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6831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下载.docx

浙贝母主产于浙江磐安、鄞州(鄞县),东阳、缙云、永康、余姚等地也有栽培。

而上海市、江苏大丰、南通、海门、如东等地栽培的浙贝母,多为浙江提供种源。

现 

磐安县浙贝母常年栽培面积在1万亩以上。

浙贝母为大宗常用中药材,常年用量约在2500吨,出口1200左右,商品浙贝母完全靠人工栽培提供。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磐安县浙贝母产业提升工程

2、建设性质:

新建

3、建设单位:

磐安县新渥浙贝母专业合作社

4、协作单位:

磐安县中药材研究所

5、建设地点:

磐安县新渥镇、冷水镇

6、建设年限:

一年,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

7、建设内容及规模:

以合作社加农户的形式,在浙贝母主产区新渥镇、冷水镇建立设施栽培浙贝母核心基地600亩;

与县中药材研究所合作,研究设施栽培条件下最佳产量及质量的农艺措施;

改变硫磺熏蒸的传统加工方法,引进浙贝母鲜切烘干技术,实行无硫加工,加工量达到干品300吨以上。

8、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项目区内的栽培方式、栽培技术、质量管理及加工等各个环节都有着全面的提升,浙贝母单位产量增加20%以上,质量有显著提高,无硫加工率100%。

项目区成为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管理规范、环境友好、品质优良、效益良好的典范,为全面推广打下基础。

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附表1):

标准大棚建设,600亩标准钢架单体大棚建设,每亩1.6万元,共960万元,根据县财政发展农业扶持政策,可享受县财政补助324万元,申请国家扶持200万元,银行贷款200万元,其余由合作社社员自筹。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操作路路面硬化约5000M,90万元,水源及灌溉渠道建设40万元,享受县财政补助60万元,申请国家扶持40万元,银行贷款20万元,合作社自筹10万元。

土壤改良,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500公斤,石灰60公斤,计52万元,申请国家补贴30万元,其余由合作社社员自筹。

科研经费3万元,由合作社自筹。

科研用仪器,3万元,由合作社自筹。

检测费,包括土壤、空气、水等环境检测与科研检测,15万元,由合作社自筹。

加工场所1000㎡,包括贝母清洗、切片、烘房及污水处理,共100万元,申请国家扶持40万元,其余由银行贷款与合作社自筹解决。

仓储200㎡,包括原料及成品的仓储,共40万元,申请国家扶持10万元,其余由银行贷款及合作社自筹解决。

烘干设备,用木柴作热源的烘房15套,每套4万元,计60万元,申请国家扶持20万元,享受财政补助18万元,其余由银行贷款及合作社自筹解决。

引进大中型微波烘干设备一套,20万元,享受财政补助6万元,申请国家扶持5万元,其余由银行贷款及合作社自筹解决。

、其他清洗设备、切片设备、技术培训、基地管理及其他等费用共计14.2万元,享受财政补助1.6万元以外,均由合作社自筹解决。

10、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增产效益根据试验,大籽栽培的增产8.9%,中籽栽培的增产59.5%,小籽栽培的增产33.1%(见附表2),平均增产26.18%,按照2012年春平均单产186.3公斤计,亩增48.7公斤,600亩面积可增产29220公斤,以2012年春的市场价每公斤86元计,可增收251.3万元。

●减支效益减少农药用量,由于多年连作,浙贝母的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浙贝母的一个生产周期,露地栽培病虫害防治要5~6次,大棚栽培由于是避雨栽培,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的防治次数为2~3次,可节省农药费每亩16元左右,600亩计,共节省农药费9600元。

同时,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也可以减少肥料成本。

●质量效益提高经济价值,2012年鲜切烘干的浙贝母比硫磺熏蒸晒干的浙贝母市场价每公斤提高22元,而烘干成本如以木柴当热源,每公斤为0.80元左右,每吨可提升3600元,加工300吨,可产生经济效益108万元。

同时,也没有了硫磺的支出。

社会效益

●节约了土地按平均产量计,露地栽培600亩可产出浙贝母111780公斤,如大棚栽培,产出同样的浙贝母,则只需475.7亩耕地,可以腾出耕地124.3亩。

●保证了安全在减少农药用量而减少农药污染的同时,采用鲜切烘干技术,杜绝了硫的污染,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使广大患者吃上放心药。

●稳定了市场实行设施栽培后,提高了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能做到稳产高产,市场供应也就相对平稳。

生态效益

●减少了农业的面源污染设施栽培后,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也随之减少;

水土流失减少,肥料的利用率也随之提高。

●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用硫磺熏蒸晒干的方法,按加工每百公斤鲜贝母需3公斤硫磺计算,加工300吨干贝母(贝母的折干率约为30%,300吨干贝母则需1000吨鲜贝母)需硫磺30吨,产生SO2在60吨以上。

采用鲜切烘干技术后,不用硫磺熏蒸,减少了大气的污染。

二、立项依据

1、项目背景

磐安是个农业县,农业产值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以上,而作为“中国药材之乡”,中药材的年种植面积都在6万亩以上,中药材生产在整个农业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磐安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中药材的生产,历年来把中药材的生产摆在突出的位置,制订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磐安中药材产业的稳固发展提供了保障。

浙贝母是磐安中药材产业中的主导品种之一,常年栽培面积在1万亩以上,产商品贝母1600吨左右(约有2000亩作为留种面积,未计入商品贝母产量),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主产区。

但近年来,浙贝母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产量逐年下降

磐安浙贝母的产地相对集中,主要集中新渥、冷水二镇,浙贝母的种植只能是多年连作,随着种植年份增加,土地肥力、连作障碍等因素影响了浙贝母的产量,其单位产量有着逐年下降趋势(见附图),种鳞茎与鲜品之比由原先的1:

3降低到目前的1:

2.2左右。

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大

近年自然灾害频繁,据统计2000-2010年在浙贝母出苗后出现4次下雪或倒春寒,分别为2005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浙贝母易遭受低温等自然灾害,如2010年浙贝母遭受3月上中旬的低温冻害,产量损失50%以上,导致当年浙贝母价格的上涨;

2012年春季的长期阴雨,也使产量减少12%以上(见附图)。

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对药品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浙贝母原来的硫磺熏蒸晒干的加工方法,由于硫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安全性,因此相关部门已严令禁止在加工干燥过程中采用硫磺熏蒸的方法。

因此,探索浙贝母的稳产高产途径,寻求新的加工工艺替代硫磺熏蒸,作为主产区的磐安已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

2、必要性

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设施农业在调控温、光、湿(水分)、肥等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在蔬菜、花卉、水果(果品)等农业生产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浙贝母(中药材)生产上应用设施栽培,将是发展的必然。

提高单产的要求。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的现状决定了要增加产量,提高单产是必由之路,本项目能提高浙贝母单产20%以上,如能全面推广,对节约土地、平衡农产品供应有着重要意义。

稳定市场供应的要求。

浙贝母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制约比较大。

采用设施栽培的方式,能有效抗御自然灾害,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因此,对稳定市场供应、平衡市场价格、减轻患者负担都有重大作用。

改善农业环境的要求。

土壤酸化、肥力退化、乱施滥用农药化肥、水土流失严重等现象普遍,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江河富营养化。

实行设施栽培后,可有效减少土壤肥水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药肥料施用量。

全面推广后,对改善农业生态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都有现实意义。

满足人们对浙贝母安全性的要求。

本项目实施浙贝母的无硫加工,杜绝了硫磺熏蒸晒干的加工方法,避免了硫对浙贝母的污染,从而提高了浙贝母的安全性,也满足了人们对产品的安全要求。

环境保护的要求。

实行无硫加工,项目区即能减少SO2的排放量60吨以上,如全面推广,仅磐安就能减少SO2的排放量320吨以上,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

本项目除加工合作社社员的贝母约130吨之外,为其他农户代加工厂170吨左右。

在经营规模不是很大,无硫加工一家一户难以实行的情况下,为农户代加工,即是探索在禁止硫磺熏蒸的情况下,解决农户困难的路子,也为全面推广无硫加工铺了路,对顺利推广无硫加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保证药材质量,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要求。

道地药材有其特殊的成份和独特的疗效。

近年来,一是许多地方把发展中药材生产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子,大力发展中药材而忽视了药材的道地性,导致质量下降;

二是一些制药厂和经营者只重价格而不重质量,致使低价而不道地的药材大行其道;

三是道地药材产区只求产量、只图省力,滥施化肥等而使药材质量下降。

由于原药材的质量较差,直接影响了中药组方和中成药的质量,导致疗效不佳,从而引起人们对中医药的质疑。

本项目实施,能保证较高的有效成分和稳定的质量,从而确保了疗效,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也能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起积极意义。

3、可行性

有着良好的基础

新渥、冷水二镇是磐安贝母的主产区,2012年春浙贝母的种植面积6100亩,占全县的55%以上,是新渥冷水镇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

“浙八味特产磐安中国药材城”即在新渥镇境内,信息畅通,流通方便。

设施栽培已经过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于2012年春进行了浙贝母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设施栽培有效地改善了浙贝母的生长环境,能显著促进早期根系的生长发育、提前10-15天出苗;

明显促进二秆的提前生长和发育进而提高产量;

后期如遇高温,采用适度的遮阴,能起到降温推迟倒禾的作用,可延长生育期15天左右。

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大籽增产8.9%,中籽增产59.5%,小籽(大籽、中籽、小籽为种鳞茎的三个档次)增产33.1%(见附表),平均增产26.18%。

浙贝母的鲜切烘干技术已基本成熟

2012年,进行了贝母鲜切烘干加工方法的尝试,结果表明,在烘干量、温度、时间、通风量等掌握恰当的情况下,烘干的贝母干燥均匀、色泽白净、无杂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受到了药商的欢迎。

鲜切烘干的贝母单价每公斤达到105元左右,比硫磺熏蒸的单价每公斤提高了22元。

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县委县政府相关政策规定,对设施农业、新技术推广、新设备引进等都实行补贴。

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浙贝母是冬春作物,在浙贝母收获后利用大棚设施栽培西瓜、生姜、甜玉米等,能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三、实施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

标准钢架大棚600亩。

路面硬化5000m及相应的水源水渠等配套设施。

1000㎡的加工场所及200㎡仓储设施。

2、规范与提升农艺措施

改良土壤,提高土壤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

推广“浙贝一号”良种。

基地内实行统一供种,良种率达到100%。

推广“浙贝母”规范化种植技术,推行《无公害中药材:

浙贝母》浙江省地方标准。

开展技术培训,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规范化生产技术培训,分发技术资料,使基地内农户能掌握规范化生产技术。

产品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3、加强科研,提升科技水平。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确定浙贝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获得优质高产的最佳农艺措施。

主要研究内容:

大棚盖膜和揭膜时间对浙贝母的生长发育、生育期及其产量的影响;

遮阴时间、遮阴率与产量的关系;

设施栽培条件下,浙贝母大小不同的种鳞茎的增产效应;

设施栽培对浙贝母有效成分的影响,提高有效成分的途径;

设施栽培条件下,浙贝母的栽种密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

4、引进无硫加工设施和加工技术

建造以木柴为热源的烘房15套,引进微波烘干设备一套及相配套的清洗切片等设备。

引进微波烘干技术,微波烘干设备与木柴烘房相比,有着温度自动控制、操作省力、质量稳定的优点,但设备成本与烘干成本相对较高。

在现阶段,以木柴热源烘房为主,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是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引进微波烘干设备与技术。

四、主要措施

1、建立项目实施组

建立项目实施组,由合作社理事长任组长,下设4个小组,分别是生产组、科研组、加工组及销售组。

2、实行项目实施责任制

把实施内容细化、量化,分解到人,明确责任。

3、制订规章制度

建立田间档案,给每块田、每块地建立档案,对各项农作措施、投入品等都能一目了然。

建立产品质量抽检制度,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

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对每批产品都能追溯到户到田到地。

建立奖惩制度,按工作业绩、产品质量等进行奖惩。

4、实行利润二次分配

利益为全体社员共享,保障每个社员权益,对所产生的利润交由全体社员会议讨论,由社员决定分配方案,提高社员的生产和管理积极性。

五、资金管理

1、项目建设的前期预备费及管理费,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程序的规定管理使用。

2、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一律实行报账制,将国家补贴和地方扶持资金按标准进行出核销,搞好项目资金记账、原始凭证管理,做到四专:

即专款、专人、专帐、专户,保证资金的正确作用。

3、本着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原则,遵循预算程序,严格按照确定的项目内容、规模、投资额度专款专用,避免超计划、超标准、超规模滥建滥用。

4、实行财务公开。

附图

表1项目投资估算及筹措方式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

总投资

资金来源

申请国家扶持

县财政补助

银行贷款

自筹

备注

1

标准大棚

600亩

960

200

324

236

社员自筹

2

基础设施

130

40

60

20

10

3

土壤改良

52

30

22

4

科研经费

5

科研用仪器

6

检测费

15

7

加工场所

1000㎡

100

50

8

仓储

200㎡

9

烘干设备(木柴)

15套

18

烘干设备(微波)

1套

11

清洗设备

4套

3.2

2.2

12

切片设备

1.6

0.6

13

技术培训

480人次

2.4

14

基地管理

1人

其他

合计

1397.2

345

409.6

310

332.6

表22012年浙贝母产量验收表

乡镇

农户

验收田面积(亩)

验收面积㎡

鲜产(㎏)

鲜亩产

(㎏/亩)

折干率%

亩产

增产%

验收时间

新渥

祠下

陈春周

棚0.2亩

94.2

99.6

704.9

33.3

234.7

14.0

5/7

大籽,去膜

对照

6.9

6.4

618.4

205.9

徐绍金

棚1亩

47.26

70.0

987.5

328.8

4.1

5.2

7.4

948.8

315.9

大籽

陈旭日

棚5亩

22.2

34.5

1036.6

345.2

10.4%

5/11

大籽、自留籽

26.5

37.3

938.8

312.6

陈阿有

11.85

328.9

77.8

5/5

留种田、中籽

15.3

12.75

555.6

185.0

中籽

陈多兴

棚4.5亩

8.3

9.9

795.6

264.9

41.5%

留种,中籽、自留籽

8.9

7.5

562.1

187.2

陈汝山

15.2

614.1

184.2

54.1

小籽

9.0

394.8

119.5

陈美春

棚1.5亩

71.7

48.2

448.4

134.5

12.2

5/4

28.0

16.77

399.5

119.9

注:

1、验收人员为朱华军(县财政局)、厉继仁(县农业局)、潘兰兰(县科技局)、於美霞(县质监局)、陈忠明(县财政局)、潘世华(新渥镇)。

2、大棚浙贝母大籽平均亩产302.90kg,增产8.9%;

中籽平均亩产296.90㎏,增产59.5%;

小籽平均亩产159.35kg,增产3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