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5199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docx

山东省特色名校建设方案之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项目负责人:

成 员: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背景

1.产业行业分析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后,汽车业发展迅猛,从2001年的年产200万辆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720万辆。

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的数据,到2007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已达880万多辆,提前三年实现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提出的到2010年把我国汽车工业建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随着汽车工业迅猛发展,我国汽车销售也大幅度攀升,到2009年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2011年汽车保有量更是超过了1亿。

汽车产量、销量、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亟需大量汽车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高技能人才,这就为我们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汽车维修服务人员需求量超过100万人。

2.区域人才需求分析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数据表明,截至2010年底,山东省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一。

从目前汽车后市场来看,山东省一直是汽车行业大省,也是各个品牌网络经销商的必争之地。

随着对汽车产业的投入,整个行业的利润逐渐向汽车后市场转移,对后市场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

据调研:

仅上海大众一个品牌,在省内经销商(VW+SKODA)就达到了100家,2012年山东省的经销商向上海大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大众)提出申请,需求学生169人,主要岗位是钣金涂装类和机电类,而目前的学校不能满足上海大众的用人要求。

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品牌及其他品牌在省内布局数量也比较密集,汽车后市场需求巨大,需要大量汽车维修(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涂装修复)高端技能型人才,这就为本专业在省内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M市汽车保有量早已突破100万辆,M及周边地区,有汽车销售、维修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

按每年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净增10%计算,每年将净增5000人。

原有5万从业人员中,至少还有20%需进行职业资格培训、新技术培训、关键岗位资格培训等,这样本专业人才需求总量约达1.5万人。

M市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厂3家,分别是生产客车的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轻型车的时风集团、生产专用车的临清迅力集团,经过对这些企业的调研得知,它们对钣金和涂装技术人才需求量较大,在岗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

结合山东省对汽车后市场人才的需求和M市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今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培养方向做出如下调整:

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机电维修方向)为基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钣金涂装方向)为特色,在为汽车品牌4S店提供钣金涂装人才的同时,也为这些大型规模企业售后服务和新车生产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以“立足M,服务山东,辐射全国”为目标,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具有一定汽车维修专业基础知识和维修技能,在生产一线能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钣金维修、汽车涂装修复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招生至今,共为M市及周边地区汽车维修行业企业培养人才约600余人。

其中2006级毕业生王冲,2008年获斯柯达全国服务技能大赛第一名;2010年后任上海大众斯柯达滨州4S店、淄博服务站任售后服务总监,年薪10万以上。

2009级毕业生杨小刚,现在M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中通教育学院工作,2009和2010年度荣获“中通新秀”。

(二)专业建设基础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建有省级精品课群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是M市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专业发展情况见图4-2-1。

图4-2-1专业发展情况

1.校企合作已有基础

(1)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

2008年6月成立了由M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M交运集团、M北斗汽车商贸有限公司、M市五洲商贸有限公司、高唐时风集团、M粤泰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和M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学院组成的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组成人员为上述企业的实践专家和工程学院骨干教师。

(2)开展订单培养

我们主动适应M区域产业结构,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已经开设了3期“中通班”。

2.人才培养模式已初步形成

经过探索与实践,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初步形成了基础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的“职业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平台课程是公共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模块课程是指专业方向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和集中实践教学模块。

3.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多年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历经模块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到项目化教学的发展历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现已建成以《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为核心的5门省级精品课程。

4.师资队伍结构趋于合理

现有专兼职教师13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占62%;具有硕士以上学位5人,双师素质教师10人,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10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4人、中级考评员1人,技师5人,形成了双师结构、职称结构等较为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5.实训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1)校内实训中心

现有汽车实训中心1个,设备总价值202万元,有职业技能鉴定站2个:

“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鉴定站”和“机械行业特有工种培训及鉴定点”。

现已完成了“五位一体”的校内汽车实训中心建设方案,5000m2的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2)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先后把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重汽集团、时风集团、M北斗汽车贸易有限公司、M交通汽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M市五洲商贸有限公司、M粤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实践教学保障。

6.社会服务取得成效

我们与M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技能培训与考试,自2005年来,为M市机关事业单位驾驶员、修理工组织培训并考试3000多人;与M市交通局合作,培训了M市出租车、大客车驾驶员、乘务员3000多人;利用机械行业特有工种培训及鉴定点的优势,进行汽车特有工种鉴定700余人。

2011年,我们对口支援北川七一职业中学,为他们培训教师和指导实训室建设。

本专业有4位教师是山东省政府采购招标专家,提高了我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7.人才培养质量

(1)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岗位资格证书通过率95%以上。

(2)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获得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全国高等学校汽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汽车检测与维修大赛三等奖2次。

(3)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就业质量较高。

2011年,学校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实施对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

质量年度报告显示:

本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10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率是100%;毕业一年后月收入平均为3305元;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4%。

这些数据表明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较高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三)问题与不足

1.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虽已形成,但校企合作在紧密度和稳固度等方面还需加强,与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还有待调整和完善。

2.在原有汽车机电维修方向基础上,拓展钣金涂装方向课程,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更好地符合现代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3.项目化的教学改革还需继续推进,学生技能训练项目的职业性、与企业的融合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专任教师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于提升,承担专业课的课时比例有待增加。

5.实训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化。

根据专业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加强机电维修方向实训室的建设,增设钣金涂装方向的实训室,使其既能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又能开展社会服务,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服务M汽车服务业为宗旨,适应区域内汽车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培育汽车维修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探索与上海大众汽车等合作企业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汽车维修工作岗位“宽平台,分方向”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全面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加快“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设“五位一体”校内开放式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立1个顶岗实习工作站;打造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面向区域内汽车后市场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汽车新技术和社会培训。

经过三年建设,成为以汽车机电维修为基础,以钣金涂装为特色的省级特色专业,在省内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具体目标

1.体制机制建设

进一步发挥汽车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完善理事会章程,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M汽车后市场培育优质高技能人才;探索与上海大众汽车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机制。

2.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建设目标

在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下,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充分融合;实施并逐步完善“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要求,优化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召开一线专家研讨会,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引入企业技术标准,构建以机电维修为基础,钣金涂装为特色,贯穿素质教育的“宽平台,分方向”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围绕汽车维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构教学内容,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造。

三年内,校企共同制定全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充实5门(核心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的内容,建设6门网络课程;与上海大众、中通客车等合作企业共同编写5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4.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继续发挥兼职专业带头人刘玉钧的作用,培养专职专业带头人1名、专任骨干教师5名;引进或聘用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5名;建立兼职教师库,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

通过三年教学团队建设,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32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建设一支由“名企培训师+企业技师+学院‘双师’素质教师”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打造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5.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通过“引企进校、搭台建厂”,校企共建“五位一体”汽车实训中心。

在现有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再投资1046万元,扩建实训室10个,新建实训室7个,实现校内实训教学体系化,把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成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技开发、培训、技能鉴定的“五位一体”的实训基地,成为合作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工艺开发基地。

新增6个校外实训基地,建立1个示范性顶岗实习工作站。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三年建设期内,面向区域内汽车后市场企业,利用校内汽车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及师资优势,承担纵向课题3项、企业委托课题2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740人次以上,社会培训不少于2100人次,实现社会服务总收入不低于65万元。

校企合作组织技能大赛,学校与企业共同主持,学生与企业员工共同参与,达到企业与学校的共赢,学生与员工技术能力的共同提升。

7.专业群建设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带动专业群内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实现专业群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3年建设期内,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共享汽车实训中心,建设车辆维修接待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培养“双师”骨干教师1人;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建设方面,建设校本特色教材1门,建设1门网络课程。

图4-2-2专业群建设

8.专业文化建设

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将汽车文化融入专业建设,致力于打造“能吃苦、遵规范、重诚信、求创新”的专业文化,开展专业文化活动,营造专业文化氛围。

通过专业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认可度,加深学生对专业、学校、行业的感情。

三、建设内容

(一)体制机制建设内容

1.进一步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

充分发挥现有校企合作理事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在总结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技术和人才发展需要,调整专业方向,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建立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专业理事会运行机制;理事会成员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师资管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责任。

校外理事单位可共享专业实训室、技术成果及其他教学资源,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享有教学质量提升带来的社会声誉,充分调动各理事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2.探索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的“共建、共育、共享、共赢”校企合作机制

与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由上海大众支持提供部分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共建汽车实训中心。

实训中心按企业要求建造,按企业标准管理,实训设备以先进设备为主体。

上海大众为学校培训师资、提供维修资料和新技术支持,学校为上海大众培育优质高技能人才,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实现资源共享。

中心运转后,吸引企业在职职工来校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院及专业在行业中的知名度,实现互利共赢。

3.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办法》、《校内专任教师企业顶岗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等,保证校企合作的互利共赢与良性运行。

体制机制建设进度表见4-2-3-1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表见4-2-3-1

(2)

表4-2-3-1

(1)体制机制建设进度表负责人:

王增朝

表4-2-3-1

(2)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表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

1.构建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制定详细专业调研计划,通过调查问卷、回访毕业生、深入上海大众4S店等生产第一线调研,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等专业调研方式,进一步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要工作岗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专业调研的长效机制。

2.创新“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在原有“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上海大众、中通客车等企业合作,共同创新、实施“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见图4-2-3-2

(1)

图4-2-3-2

(1)“双基地,三循环”职业能力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双基地”是指校内实训基地(汽车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

学生在第一学期完成文化素质学习和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之后,进行工学交替“三循环”:

首先,第二、三学期,学生在汽车实训中心和课堂之间实施第一个工学交替循环,由“双师”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培养学生汽车维修的专项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融合。

其次,第四学期,学生在汽车实训中心和校内教学工厂之间进行第二个工学交替循环,通过分段式教学,完成专业方向课的学习,实现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最后,第五、六学期,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汽车实训中心之间实现第三个工学交替循环,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带薪顶岗实习,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与校内实训基地的老师共同探讨,积累岗位经验,完成毕业作业,从而提升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学生在课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之间,经过三个工学交替的循环,完成由基础能力到专项能力、由综合能力到岗位能力的训练,渗透岗位任职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提高学生“双证书”的通过率,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对M市及周边地区汽车后市场从业人员现状进行调研,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能力要求及典型工作任务,校企双方共同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并根据汽车后市场对维修人才的需求,细化专业方向(汽车机电维修、钣金维修、涂装修复),逐渐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

表4-2-3-2

(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和专业带头人的作用,每年定期召开2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双证通过率和对口就业率。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制度,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由学院领导、督导委员会、教研室、学生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和监督体系,通过领导、督导、教研室主任不定期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听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学生每学期对任课教师进行网上教学评价,及时分析总结、反馈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情况;通过日常教学检查、学生信息员座谈、督导听课等措施随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

学校、企业、社会和家长共同参与对教学结果的分析评价,及时反馈信息。

通过积累和分析,不断完善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评价等内容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表4-2-3-2

(2)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进度表

表4-2-3-2(3)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资金预算表

(三)课程体系构建和核心课程建设

1.课程体系构建

(1)岗位调研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合作企业专家及毕业5年以上的学生组成的课程开发项目组,通过深入上海大众4S店等生产第一线调研,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等方式,见图4-2-3-3

(1),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及毕业生就业晋升通道,如图4-2-3-3

(2),通过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可以进行教学实施的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体系。

图4-2-3-3

(1)调研路线图

图4-2-3-3

(2)毕业生晋升通道

(2)构建“宽基础、分方向”课程体系

在与合作企业的调研过程中,以上海大众汽车为代表的合作企业,提出对汽车钣金、涂装类人才的需求,经企业专家的参与、审核,在原有机电维修方向的基础上,拓宽平台课程,分方向培养,初步构建了以机电维修为基础,钣金涂装为特色,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宽基础、分方向”课程体系。

在原有汽车机电维修方向的基础上,拓宽平台课程,增设钣金、涂装方向课程:

《汽车车身结构及附属设备》、《车身测量与校正》、《汽车车身钣金修复技术》、《汽车电脑调漆》、《汽车涂装技术》课程(带“*”为专业核心课程),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见图4-2-3-3(3)

图4-2-3-3(3)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课程组成员深入合作企业的一线调研,通过与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座谈,回访毕业生,召开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验证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完整性,经过三年建设,形成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职业能力递进的、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

2.加强素质培养

(1)增加专业教育活动

由汽车维修行业的专家、汽车4S店的技术能手和专业教师参与,通过对汽车工业发展及汽车维修业的系统介绍,组织学生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观摩,定期聘请优秀校友和企业家作报告、讲座等各类职业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入学伊始就了解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了解职业课程的对应岗位,认识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技术特征与技能知识要求,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制定个人奋斗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对专业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造,教学管理实施5S管理,(5S标准见图4-2-3-3(4)),学生通过与教师共同完成项目,在获得专业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5S管理习惯,较强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图4-2-3-3(4)企业5S标准

(3)成立“汽车之家”工作室

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指导教师,组建“汽车之家”工作室,以自建汽车实训台为载体,通过开展汽车技能大赛,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专长。

3.核心课程建设

以汽车维修岗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引入汽车维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对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全面推进以汽车常见故障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开发。

在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课程开发项目组充分依靠企业,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1)制定核心课程标准

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及行业标准,三年建设期内,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等12门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逐步规范严谨,能够科学地反映最前沿的行业标准,并能够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纲要作用。

(2)教学模式改革

全面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

三年建设期内,完成12门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造。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任务导入、教学做一体”教学。

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一体。

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以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故障为载体,如图4-2-3-3(5),设计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检修、发动机异响的检修、汽油机运转不平稳故障的检修、发动机水温异常的检修、发动机机油压力异常的检修、发动机总装与总检等6个学习项目,每一学习项目根据内容又设计若干个子项目,每一学习项目都按“布置任务、搜集信息、确定方案、实施方案、检查评估、总结提升”进行教学,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图4-2-3-3(5)《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学习情境的设计思路

逐步实施分段式教学

在第四学期的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中,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尝试实施分段式教学,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训练学生的核心能力,校企共同塑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探索课程考核模式

采用由合作企业、学校及用人单位共同评价的“四结合”的考核模式,结合岗位素质和课程内容从多角度,多层面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见图4-2-3-3(6)

图4-2-3-3(6)“四结合”的评价体系

参照合作企业的技术规范、操作要领、安全技术要求及职业素质要求,引入国家职业标准,实施由浅至深分阶段进行阶段考核及过程评价,实现阶段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操考核相结合、考核内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注重教学研究

注重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三年内至少申报教学研究课题2项,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

(3)校本特色教材建设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中行业企业专家的作用,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建设校本教材。

将企业培训理念、企业文化、职业工作情境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直接融进教材。

三年内,建设《汽车机电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综合故障诊断》等5门核心课程的校本教材。

(4)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校企共建7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真实的企业案例、维修标准、工作规范、操作流程等资料,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技能测试题库、典型维修案例集、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电子教案与电子课件、教学录像等内容,部分课程建成网络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