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5697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docx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docx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总结

一、解释名词

1、健康:

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

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即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

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态。

1989年该组织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

 

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2、心理健康;指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即能够使人们所具备的全部心理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理想状态。

3、心理问题;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由于外部影响或内部失调而引起的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现象。

*4、心理障碍;是心理功能发生局部障碍的表现,其原因

多与自我调节水平下降有关。

*5、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出现严重障碍的表现,通常是因为外部刺激过强或心理严重失调所致。

*6、心理健康教育:

是心理卫生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体现。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

是提高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7、心理压力;指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

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8、心理应激;

 

指人们在压力情景下引起的一系列不同于平时的身心反应。

*9、挫折(心理挫折);指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

了自认为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10、合理化;主要是通过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减轻自己

 

的心理压力。

如贬低目标(酸葡萄机制);美化结局(甜柠檬机

制)、推诿责任等。

*11、否认:

这是对挫折情境采取的一种鸵鸟政策,即不承认态度,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12、投射;即将引起压力和冲突的焦虑感以及深层的需求

 

与动机转嫁到其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压力的方式。

*13、幻想;即通过幻想或想象的方式来暂时满足一下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某些需要的调节方式。

*13、固执行为;指坚持某些明知无效甚至有害的反应方式,而不能作出有效的调整。

*14、攻击行为:

比如受到别人的指责后马上反唇相讥,甚

至恶语伤人,这是直接攻击;假如此时意识到这种言语侵犯会给

自己带来更大的危害,于是将供给矛头转向与之有关的其他目

标,这叫间接攻击;如果受挫折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懦弱的人,

也可能把攻击矛头指向自己,这是自我攻击。

*15、压抑行为:

指运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理

智的行为,避免给自己带来更大伤害的反应方式。

*16、替代

 

行为;就是寻找新的目标来代替原有目标,借以不长远目标未能

实现所造成的心理损伤。

*17、升华行为:

是将挫折感受转化为一种奋发上进的动力的反映方式。

*18、逃避行为:

这是一种想方设法躲开挫折行

径的反映方式。

*19、不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具有三个特征:

绝对化、过

 

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20、自我效能感:

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种主观体

验。

*21、自我质辩:

即同自己的完美主义要求进行辩论,从中发现不合理之处。

*22、角色互换:

即把那些要求别人的期望

标准用到自己身上,体会一下被别人苛求的感受。

*23、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

应。

*24、情感的两极性:

人的任何一种情绪与情感体验都有性

质上完全相反的两种表现,高兴与生气,喜欢与厌烦等。

*25、

 

心理换位:

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你就会发现对

方有它的道理

*26、合理宣泄:

合理宣泄是指在不妨碍或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以自己和他人能接受的方式达到“分流”的目的。

*27、性格:

是表现人对现实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28、内向型和外向型:

根据人们感兴趣和关系的对象,以外部客体为主的属于外向型,以主体自身为主的属于内向型。

*29、A型性格:

性格急躁、争强好胜、易激动、行动快、

做事效率高、整天忙忙碌碌,常感时间不够的人是A型性格。

B

 

型性格的人正好相反。

容易知足,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

*30、大五人格结构:

即从五个大的方面来描述人类的性格结构;第一、外倾性。

第二、随和性;第三、认真尽责;第四、

 

情绪稳定性、第五、求新性。

*31、皮格马利翁效应:

也就是期望效应,由教师的期望

引起的学生在学业、智力、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称为“期望效应”。

*32、成功教育:

即通过各种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功机

 

会,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与自尊心

的教育模式。

*33、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认识水平,

是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共同结果

*34、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

项心理素质,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绪、情感、意志、自我

观念、性格特征等。

*35、课堂心理气氛:

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

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综合而成的。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教学

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6、人际关系:

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交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着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

*37、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改善和协调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38、文人相轻:

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坏习气,指的

是文人之间相互轻视、贬低的不良习气。

*39、多动症:

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或“注意缺陷障碍伴

多动”。

是由脑器质性损伤、遗传基因的作用、神经递质的作用、

 

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等引起的。

*40、学校恐惧症:

是以学校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

主要

表现为害怕或拒绝上学,一到学校就感到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痛苦烦躁,有时还会伴随一些生理症状。

*41、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社会交往方面的明显缺陷,通常都伴随有一定的言语障碍,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智力发展落后。

*42、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就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专门活动。

*43、心理咨询:

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44、共情:

就是咨询员不仅要设身处地的进入对方的个人

精神领域,去理解和体会对方的各种内心感受,而且对来访者所

处的境况要达到心领神会,并将对方的感觉和内容表达出来,告

诉对方,对其进行帮助。

*45、助人自助:

试心理咨询的精髓所在,因为它指明了咨

询的目标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就事论事的,而是要从根本

上帮助一个人充分发展,提高适应水平。

46、心理卫生;一般认为,心理卫生即是心理保健。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是一种手段与目标的关系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观

点提出:

心理卫生即讲求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之道。

47、心理卫生学:

研究心理卫生的基本原理与规律的学科。

48、社会角色;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对

 

他提出的要求,借助于自己的主观努力适应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

行为模式。

49、角色认知;是指对某一角色规范的了解与认识。

50、角色期待;指人们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某一角色的期望和

 

要求。

通常包括外部期待和内部期待(自我期待)两种

51、教师的自我期待;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角色的正确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期望。

52、教育诊断。

教育诊断是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

术与方法对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找

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

53、代偿失调;指在应激过程中出现了整合功能减弱,适应水平下降,甚至发展到心理崩溃的程度。

54、心理应对机制;心理应对机制是人们在成长发展过程

中逐渐形成的一套适应机制,其心理成分可以包括认知、态度和

行为三部分。

55、自发的应对机制:

主要是通过遗传所获得的本能的反

应方式,这些由潜意识支配的应对方式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里被称

为心理防御机制。

56、教育观:

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或看法。

主要表现在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

57、学生观:

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认识与理解。

 

58、发展观:

是人们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系统认识或看法。

主要表现在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方面。

59、教育价值观:

是指人们对教育功能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念会对教育质量观产生直接的影响。

60、意识狭窄:

人在过于激动的情况下,出现的认识活动

 

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的现象

称之为意识狭窄。

61、升华:

是将情感激发的能量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

会都有利的方向去。

62、自卑:

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态度,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

和品质评价偏低,并伴有害羞、不安、内疚、忧伤、失望等不良

的情绪体验。

63、教学模式:

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定

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

64、创造力:

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开展积极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

的产品的智力品质。

65、心理诊断:

心理诊断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个体的发展状况进行分类、鉴别与描述的过程。

66、学习技能障碍:

是在某些特殊学习技能方面的“缺损”

现象,主要指阅读、拼音、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的明显障碍。

67、焦虑:

指由于对自己的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

 

的一种烦躁现象。

68、焦虑症:

指在没有受到直接的外部刺激却体验到强烈

的焦虑感,并且长期不能摆脱的现象。

有急性焦虑症和慢性焦虑

症两种。

69、厌学症:

指以学习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

主要表现

 

为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痛苦的

事,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

常以逃学的方式逃避学习,严重者会导致辍学。

70、强迫症:

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

神经症,主要表现是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不必要、妨碍正常生

活和工作而自己又无法控制的观念、意向或动作。

71、交友原则:

交友原则是指咨询员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

的基本原则及人际交往的艺术与来访者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相

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的朋友式的关系。

 

填空

1、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的完满状

态。

2、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又在健康的定义中增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使健康的含义更加完整、全面。

3、不健康的心理依据心理功能受阻的程度,一般分为:

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4、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1、统计测量标准2、临床病理标准3、社会适应标

 

准4、个性发展标准。

5、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观点提出:

心理卫生即讲求心理健康

和社会功能良好之道。

心理学家潘菽提出:

我们因注意身体的健

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发展,就必须注

意心理卫生。

6、在古代许多医学典籍中也都提到了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

卫生的问题。

如《医学入门》中就提出内伤七情的理论,认为暴

喜伤心、暴怒伤肝、积忧伤肺、过思伤脾、失志伤肾。

7、我国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开展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6

年4月19日在南京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1985年4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再次成立,并在泰安召开了首届代表大会。

8、心理卫生工作目标的三个阶段

(1)从改善精神病人的

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时间大致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

世界大战结束。

(2)从关心身心因素的作用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

响;时间是从第二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3)从努

 

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时间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

9、当今世界心理卫生运动的最新目标和发展趋势是:

重点

是健康人的心理保健,是全社会人口的心身健康,是人生全程的

心理健康。

10、心理卫生的意义:

(1)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心理保健意

识。

(2)有助于改善家庭、单位里的人际关系状况,促进人际关

 

系的和谐发展,缓解人际冲突,增进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改善家

 

庭和单位的气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3)有助于提高人们承

 

受压力,耐挫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提高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减少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从根本上促进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1、心理卫生前景:

(1)学科本身的发展水平正在走向成熟与完善,而且有极强的整合功能和辐射作用。

(2)社会需求逐步升温。

12、我国的心理卫生工作于80年代重新恢复活动以来,很

快就被引进了校园,起初是高校,随后是部分中小学。

13、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按照目前对人才素质结构通行的划分方法,人才素质

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方面。

其中心理素质在人才素质结构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15、学业成就不仅与智力水平有关,而且同非智力因素有

关。

16、A型性格的人表现为进取向上,争强好胜,急躁易怒、节奏紧张,容易得心脏病。

17、B型性格的人表现为从容不迫、温和平静,不容易得心脏病。

18、很多情况下,身体上的不适感并不是来自生理上的原

因,而是来自心理的原因。

19、教师职业示范性的基础主要是学生的模仿性和“向师

 

性”。

20、马卡连柯指出:

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不仅表现在教育活

动中,而且表现在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所有方面。

21、积极的工作态度包括敬业和爱生两方面。

22、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

 

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23、热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

24、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从而使教育取得成功的前

提和基础。

25、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是建立在正确的人性观、师生观基础上的。

26、“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就能做一个好老师”

27、敏锐的观察力是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前提条件。

28、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人际沟通能

力,教育诊断与指导能力,获取新信息的能力。

29、教师的基本工作方式就是通过人际沟通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30、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31、人际沟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非语言沟通手段的能力。

 

32、语言表达能力是指正确运用语言词汇传递信息的能力,

语言在知识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3、非语言沟通通常是借助于手势、体态、表情等方式来进

行的。

34、教育诊断是运用教育诊断和心理诊断的技术与方法对

 

学生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出解决问题

方案的过程。

35、正确的自我期待是教师自我完善的目标和动力,自我

期待的水平越高,教师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

36、教师的自我期待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角色的正确理解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期望。

37、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表现:

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人格缺陷与人际关系紧张少数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

38、成语中所说的“情急生智”、“狗急跳墙”等现象都是应激反应。

39、心理压力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类。

40、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

41、导致挫折外部因素一般包括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发展机会以及各种天灾人祸和意外事故等方面。

42、发的应对方式常见的有:

①合理化②否认③投射④幻想⑤仿同⑥潜抑

43、消极的应对方式常见的有:

①攻击行为②逃避行为③固执行为④压抑行为

 

44、积极的反应方式常见的有:

①继续努力②调整目标③替代行为④升华行为

45、减轻压力的方法正视现实合理宣泄学会放弃自我放松

46、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陈家麟的观点)。

第一、

能正确地认识现实并对之作出有效地反映。

第二、要热爱学习和

 

工作,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第三、要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第四、要情绪乐观稳定,善于排遣

消极情绪。

第五,要有自知之明,严格要求自己,能做到自尊、自制。

第六、要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即行为反映要与环境适应,在活动中要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力。

 

解答

*21、如何合理表达教师积极情感?

答:

1、使用积极的语言过学生以鼓励。

2、充分发挥表情的作用。

3、利用动作表达积极情感。

4、多种沟通手段的综合运用。

*22、应如何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

答:

1、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

2、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

3、在育人成才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

4、在创造性劳动中体验自我价值感。

*23、人民教师的情感调控的意义?

 

答:

1、防止干扰教学过程,降低教学效果。

2、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

3、克制或合理宣泄不良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

*24、教师消极情感调控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1、知足常乐。

 

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3、心理换位。

4、转移认知对象。

5、合理宣泄。

6、升华调控

7、自我安慰

8、一笑了之

9、快乐作业。

*25、好教师应具有什么特征?

答:

第一、控制班级的能力;

第二、对学生个人关心和同情;

第三、把课程教好,使学生学懂学会。

第四、耐心;

第五、教的方式让人有兴趣,鼓励学生的热情和信心,使

他们学会;

第六、行为上高标准,使学生尊敬。

第七、喜欢并尊重儿童,师生关系好。

第八、对于教学热忱专致。

 

第九、又容易接近、令人愉快的性格,

第十、对所教的学生的性格彻底了解。

十一、有幽默感。

十二、对待问题掌握灵活。

十三、公正。

*26、性格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答:

心身医学家研究发现,尽管人们的性格千差万别,但

其中又有共同的方面,性格对人体疾病,尤其是身心疾病的发生、发展合病程的转归都有明显的影响,身心医学家巴登研究发现,

同一疾病的患者往往具有类似的性格特点。

如偏头疼患者的性格特点是:

尽善尽美、死板、好争、嫉妒。

*27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

答:

1、读书明理,增强自我完善的方向性。

培养塑造良好性格,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是最理想的。

2、内省慎独,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在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良好性格的过程中,内省和慎独是自我完善的两个基本途

径。

3、虚心求教,严于律己。

4、实践锻炼,磨练性格。

*28、谈谈嫉妒的产生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答:

第一、形成原因:

①在早期成长环境中,家长、教师

的“攀比”心理及相应的教育方法。

②自我中心、虚荣心强、心

胸狭隘、眼光短浅、知识浅薄。

 

第二、矫治措施:

①加强自身内在的修养。

②缩小“我”

字。

③善于自知。

④为自己设计切合自己实际的生活目标,并不

 

断为之努力

*29、成功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有哪些启示?

答:

(1)教师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和要求。

(2)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合理地运用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

(4)改变学生的消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形象,恢复学生的

 

自尊心,增强自信心,树立积极的理想目标,是成功教育的最大成功之处。

*30、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评价学生(应遵循的原则)?

答:

1、评价要全面客观,首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其次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观。

2、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

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评价的方式必须服从评价目的。

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进取。

3、评价要有发展性,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切忌要僵化、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31、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因素分析。

答:

1、内因方面:

影响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智力因素

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

(1)智力因素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认识水

 

平,是遗传素质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共同结果。

(2)非智力

 

因素通常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各项心理素质,包括需要、动机、

兴趣、情绪、情感、意志、自我观念、性格特征等。

2、外因方面: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外因主要是教学环境,

其中包括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

(1)教学模式:

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的相对稳定而设计的教学活动结构。

(2)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综合而成的。

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3)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态的重要因素,改善和协调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32、教学中如何贯彻积极情绪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

(1)教师本身先要有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要有较强的感染力。

(2)教师的教态要亲切、热情、和蔼可亲,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

(3)教学方式、方法要直观、形象、丰富多样,富有

 

趣味性。

(4)创设团结互助、好学上进的集体风气。

*33、教学中如何贯彻体验成功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

(1)确定教学目标要实事求是,设置教学目标要有弹

性,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2)教学评价应体现鼓励性的原则,要使用多元化的

 

评价标准,充分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要引导学生多运用

自我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

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

(3)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

 

机会。

*34、教学中如何贯彻合理负担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这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关键。

2、增加教学管理中的科技含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3、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少课外练习的负担。

4、适当减少考试次数,合理控制职业总量。

*35、教学中如何贯彻民主自治这一心理卫生原则?

答:

1、教师首先要增强民主意识,实行民主化的课堂管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

2、师生共同协商制订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行为规范标准,教师对学生的各项要求应尽可能争取学生的认同后再去执行。

3、在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应以积极的引导为主,以消极的限制为辅,尽量避免激化矛盾,防止师生间的直接冲突。

4、对违反课堂行为规范的行为,应尽可能通过集体舆论,借助集体压力来解决。

*36、谈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答:

(一)充分利用知识作载体创造力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媒介和载体。

一方面,知识越丰富,联想也就越丰富,解

 

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开阔;另一方面,有关创造方法和技巧的知识

越丰富,创造的成果就会越丰富,水平也就越高。

(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安排教学内容上

要注意研究教学内容是否渗透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否注意运用

教材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

 

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科学探索教学模式和发现式教学法,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一种复合型的思维

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形式逻辑思维与辨证思维、分析思维与直

觉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