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小学生。

由于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对小学生的一些习惯还不能养成,往往带有在幼儿园时候的一些做法:

比如调皮捣蛋、行为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现在作为一名小学生,和在幼儿园有着很多的不同,很多孩子都不能适应,而且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也不同,接受的知识也不一样,所以一年级让孩子养成习惯,进行教学应该因人而异,也可以说一年级教师是最辛苦的一年。

但是我相信只要认真负责,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努力工作,可以使自己班级的学生整体基本达到相同的水平,尽量少出现最好与最坏的学生,使每个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知识水平能大径相同。

经过倒推、分析,我按照数学学科的四大领域,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实践,罗列出了与本册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领域

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标准

数学核心素养

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1.在认识10以内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实物抽象到点子图(小圆点),再抽象到数字符号的抽象过程,感知数字符号本身(0~9)的使用是数学表达的重要形式。

所表征的准确的数学意义,体验数字符号在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中的作用,知道数字符号,借助导读栏目引导学生在通过数学文化、数学史的知识了解数字符号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同时,体会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

2.借助具体情境,通过使用圆片等学具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让学生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认识关系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初步体验关系符号在数学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

数的运算

①10以内的加减法。

②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⑴在10以内加减法教学中,借助学具操作、直观图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为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奠定基础。

(要达到口算的要求,不能停留在直观操作上)

⑵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借助“捆合”小棒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加法的口算,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探索规律

1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数感:

抽象思想—符号意识数感

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

《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课程内容”

图形与

几何

1.认识图形(常见的立体图形)

2.认识位置上、下、左、右

空间观念:

⑴在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拼、摆等活动获得感性认识,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形成正确的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

⑵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感知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

(3)在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位置时,引导学生能够根据语言描述想象出物体的相对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模型思想

统计与概率:

1.抽象思想—分类思想

在按标准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比较,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表达和交流,体验统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初步感知分类思想是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2.逻辑推理—归纳推理

在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过程中,创设或利用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引导学生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比较的方法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综合实践

1找周围的数②分积木

探究规律分类思想

(一)课程背景-----本册教材中编排的内容。

本册教材编排的内容包括:

编排内容

1.七个单元的新内容

数与代数:

数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图形与几何:

四单元认识位置, 

六单元认识图形。

分类与比较、统计

2.2个综合与实践:

找找周围的数,分积木。

3.2个“智慧广场:

解决重叠问题,移多补少问题。

4.1个回顾整理(总复习)

(一)课程背景-----本册内容与前后内容的联系。

前内容

本册内容

后内容

认识10以内的数

20以内数的认识

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以内数的分合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位置。

认识位置、认识图形。

下册认识图形---平面图形

数物体的个数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统计表

观察和排列的能力

智慧广场:

用“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

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

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估算,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在估计物体个数和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通过算法多样化,体会优化思想。

4.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数学思考

(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

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减法含义以及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选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计算,初步学会有根据的思考;

通过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初步感受思维活动的条理性、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几何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不同物体分类整理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初步体会统计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初步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

(5)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分析、推理,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际情景和问题,发展简单的合理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三)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1.海底世界--数数

2.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

(1)1-10各数的认识及大小比较(2)0的认识

3.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 

(1)10以内数的加法 

(2)10以内数的减法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4)探索规律

4.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1)11-20各数的认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小小运动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 

(2) 8加几(3)7加几

图形与几何

1.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柱和球的认识

2.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 

(1)左右、前后、上下方位的认识 

(2)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

统计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1)分类 

(2)比较

综合与实践

1.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

2.智慧广场排序

3.智慧广场分东西

4.雪山乐园总复习

课时安排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第1课:

1-5的认识和写法

1课时

第2课时:

2-5的组成

第3课时:

0的认识

第4课时:

6-10的认识和组成

第5课时:

基数、序数及6-10的写法

第6课时:

比多少,认识大于、小于、等于号

第7课时:

单元自主练习

过程性检测

知识系统梳理及检测

检测反馈

第二单元

第1课时分类给定标准分类和自定标准分类

第2课时比较长短、高矮、厚薄、粗细等

第3课时单元复习与检测——我学会了吗

第三单元

第1课时,加法意义及5以内加法,算式读写,求和应用题,看图列式

自主练习

5以内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看图列式

0的减法,第二个红点,一图两式;

加碱应用题,自主练习

第5课时,6-7的加法,渗透交换律,第一红点及绿点

第6时:

0的加法,一图写两算式,深化求和应用题,自主练习

减法意义及7以内减法,算式读写,求剩余应用题,看图列式

第9课时:

窗4自主练习

第10课时:

8-9的加法

第11课时:

8-9的减法与窗5自主练习

第12课时:

10的加减法窗6自主练习

第13课时:

10以内连加,第一个红点

第14课时:

,1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第15课时:

自主练习,含前几个信息窗内容

第16课时:

回顾整理侧重10以内加法、连加及自主练习

第17课时:

回顾整理侧重10以内减法、连减、混合及自主练习

期中检测

知识系统梳理及期中检测

2课时

期中检测反馈

第四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左右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第5单元

11-19的数数,数位的名称意义,数的组成读写

20的认识

十几加几及十几减几(不进不退)

第6单元

认识图形

第7单元

9加几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求和应用题

窗1自主练习

7、6加几

窗3自主练习

侧重复习进位加法计算

侧重复习解决问题

综合复习

综合复习

(一)

综合复习

(二)

套题训练

期末考试

知识系统梳理及期末检测

【课程实施】

课程资源:

1.教材: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进行再次开发整合。

2.练习:

课本上的习题及精选的习题。

3.自制:

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卡片、模型等教具。

4.课程标准: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学生对内容标准进行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5.教师用书:

参考教师用书中教学建议实施教学。

6.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那么数学的天空更美丽,学生会更愉悦。

同时,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学生如淋春雨,如饮甘泉,将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活动

基础型课程(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等)

1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分类与比较——3课时

10以内的加减法——19课时

认识位置——2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认识图形2——11课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9课时

拓展型课程(复习课、活动课、实践课等)

复习课:

1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

分类与比较——1课时

10以内的加减法——1课时

认识位置——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1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3课时

活动课:

认识图形——2课时

(四)课程实施:

新授课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学习对象的直接感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3.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

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数感、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空间观念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

练习课

1.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

2.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3.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避免单一机械训练

复习课

1.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都处在浅显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程评价: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和多种形式的作业进行评价,可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课堂情况

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是否自主探究、是否主动乐于与同伴合作、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通过课堂随时观察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状态(预习、课前准备、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

通过问题的解决,观察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情况

书写本规范书写,每个数字要按照老师设计的点儿写到位,做到饱满、美观。

实践性作业要重视,如:

制作数字卡片练习数的组成、计算。

制作钟表进一步认识时间。

画图表示加减法含义。

跳方格认识位置等等。

口头性作业:

背数的组成,说一说每单元的学习内容等等。

多种练习题,错题是否订正到位。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权重:

40%)

(1)考勤(10分)

(2)课堂表现:

课堂纪律及参与互动、小组讨论等(10分)

如:

纪律方面:

如有迟到旷课等要及时调查原因,属无故违纪者扣除综合素质评定分数;

课堂参与度方面:

积极参与互动、小组讨论、发言的给予学生相应的表扬和批评,并奖励积分。

(3)作业(10分)

必须按时完成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及不交作业的的学生要一一记录,督促补充完整,同时记入综合素质评定。

(4)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10分)

对于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按活动表现及成果给予奖励积分。

二.结果性评价:

纸质性测试评价和游园评价相结合。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权重:

60%)

(1)单元综合练习评价(20分)

(2)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40分)

达到优秀者每次加20分,达到良好者加10分。

三.评价主体和方式尽可能多样化。

1.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和鼓励性的物质奖励相结合。

如;

作业书写认真、工整并全对,奖励小红花、等级+评语等等。

2.评定等级:

课堂学习:

对认真听讲、发言积极的孩子奖励一枚小印章,10个小印章换一张表扬信。

作业:

圈(漂亮的数字)、写(激励性的评语)、盖(美丽的小印章)相结合。

不定期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

所需条件

1.教师: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2.设备:

学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所需的各种教具、学具。

3.制度:

每周二的教研要落地生根,切实达到共同研教,研学目的。

4.学生:

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听讲、表达、书写、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5.家长: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引领低年级家长,密切家校合作,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