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3515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docx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 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docx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专练05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最新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5世界近现代史80题

考点12二战前现代化建设模式的调整与创新

(1917年十月革命至1945年二战结束)

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

“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政权建设的成功实践

B.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C.1949年中国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这类新制度

D.革命成功后俄国的“苏维埃”受“新政治制度”影响

【答案】D

【解析】“新政治制度”指社会主义制度,俄国十月革命后采取苏维埃政治体制,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故选D;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排除AB;1954年中国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

2.20世纪初的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的一间极其普通的办公室被称为是俄国革命的“心脏”。

当年,从这里批出的每一份文件、打出的每一个电话都决定着俄国的命运,影响着世界的进程。

这指的是列宁在此

A.领导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

C.结束了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领导人民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在20世纪初的圣彼得堡斯莫尔尼宫办公室做出的决定俄国命运、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活动,指的是其领导并取得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A选项符合题意;《四月提纲》与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不符,B选项错误;结束俄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是临时政府制造的七月流血事件,C选项错误;推翻沙皇统治的二月革命不是列宁直接领导的,D选项错误。

3.毛泽东说,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这个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

革命浪潮由此风起云涌,“异军特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这表明十月革命

A.开辟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时代B.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前提

C.推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直接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爆发

【答案】A

【解析】十月革命以“打倒贵族、驱逐富人”使全世界为之震动,促进了五四运动等革命浪潮,结合所学知识,这表明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时代,A选项正确;十月革命为俄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提,不是其世界影响,B选项错误;推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与“打倒贵族,驱逐富人”不符,C选项错误;直接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选项错误。

4.《列·托洛茨基自传》中写道“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消除人类躁狂精神病周期性发作的悲剧,并为人类最高的文明奠定基础”。

材料中的“基础”奠定于

A.二月革命的胜利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临时政府的垮台D.十月革命的成功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消除人类躁狂精神病周期性发作的悲剧,并为人类最高的文明奠定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符合材料中“为人类最高的文明奠定基础”,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四月提纲》在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时期,提出要实现革命的和平过渡,与题意不符,故B选项错误;临时政府通过十月革命垮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十月革命的成功,故C选项错误。

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实行“中立”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深受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②美国为集中力量摆脱经济危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而采取的对外政策③它指的是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运送任何物质④1939年11月通过的《租界法》实际上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A.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④D.①②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实行“中立”政策是受到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

同时也是美国为集中力量摆脱经济危机,避免卷入国际争端而采取的对外政策。

故D正确。

6.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

1985年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2015年德国议会主席拉迈特对此加以重申。

这一变化有助于德国

A.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

B.走出战争阴影,重塑大国形象

C.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

D.联合欧洲国家,应对冷战形势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勃兰特的下跪体现了德国敢于直面纳粹罪行,承担历史责任,但与后面史实无关,排除A。

冯·魏茨泽克宣布把德国“战败日”改为“解放日”,2015年拉迈特对此加以重申,与勃兰特的下跪相比,这一做法有利于重新塑造德国的大国形象,这也是其想要摆脱战败阴影的体现,B项正确。

“淡化战争记忆,满足政治需求”与题干中勃兰特的下跪不符,排除C。

联合欧洲国家与题意无关,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7.下图为英国人谢帕德于1941年1月8日发表的漫画《全力以赴》(FullPressure)。

漫画中熊熊燃烧的“纳粹主义”(NAZISM)战火,正向一幢文明(CIVILIZATION)大厦漫延。

瓦砾中有一个士兵手握消防水枪正在扑灭燃烧的大火,另一个士兵在协助扭开水管的消防栓,水管上的文字是“美国援助”(AMERICAAID)。

下列史实中,对作者创作这幅漫画有影响的是

①德国实施“海狮计划”②美国通过新的《中立法》

③美国通过《租借法》④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1月,面对“纳粹主义”战火正向文明大厦漫延,英国画家以《全力以赴》为题,宣传在“美国援助”下,反抗法西斯的战争和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的创作背景包括,1940年8月德国实施“海狮计划”对英国发动大规模空战,1939年11月美国通过新的《中立法》,①②说法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美国通过《租借法》是在1941年3月,而英美发表《大西洋宪章》则是在1941年8月,③④说法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BCD三项错误。

8.1930年5月,纽约警方向社会公布了一批揭发材料,声称苏联政府企图通过援助美国共产党来颠覆美国政府,虽然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

据此可以推知

A.美苏争霸加重政治紧张局势

B.美国政治经济困局造成政府敏感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受挫

D.意识形态对立阻断国际人口流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事后这些材料被证明是伪造的,但美国政府仍然收紧了有关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并结合所学,1918年苏联退出一战后,美国对苏联开始敌视政策,美苏之间存在着政治经济困局,故选择B选项;美苏争霸发生于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选项;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在指导苏联开展经济建设,并没有受挫,故排除C选项;“收紧了苏联公民前往美国的政策限制”可知,美国政府只是限制苏联的人口流动,并没有阻断国际人口迁移美国,故排除D选项。

9.“我们不要荆冠,不要金十字架。

”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见下图)。

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业家兼共和党领袖)。

罗斯福新政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B

【解析】漫画说明美国工业生产采取垄断组织生产,企业生产无计划性,会导致企业盲目生产,为此罗斯福新政实行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以缓解盲目生产带来的弊端,故B项正确;A属于金融措施;C属于农业措施;D属于救济措施。

10.在罗斯福的“百日问政”期间,罗斯福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要提案,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周折,全部予以批准。

罗斯福通过自己的班子迅速起草制订他认为是必要的法律,然后交由国会批准,取代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批准立法的做法。

这体现出当时美国

A.总统取得超越议会之上的权力

B.三权分立体制受到了破坏

C.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了一致认可

D.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取代了过去那种仅由总统建议、国会批准立法的做法”体现了新政时期美国总统权利的增大,拥有一定的立法权,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缓和经济危机,这是美国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排除。

罗斯福在特殊时期采用的方式,不能说明三权分立体制受到了破坏,排除B。

材料强调分权制衡机制的自我调整,与国家干预政策得到了一致认可无关,排除C。

所以选D

11.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

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A.体现计划与市场调节手段的结合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的国有性质

C.表明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全面强化

D.缓和了田纳西河流域的社会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据“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该企业的经营体现了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相结合,故选A;根据“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田纳西河流域是国有性质,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全面强化”,排除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2.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答案】C

【解析】材料“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怎样干预经济运行秩序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普通大众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不是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故B项错误;提高普通阶层的生活不等于压制特权阶层,故D项错误。

点睛:

材料“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是解题的关键。

13.在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实施一年后苏俄(联)党的领导核心以至普通党员中有许多人认为退却的目的已经达到,要求转入进攻。

在这种强烈要求下,列宁宣布停止退却,转入进攻。

在此后的年代里,要求进攻的呼声不但没有消停,反而越来越强烈。

这反映出

A.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艰难

C.列宁的经济思想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D.新经济政策不符合苏俄(联的国情)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政权,促进经济发展,但根据材料可知,领导核心逐渐将新经济政策边缘化,进行“超工业化”建设,表明苏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艰难,故选择B选项;材料中布尔什维克党想要停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没有重视人民利益,故排除A选项;根据材料“许多人认为退却的目的已经达到”可知之前列宁的经济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可,故排除C选项;新经济政策促进苏俄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故排除D选项。

14.在论述苏俄新经济政策时,列宁说:

我们正向着国家调节商业的方向退却。

但是,我们的退却是有限度的。

现在已经有些迹象可以使人看到退却的终点了,可以使人看到我们停止退却的时间已经不太远了。

”列宁的论述意在说明

A.苏俄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苏俄把政治考虑放在首要地位

C.发展商品经济利于巩固新政权

D.新经济政策已经完成了其使命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论述,特别是认为其是“国家调节商业的方向退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是以解决当时的政治危机为重要目的,B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创新之处,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C项错误;材料中新经济政策的退却不能体现其完成了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D项错误。

15.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

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答案】C

【解析】消费品的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都是非常高的,这个信息足以证明苏联在二五计划期间是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农业和轻工业也是正增长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但并未达到协调均衡发展的程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是一五计划期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6.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根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这些政策都

A.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在一定时明发挥过积极作用

D.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答案】C

【解析】余粮征集制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粮食税的实施有助于解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而农业集体化有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可见这些政策在一定时期内都发挥过积极作用,选项C正确;农业集体化和余粮征集制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农业集体化运动说明政府重视工业生产,排除B;农业集体化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适应,余粮征集制并未考虑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情况,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将不同政策放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结合所学找出其共同点。

17.英国著名评论家柯林·威尔逊说过:

“存在主义的中心问题可以由一句话来概括:

人的地位。

(但是)人是神还是虫?

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

”这表明现代主义文学

A.渲染变态、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

B.违反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C.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D.揭露丑恶现实并憧憬美好未来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人是神还是虫?

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结合所学可知现代文学宣染变态、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故选A;并未违反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只是思想偏激,排除B;抽象、夸张、变形手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材料与憧憬未来无关,排除D。

18.西方某画家曾说:

“我们认为,笛卡尔主义者,伏尔泰主义者,以及其他理智的官员们利用理性,无非是想维持建立起来进而又死亡的社会准则。

”这位画家的创作旨在

A.抒发个体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B.通过渲染色彩来表现人的感情

C.歌颂古希腊罗马英雄主义精神

D.遵循写实原则揭露社会的问题

【答案】A

【解析】“笛卡尔主义”代表科学,“伏尔泰主义”代表理性,材料反映了画家对科学、理性的失望,体现出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风格,结合所学,现代主义绘画强调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故A正确;B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C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D是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排除BCD。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组织必须有一个充分广泛的纲领,使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都能接受。

马克思起草了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

反资本斗争中的种种事件和变迁—失败更甚于胜利—不能不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各种心爱的万应灵丹都不灵,并为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正的条件开辟道路。

——恩格斯

材料二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

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

根据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俄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显然尚未成熟。

但是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大希望。

”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姚海《俄国革命》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个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的纲领”的名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列宁为“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在理论上进行的重大探索,并说明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答案】

(1)纲领:

《共产党宣言》;

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2)探索: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

理由: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

【解析】

(1)题目要求“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

纲领:

由材料一中的“马克思起草”、“他对共同行动和共同讨论必然会产生的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充满信心”、“为他们更透彻地了解工人阶级解放的真正的条件开辟道路”等信息再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可知,纲领的名称是《共产党宣言》。

意义:

需要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来回答,即《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它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由此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2)题目要求“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

探索:

由材料二中的“残酷的战争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等信息可以得出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结合材料二中的“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可知,需要从理论和策略上思考作答,具体来说,在策略上是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在理论上等于证明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

理由:

结合所学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可以得出,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榜样,同时也为民族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由材料二中的“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可以得出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

【点睛】从设问角度看,主观题的审题应该包括四部分:

一是答题依据,也就是答案来源于哪里,这一题涉及到了一种,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这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答案的来源;二是答题要求,这一题里有“概括”、“指出”、“分析”、“说明”等要求;三是答题内容,这一题涉及到了“名称”、“意义”、“探索”、“理由”等;四是答题条件,即修饰答题内容的部分。

这些方面明确了,才可以算审题清楚明确了。

20.20世纪20—30年代,美苏两国都对经济进行了调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

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

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

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

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有人认为,由于罗斯福新政中的劳工立法,使得劳工有了通过自己选择的工会进行劳资谈判的权利,劳工地位空前提高。

最低工资、失业补助、养老补贴等等,成为有效保护人们权益的工具,政府有限度的干预正是为了让工业更自由、健康地竞争。

也有人将高失业率延长归咎于旨在保持高工资和加强工会组织的新政劳工政策,不断增设的新法规和税收已经阻碍了私人投资,而这抑制了复苏。

——摘编自沃尔顿、罗考夫著《美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对于劳工立法作用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持这种观点的理由。

【答案】

(1)目的:

为工业化服务。

(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

主要特点:

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将农民全面纳入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

(2)观点一:

肯定劳工立法的作用。

劳工立法可以调节和缓和劳资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保障工人收入,从而有利于扩大国内市场,有利于经济复苏。

观点二:

否定劳工立法。

劳工立法增加了税收,增加了企业负担;阻碍了私人投资,不利于缓解失业和经济复苏。

【解析】

(1)目的:

根据“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是为工业化服务,为工业化的实现积累资金。

主要特点:

根据“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

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等内容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特点主要是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上实行了大跃进,农民被全面纳入集体的计划制下,通过牺牲农民利益实现了积累。

(2)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对劳工立法的两种观点分别是肯定劳工立法的作用和否定劳工立法的作用。

肯定劳工立法主要是从调节缓和劳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保障工人收入,扩大国内市场和刺激经济复苏的角度展开;否定劳工立法主要是从增加税收,加大企业负担,阻碍私人投资,不利于缓解事业和经济复苏的角度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