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7202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二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二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一轮复习教师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注】 ①碧湘门:

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

②行(há

nɡ):

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

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属于炼字类题目。

“地卑”即地势低,“沉”,使动用法,使……沉没。

“沉”的主语是“江势”,宾语是“山”。

这样,锤炼得好的字就是“沉”字无疑了。

“沉”写出了水势之大,同时使景物具有动感。

解答本题,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

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

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①“沉”字好,这里是淹没的意思。

②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茫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③“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又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胡兴安夜别(何 逊)

居人①行转轼②,客子暂维③舟。

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路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园秋。

【注】 ①居人:

指送行者胡兴安。

②行转轼:

将要掉转车回去。

③维:

栓、系。

(1)诗中的“笑”字,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 

(1)离别之际,诗人强颜欢笑(苦笑),这是以“笑”衬(写、表现)“愁”。

写出诗人不忍分别的心情。

(写出“强笑、苦笑”并有简要分析即可)

4、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栏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请赏析“乱洒衰荷”中的“乱”字的妙处。

答:

一是写出雨跳珠乱溅的视觉景象和雨洒衰荷发出的凌乱声响,一是表现出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心绪之乱。

5、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钓鱼湾(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1)“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中哪个字锤炼的好,请简要赏析。

“乱”字。

一是写出杏花纷繁茂盛、纷纷凋零的景象,一是表现等待情人的主人公忐忑不安的纷乱心绪。

6、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指寺庙)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请赏析“画出西南四五峰”中的“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画”字写出山峰从云雾中显露出来的景象,用拟人手法,赋予云以生命。

“画出”生动表现出山峰的美妙如画,也表现观者——诗人的惊奇与喜悦之情。

7、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乞终养未许

[明]邵 宝

乞归未许奈亲何?

帝里风光梦里过。

三月春寒青草短,五湖天远白云多。

客囊衣在缝犹密,驿骑书来字欲磨。

圣主恩深臣分浅,百年心事两蹉跎。

【问题】颈联上、下两句中最有表现力的分别是哪一个字?

【参考答案】分别是“密”和“磨”。

作者多年客寓京城,行囊中母亲所缝的衣服仍保存着,针线仍绵密;

驿使送来的家书,作者反复抚摸、捧读,字迹都快要磨掉了。

充分突出了作者对双亲的深厚感情和深切思念。

8、(0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描绘出“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

一开篇用两个叠音词写景抒情,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另外运用叠词使诗歌富有韵律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附诗歌语言鉴赏知识:

一、鉴赏用词之妙——炼字

炼字的基本内容:

从大的范围来说,古典诗歌的炼字不出炼实词与炼虚词两个方面。

1、炼动词。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

陶潜“悠然见南山”。

“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

“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

用一个“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

而用一个“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是天地境界或者近于天地境界。

例2:

分析“云破月来花弄影”的艺术描写特色。

由于“云破月来花弄影”而使满篇生辉。

这句诗词少意多,一语三折。

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

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

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

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例3: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例5: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撼”具有夸张色彩。

2、炼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色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注意:

“孤”“独”“寒”“冷”“凉”等诗词中常见得形容词既是写景物特色,又往往是人心境的体现)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作动词来用,从视角带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自然想到春天的生机形象。

例3: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雏莺在风中长成了,梅子在雨中肥大了。

既写出了其形态,又见出其动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一个悦字,既是鸟悦,也是诗人见到青山欢鸟后的那种愉悦心情的写照。

一个空字,是说潭水涤除了尘世的杂念,使人心空明。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形象地表明了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以上各句中的“老”、“肥”、“悦”“空”、“绿”、“红”,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炼数量词。

优秀诗人的笔下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充分体现了“早梅”的特点,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4、炼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盛唐诗人善于运用虚字。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

所遇者:

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5、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

a.叠词: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

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6、倒装:

一般表强调或为了押韵的需要。

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正常表述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正常表述应为“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高二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之“分析诗眼型”课案

2012年1月22日设计:

1课时

1、梳理好诗歌“诗眼型”题目的基本类型。

2、分析诗眼型题目的解答方法。

二、概念解释

1.评析“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字词。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题中“闻笛”二字便是“题眼”,所以全诗四句中的前三句全用来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境界中来,直到最后一句才透露了诗人的本意。

2.评析“诗(词)眼”

优秀的作品中,诗有“诗眼”,词有“词眼”。

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如李清照《醉花阴》写主人公多愁善感、怜花自怜的性格情态,结尾写道: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一个“瘦”字便是全篇的词眼。

它形象地概括了全篇的词意,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与环境显得十分协调。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三、诗眼型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

请说明理由。

(二)、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感情,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第一步,明确指出作为“诗眼”的词

第二步,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营造意境和诗歌结构上的作用。

品味关键词句:

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四、答题示例

山行即事

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

一种水草。

②酲:

Ché

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③鸥性:

海鸥,性喜在海上随潮迎浪,上下飞翔。

狎(xiá

):

戏耍,玩弄。

(1)首联的“议”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1)“议”有讨论、商量的意思。

“议”字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两句是说,天空的云来来往往,忽聚忽散,仿佛在讨论要不要下雨,笔法轻快,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2)在结构上,“议”字统领了颔连和颈联,颔联写“阴”,颈联写“晴”。

五、例题选作

1、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指宫殿)。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1)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个字?

“锁”字。

一是写出满庭春色被闭锁在宫廷高墙之内的景象,一是表现宫女被锁宫中以及宫女的青春年华被锁在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解析:

阅读这首诗后不难看出,这首诗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首联写海天、山川为远景,仰视和远眺之景;

颔联写城中灯火和水中星河,颈联写古木、平沙,这两联为近景,俯视之景。

以上三联所写景物,皆望中所见,均为傍晚时分(夕)的景物。

尾联由所望的“夕”景生发感想,邀请朋友来此“消暑”。

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对全诗的每一联进行简单分析,点明各联跟“夕”或“望”的关系即可。

示例一:

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

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

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作者在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招客”。

示例二:

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

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视之景;

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

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送李端(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

试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

在这样凄凉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

“离别自堪悲”这一句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

“寒云”“暮雪”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

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

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这首诗“凉”字下得独特,是全诗的诗眼,试分析。

一个“凉”字,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

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

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

这一字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酒泉子(潘阆)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作简要分析。

“忆”字提挈全词。

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诗人念念不忘;

另一方面,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实中脱开,转入回忆,全词围绕“忆”字展开对西湖美好的描写。

用感情带动写景,以景寓情,寄托了词人的“出尘”思想。

小结: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一从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二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如开头则统领全诗,结尾则总括全诗,贯穿全诗则是全诗情线物线。

高二语文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语言》之“分析语言特色型”课案

2012年1月24日设计:

1、梳理古诗的语言风格,熟悉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并能用实例来诠释。

2、分析语言特色型题目的解答方法。

二、分析语言风格型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一)、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3、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三)、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春 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 ①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②“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③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送春归”“和春住”。

想象别致,意蕴生动。

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词

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宫词》语言风格含蓄。

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羞。

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心理。

把主旨表达得委婉含蓄。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语言风格自然清新,如“堂上燕”、“水中鸥”,意象浅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口语化,自然质朴。

作者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此时的闲适心境。

一、了解常见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清新,有的古朴。

人称李白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便是一种清新美。

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

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

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

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雅致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靓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饱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给人一种清新美。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