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知识点.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60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知识点.doc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知识点.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第一章知识点.doc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1.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惯常环境是指很近的,常去的地方。

2.旅游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3.19世纪中期,英国人托马斯 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条件:

 

(1)火车、轮船的出现,使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2)城市化京城的加速,推动了城市住宿业和餐饮业的发展。

 

4.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大众旅游”的新局面。

条件:

 

(1)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2)带薪假日在西方国家的普及; (3)喷气式飞机用于民航; (4)各国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

 

5.旅行与旅游的区别:

 

(1)旅行先于旅游; 

(2)旅游必须离开惯常环境,而旅行则不一定; (3)旅行是为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4)旅行一般指个人的行走或远行,旅游通常是团体出行,时间相对短暂。

 

6.旅游的分类 

(1)消遣性旅游(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专业旅游) 

(2)事务性旅游(包括公务旅游、商务旅游<出访频率高、不受季节影响、消费水平高>、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 

7.旅游的特点:

 

(1)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 

(2)异地性; (3)暂时性; (4)非移民与非就业性。

 8.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1)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旅游动机,可自由支配收入和空闲时间。

游客分为旅游者和一日游游客两类。

 

(2)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的本质特征是对游客具有吸引力,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与其质量和所处的地理位置。

(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前两类多为有形旅游资源,无形旅游资源包括旅游服务质量、居民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居民好客态度>) 

(3)旅游的中介体——旅游活动的媒介,是连接旅游活动主体和客体的纽带(包括交通客运业、旅行社业、饭店住宿业)。

 9.旅游活动内容要素:

  

食:

是首要。

 

                      住:

是旅游的保障。

 是进行游览的必要条件。

                        

行:

是关键。

 

                       游:

是核心。

                最根本的是游览。

娱:

游中消闲。

 是旅游派生物。

10.旅游活动内容新六要素:

 

   商:

商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奖励旅游)

 养:

养生旅游(养生、养老、体育健身) 

  学:

研学旅游(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夏令营)              

闲:

休闲度假旅游(乡村休闲、都市休闲、各地度假)              

情:

情感旅游(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旅游)              

奇:

探奇旅游(探索、探险、探秘、娱乐、新奇体验)

—— 现代旅游具有享受型深化,娱乐性提高,教育性增强的特点。

 

11.旅游业:

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和文娱等服务的行业。

12.旅游业主要特征:

 

(1)综合性的产业; 

(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 (3)脆弱性产业。

 

13.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行社业,交通客运业,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14.旅游市场:

 

(1)经济学角度:

是旅游产品供求双方交换关系的总和,反映的是旅游产品供求所引起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

 

(2)市场营销学角度:

是指旅游产品的消费市场和旅游客源市场,即指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15.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1)旅游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产品交换的买者和卖者;即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和供应者; 

(2)旅游市场客体--可供交换的旅游产品; 

(3)旅游市场中介--介于旅游产品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媒介和桥梁(如旅游中间商和其他中介机构以及旅游价格、旅游竞争、旅游网站、旅游信息与旅游问询中心) 

16.我国三大旅游市场:

入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 

17.入境旅游市场特点:

 

(1)由外国市场、华侨市场和港澳台地区市场组成; 

(2)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在上升; 

(3)在入境旅游人数中,中国香港、澳门游客占绝大多数; 

(4)外国人旅游市场基本稳定(除美国外,主要客源国集中在东北亚和东南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为主); (5)旅游外汇收入稳步增加。

  

18.国内旅游市场特点:

 

(1)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旅游形式以散客为主; 

(3)旅游消费增长快,但消费水平仍较低。

 

19.出境旅游市场特点:

 

(1)包括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港澳台地区旅游; 

(2)出境旅游发展速度快,消费水平高; (3)因私出境和个人出游所占比重高; (4)出境旅游目的地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

 

20、旅游业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作用:

1)增加外汇,平衡国际收支。

2)拓宽货币回笼渠道,促进经济健康运行。

3)有助于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经济部门或行业的发展。

 5)增加政府税收。

6)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21、.当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1)改革开放前(1949-1977年)      

A.工作重心在入境旅游的接待上 

B.特点:

1)接待对象局限在外国友好团体与其成员以及华侨、台港澳同胞和其家属,因而接待规模小;

 2)旅游接待的目的不是为了经营,而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  

3)旅游接待单位均为事业性质,接待中不计成本;   

4)旅游主管部门与旅行社融为一体,一套人马两个牌子,旅游行政管理职能 为旅游接待业务所取代。

 

(2)改革开放后(1978年至今) 

先入境、后国内、再出境的发展途径,实现了在产业属性上从事业性质向经济性质的转变,产业体系从单一向综合的转变,旅游管理方式从微观到宏观的转变,旅游业的发展从策略层面到战略层面的转变。

 

A.打基础阶段(1978-1990年) 

特点:

高投入、高速度、低质量、低效益 

主要表现:

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的规模扩大的速度型发展模式 

主要特征:

1)旅游业发展的重心是以增加旅游外汇收入为主的入境旅游;  (国内旅游不提倡不宣传不反对,入境增长快于)

2)旅游业进入产业体系的培育和全面构建。

 

B.发展阶段(1991年至20世纪末) 

主要特征:

1)形成了入境、国内和出境旅游全方位发展的格局;     

2)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           

3)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旅游管理部门到旅游企业的旅游市场促销体系,实现了从旅游宣传目的地营销的转变; 

4)旅游经济效益大大提高,集中表现在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旅游接待人数的增长速度。

 C.提升阶段(2001年至今) 

主要特征:

1)旅游产业定位的提升(经济型产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民经济中的 重要产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 (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

          3)旅游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提升旅游业整体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4)旅游规划先行,推动旅游业科学发展; 

          5)旅游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2013年颁布《旅游法》,不仅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而且也是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石) 

22、.中国旅游标识--“马踏飞燕”--象征中国旅游业蓬勃崛起的形象和光辉灿烂的前景,也 表明中国旅游业已昂首屹立于世界:

 

(1)长城烽火台--象征万里长城和城堡,表明中国旅游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和城市旅游在中 国旅游占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 

(2)铜铸镀金浮雕地球--正面突出中国版图,象征中国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先导产业,也表明中国旅游城市要面向世界,向现代化、国际化的目标奋进; 

(3)基座为红樱桃木制作,正面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国家旅游局颁发的镀金铜牌。

 

23.中国旅游日--每年的5月19日--《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 

24.世界旅游组织(WTO) 

(1)是全球唯一的政府间国际旅游组织; 

(2)由1925年在荷兰海牙成立的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IUOTO)发展而来; 

(3)2003年11月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4)现有156个正式会员国和6个联系成员,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 

(5)宗旨:

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使之有利于经济发展、国际间相互了解、和平与繁荣; 

(6)主要工作:

收集分析旅游数据,定期向成员国提供统计资料、研究报告,指定国际性旅游公约、宣言、规则、范本和研究全球旅游政策; 

(7)世界旅游日--每年9月27日--意义:

1)纪念世界旅游组织成立章程的通过   2)引起公众对旅游事业的重视;3)促进旅游的宣传工作和各国在旅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8)我国于1983年加入该组织,成为第106个正式会员国; 

(9)2003年11月,该组织的第15次大会在北京召开; 

(10)聘请该组织国际专家参与制定西藏、云南、贵州、四川的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资助建立天津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5、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 Pacific Asia TravelAssorication

(1)成立于1952年1月; 

(2)是民间性、行业性、地区性、非政府间的国际旅游组织; 

(3)总部设在美国旧金山,下设两个分部,一个设在菲律宾马尼拉(分管中东亚),一个设在澳大利亚悉尼(分管南太平洋); 

(4)宗旨:

发展、促进和便利世界其他地区游客前来太平洋地区各国旅游以及太平洋地区各国居民在本地区开展国际旅游;

 26.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 

(1)于1966年在意大利罗马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2)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间性国际旅游组织之一,属于专业和技术型组织; 

(3)正式成员是世界各国旅行社协会,每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全国性旅行社协会代表该国; 

(4)宗旨:

团结和加强各国旅行社协会和组织,并协助解决会员间在专业问题上可能发生的纠纷,在国际上代表旅行社行业同旅游及有关的各组织与企业建立联系,进行合作,确保旅行社业务在经济、法律和社会领域内最大限度地得到协调、赢得信誉、收到保护及得到发展,向会员提供所有必须的物质上、业务上、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使其能在世界旅游业中占有适当地位; 

(5)1995年8月,中国旅游协会正式加入。

 

27.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 

(1)成立于2012年9月15日,是旅游领域的非政府、非营利性国际组织; 

(2)是首个总部落户中国、落户北京的国际性旅游组织; (3)是全球第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国际旅游组织; (4)主旨:

旅游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1992中国友好观光年“游中国、交朋友”

1993中国山水风光游“锦绣河山遍中华,名山圣水任君游”

1994中国文物古迹游“五千年的风采,伴你中国之旅”;“游东方文物的圣殿:

中国”

1995中国民俗风情游“中国:

56个民族的家”;“众多的民族,各异的风情”

1996中国度假休闲游“96中国:

崭新的度假天地”

1997中国旅游年    “12亿人喜迎97旅游年”;“游中国:

全新的感觉”

1998中国华夏城乡游“现代城乡,多彩生活”

1999中国生态环境游“返璞归真,怡然自得”

2000中国神州世纪游“文明古国,世纪风采”

2001中国体育健身游“体育健身游,新世纪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