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4134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docx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docx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教案

课程名称:

物流管理

学时:

54

学分:

3

使用教材:

RonaldH.Ballou.王晓东,胡瑞娟等译.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

1、王之泰主编,《现代物流管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2、王槐林,刘明菲,《物流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教学方法:

主要为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

考核方法:

考试

绪论

物流现代化的含义:

一方面表现为物流必须进行技术革命,以当前先进的物流科学技术取代落后的物流技术。

另一方面则是对物流活动进行现代化管理,从而使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

沿海四大物流圈

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

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许多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深圳、天津都将“物流”作为地方“支柱产业”给予高度重视

广州市则将在东、西、南、北全面规划物流产业,分别建立生产资料物流中心、商品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

上海则瞄准“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着重发展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并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完善法规,配套环境”的指导思想去运作实施

北京市具体规划了北京物流港、三大物流基地、四大物流中心

此外,山东、浙江、大连、青岛等地都在制定物流方面的规划

物流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当沿海地区物流开始热了的时候,中部、西部地区发展较慢,甚至有些地区还没有启动

我国的物流企业

以海尔物流崛起为代表的企业集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市场化的业务流程改造传统产业。

他们将现代物流构筑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现了精确化、信息化、数字化、高效化。

一些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通过改造正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如中远、中外运、中储等等。

同时,也生长出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像广州的宝供,深圳的中海物流等等。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中国物流的发展,人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不够,还存有不少认识上的误区。

正当我国加入WTO的时候,许多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如美国联邦快递、德国邮政、丹麦马士基,日本佐川急便等。

各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物流业人才的缺乏

物流理论需要从物流实践中不断吸取营养,物流理论要为物流实践服务

物流学的概念

物流管理学是研究物质资料(广义的物资)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流转规律,寻求获得最大的空间和时间效益的科学。

物流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物流科学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物流学是一门进行系统分析的科学

物流学又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第一章物流的概念与内涵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物流基本概念和物流的分类;了解物流业的发展;掌握物流基本活动;供应链的内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活动的构成。

(三)课时分配:

8

(四)教学内容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从国外引进物流的概念。

20多年来随着我国理论界对物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企业的大量的物流实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不断加深。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4-17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物流的解释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第一节物流的概念

一、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905年,美国少校琼斯•贝克(ChaunceyBaker)认为,“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

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达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手中。

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

1922年,克拉克(F.E.Clark)在《市场营销原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

“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定义为: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美国的韦勃斯特大词典,在1963年把军事后勤定义为“军事装备物资、设施与人员的获取、供给和运输”。

军事后勤的理念和方法后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后勤”和“商业后勤”。

20世纪50年代中叶,日本在经济恢复中,十分重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1956年,日本生产性本部向美国派出了“搬运专业考察团”(也有称为流通技术考察团),此举动对日本未来物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本于60年代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并将其解释为“物的流通”,“实物流通”的简称。

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的定义:

“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

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

”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认为:

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场所转移过程”。

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委员会于1976年在定义物流管理中指出:

“物流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

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销售,零配件供应、工厂及仓库的选址、物资采购、包装、退换货、废物利用及处置、运输及仓储等”。

1985年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LM:

CanadianAssociationofLogisticsManagement)定义物流“物流是对原材料、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成本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和内部流动。

1994年欧洲物流协会(ELA:

EuropeanLogisticsAssociation):

“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及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从上述介绍的物流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物流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反映出以下几个基本点:

第一、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

第二、物流概念与物流实践最早始于军事后勤,而“物流一词没有限定在商业领域还是军事领域。

物流管理对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活动都适用”。

(见DonaldJ.Bowersox1986出版《物流管理》)

第三、物流无论从实物供应(PhysicalDistribution)还是后勤的内涵中都强调了“实物流动”的核心。

第四、物流的功能主要以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信息等所构成。

二、现代物流理念

(一)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物流动的过程。

在20世纪20年代,物流还是被作为流通的附属机能。

30年代起,人们主要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愿望出发,探讨如何进行“物资的配给”和怎样加强对“物质分布过程”的合理化管理,其核心部分正如日本学者羽田升史所说:

“物流被看成是市场的延伸。

“物流被看成是市场的延伸”的理念,今天人们又给予了新的内涵:

其一为通过为用户提供物流服务来开拓市场。

其二为将物流功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看做为潜在的市场机会。

其三为物流被看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和策略。

其四为物流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军事后勤”与物流服务理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在军火和军需品的战时供应中,运用后勤管(LogisticsManagement)方法。

二战后,后勤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后,其定义中包括下列一些业务活动:

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贮存,用户服务等。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84年对物流重新定义为:

“为了符合顾客的要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

(三)物流价值与利润理念

1962年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他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原材料、设备和劳动力成本压缩的空间趋于饱和后,对成本的控制将转为物流领域。

美国经营学家彼.特拉卡指出:

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所阐述的:

“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

(四)物流系统化理念

物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和包装设备、搬运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在物流运行中存在着“二律背反”性,也称“效益背反”。

整个物流合理化,需要用总成本评价,这反映物流是整体概念的重要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

(五)精益物流理念

精益物流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物流管理思想,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物流管理学家则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比进行了大量的借鉴工作,并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密切融合起来,提出了精益物流的新概念。

精益物流的内涵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其基本原则是:

(1)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

(2)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中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

(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

(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

(5)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精益物流的目标可概括为:

企业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六)物流一体化理念

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是根据商品的市场营销动向决定商品的生产和采购,从而保证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一致性。

物流是被看作使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相联系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虽然内部物流一体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它并不足以保证厂商实现其经营目标。

要在今天的竞争中达到充分有效,厂商必须将其物流活动扩大到顾客和供应商相结合方面,这种通过外部物流一体化的延伸被称作为供应链一体化。

要获得供应链理论所要求的这种企业内外的广泛合作,需要一种与传统组织观念不一样的创新的组织定位,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体系。

(七)联盟与合作理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为了物流复兴,将“基于物流的联盟做为最可观的合作”理念,发展物流联盟和广泛开展合作关系的思想已成为物流实践的基础。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业务关系的特点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的对手间的谈判。

而今,合作最基本的形式是发展有效的组织间的联合作业,形成多种形式的业务伙伴关系。

一方面促使企业从外部资源寻求物流服务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促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供应商与物流需求商组织联合起来。

1.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是指从事业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

物流业系指物流企业的集合。

“在商品流通中商流与物流已实现分流。

物流已经形成独立的组织化、系统化、规模化的新兴产业。

物流企业是物流联盟的主体,我国目前物流企业主要的类型有由传统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演变的物流企业、新兴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和大型外资跨区域物流企业。

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

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

现代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物流活动。

3.物流外包

企业业务外包即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其关键业务上,即企业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伙伴来完成。

物流业务外包是由物流企业作为承包方,由物流需求企业为发包方的物流联盟形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物流外包已逐渐成为各个国家企业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

4.全球化物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大市场概念在今天已成现实,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作业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企业从世界市场获取原材料,在世界各地的工厂组织生产,然后将产品运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手中。

这种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并将这些全球化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必然导致物流的全球化。

全球化物流是企业全球战略的支持与保证,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物流的联盟与合作。

(八)绿色物流观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循环型物流转变。

三、本书对物流概念的界定

作者在1988年出版的《物流概论》和1997年出版的《物流学概论》和2003年出版的《物流学》的专著中都将物流定义为: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的物理性(实物性)流动,是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

”本书仍将延续该定义。

四、物流概念的未来

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

人们用不同的眼光、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物流、解释物流,使物流的概念出现了多元化现象。

未来的物流或许使今日的物流概念得到全面的革新,物流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展。

第二节商流与物流

一、商品流通过程中三流地位的转变

商务是指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事物及管理活动,它包含商品从生产到交换,从交换到消费全过程中扣除纯生产和消费的各个方面。

从商务活动的演变历史看,首先是商品的买卖、然后是商业、贸易行业的兴起,再是商业贸易的管理,进而联系着商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

商品交换中必然包含商流、物流和信息流。

在商品流通的原始阶段只能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产品交换,从三流来看主要以物流为主而商流、信息流紧紧伴随其间。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货币的产生,在商品流通的第二阶段出现了“以钱买物”的方式,但人们遵守的交货原则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当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信用随着发展起来了,商品流通的第二阶段出现了“钱庄”、“银行”这样专门从事货币中介服务以及货币买卖业务的行业,使得物流可以与商流分离,出现了多种交易的付款方式:

如预付款方式、定金方式、支票、汇票、分期付款、延期付款、托收承付等方式。

随着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商品流通的水平得到提高,人们可按照资金(货币)和实物各自的运行规律去组织,从而不仅提高了流通的速度,也提高了方便性和安全性。

此间,信息流的地位也突出地表现出来。

在商品交换的前期、中期、后期,交易的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都要尽力掌握对方和中介方的有关商品交易的各种信息,如商品信息、支付能力、商业信誉等。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在商品流通的第四阶段,信息流已明显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对整个商品的流通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

图1-1表现了三流地位的演变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的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互相依存关系。

二、商流的概念

以产品的所有权转移为前提,通过买卖活动而发生商品价值形式的变化,叫作商业流通,简称商流。

三、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活动的两个方面。

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互相结合,又互相分离。

(一)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

物流是商流的保证。

(二)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商流与物流产生分离究其根本原因世上流运动的基础——资金,与物流运动的实体——物资,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

在商品交易中,也存在只有商流而没有物流的特殊现象。

总之,物流和商流构成了商品流通的两大支柱。

第三节物流活动的构成

物流活动由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情报等项工作构成。

上述构成也常被称之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一、包装活动

包装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制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

包装大体可分为商品包装与工业包装。

二、装卸活动

装卸活动包括物资在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进行衔接的各种机械或人工装卸活动。

在全部物流活动中只有装卸活动伴随物流活动的始终。

三、运输活动

运输活动是将物品进行空间的移动。

物流部门依靠运输克服生产地与需要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

运输是物流的核心。

因而在很多场合,把它作为整个物流的代名词。

四、储存活动

储存活动也称为保管活动,是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距离而形成的。

物品通过储存活动产生了商品的时间效用。

保管活动是借助各种仓库,完成物资的保管、保养、堆码、维护等工作,以使物品的使用价值下降到最小的程度。

五、流通加工活动

流通加工活动又称之为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实现物流的高效率所采取的使物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功能。

六、配送活动

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物流活动。

七、物流信息活动

物流信息包括上述各种活动的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以及相关联的费用情况,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等。

对物流信息的管理,要求建立情报系统和情报渠道,正确选定情报科目和情报收集、汇总、统计、使用方法,以保证指导物流活动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现代信息采用网络技术、电子计算机处理手段,为达到物流的系统化、合理化、高效率化提供了技术条件。

第四节物流的性质和作用

物流自始至终构成流通的物质内容,没有物流,也就不存在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物资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

一、物流的性质

(一)物流的生产性质

从事物资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加工等物流工作与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工业企业虽然在生产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得,但都具有生产性质。

无论是生产企业的物流,还是流通领域的物流都是一样。

这是因为:

1.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必要环节

2.物流同样具备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物流的社会性质

物流的社会性质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性质。

(三)物流的服务性质

物流的核心是服务。

二、物流的作用

(一)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

无论是生产资料商品还是生活资料商品,在其设备进入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之前,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始终是潜在的。

为了能把这种潜在变为现实,物资必须借助其实物运动即物流来得以实现。

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

从生产资料的物流上看,物流具有将生产资料按质、按量、及时、齐备、均衡地供应给生产单位以各种物资的功能。

从生活资料的物流上看,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基金能否实现最终还需要取决于物流的畅通。

(二)合理的物流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占用和物质消耗有效性的评价。

合理的物流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物质资料,对于消除迂回、相向、过远等不合理运输,节约运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合理的物流,还可以减少库存,加速周转,更充分地发挥现有物资的效用。

物资的储存应在满足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储量越少越好。

物流在装卸、加工、包装诸方面对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

(二)物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又是实现上片流通的物质基础

第五节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产生的背景——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利用要求提高——信息时代

品研发提升到企业竞争的重要地位——技术进步

全球化市场的建立和无国界竞争的加剧——经济全球化

与贸易自由化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出现——消费观念变革

大力提倡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下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压力:

一步满足顾客需求的压力;衡售前、售后服务和运作成本的压力,业内部变革面临更多压力。

挑战: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降低库存水平——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缩短交货期——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提供定制化服务产品和服务——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

传统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市场环境特征:

以规模化需求和区域性的卖方市场为主

生产方式特征:

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刚性、专用流水线

管理组织特征:

多级递阶控制的组织结构,管理跨度小、层次多

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特征:

集权式,以追求稳定和控制为主

竞争模式:

以规模求效益

资本的高投入和教育、科技的低投入:

大规模生产需要大量土地和设备。

劳动的特点是简单重复劳动。

信息特征和系统特征:

静态、开环、相对封闭的刚性系统

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的关系:

以企业为中心,企业间是纯粹的竞争关系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掌握市场份额,必然要牢牢控制用于生产和经营的各种资源。

在企业的运作模式上,采用了“高度自制”的策略,一个企业囊括了几乎所有零部件的加工、装配活动。

不仅如此,还把分销、甚至零售环节的业务也纳入自己的业务范围之内,最后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超级组织。

这就是人们说的:

“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VerticalIntegration)

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增加企业投资负担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

管理思想与组织模式的转变

管理模式的转变:

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成组技术(GroupTechnology,GT)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Cell,FMC)减少零件变化(VarietyReductionProgram,VRP)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System,CIMS)

基于扩展企业的管理模式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AM)虚拟企业(VirtualEnterprise,VE)

管理模式的转变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化从“大而全、小而全”向“分散网络化制造”转化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设计、开发与生产转化。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企业管理中形成了一种“横向一体化”的管理热潮。

许多企业将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和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占据竞争中的主动地位。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

(一)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启示

1、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基本内容每一个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以独特方式联结在一起的九种基本的活动类别构成。

价值活动可分为两大类:

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

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