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5274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1.《汉书•地理志》载: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周朝由于实行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最终自取灭亡,所以秦代吸取前代教训实行郡县制,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C项为秦朝继承,D项是在元朝时期实行。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齐国开国国君、齐文化奠基者。

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

姜太公后裔的祭祖活动与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相关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的“姜太公后裔代表每年到齐国故都山东临淄参加纪念姜太公诞辰祭礼”,体现的是一种有关宗法血缘关系的制度,即宗法制。

C正确。

A、B、D未体现。

点睛:

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尊宗敬祖是其表现之一。

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血缘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材料中“现代化”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享

【答案】C

【解析】据材料“西周时代的‘血缘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代的“血缘政治”属于贵族政治,秦朝的郡县制、官僚制属于官僚政治,故材料中的“现代化”趋势指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郡县制本质上属于官僚政治,分封制本质上属于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秦朝制度也属于人治,不是法治,故B项错误;秦朝制度也不是君民共享的制度,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西周时代的‘血缘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角度分析选项,注意正确认识材料中“现代化”的含义,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

“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

A.军功爵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皇帝制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周代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军功爵制与分封制没有取代关系,故A项错误;三公九卿制,属于加强皇权的制度,与与分封制没有取代关系,故C项错误;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先采用,也不是取代分封制,故D项错误。

故选B。

5.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①西汉郡国制

②唐朝实行三省制

③宋朝设参知政事

④元朝实施行省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角度逐一分析选项,注意区分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概念不同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6.统一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但地方分权经常威胁到国家的统一。

我国古代通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最终从制度上克服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有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推恩王侯子弟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综合性比较强。

注意③项不是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它主要是针对王权和相权矛盾。

故答案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郡县制、推恩令、文臣管理地方

7.“……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朝•房玄龄)疏奏,优诏答之。

“一代之美制”是统治者推行的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征辟制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故A项正确;察举制实行于汉代,在九品中正制之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九品中正制被废除,故C项错误;征辟制也实行于汉代,在九品中正制之前,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词“罢中正,除九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选官制度的演变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九品中正制之前的制度,得出科举制的正确答案。

8.“以一个公司作比喻的话,皇帝是董事长,宰相就是总经理,内阁是秘书部,而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私人秘书。

”这说明内阁的主要职责是

A.皇帝的侍从顾问

B.主持朝政大事

C.替皇帝批答奏章

D.管理六部官员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内阁是秘书部,而内阁首辅只是董事长的私人秘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没有决策权,故A项正确;内阁没有实权,不能主持朝政大事,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内阁替皇帝批答奏章的职能,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内阁管理六部官员,故D项错误。

故选A。

9.“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所说的“全体公民”指的是雅典城邦中的

A.妇女

B.奴隶

C.外邦人

D.成年男性公民

【答案】D

考点: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公民

10.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

“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保护私有财产

B.限制贵族权力

C.维护平民利益

D.扩大统治基础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的目的和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限制贵族权力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罗马法维护平民利益,故C项错误;债权债务关系与扩大统治基础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再紧扣题干设问关键词“实质问题”,即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护私有财产的角度分析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其确立的标志是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颁布

C.责任内阁制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力法案》,议会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前提条件;CD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2.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

小威廉•皮特宣称:

“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

”为此,他可采取的措施是

A.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B.提交国王作出决策

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

D.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答案】A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如果议会对内阁不再信任了,要么首相带领内阁成员总辞职改组政府,要么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没有决策权,只是“虚君”,故B项错误;英国首相动用军队需要议会批准,故C项错误;此类事情最高法院没有权力裁决,故D项错误。

13.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

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是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议会改革的进行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832年,英国……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成果,故D项正确;“光荣革命”在1688年,故A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在1689年,故B项错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在18世纪中期后,故C项错误。

故选D。

14.“均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三权分立制

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国会两院制

D.联邦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制是美国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的运作制度,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据材料“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故B项正确;国会两院制是美国立法机构的设置,与材料“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联邦制指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不符合“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15.某校高一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读美国1787年宪法后摘录了部分宪法条文,拟定为接下来的探讨话题。

指出他们在摘录过程中与原文(宪法内容)明显不符的是

A.联邦政府有发行货币等经济大权

B.地方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C.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D.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根据1787年宪法,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因此C项错误,故选C。

ABD项体现的是美国的联邦制的原则,都是正确的。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

16.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

【答案】A

【解析】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颁布,说明这些国家都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代议制,即“法治”取代了“人治”,故A项正确;英国和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统治,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不符合此时间,故CD项错误。

17.1789年,美国举行了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美国总统的产生办法是

A.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B.全国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D.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

【答案】B

【解析】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可知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对宪法负责的,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规定的;C项是英国首相的产生办法;D项不符合史实。

18.近代法国政局动荡,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

这反映了

A.法国专制王朝力量的强大

B.法国启蒙思想的日益深入

C.法国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

D.法国民主进程历经曲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从时间上看,法国处于大革命时期,从政治制度上看,经过艰难的过程,最终确立了共和制,因此,可知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导致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因此选择D。

考点: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艰难的法兰西之路

19.对于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有人指出:

在维持一个社会系统稳定性的时候,对内涵发展的阻挠必然导致向外延的扩张,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

这意在说明德国体制

A.留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隐患

B.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C.有利于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D.有利于内部改造的进行

【答案】A

【解析】“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必然导致对外的冒险”中“对内部改造的回避和拒绝”指的是德国宪法没有最大限度的体现民主,而是保留了君主专制的很多东西,“对外的冒险”则指的是德国后来的对外扩张,军国主义传统因而形成,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

20.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其中有悖历史事实的镜头是

A.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旗在飘扬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码头上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海关税额

【答案】B

【解析】据题干“1843年上海的场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南京条约》已经签订,上每成为通商口岸,故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不违背史实,故A排除;日本在华设工厂属于《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故B违背史实,符合题意;《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故C不违背史实,排除;《南京条约》规定关税协定,故D不违背史实,排除。

故选B。

21.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造成经济损失

【答案】C

【解析】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夺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答案选C。

AD项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但不是本质;B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也不是本质。

22.某战役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

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

”有关此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此战发生于1884年

B.此战清军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C.此战清军主力全军覆没

D.此战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中可以看出此次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海战发生在1894年,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故B项正确,AD项错误;C项是指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排除。

23.“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结合所学,可知出自《辛丑条约》。

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4.钱穆先生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

“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

”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A.定都天京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对下层民众推行均田制度”,而均田制是国家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天朝田亩制度》

25.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

”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的说法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

④体现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了民族主义,故①正确;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范围广泛,故②正确;五四运动有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体现了“最广泛的”参加力量,故③正确;1919年中共尚未诞生,不可能存在中共革命纲领的影响,故④错误。

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6.“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从“人间处处倡民主”可以提炼出关键词“民主”,从“一朵红云旗五色”可以提炼出关键信息“五色旗”,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这应该发生于辛亥革命时期,因为这与民主有关,更因为中华民国的旗帜即为五色旗,故此题应选B项。

其它选项都不满足要求,故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五色旗

27.有誓词称: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国民政府兴师北伐,即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辛亥革命,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抗日战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北伐战争而非解放战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

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决定进行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D.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是:

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

大会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带工人运动。

大会还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是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29.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这样记载: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的是

A.武汉会战

B.太原会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故选C项。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淞沪会战

30.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是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为永恒,其寓意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南京光复,抗日战争胜利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1949年4月23日,这一天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故B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故A错误;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在1937年,故C错误;抗日战争胜利在1945年,故D错误。

故选B。

二、材料阅读(共3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共计40分。

31.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

材料二: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

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

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答案】

(1)秦朝: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影响:

秦朝:

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特征: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抽签选举。

不同: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民主(间接民主)。

(3)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要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要实事求是,符合国情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秦朝政治制度结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角度概括秦朝的政治制度。

再从奠定后世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王朝所沿用等方面回答其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本题依据材料二“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抽签选举等方面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

再从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等方面回答雅典民主制与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3)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实事求是、符合国情等方面回答对制度创新的认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国王由选举产生,这意味着臣民将管理国家的权力交给了国王,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

这一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王权的性质,这是英国从专制走向现代化民主的一个重要转变。

……就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虽然这群人都是贵族,没有平民,但它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进步。

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

——《大国崛起》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确立的政治体制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政体,并分析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运作机制中体现的原则。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两国政体的相同点。

【答案】

(1)体制:

君主立宪制。

特点:

君主权力来自人民;议会主权;国王统而不治等。

(2)政体:

总统(民主)共和政体。

原则:

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原则。

(3)相同:

美英均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均通过立法确立和巩固民主政体。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国王由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