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4146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5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

2019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到19课培优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1.5分×32=48分)

1.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天”的权威也随之难以维持,“人”的地位日益突出。

《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周易》也提到“天地之大德曰生”,《礼记》更明确提出“人”是“天地之心”。

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

A.已具有了人文主义精神                        B.儒家思想反对神权主义

C.王权与神权实现了分离                        D.天人合一意识尚未形成

2.有学者认为,政治与伦理合而为一是先秦儒学的特质。

下列思想中能体现这一特质的是

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B.“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3.董仲舒断狱案例被汇编成《春秋决事比》,在两汉的司法实践中被经常引用。

有一则案例:

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

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

如果按照当时法律,藏匿犯人要受重刑。

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

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

这一案例说明,两汉时期

A.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B.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

C.法律体系儒家化最终完成D.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4.东汉时期,张衡提出天为鸡卵、地似卵黄的说法,王充提出自然现象和人事没有直接关系,两位思想家都缺乏后人继承他们的学说。

但太学之前树立的石碑上的六经文句,每日有众多学者前来临摹。

这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的自足性B.政府文化政策引导

C.选官以察举制为主D.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5.从北宋起,人们谈起曹操就非常痛恨。

后来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更是被看作奸臣,而刘备一直以正面人物为人们所认可。

这说明

A.历史上曹操确实奸诈而又狡猾B.正统观念的影响深远

C.《三国演义》的宣传深入人心D.刘备的才能胜过曹操

6.据统计,明代有社学1438所,遍布城乡,其中1330所为官办,占比92.49%。

社学以朱元璋的《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孝顺事实》、《百家姓》、《千字文》等为教材。

明代社学的兴办

A.有利于加强教化服务统治B.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

C.促进了程朱理学的新发展D.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7.下表是不同学者对王阳明心学的认识。

观点

出处

“王守仁之学尤为明代理学里的重镇。

到他手里,理学才达顶点,以后便渐渐地衰落了。

钱穆《阳明学述要》

“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

……王(阳明)的中心范畴(心)则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阳明之学出于陆氏,与朱子异道而同归。

乃反对之者,辄斥之为异端,目之为空谈,朱王之间,成为水火。

盖两家门户之见,非定论也。

孙毓修《王阳明》

据此可知,王阳明心学

A.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扬弃”了程朱理学思想

C.具有近代民权意识特征                    D.形成了统一的道德规范

8.下图为南宋画家林椿所作《果熟来禽图》。

图中小鸟的动态用细劲柔和的笔致勾勤,蓬松的羽毛则以浑融的墨色晕染,木叶的枯萎、残损、锈斑,果子上被虫儿叮的痕迹都被一一描绘出来,显示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追求细节表现的真实性。

据此可知,此画

A.具有写意画的特征B.开风俗画创作先河

C.受到理学思潮影响D.体现世俗化的趋势

9.中国古代历史上,外来文化主要通过两个方向传入中国(如下图)。

其中,明末清初通过方向②传入中国的外来文化主要是

A.佛教文化          B.道教文化           C.基督教文化      D.伊斯兰文化

10.《农政全书》全书分12目:

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全面揭示了古代农学的本质和规律B.是总结工农业科技进步的百科全书

C.反映了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D.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

11.《天工开物》收载了倭缎织造法,朝鲜及西洋棉布染整法,红夷炮、佛朗机冶铸法,日本与朝鲜海船的制造法等从国外传来的技术。

这说明当时

A.中外科技融合推动近代科学产生 B.工艺技术成果反映工业革命成就

C.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世界文明交流D.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

12.学者将唐诗与宋诗的区别概括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君主喜好的改变                        B.中枢权力重心的转移

C.传统经济政策的瓦解                        D.社会思潮变动的影响

13.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作品抨击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主张男女平等和个性自由,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

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异                        B.市民阶层的社会价值诉求

C.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                        D.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

14.从社会转型角度对15、16世纪的东、西方世界进行概括提炼,比较准确的是

A.西方的萧条和东方的繁荣                B.西方的演变与东方的迟滞

C.西方的先进和东方的落后                D.西方的飞跃与东方的盛世

15.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下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

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

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

A.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                    B.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C.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

16.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音乐教学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

雅典音乐教育的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A.民众艺术品味提升                            B.人文精神影响式微

C.文化水平快速提高                            D.智者教育理念普及

17.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

达·芬奇称画家是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

这表明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A.绘画不再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B.绘画多表现当时的日常生活场景

C.画家运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            D.画家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

18.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

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制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19.学者陈锐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忽视了宗教和道德问题,并带上了贵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特点,之后的社会主义植根于平民阶层,并对启蒙运动和18世纪文化开始进行反动。

据此,陈锐的观点表明

A.对理性主义过度追求致使思想禁锢B.抽离信仰和道德的理性缺乏了价值关怀

C.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排斥宗教信仰D.科学社会主义脱胎于启蒙思想中的理性

20.洛克的著作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不久出版,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直到18世纪中后期,美国革命者利用洛克的理论为反英运动辩护,英国国内也借助他的理论来阐述改革的主张,使它成为了一股社会思潮。

洛克的理论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是因为

A.洛克理论内容的不断丰富完善B.思想理论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C.洛克理论对英国革命影响巨大D.革命性质影响理论选择标准

21.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急速老化,人类在逃离太阳系,去往新家园过程中遭遇木星引力吸引,险些与木星相撞的故事。

这一情节涉及到的近代自然科学原理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22.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书中的观点震撼了世界。

”该书的发表

A.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B.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C.打破了牛顿力学绝对化思维模式D.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3.有史学家认为:

“中国的现代化模式是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冲击—反应’模式”。

以下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变法维新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

C.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D.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

24.洋务派以“西学中源”来反驳顽固派,认为“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中国亦务求实用,焉往不学?

”这表明洋务派

A.否定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B.忽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

C.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理性D.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5.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 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6.梁启超指出: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27.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

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

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

C.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D.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

28.1998年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接受采访的1500人之中,有81%的人在此前一年里看过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电视,而只有53%的人在同一时期看过历史题材的书籍。

在网络和大众传媒普及的今天,这一比例更高(远高于81%)。

这主要反映出

A.影视艺术飞速发展                            B.文艺作品重视历史题材

C.科技影响人类生活                            D.人们阅读意识不断增强

29.孙中山指出,凡是私人能力所及,或更宜私人经营的企业,均应由私人经营,“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凡是攸关国民生计,具有独占性质的企业,均应“由国家经营之”。

据此可知,孙中山的工业化道路

A.强调国家资本主义为主导                B.排斥利用外资振兴实业

C.注重公私合营企业的建立                D.重视个人和国家相结合

30.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下方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成果示意图,空白处应填入

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新民主主义论》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31.1978年9月,邓小平在东北、天津等地发表一系列谈话,史称“北方谈话”,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

”这一论述表明邓小平

A.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理性反思B.主张政治上实行系统的拨乱反正

C.明确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对社会主义本质形成成熟的认知

32.1967年,英国泰晤士报报道:

“这次爆炸的时间非常巧妙(联合国大会辩论开始前),而且速度快的异乎寻常,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他们进安理会吧。

”材料表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的主要意义是

A.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B.促进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D.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33.(25分)从清华学堂至清华学校,再到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研究院。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

材料二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以及研究院讲师李济为代表的清华学者,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风”,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

材料三1937年,(清华大学)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迁到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46年迁回北京复校,有5个学院26个系。

材料四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以上材料均引自《清华大学校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华大学创办和初期发展的时代背景。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华大学创办初期的办学特点。

(1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华大学南迁的主要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的主要原因。

(7分)

34.(12分)材料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印发行,书名中的“海国“的涵义是海外之国。

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态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四洲志》。

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

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摘编自罗炳良主编《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

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

请以《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中关于《海国图志》的相关内容和评述,撰写一个简要书评。

(要求:

观点明确,联系背景和内容,评论准确全面,史论结合)

35.(15分)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

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

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

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

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

“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7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解析】董仲舒认为判案应当依据儒家道德,但不能等同于儒家道德与法律地位等同,故A项错误;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认为判案应当依据儒家道德,说明儒家道德已经深入法律,故B项正确;魏晋时期法律体系儒家化完成,故C项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明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故D项错误。

4.【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汉代在自然、科学探索领域后继无人,但是对儒家经典出现纷纷效仿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武帝时期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初步建立,逐步加强不妥当,故D项错误。

5.【答案】B【解析】“后来的《三国演义》里,曹操更是被看作奸臣,而刘备一直以正面人物为人们所认可”这是一种社会道德观念的体现,与当时的主流思想相关联,故选B项;“历史上曹操确实奸诈而又狡猾”没有历史证据,不能定论,排除A项;“从北宋起,人们谈起曹操就非常痛恨”此时还没有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排除C项;“刘备的才能胜过曹操”没有历史依据,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社学的教材有《御制大诰》、明代律令、朱子《小学》、《孝经》等可以看出,社学主要教授的是有关法律、道德的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而这些内容可以起到教化百姓服务统治的作用,故选A项;仅仅从社学的教材设置无法看出儒、法思想的合流,且使儒、法思想走向合流的是西汉董仲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信息显示程朱理学因为社学的兴办而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教育模式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教育式样,包含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方面的内容,而题干材料只是论及社学教育内容,而并未涉及其他,排除D项。

7.【答案】B

8.【答案】C【解析】宋朝画作细致入微体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是花鸟画是写实画作,排除A项;汉代开风俗画先河,排除B项;该画作属文人画,不能体现世俗化的趋势,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明末清初是第一次西学东渐的高潮,传教士将基督教从沿海逐渐传入中国,故选C项;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时期从西亚等地区传入,排除A项;道教是中国东汉时期产生的本土宗教,非外来文化,排除B项;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主要在唐、宋、元三个时期,阿拉伯人来中国经商传入,排除D项。

10.【答案】D【解析】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总结发展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利、养殖、备荒等技术,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故选D项;《农政全书》是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总结,中国古代科技不注重理论和规律总结,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农书而不是百科全书,排除B项;材料只是《农政全书》的书目介绍,看不出农学具有独立的学科体系问题,排除C项。

11.【答案】D【解析】由《天工开物》成书时间明朝,联系史实可知明朝时期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技术传入中国丰富国人的科学认知,因而《天工开物》中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手工业技术,故选D项;《天工开物》中虽然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手工业技术,但依然属于传统科技,非近代科学,排除A项;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30—40年代,这与明朝时间不符,排除B项;《天工开物》中虽然收载了日本、朝鲜及西洋等地的手工业技术,但这是西学东渐的结果,非中国传统科技发达引起的世界文明交流,排除C项。

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唐代与开放包容的理念和注重艺术的规矩法度有关,宋代与以文治国,理学兴起相关,故选D项;君主的喜好不能整体上影响文学的走向,排除A项;中枢权力主要目的是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与文学变化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战国以来,我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

13.【答案】B【解析】据材料“明清时期,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作品对男女间真挚爱情的描写引起了世人的共鸣”,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冲击传统礼教观念,从而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故选B项;依所学,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流思想并未变异,排除A项;据材料“文学家们对现实社会进行了直接的批判”可知并非传统价值观念的演变,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的需求,而未涉及到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改善,排除D项。

14.【答案】B【解析】“15、16世纪的东、西方世界进行概括”可以发现在15世纪开始,西方开始了社会的转型,而东方依然是稳定的封建社会,故选B项;“15、16世纪的东、西方世界”从发展程度来看,东方比西方繁荣,但不是“社会转型的角度”,排除A项;“15、16世纪的东、西方世界”西方比东方要落后,排除C项;“15、16世纪的东、西方世界”西方在开始转型,但没有飞跃,真正的飞跃发生在17、18世纪,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材料中体现了古希腊的建筑体现了人性之美,说明当时古希腊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底蕴,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关注人性,不是女性政治地位,排除B项;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宗教在古希腊仍有重要地位,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据材料以往的音乐教学是“训练人的心灵”体现了人文精神,而后“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中的诗词逐渐消失,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说明人文精神的影响削弱,故选B项;据材料“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可知民众的艺术品位下降,排除A项;据材料“由以往的训‘练人的心灵’转向追求演奏音响的华丽”“音乐演奏日益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为专业艺术家所垄断”可知当时的雅典文化水平并未快速提高,排除C项;据所学智者学派的理念是追求重视人的价值,而材料体现的是人文精神影响的削弱,排除D项。

17.【答案】C【解析】据材料“透视、人体比例、解剖学等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和“一切看得见的自然景物的模仿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用科学知识表现真实,故选C项;材料主要是绘画和技法的变化不是题材变化,据所学,此时仍旧是宗教题材,排除A项;材料“自然景物”说明不是日常生活场景,排除B项;捕捉光和色之下的万物是印象画派,排除D项。

18.【答案】C【解析】“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内容说明均是强化了君主的地位,故选C项;“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可见其重点是突出君主权利,而非信仰自由,排除A项;“16世纪”英国尚未确立君主立宪的政体,排除B项;《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属于17世纪后期,与材料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