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4075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docx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docx

中考《酸碱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57

初中化学专项训练

2019-2020初中化学《酸碱盐》专项训练测试卷

学校: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把盐酸滴在草木灰上,产生大量气泡,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据此现象推测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

()

A.Na2CO3B.K2CO3C.KNO3D.KOH

2.(2008年南昌市)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

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下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

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3.(2008年宿迁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验证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先加入稀硫酸,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有SO42-

B.测定溶液的pH,先用水润湿pH试纸,然后将试纸插入待测液中

C.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说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点燃可燃性气体时,要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4.

(2008年青岛市)石蕊、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是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B.无明显现象

C.生成无色气体

D.石蕊呈紫色(双选)

5.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

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

氢氧化钠

碳酸钠

石蕊

物质X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溶液变红

A.Ca(OH)2B.CuSO4C.HClD.NaOH

6.2007年5月,某市发生一起亚硝酸钠中毒事件。

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有咸味,加热会分解,放出有臭味的气体。

请结合下表信息判断,下列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亚硝酸钠(NaNO2)

氯化钠(NaCl)

跟稀盐酸作用

放出红棕色的气体

无反应

跟硝酸银溶液作用

生成浅黄色沉淀

生成白色沉淀

A.滴加稀盐酸B.加热C.滴加硝酸银溶液D.加水溶解

7.下列关于酸、碱、盐元素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酸、碱一定含氢元素,盐一定不含氢元素

B.酸、碱、盐可能都不含金属元素

C.碱、盐可能含氧元素,酸一定含氧元素

D.盐一定含有金属元素,酸、碱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8.(2008年镇江市)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处发生置换反应B.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C.C处产生气泡D.D处生成白色沉淀

物质

NaCl

CaCO3

Ca(OH)2

NaOH

市场参考价(元/kg)

1.2

1.8

2.0

11.5

第4题第5题

9.二氧化硫气体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

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已知相同的条件下,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

现在室温下向饱和的亚硫酸溶液中通人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H2SO3==3S↓+3H2O。

则下图中溶液的pH随通人硫化氢体积的变化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10.能在pH为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A.FeCl3、CuSO4、NaClB.BaCl2、Na2SO4、NaOH

C.CaCl2、Na2CO3、AgNO3D.K2SO4、NaNO3、NH4Cl

11.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值表示,其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氢离子的浓度。

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如下关系:

()

〔H+〕

0.1

0.01

0.001

0.0001

……

pH

1

2

3

4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离子浓度越大,pH值越小

B.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应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后将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C.在一定条件下,可通过加水或碱的方法增大醋酸溶液的酸碱度

D.pH=1的溶液与pH=3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pH一定为2

12.

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

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或盐酸,也可能两种酸同时含有

B.该溶液中不可能含碳酸钠

C.该溶液是否含氯化铜不能确定

D.该溶液的组成只可能有一种情况

13.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酚酞试液B.镁条

C.氯化钾溶液D.氯化铜溶液

14.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氢气质量/g溶质质量分数/%沉淀质量/gpH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将浓盐酸敝口放置在空气中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向pH=1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15.下列几种物质的溶液,其pH>7的是()

A.浓盐酸B.石灰水C.氨水D.食盐水

16.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变化。

对下列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

B.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

C.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D.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1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水鉴别NaCl、NH4NO3、NaOH三种白色固体

B.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缓加入到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得到稀硫酸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实验室中,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18.下列对a、b、c、d四套装置中,在注入酸起反应后对气球的变化情况作出正确分析的是()

A.气球①不胀大,②-④都能迅速胀大

B.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④迅速胀大

C.气球②逐渐胀大,气球③缓缓膨胀后停止,气球④迅速胀大

D.以上都不正确

二、填空题

19.

(5分)下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钙溶液,现象是。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写离子符号)。

(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

20.(4分)洗涤剂(如肥皂、洗衣粉等)是生活中常用的物质,大多显碱性。

小红取了少量用来吹泡泡的肥皂水,用pH试纸测试的结果是pH7(填写“<”“=”“>”),若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无色酚酞试液(化学式C20H14O4)试液,肥皂水呈色。

酚酞是由种元素组成,酚酞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21.分类学习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按一定标准分类研究,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我们在初中阶段将化合物简单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根据盐的组成里所含阴、阳离子的特点,可进一步将盐分类并称为某盐。

例如,组成里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有钾离子的盐称为钾盐,含有铵根离子的盐称为铵盐……。

则CaCO3、Na2CO3、K2CO3等盐都属于;它们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2)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同理,只要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就能防锈,请任举一例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具体方法:

(3)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烃,如烷烃、烯烃、炔烃等。

烷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CH4),其余随碳原子数的增加,依次为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

4H10)等。

如果烷烃中的碳原子数为n,则烷烃的化学式可以用通式表示。

它们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试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2.(6分)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混合:

②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混合: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

这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

如上述反应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一,而Cl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

请你分析上述反应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3)请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物的示意图。

23.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a2CO3、BaCl2、CuSO4、Na2SO4、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做如下实验:

(1)将此固体粉末加水、搅拌、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沉;

(2)将白色沉淀加适量稀HCl,沉淀部分溶解,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将未溶解的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

推断: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一定不含有。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24.如下图所示,装置a为弹簧夹,b为分液漏斗的活塞(通过开、关活塞可以随时滴加液体)。

先关闭b,打开a,将混有少量CO的CO2气体由左侧导管通入,充分反应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然后关闭a,打开b,一段时间后,排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反应过程中发生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已知A、B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右图表示向A中加入B时,溶液pH变化曲线。

请写出你从曲线图中收获的信息:

(1)A是;

(2)B是;

(3)

三、推断题

26.(3分)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

请回答: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实验设计,自然界矿物中一种重晶石矿的主要成分是BaSO4,它不溶于任何酸、碱和水,纯净的硫酸钡可供医疗等方面应用,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重晶石矿焦炭为原料,制取纯净硫酸钡。

(设矿物中杂质不与焦炭反应,也不溶于水)部分流程如下:

按要求填空

(1)在步骤①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哪些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

(2)写出步骤②中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

(3)写出利用A溶液制取Ba(OH)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指出,上述步骤②产生有毒气体H2S,应将方法加以改进,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使该实验既不产生H2S,又能获纯净BaSO4。

请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

 

28.(4分)已知多种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燃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已知相关金属:

钾——紫色,钠——黄色,钙——砖红色,钡——黄绿色、铜——绿色。

现将A、B两种化合物的溶液混合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反应均恰好完全)

 

焰色反应有着广泛的用途,请举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G__________。

③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分)2008年1月,特大暴风雪袭击了我国华南地区,在这场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中,融雪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的成分是由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初步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融雪剂的成分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肯定含有的一种物质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0.(5分)A、B、C、D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

四种物质的溶液中的一种。

现利用另一种物质X的溶液,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即可将它们逐一确定。

则A是

B是C是D是X是。

 

四、实验探究题

31.小冉和小海两位同学在实验室中进行化学实验。

小冉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小海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1)小冉同学观察到的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海同学实验后发现试管内溶液为无色,认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他的观点是否正确(填“是”或“否”),你的理由是:

(3)实验结束后,两名同学将反应后的剩余物同时倒入废液缸中,发现有气泡产生,废液仍然为无色。

请你和两名同学一起对废液缸中废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豫】废液中的溶质除指示剂外,还有什么?

【进行猜想】①两位同学一致认为溶质为CaCl2和NaCl:

②你认为溶质的组成还可能为。

【实验验证】向废液中加入,出现现象。

【实验结论】说明猜想(填①或②)正确。

【实验反思】为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可采取的方法是。

【拓展延伸】通过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NaOH已与盐酸完全反应,你认为还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不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和pH试纸)来证明NaOH确已完全反应。

 

32.(15分)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

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3+N2O=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

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

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

设计的实验步

骤为:

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

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

(填数字)个数据。

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

_______。

M

【NaN3纯度测定】

精确称量0.140g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

已知2NaN3→3N2

(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

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

_____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

反应前应将液面调

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mL(N2的密度为25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100mLB.1LC.2L

(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3.(10分)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

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

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

固体成分是Na2CO3,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

固体成分是NaOH,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

固体成分是,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

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

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

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

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验证Ⅲ:

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的用量。

 

34.(12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中和反应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到有气泡产生。

是不是拿错了药品?

经检验确认没有拿错药品,而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

【查阅资料】①已知反应:

(白色)

②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依据查阅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现象推断相应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

(2)取

(1)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试液。

溶液变红色。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

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变质(填“部分”或“全部”)。

【进一步实验】该小组同学用变质的溶液制取不含杂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完成中和反应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解决下列问题:

(1)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上述杂质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

(2)借助于____________可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5.(4分)小华同学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中和,他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请简述中和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

(2)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正确,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___________;

(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恰好中和

第二种可能性

 

36.(8分)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奥妙无穷。

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以下空白。

(1)如何用实验验证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第一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PH,

再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液的PH。

PH逐渐变大,

最后PH≥7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

①请你分析上述方案中为什么强调只有测得的PH≥7才能证明反应发生了?

②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否放热

提供的实验仪器与药品:

10%的盐酸、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温度计、玻璃棒、胶头滴管。

(3)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请你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第二组同学在做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后,为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此时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为此,还需要选择(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37.(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

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

他们设计了下图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⑴实验Ⅰ可以证明。

⑵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⑶实验Ⅲ滴入K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现象。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

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⑷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

“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

”你认为Na2CO3溶液存在OH-的原因是。

 

五、计算题

38.为测定一瓶敞口放置的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量取20mL(密度为1.1g/mL)的该盐酸与大理石充分反应,共用去含碳酸钙85%的大理石7.1g。

(1)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1分)

(2)计算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9.已知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AgCl)沉淀和硝酸钠。

为测定某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将生理盐水样品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生理盐水样品的质量

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

过滤后剩余溶液物质量

130g

40g

167.13g

(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