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汇编.docx
《最新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汇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汇编
最新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汇编
昨天,在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柴静看见发了一条新的微博,背景介绍在公众视野里消失了一年的柴静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事,我本着一颗好奇的心,打开了视频。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丝毫过渡,很平缓,从容,淡定,这是柴静给予我的感觉,就好像一阵微风轻轻地吹过脸上,让人很舒服,我喜欢她讲故事的味道。
随着观看的深入,才知道柴静这一年辞职去揭露关于大气污染的事情,而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她身份的转变——她成为一个小生命的母亲了。
孩子的身体状况是驱使她花费一年时间寻找各路人物去探索大气污染背后的原因,就在昨天,把她这段时间内的发现公布于世,一个多钟的视频,没有一点掌声,却吸引着你一步一步看下去。
因为柴静的叙述是轻缓又不失力量的,她跟老罗一样擅长演讲,但风格不同,她的力量是暗涌的。
柴静叙述的逻辑很严密,在逻辑布局下开始展示她所采访到的人与物,还有数据。
我第一次发现柴静在陈述上运用如此之多精彩的工具,无论短视频(包括剪辑)、录音、文字及图片的排版,还有动画,丝毫挑不出一点毛病,她用她一惯的细腻把所有片段都串连起来,自然,轻松,运筹帷幄。
我相信,连她感谢名单的第一位——老罗也会深深折服。
有疑点,然后去采访,去提问,去请教,了解基础知识,探索数据真实,去反思,去对比,去学习,把自己投身到每一项调查的事物当中,去揭露事实的真相,提出自己的看法,引荐国外的案例,客观地去陈述,我看到的是作为新闻人的严谨。
似乎在一日之间,整个互联网都是关于柴静和大气污染的消息,这是她作为一名独立的社会人还有作为一名母亲所取得的成果。
我们看到了,看到了迄今在24小时之内播放数量最大的一部纪录片,它所掀起的浪潮还是蔓延当中,这是柴静的力量。
也因为她,我又开始憧憬着某一天,我又有机会踏上某个讲台,去讲述某一个主题的内容,从容自在,逻辑严密,展示丰富且幽默,去引起更多的共鸣,这是我所希望的。
谢谢你,柴静!
《穹顶之下》观后感
有关雾霾。
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几乎整年雾霾天气人们依旧可以每天淡定的出门买菜、逛街、锻炼,到街上已经没什么人再带口罩。
从这件事上所以可以看出,习惯就好,习惯了我们就麻木了。
关于柴静。
我印象记忆中她一直还是那个新闻调查的女记者。
我一直没有关注过她嫁给富豪、央视辞职、赴美产子等等这些新闻,也没有特意去认真的读过她写的《看见》这本书。
因为新闻调查几乎是我小时候的童年记忆,每一期我都会和母亲一起看,还记得那时候新闻调查的播放时间是深夜10点到11点,作为一个每天晚上9点就睡了的小孩子却每一次都精神的看完全部节目。
只是,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新闻调查好像就不再播出了,或许是柴静辞职的时候,或者是其他什么时候,总之我已经记不清楚,也很久没看了。
有关视频本身。
我想说的是,一百个读者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不假。
每一个人看到同一个东西、观点的时候,都有自己的观点。
或认同赞成、或质疑反对,又或者是被说服、被触动、被感化。
而我想说的是,我内心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发现我一直没有改变过。
一、价值观——浮躁主导下的中国梦
从前看高晓松的一个节目“晓说”中,高晓松提到过中外三观差异。
比如其中之一就是有关事业与工作。
高晓松说,中国人给别人的祝愿总是在说,祝你事业有成、事业进步、事业攀升,而却从来不会有人说:
“祝你事业稳定。
”好像拥有稳定的事业就是一件不上进、没出息的事儿。
中国人的确太浮躁了。
我不否认,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上进的心和欲望,然而为什么不能有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
所有人都在走捷径,所有走过捷径成功的人都在告诉我,你一定也要走捷径,否则就会被甩的很远——事实上如今这个社会也的确是这样。
于是没有人愿意脚踏实地。
然而,我深深的意识到,这样的浮躁所带来的虚假繁荣泡沫终归有一天会要破灭,而我不想这一切发生。
但,没有人会在意这渺小虚弱的呼喊声,我被巨大的泡沫所淹没,也许,每一个人都是如此。
好在事到如今,历史的车轮又滚滚前行了十年。
当年我所担心隐忧的泡沫破裂并没有发生,但是它没有破裂,而是要被我们在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中慢慢消化掉。
中央的经济学家给它的名字叫“软着陆”,其实我认为这个说法还不足以形象和贴切。
我觉得它应该有个更准确的名字,叫做“自食其果”。
从2014年,到进入2015年以来,很多中国人的感觉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变慢了”,甚至很多企业在衰败。
很多人总会相信报纸上说,这是因为“在转型”。
其实不是“在转型”,而应该叫做“在消化”。
二、博弈双输——每一个人都是输家
今天看到柴静的视频,我更加深刻的确定了这种想法。
“浮躁、贪婪、透支”。
这就是我,对于如今中国社会不论是从经济发展上,还是从环保领域上,还是各行各业状况上,唯一的看法。
而我们,将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这是必须的,因为每个人的自私,最后我们一起去消化我们种下的恶果。
现在经济的衰退是去消化房地产泡沫的恶果;现在的雾霾和环境污染是去消化建工厂、大发展中以牺牲环境付出的代价;可以说,现在我们承受的一切,都是过去做的孽。
可悲的是,人就如此短短几十年,所以我们承受的,便是父辈们做的孽。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经济大发展闹剧中,有没有赢家呢?
也许也是有一部分我们姑且称他们为“赢家”的人,比如贪官、比如一些工厂企业主,他们用牺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换取了属于他们的“暴富”。
或许他们的情况比大多数悲催的老百姓好一点,至少,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比如移民。
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和如今的现实都在向我们宣昭着这样一种客观现象:
有钱(不管是赚的还是贪的)、有本事(不管是物理航空技术本事还是厨师护士这样的手艺)、学习好(不管是申请到PHD还是postPHD),移民吧,移民才是王道。
所以科学家出去了,中国牺牲环境代价换来钱的有钱人和靠收税养活的一大群贪官们出去了,北大清华毕业的精英们都出国留学去然后在国外工作定居绿卡移民了……而祖国,还剩下什么?
但是,移民,真的就是他们未来的出路和良好归宿吗。
皮将不存,毛之附焉?
流浪者之歌中的吉普赛人,到底是在歌唱着一种自由快乐,还是一种悲凉与伤感?
没有人会瞧得起一个没有家乡的人。
三、反省——我们丢掉了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如今社会上,就没有一个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人?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老老实实干好自己的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或许,他们会告诉我答案。
他们是谁?
他们是渐渐老去、逝去的老一辈科学家、文学大家、技术工作者、医疗工作者等恪守着自我原则的老一辈人;他们是传承了这些老一辈人的教育下拥有信仰却或者被“踩在了脚底下”或者“在不可逆转的大形势下默默转变了自己”的我们这一辈人。
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说还有下一辈人(90后和00后),我说,或许我都不知道,除了这两辈人,以后的答案,还会是什么样子。
当老一辈人带着渐渐失传的医术和工艺技术走去另一个极乐世界的时候,我终于开始相信和明白原来古代艺术品收藏中为什么会有失传的技术这绝非夸张。
还有就是为什么医疗技术如今比过去进步了不知道多少倍,为什么医患纠纷却比过去增长了许多倍。
医生的浮躁是被逼的,因为这个社会逼的他们不得不在北京市中心上班,一个月拿几千块钱却只能在郊区租房,每天都在发愁柴米油盐和自己的人生安全,倘若再碰巧碰上几个无理取闹的患者一闹,心寒了,人情味儿都没有了,更不要提钻研医术。
而这样的后果就是,尽管仪器先进了,教科书也先进了,但是很多医生的医术却不如从前了。
当然,像协和这样的好医院里还是有医术高明的人,然而许多东西都不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
这个社会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各种阶层。
一个声音又在我耳旁响起,你不往上爬,你就被踩死,你脚踏实地,你就变成炮灰。
当我所喜欢的一位医生作家@协和张羽在她的书里无限怀恋又感触的写起当年那位林巧稚一般的医生许老太最后也退休离开了协和,再也没有一个住在医院旁边随时24小时开机随时赶到医院去的老教授和她那一群宠辱不惊的猫的时候,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居然情不自禁的掉下来。
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没有人再静得下心来。
四、浮躁——如今成为中国社会主流
浮躁。
是我对如今社会的最直接感触。
突然想起了前两天在微信上与一个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所起的争执。
他分享了一篇文章,既然是被分享,想必也是许多人都认同的观点。
那篇文章是一个十岁小学生和她的中文系大学教授父母所写的共同控诉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文章,主要矛盾在于比如说中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期末考试死认“诸葛亮”而不认“孔明”,或者不允许孩子发散思维的种种诟病。
坦然的来讲,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确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说实话,作为一个同样从小学生长大、从小学语文教育中走出来的人,我依稀还能够回忆起童年时候的种种情形,这样的回忆告诉我,小学语文这样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孩子与成人不同。
孩子的非黑即白的那种观点虽然在成人看起来很幼稚很可笑甚至在成人世界中可以判断为错误的,但是,这又何尝没有体现出孩子的一种纯真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小学生阶段经历过来的,也都应该有过这种阶段的经历感悟。
所以,当看到那篇文章的时候,我的第一感受不是觉得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有什么问题,而是觉得那位“具有批判精神”的小女孩太过于早熟了。
她在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她的同学们,所以当然很多都会是“错的”。
但我并不觉得一个小女孩早熟有什么问题。
我感到担忧的是,这个社会的观点居然正在支持这种早熟——从那篇文章的分享数量上就可以看出。
真心觉得,这个社会太过于浮躁,急功近利,每一个人都在匆匆忙忙的赶路,生怕自己落后。
我不禁又回忆起自己的过去。
当我还是一名学渣的时候,我跟我的母亲讲说,“不是我不用功,我只是顺其自然的用功,而我周围的其他人都太用功了,如果我在美国,这样的成绩肯定还不错。
”
很多年过去,事实上,回想起来,我说的不错。
美国大多数人民(除开华尔街精英等少数不谈)还是那样悠哉悠哉的不用功,却可以享受着中国人民的劳动果实了——当年班里最用功的那一批人,如今正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勤(苦)奋(逼)而努力的工作着,为了获得一张可以将来让自己的孩子悠哉悠哉不用功的绿卡。
我就是怎么也想不通。
为什么放着自己的家乡不建设,要去做二等公民狗。
亦或许有的时候,浮躁是一个反应链,一旦开始,很难停下来。
有的时候,也会迫不得已,顺应了这趋势大流,变得庸俗。
识时务者为俊杰。
五、一个无奈的收尾——期待明天会好吗?
如今再写文章,已经不敢像以往那么有底气的呼吁“从我做起,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只是还是偶尔与亲友争论,离开北京、离开我们租住的重度污染的河北,什么高大上奋斗努力都见鬼去吧,我只想要踏踏实实的工作生活。
我真的不介意过贫穷的生活,只要家人健康长寿我就觉得我是幸福圆满的人生赢家。
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另一个尖锐的问题袭来:
“回到哪里?
回到武汉吗?
——可是武汉如今也早已是365天可以雾霾250天以上的重灾区。
”
只是偶尔还会怀念起我的外公,那位给习仲勋看过病的老医生,却拒绝了许多高级军官的私人邀请机会,他说他是人民医院的医生,所以要给人民看病。
他说在医生的世界里,没有等级之分,都是病人。
只是偶尔会在昌平或陕西的农村抬头仰望边界清晰的皎洁明月和如钻石撒落在深蓝色灯芯绒幕布上一般的璀璨星空,感觉内心便是无比灿烂与喜悦。
最后,自从看完这段视频,我就深深的喜欢柴静了。
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已经做到这么多,很不容易。
决定过几天去书店买一本《看见》,以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