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5597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x

届湖南省新邵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湖南省新邵县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中三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语言文字运用)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1、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移动端和网红经济的迅速崛起,一种新型品评大众文艺的标准正在兴起,那就是“有趣至上”。

在拥挤的地铁车厢内,在人群熙攘的街头,在外卖小哥聚集的商场门口,甚至于在大学课堂上,当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手机软件寻找片刻乐趣时,这个标准正变得通行无阻。

一方面“有趣”被摆放到了异常醒目的位置,在浏览、点赞和弹幕中显示它巨大的威力,进而成为人们争先恐后、竞相追逐和品评的对象;另一方面,它对这个社会的实际作用,反倒被忽视而得不到真正讨论和有效定位。

广播电视等现代大众媒介诞生以来,针对普通人势必“娱乐至死”的告诫就不绝于耳,“有趣”基本成为低俗和无聊的同义词。

“有趣至上”也被看作文化平庸的新一轮表现。

然而另一方面,趣味在商业逻辑中迅速膨胀,不仅成为绝大多数现代教育和商业的出发点,也成为人们自我辩护、伸张生活的重要依据。

在此背后,则是对生活枯燥无聊,消费文化看似丰富多样、实则千篇一律的巨大不满和反感。

可以说,当人们被手机、网络以及背后涌动的数据流包围时,我们正充分暴露在一种叫作“有趣”的空气中。

如何审视和评判它的任务却就此搁置,无从展开。

对大众文化来说,这个问题却是必须面对和回答的。

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文艺样式,在最初出现时往往需要显出某种“有趣”特质,以便引起人们关注,构成后续观察、思考和参与的重要动力。

在这一意义上说,“有趣”意味着各色各样的好奇心与无限可能性,是人们在深度认知和浅度关注之间的转换阀,连接和推动不同类型注意力之间自由转化,从而将日常生活中各色状况转化为深入思考对象。

就此而言,“有趣”,不但不低俗,反而是一个社会得以继续生长和进步所必需的酵母。

当资本在网红经济上高度聚焦,由注意力经济和网络直播合力构成的,却是对“有趣”这个转换阀的无限放大。

在利益驱赶下,“有趣”被迅速扩展为笼罩一切的评判标准。

而这一驱赶和放大最终会导致深度认知和浅度关注间的交流无法顺利展开,一切理应由“有趣”得以转化、从而展开的有意义思考就此停滞。

大多数文艺被限定在最低程度的新奇好玩之中。

此时的“有趣”也就一跃成为“有趣至上”,垄断人们理解和转化日常生活中各色喜怒哀乐的可能,成为一种情感和智力上的专制。

如果说,现代之初随着出版印刷兴起,普通人需要随之确立能读会写的意识和技能,以便参与和主导这一重要社会文化变迁,那么现在,在网络经济时代,我们显然有一系列新的技能和常识有待确立、急需推广。

其中,如何定义和捍卫“有趣”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使之既免于径直等同于低俗无聊的无视,也摆脱资本任意控制和无限膨胀,便是重要一项。

至此,将资本操控的“有趣至上”与普通人由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有趣”积极区分开来,也就成为当前这一轮文化形势中,普通人应该具有的新常识。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2月2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趣至上”这种品评大众文艺标准的兴盛,深受移动端和网红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B.“有趣”的空气弥漫在我们身边,是手机、网络及其数据流的发展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C.“有趣至上”成为民众情感和智力上的专制,也将垄断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

D.“有趣至上”和“有趣”的区别,很多普通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具有分辨的常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重点阐述普通民众重视手机带来的“有趣”却忽视了它的真正价值。

B.文章指出现代媒体大众普吉岛“有趣至上”娱乐,多是文化平庸的一种表现。

C.文章提出“有趣”意味着各色好奇心,吸引人们的深度认知,会促进社会发展。

D.文章强调,利益驱使下“有趣”成为一切的评判标准,文艺也就被限定于低俗好玩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求趣味,是人们对无聊枯燥、千篇一律生活的不满,从而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B.为引起人们关注,很多文艺出现时,都要借助“有趣”来吸引人们的注意、思考和关注。

C.网红经济和网络直播的合力发展,使“有趣”这一社会现象成为大众要思考的问题。

D.社会日常中,很多人把无聊庸俗当“有趣”,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必多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

我就等拆迁

伍中正

宋玉生的房子低、矮,逢雨必漏。

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一心盼望着拆迁。

那年,宋玉生30岁。

有天早上,宋玉生从高音喇叭里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

在离宋村三十里开外的地方要建一个大型变电站,那地方有十多户人家要搬迁,并且,那十多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统一修建后,再分给他们。

也就是那天早上,宋玉生就萌生了一个希望:

将来哪一天,自己的房子也能名正言顺地拆迁。

不到一年,变电站建好。

宋玉生去看变电站。

拆迁户的一栋栋房屋果真整齐漂亮。

回来的路上,他就想,自己的房子有那么漂亮就好了。

好不容易到来一次的拆迁机会白白地错失了。

宋玉生那年40岁。

那一次,从葛洲坝输往广州的高压线路经过宋村。

测量线路时,宋玉生拉着一位测量员问,路线经过不经过他的房屋。

测量员说,还说不准,要等整个线路的测量数据都计算好再定。

等吧。

宋玉生不再犹豫。

后来,宋村有3户人家的房屋需要拆迁。

那3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出钱修建,3幢房子建好,在丽日蓝天下格外漂亮。

宋玉生开始埋怨:

那条线路怎么就不经过自己的房屋?

50岁那年,宋玉生的身体再没有以前健康,时常咳嗽,还伴随头晕。

可是一听到要拆迁的消息,他就会强打精神。

那一年,县里做出决策,要在宋村修建一个农药厂。

整个村里,再没有比宋玉生更兴奋的。

宋玉生逢人便说,只要项目一开工,自己就可以拆迁,就可以享受到政府修建的好房子。

他经常会出现在人堆里,开口闭口就是拆迁。

这个项目让宋玉生兴奋了一年。

那一年,宋玉生的咳嗽和头晕仿佛减轻了很多。

一年后,农药厂的建设停留在纸上,没有一点儿动静。

后来才明白,建农药厂是县长的意思,没有经过科学论证。

有专家提出,坚决不能在宋村修建农药厂,还列出了不能建厂的8条理由。

宋玉生的病情慢慢加重。

宋玉生房子也越来越破败。

村主任宋家宝每次见到宋玉生就说,玉生老爹,村里愿意出钱翻修你的房子。

不翻修,我就等拆迁。

愿意等。

60岁那年,宋玉生大病了一场。

宋家宝领着村医去看宋玉生。

村医拿出听诊器搁在宋玉生的胸口。

村医还摸着宋玉生的手,辨别着宋玉生的脉象。

听完看完,村医给了宋玉生一些药,还告诉他怎么怎么吃。

临走,宋家宝说,今年,宋村将引来市里的公墓建设项目,需要宋村几座山,说不定,你的房屋将被拆迁。

真的!

宋家宝肯定。

不久,宋玉生用颤抖的手在房屋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签完字的那天晚上,宋玉生一阵猛地咳嗽,一口气没接上来,就走了。

那年他61岁。

宋玉生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抓着那份拆迁协议。

宋家宝在村委会上提议,把宋玉生的拆迁放款放在宋村的账户上,往后,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就拿出一部分作为学费。

宋家宝的提议好,村干部都答应,村民也答应。

2011年春,宋家宝讲了同族人宋玉生的故事。

按辈分,宋玉生,我应该叫他叔叔。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

我还知道,村里其他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

我就是拿着宋玉生的钱念完大学的。

这是一个老人等了半辈子却没能享用的房屋拆迁费用。

大学毕业,我留在宋村小学。

我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用心学习,考上大学,村里就会有一个人为你们提供学费。

那个人是谁,我没有告诉孩子们,孩子们也没有问。

每年清明,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撒上纸钱。

空旷的天空下,宁静山野中,那一挂鞭炮清脆激越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十二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关注社会现实,“拆迁户”一夜之间可以变成“暴发户”,是小说主人公“就等拆迁”的心理支撑。

B.房屋拆迁后农民变市民,村委会变居委会,宋玉生代表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

C.小说运用语言、细节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地刻画了“拆迁”给主人公带来的精神刺激。

D.宋玉生等“拆迁”等了大半辈子,直到死亡也没有等来“拆迁”,小说以其为视点,暴露了浓缩的众生相。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主人公宋玉生的性格特征。

(6分)

6.小说中说“宋家宝的提议好”,好在哪里?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材料一:

走进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下辖的力乍村,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翠林修竹环绕村边,村道整洁干净、自然有序。

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得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

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客家风情特色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

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

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

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呈现出无限美好前景。

(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文化旅游走红》,有删改)

材料二: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和26.2%。

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2%,营业总收入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

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乡村旅游也在快速占领“小长假”的旅游市场,以2016年国庆节为例,小长假期间全国出游超过10公里的游客总计约1.86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约为1.29亿人次,约占同期旅游人次的69%。

选择乡村游的游客以青壮年群体为主,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

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截至目前,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

而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发布的《2016中国旅游投资报告》显示,乡村旅游投资还将持续升温。

但同样需要关注的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可见乡村旅游仍是发展方向之一。

(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

数说“旅游扶贫”》,有删改)

材料三:

乡村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或许与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过快相关——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生活久了,人们往往就更加渴望追寻那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受访者平均每个月会到乡村地区旅游一次。

下图是对各种进行乡村旅游的游客出行目的分析数据图。

(选自《新华网数据新闻》)

7.下列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整合,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南儋州力乍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极具参考价值,它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一个具有乡村旅游特色的成功案例。

B.“寻找乡村美食”“亲子游”是大部分都市人去乡村旅游的目的,力乍村开拓体验农家生活的市场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主体需求。

C.从投资角度看,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之一,而乡村旅游产业投资不断升温与乡村游客人数和营业总收入的增长密不可分。

D.发展旅游产业的对象应该是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这正好印正了乡村旅游主要目的的调查表格的结论。

9.请结合材料,简要阐述乡村旅游产业怎样才能“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剧可久,字尚贤,涿州范阳人。

沉毅方正,明律令。

与冯道、赵凤为友。

后唐同光初,凤荐于朝,补徐州司法,以干职闻。

召为大理评事,赐绯。

逾年,迁大理正,坐误治狱责授登州司户。

遇赦,召为著作郎。

仕晋,历殿中少监、太子右谕德、大理少卿,赐金紫。

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

未几复官,迁大理卿。

周广顺初,改太仆卿,复为大理卿。

会郑州民李思美妻诣御史台诉夫私鬻盐,罪不至死,判官杨瑛置以大辟。

有司摄治瑛,瑛具伏。

可久断瑛失入,减三等,徒二年半。

宰相王峻欲杀瑛,召可久谓之曰:

“死者不可复生,瑛枉杀人,其可恕耶?

”可久执议益坚,瑛得免死。

由是忤峻,改太仆卿,分司西京。

显德三年,所举官犯脏,可久坐停任。

明年,复起为右庶子。

世宗以刑书深古、条目繁细,难于检讨。

又前后敕格重互,亦难详审,于是中书门下奏曰:

“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

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勒成部秩。

”从之。

自是可久等于都省集议删定。

五年,书成,凡三十卷,目曰《刑统》。

宰相请颁天下,与律、疏、令、式并行。

可久复拜大理卿。

建隆三年,告老,改光禄卿致仕。

卒,年七十七。

可久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恕称。

(选自《宋史·剧可久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B.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C.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D.所冀民不陷/刑吏有所守/臣等商议望准/制旨施行仍命太子右庶子剧可久等/十人编集新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赐绯”“赐金紫”中的“赐”都是赏赐的意思,指朝廷赏赐给官员的恩惠或财物。

B.大辟,指死刑,古代的五刑之一。

C.失入,指罪重判或不应判刑而判刑,相对于“失出”而言。

D.致仕,古代臣子因犯错误以及年龄老迈辞职回乡,后来泛指辞官退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剧可久为官能干,闻名于世。

后唐同光初年,剧可久被好友赵凤举荐,被任命为徐州司法,掌理刑法,他因能办事,备受世人称赞。

B.剧可久因为连坐,仕途坎坷。

剧可久在担任大理正一职时因下属的错误判案被贬官,后因为他举荐的官员犯了贪污罪而受到停职的处罚。

C.剧可久坚持己见,触犯权贵。

宰相王峻想杀死杨瑛,对剧可久说杨瑛使人受冤被杀,不能饶恕,但剧可久坚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触犯王峻。

D.剧可久通晓律例,编审法令。

剧可久通晓律令,后被中书门下举荐参与法律条文的删定工作,后来他和其他九个人编成了三十卷的《刑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晋祖崩,可久方在病告,有司纠以不赴国哀,坐免。

(5分)

(2)今奉制旨,删定律令,有以见明罚敕法之意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卧病秋夜言怀

(唐)陈羽

九重门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

风清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

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中的“长安”点明了地点,“卧病”点明了诗人的处境,“秋夜”点明了时间。

B.首联写月亮照过皇宫映入高楼,凸显了皇宫九重深锁、祥和喜悦的气氛。

C.颔联通过对夜色、槐树、碧空、流星等的描写,体现了京城夜空的寂寥。

D.全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他看到秋夜之景触景生情,无限感伤。

15.有人认为,本诗的尾联很有特色,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写出自己身居闹市而不感到喧闹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只要“____________”,就能有让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的效果;只要借助船只,不会游水,也“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____________”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还用朝菌不懂得月初到月底和“____________”的例子来说明“小年”。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手,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

更有当头的棒喝,,让你心生敬畏。

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

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

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

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

山梁便是桥面,()。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____________。

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的传说消费。

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振聋发聩千钧一发唾手可得穿凿附会

B.醍醐灌顶千钧一发触手可及牵强附会

C.醍醐灌顶危在旦夕唾手可得牵强附会

D.振聋发聩危在旦夕触手可及穿凿附会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

B.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便在脚下

C.滔滔流水便在脚下,桥侧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万丈深渊

D.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B.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C.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D.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20.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5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5分)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

(一)般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

该生学习成绩倍儿棒,综合素质优良。

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

希望该生能得到贵大学的垂爱。

特此推荐!

XX中学

2018年3月19日

21.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

至少运用两种修辞;语言连贯、准确、生动;不少于100个字。

(6分)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8年10月28日上午,重庆市万州区公交车上,乘客刘某因错过目的地站要求停车,司机冉某以该处无公交车站拒绝。

刘某对司机大加指责,司机不断回头解释与争吵,乘客大多选择旁观不语,矛盾逐渐升级。

当车经过万州长江二桥时,刘某突然拿起手机两次砸向司机头部,司机冉某放开方向盘进行回击,双方开始殴打,最终导致车辆失控,与迎面的小轿车碰撞后冲出二桥护栏坠江,造成车上15个鲜活的生命在3秒内瞬间消逝。

 在救援人员忙着对失踪人员救援的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谣言。

比如“公交车司机凌晨K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大巴和小轿车相撞的原因系女司机驾驶的小轿车逆行”……由此引发网友议论与谩骂。

这次相关权威部门的真相披露和辟谣工作相当及时,事故真实情况和相关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让民众了解真相。

  读了上面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参考答案

1.B(A项,根据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应为“正在兴起”。

C项,根据第五段内容“各色喜怒哀乐的可能”可知,选项过于绝对。

D项,根据最后一段的末尾“应该具有的新常识”,选项是把“未然”当“已然”)

2.D(以偏概全,原文是“大多数文艺”)

3.D(根据文意,文中对把无聊庸俗当“有趣”,是持批判态度的)

4.B(错在“代表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5.

(1)守株待兔,祈求一夜暴富;

(2)素质低下,功利思想严重;(3)不思进取,渴望不劳而获。

6.

(1)符合村民子女上大学急需学费的实际情况;

(2)下一代人的文化素养亟待提高,需要摆脱上一代人不思变革进取、一味等靠的懒惰思想;(3)宋玉生坟头上的鞭炮声反映了后代人思想的醒悟,是“宋家宝的提议好”的事实印证。

7.C(C项的“半数以上”“青年出行”的范围错误,据原文是受访者平均每个月会到乡村地区旅游一次,不是半数以上乡村旅游游客,也不只是“青年出行”。

8.B(依据材料三图表,“大部分”不准确,后面的“主体需求”无中生有。

9.①乡风文明,保留独特的乡村风情。

②有整体规划,发展培育乡村旅游经济产业链。

③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引进专业人才。

④适应时代的发展,迎合消费者需求,挖掘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

(答出三点即可)

10.(3分)C(根据句意可知,动词“陷”的宾语应该是“刑”,“刑”后要停顿,这样就排除了A.D两项;由句子大意可知,“制旨施行”是“望准”的宾语,故二者之间不可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

因此,本题答案为C。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