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7012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这就是我眼中的货币,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中出现的新的货币形态。

 

货币银行学形考——第二次作业

【问题讨论】结合我国信用发展状况,讨论利率如何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考核目的:

这是一道讨论题,希望通过师生教学交互和同学们之间的协作学习与相互启发,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大家对利率在现代经济和金融发展中作用的认识,为以后更好的研究其他金融问题和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奠定良好基础;

利率是少数几个既能在宏观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又能在微观经济中发挥作用的经济变量之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通过深入讨论,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为充分发挥其作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4~6章的教学内容;

(2)掌握有关利率的概念、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3)掌握利率在宏、微观经济中的功能与作用,清楚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4)由辅导教师组织学习小组讨论,每组5~10人为宜。

(5)讨论结束后每人完成不低于600字的作用。

解题思路:

(1)讨论应从信用与利率的关系入手;

(2)必须清楚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

(3)讨论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4)清楚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化解方法。

解答:

降息对经济的作用

利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经济繁荣时,利息就会上调,提高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使资金回笼;

反之,当经济萧条,不景气的时候,利息就会下调,把资金存入银行的收益减少,人们便会把存款变为投资或者消费,导致资金流出银行,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

一般来说,降息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更多的资金,因此有利于股价上涨。

降息会推动企业贷款扩大再生产,鼓励消费者贷款购买大件商品,鼓励金融炒家借钱炒作促进股市繁荣,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促进出口,减少进口,推动通货膨胀,使经济逐渐过热。

比如说:

1996年第一次降息,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98%和0.75%,居民消费倾向很快上升6.6个百分点,股市一个历时超过两年的大牛市从此拉开了序幕。

  1996年第二次降息,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1.5%和1.2%,对沪深股市带来新的刺激,并在当年年底冲上了历史的高峰。

  1998年第一次降息,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16%和0.6%,为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资金环境。

  1998年第二次降息,存、贷款年利率平均降幅分别为0.49%和1.12%,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内需的扩大。

由此不难看出降息有利于股票市场的上涨,有利于拉动内需。

股票上涨,投资者名义财富增加,消费意愿会加强。

于是,股市活起来、债市火起来,会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向拉动经济。

所以,与其说是股市提反应了经济,不如说是股市拉动了经济。

降息不会直接刺激经济,而会直接刺激投资。

但刺激投资,就等于间接刺激经济。

近年来,我国也比较重视货币政策,自1996年以来,已连续多次下调利率,仅2008年下半年,就连续5次下调利率以刺激总需求。

2008年9月16日、10月8日、10月29日、11月27日,连续4次降息,70天时间内,大约平均每20天降息一次。

降息频率之高,历史罕见。

央行在前三次降息每次调幅为0.27个百分点,第四次降息大幅下调1年期存贷款利率108个BP。

按之前幅度算相当于四次降息,是11年来的最大降幅。

只有在1996年和1997年,央行曾两次降息1.8%可与之“媲美”,当时恰逢亚洲金融危机。

  那么08年央行为什么多次、大幅度降息呢?

我认为,这是宏观调控当局对未来经济走势判断基础上作出的选择,降息的根本目的是增加信贷资金供应量,刺激消费,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降低贷款成本。

尽管还存在增加供应量后银行是否愿意加大贷款力度的利益权衡问题,但整体来看,贷款基数大了,企业能获得的信贷资金也会增加。

随着通货膨胀的快速回落,实际利率也出现了快速的上升,即使央行前期连续降息,但降息幅度仍然不及通胀回落的幅度。

实际利率的抬升,使得居民储蓄的意愿增强,由此也造成了M1增速的大幅回落,增速已跌至历史低位。

我们一直在看到央行多次降息,使得降息速度加快主要是由于通胀回落很快,为降息打开足够空间。

同时,企业盈利迅速恶化,需要采取更大的降息措施加以支持。

在全球大幅降息背景下,为了降低汇率升值压力,需要我们加快降息的步骤。

我认为央行货币政策的操作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对经济快速下行的风险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货币银行学形考——第三次作业

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进入21世纪,中国为了应对入世承诺,以引入外资战略合作者的方式对银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却因此引发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议。

其背景如下:

2001年,汇丰银行以每股2.49元人民币入股上海银行,获得每年每股0.5元左右的回报,五年就能收回初始投资,并拥有了上海银行8%的股份;

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并拥有了19.9%股份。

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200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46.05亿元人民币。

按此估计,汇丰银行2005年就可从交通银行创造的利润中分得20亿元人民币左右,5年左右就可收回在交行的投资,并获得了对中国第五大银行的永久控制权。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引资更是激发了这一争论,成为“银行贱卖论”的主要导火索:

2004年交通银行引进汇丰银行,获得86%的资产溢价;

2005年建行股权转让却仅获得17%的净资产溢价,中行获得的溢价更低,只有10%,而对工行的股权转让也只有15%的溢价预期。

在首次公开发行之前,建行以每股1.15元左右的价格售予美国银行和淡马锡,仅建行公众招股价每股2.35元的一半;

苏格兰皇家银行和淡马锡控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了中国银行10%的股份,美国银行和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分别以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持有建设银行9%和5.1%的股份;

高盛、安联和运通三家战略投资者组成的财团将以36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入工行10%的股份。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经济行为,“银行贱卖”论被激化。

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深层理解与把握,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方向与内涵,增强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径与方法的理解,加深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1)认真研读上面给出的“关于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材料和教材第7~9章的内容,写一份案例分析材料,对上述争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自圆其说”。

(2)分析材料应完整、准确阐述案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或建议。

(3)字数不少于600字。

(1)清楚我国银行改革为何要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

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差距?

(2)从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水平角度分析;

(3)解释何谓“贱卖”?

可自己给出一个定义,然后依据这一定义进行解析;

(4)从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绩效比较方面也可有所分析;

(5)可以结合建行、中行等上市银行目前的状况深入讨论。

2008年美国银行以每股约2.42港元的行权价格增持60亿股建行H股,就这一事,再次引爆了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的争论。

这已是2003年国有银行改制启动以来第二次引发“贱卖论”。

按照08年6月的交易所报价来看,建行A股的每股价格为6.35元,建行H股的每股价格为6.7港元。

与美国银行出售的每股2.42港元相比,美国银行的出价仅为市价的3折左右,建行“贱卖”看上去似乎相当成立。

但是国有银行是否被贱卖呢?

我认为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

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几十年不同体制、机制的模式选择,已经看到非市场化、国际化的国有商业银行即将走到自身历史的终点,再不脱胎换骨,难以应对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满后的全面开放和竞争。

国有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是银行改革的一条重要路径。

建行在介绍股东权益时,列出“截至2002年12月31日止,本行累计亏损为人民币1332亿元,反映当日以前本行按照国际财务报报告准则计算的期间累计净亏损。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2003年底国家注资225亿美元(1862亿元人民币)的外汇资本金,建行已经是资不抵债、亏损上千亿元的银行了,甚至也可以说“技术上是破产了”。

2005年建行上市后,于2006年率先公开发布了上市后的财务报告。

报告指出:

2005年建设银行实现税前利润553.64亿元,比2004年增加41.65亿元,增幅达8.1%。

净利润为470.96亿元,比2004年同期微降4%。

建行04年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为1.11%,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达21.59%。

贷款质量继续提升,不良贷款率从2004年底的3.92%下降至2005年底的3.84%。

而衡量一家银行实力如何的核心指标――资本充足率,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止,建行资本充足率达到13.57%,较04年提高2.28%,在国内同业和全球新兴市场中均处于较高水平。

我们在看一看2009年3月末建行银行发布的2008年年报。

2008年,实现净利润926.4亿元,增长34.0%;

资产总额破1万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14.5%。

截至2008年12月31日,净利息收益率较上年上升6个基点至3.2%;

平均资产回报率、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达到1.3%和20.7%,较上年增长0.16和1.18个百分点,居全球银行业最好水平。

资本充足率为12.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0.2%,均保持在管理目标之内。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建行在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给国有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主要体现在:

1、有助于国有银行在境外成功募资上市。

2、有助于国有银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3、有助于提高引资企业无形资产,提升引资企业形象和市场价值。

我们要看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会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国有银行并不是转让所有股份,国家仍然占大头。

2001年底我国政府才放开了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的限制,单家外资机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15%,所有外资机构投资比例不得超过20%。

2003年12月8日,银监会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该办法允许战略投资者入股我国商业银行,同时调高投资比例,单家外资机构最高入股比例从15%提升20%,所有外资机构最高入股比例从20%提升至25%。

这个比例相对来说只是一小部分,并不会威胁到国有银行。

所以我们不能仅从净资产定价、境外投资者收益、股权交易对等性等方面的对比就认为国有银行被贱卖,我们应当看到引进境外投资者对国有银行发展的好处,从多方面认识。

让我们在看一看韩国银行业引进外资的经验: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实施了非常积极的银行业外资战略,到2004年韩国银行业的外资比例已经从1997年以前的不足1%增加到30%,而不良贷款率则从1999年的8.3%下降到2002年的1.9%,资本充足率和资产回报率等主要指标都有了明显好转。

  韩国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做的是更积极地引进外资,让外资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担心外资将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

所以我认为国有银行没有被贱卖。

货币银行学形考——第四次作业

【材料一】尚福林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之初,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政策、制度过于注重市场的筹资功能,而忽视完善和全面发挥资本市场本应有的功能,这也是近年来市场上投资者信心下降,市场长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完善市场功能实质上是恢复市场应有的作用,这是十一五期间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资本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可以使国家宏观调控更为灵活有效,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增强竞争力,并且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增加财富的机会。

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功能,要通过基础性制度建设和不断深化改革,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重融资、轻改制和重投资、轻回报的现象,提高资本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效率。

同时,要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形成包括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和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在内的基本产品系列,满足投资者对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多样化的交易体系、交易方式的要求,满足投资者对投资避险工具和各种投资组合工具的需求,使资本市场真正成为一个对融资者和投资者都具有吸引力的功能完善的市场。

——摘引自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05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不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没有发展起一个有效的公司债券市场。

在中国,企业债市场仅仅占整个金融资产存量的5%,而印度的这一比例只有1%。

但是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公司债券存量正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几乎是零增长。

——转引自戴安娜·

法利阿尼塔·

马切法·

基发表在《经济》杂志“中国金融资产规模远大于印度效率却远比印度差”一文(作者均为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研究人员)

这是一道材料分析题。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点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化对学习重点的理解和认识。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资本市场除了筹资功能,还有哪些主要功能?

你是怎么理解这些功能的?

(2)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你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什么具体建议?

(1)在复习金融市场各章的学习要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2)全面认识资本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3)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结构问题入手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和转型需求,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但是,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处于类似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新兴资本市场相比,以及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股份流通比例有待提高。

资本市场长期存在整体规模偏小,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比例失衡。

2007年,境内直接融资筹资额与同期银行贷款增加额之比,虽然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多,但仍只有21.9%。

虽然逐步提高但是仍然偏低。

债券市场规模仅相当于股票市场规模的26.7%,远低于美国等成熟市场,甚至低于韩国、印度等国家,结构失衡问题较突出。

更为重要的是,实际流入流通市场的股份比例仅为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8.4%,尤其是大市值股票实际流入流通领域的股份比例过低,例如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在我国上市比例均不到10%。

我国仍处于转轨过程中,市场价格对于经济资源的分配和企业行为的约束,还没有达到纯粹市场经济的水准,而我国资本市场也尚未形成真正的资本约束机制。

股票发行仍然存在繁杂的行政控制环节和过多的审批程序,在很大程度上都由证监会决定。

市场间相互分割,缺乏必要的套利机制,降低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而已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也有待提高,加之现有退市制度缺乏足够的灵活性,退市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被固化,又缺乏市场化的收购兼并机制,所以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品质难以得到持续有效提高,多数企业仍然视上市为简单的融资行为。

我国证券公司实力较弱,现有100多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7,000亿元,管理资产总值800多亿元,尚不及一些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的资产规模。

多数公司盈利模式同质,经纪业务在盈利中占比过高,直接投资、并购咨询等业务尚未有效开展。

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主要在于股权结构不合理,存在两种极端情况:

相当一部分证券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单一,大股东控制管理层的现象较为突出,另外,一些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又过于分散,股东会、董事长对管理层的监督控制不足,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市场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仍然存在,须要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加以解决。

我们应当大力推进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建设,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大力发展主板市场;

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板建设;

加快推动创业板建设;

构建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

建立适应不同层次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转板机制;

完善登记、托管和结算体系。

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和转型的客观需求,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差距和面临的挑战,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市场发展阶段的特点,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制定资本市场发展战略,将为资本市场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货币银行学形考——第五次作业

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相关数据分析汇率的作用

这是一道综合思考题,同时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方向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同学们不仅要从人民币汇率最近的变动数据入手去探讨问题,而且要深刻认识货币理论发展、货币制度变革同汇率变动之间的理论和实践渊源,以及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在把理论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同时,提高同学们利用实例来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改革政策的理解。

(1)认真审题并重点研读教材第1~3章,尤其是有关汇率的决

定与影响因素、汇率制度的演进等内容,清楚货币制度发展演变同汇率制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2)认真阅读下面这段文字: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并据以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

(3)举例说明时视域尽可能开阔,同题目紧密联系即可。

(4)论述过程不必面面俱到,但要有自己的观点。

(5)字数不低于800字。

(1)汇率制度是货币制度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发展的结果,国际货币制度是解决汇率问题的根源;

(2)我国目前实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为基础的;

(3)目前人民币的汇价趋势是不断升值,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4)我国人民币汇率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以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不仅直接牵涉到宏观经济的稳定,经济总量的增长,更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

尤其是自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直接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多困境及挑战。

1、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相当于提升了与出口有关的价格,当生产出口商品使用本国原材料时,在人民币国内价值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出口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出口减少;

人民币国内价值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仍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涨,导致商品的出口减少;

人民币国内价值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是否上涨及上涨幅度的大小,由人民币国内升值使出口商品本币价格下降的幅度和人民币升值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的幅度共同决定,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引起出口增加;

若前者等于后者,则不影响出口;

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只会较少地减少商品出口。

 

纺织品和服装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

由于国内纺织品和服装市场竞争激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大多采取定牌加工形式,而很少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所以出口价格一般压得比较低,企业利润空间一般只有3%左右。

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一部分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将面临较大困难。

同时,我国沿海地区劳工成本亦在提高,沿海一部分小的服装加工出口企业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长总体上将会放慢。

但是,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并不会根本改变我国纺织和服装业的低价位优势。

纺织业中织、染生产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度高,我国在这方面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一些主要竞争对手。

此外,我国纺织服装业还具有规模大、集聚度高、配套能力强和劳工素质较好等综合优势,所以,大部分纺织品和服装加工业不会因为人民币升值就转移到国外去。

有的可能转移到内地。

低价竞销行为将受到一定遏制。

这对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的平稳增长和附加价值提高是有益的。

2、人民币升值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进口价格,对于我国更多的利用国外资源、更多地进口国外先进设备、技术是一定程度上的鼓励。

中高档消费品进口需求受到成本降低的刺激,也会出现更大程度的扩张。

这些均有利于我国的产业技术进步和更好地实现贸易中的比较利益。

我国进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主要有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钢铁、石化、航空、交通、电力设备等,人民币升值将使大宗交易的进口成本降低,进而改善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这对我国经济建设是一个重大利好。

由于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会降低,来料、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实际上继续受到鼓励。

我国加工贸易正面临着产业升级和区域转移的双重任务。

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加工贸易已经十分发达,很多地区几乎到了无地发展的饱和状态,需要通过产业和技术升级,提高加工贸易的档次和增值率;

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则相对滞后,需要扩大加工贸易规模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人民币的适度升值,总体上将呼应和推动加工贸易的升级和区域转移。

3、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1)人民币升值会促进进口进一步增强,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大大消弱其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升值,使国内大量相关企业面临优质进口产品的更大冲击,同时,出口企业在价格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被大大削弱,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导致自身贸易条件恶化和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

(2)人民币升值过快过猛,将造成我国出口的大幅缩减,影响国民经济平稳增长。

一方面,可能造成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回落,这样不仅对资源性、低价位和低附加值商品,也会对整个出口加工产业发展以及就业造成较大打击;

另一方面,是可能刺激一部分商品大量进口,冲击国内市场,甚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