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42742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 附答案.docx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附答案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题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

_______

考号:

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2、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

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在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老师呈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变式,主要目的是为了()。

A、激发学习兴趣

B、引起有意注意

C、丰富学生想象

D、突出概念本质。

4、“同学们,每到春天校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花儿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

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下面这一课。

”张老师所运用的导课方式属于()。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释题导入

D故事导入

5、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A.知、情、意、行

B.导、学、习、行

C.闻、行、忠、信

D.学、思、习、行

6、当学校出现传染病时,控制疾病传播的主要措施是()。

A、查找传染病源

B、救治传染病人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8、李老师为研究近年来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状况,需要收集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

B教育年鉴

C教育辞书

D教育著作

9、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规定的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资源

C、课程目标

D、课程结构

10、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A.横向组织

B.水平组织

C.纵向组织

D.综合组织

11、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编排,使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得以重复出现,逐步扩展。

这种教材编写的方式属于()。

A、单一式

B、直线式

C、螺旋式

D、活动式

12、在板书写字时,教师常把形近字的相异部分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所运用的感觉规律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

C.感觉补偿

D.感觉对比

13、从实现学校培养目标来看,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具有()。

A层次性

B等量性

C等价性

D主次性

14、晓颖以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治疗法

15、学习过程中用来调节控制学习过程,保障信息加工过程有效进行的学习策略叫()。

A.监控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学习环境策略

16、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这一。

该目标属于()。

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性目标

D.情感性目标

17、江金当了一段时间教师后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此时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教好每一堂课。

按照富勒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江金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18、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五四三学制”

C.“壬寅学制”

D.六三三学制

19、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

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A、最近发展期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20、课堂上,老师让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出现了故事讲述、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

这一教学行为旨在达成()。

A、行为性目标

B、普遍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3、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

”这一问题,大家展开热议。

有的说:

“好老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

“好老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

“教学好才是好老师”……

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

“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的走道我的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

她的文化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

我用颤抖的声音读完了作文,她感谢了我。

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来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这些我都做到了。

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

1.结合材料,试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

 

2、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小学教师感慨地说:

如今的孩子,虽然年龄小,课脑子里稀奇古怪的想法却不少,他们经常会在课上或课下问我一些问题,令我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小学老师。

比如,我在讲有关太阳和月亮的知识时,有的孩子就会问:

“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

”对这样的问题,我还勉强能回答,但有些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的问:

“老师,古代女子都是裹脚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晚上不洗脚吗?

别人会看不到吗?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裹脚的呢?

”我当时就懵了,不知如何回答,有的学生会兴奋的问我:

“老师,你想“穿越”到哪儿呢?

”,我更茫然了……

(1)试分析这位老师困惑的原因。

(2)如果你面对这样的情境,将如何对待?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材料一:

材料二: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

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

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了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解析】A。

 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3、[答案]D

[解析]变式是指本质不变,外在表现形式变化。

老师在讲直角三角形的时候,也会展示很多直角三角形的变式,是为了突出概念本质。

故正确答案为D。

4、A

5、D

6、C

7、B

8、B

9、A

10、C

11、C

12、【解析】D。

不同颜色粉笔写出来的字,可以引发学生的感觉同时对比,那些彩色粉笔写的字更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13、C

14、D

15、A

16、【解析】D。

体会时间的珍贵,并懂的珍惜时间属于情感性目标。

17、C

18、A

19、D

20、[答案]C

[解析]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从事某种活动后所获得的结果。

它关注的是学生活动中表现出来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结果。

它是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领域,至于结果则是开放的。

题干中老师在课堂上让大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对“友情”的理解,是让学生创造性的进行反应,没有规定的答案,属于表现性目标。

故正确答案为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德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2、答案如下:

(1)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具体实施形式:

讲解教学方法;谈话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讲演教学方法。

(2)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主要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具体实施形式:

问题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发现教学法。

(3)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

训练与实践式教学方法是指通过课内外的练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实践能力。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媒体根据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交互媒体等。

3、答案如下: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相似性

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1.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

3.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

(三)学习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

促进和阻碍。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好老师,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材料中,正因为教师能主动关注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和赞赏学生。

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的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到不应拒绝的力量,正因如此,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发展。

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过程”“关注人”。

做到这些才是我们认为的“好老师”。

(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需要教师能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儿童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能力的差异。

儿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低,有的发展水平高;儿童在智力类型上存在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存在不同;儿童在能力表现早晚存在差异,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儿童智力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优势领域也不一。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接受并在各自能力基础之上给予积极正向引导,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认知方式差异。

儿童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异。

独立的儿童更偏向独立的对事物做出判断,依存型儿童更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故教师对依存型的孩子应给予更多指导,而给予独立型的孩子适当的指导,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沉思型学生更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而非速度,冲动型更注重解决问题的速度而非精度,在辐合型还是发散型思维习惯来说也有差异,教师应予以认识并从不同方面去肯定并引导学生。

2、答案如下:

1.这位教师的困惑,一方面在于他不够了解小学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另一方面,教师缺乏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习惯和意识。

材料中的老师因自己的知识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和追求,才会产生困惑。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领域日益丰富,对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所应不断提高各方面专业素质。

总之,材料中的老师在专业化发展上有待进步。

2.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从优路网校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专业理念。

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

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

第二,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第三,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含:

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语言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