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之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9.docx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之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9.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9
教师资格证之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9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两个成语出自()。
A.白居易《长恨歌》
B.李白《长干行》
C.杜甫《兵车行》
D.高适《燕歌行》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题:
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3题:
下列所述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没有关系的一项是()。
A.虎门销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英国在中英两国的贸易中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
D.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4题:
学生是学习的
A.主导
B.接受者
C.主体
D.灌输者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5题:
"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A.并列
B.递进的
C.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6题:
小海在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中,不慎造成腿部韧带拉伤,小海的医疗费用应由谁承担()
A.小海本人
B.小海的监护人
C.小海的学校
D.小海的学校和监护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义务劳动属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义务劳动属教育机构履行教育职能的一部分,学生在义务劳动中受伤,应由学校来承担医疗费用。
第7题:
子日:
“不学诗,无以言。
”其意思是说()。
A.不学诗,就不能出口成章,打动人心
B.不把诗学好,就无法与人沟通、交流
C.不学诗,就不知道说什么话最中听
D.不学诗,说话就会颠三倒四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8题: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9题: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
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l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0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史蒂芬森发明了火车
C.“珍妮纺纱机”的出现
D.富尔顿发明了轮船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1题:
食品污染物,指不是有意加入食品中,而是在生产、制造、加工、调制、处理、填充、包装、运输和储藏等过程中带入食品中,或是由于环境污染带入食品中的任何物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食品污染物的是()。
A.对肉质进行嫩化改良而使用的木瓜蛋白酶成分
B.“三鹿奶粉”事件中“问题奶粉”含有的三聚氰胺成分
C.油炸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入增多剂而产生的铝成分
D.食品腌制时,使用的添加剂中含有的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2题:
林老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喜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与学生搞好关系上。
从教师职业成长看,林老师的做法表明他着重关注的是()
A.职业发展
B.职业生存
C.教学效果
D.教学氛围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
第13题:
UR1的含义是()。
A.信息资源在网上的业务类型和如何访问的统一的描述方法
B.信息资源的网络地址的统一的描述方法
C.信息资源在网上的位置及如何定位寻找的统一的描述方法
D.信息资源在网上的位置和如何访问的统一的描述方法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4题:
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
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
()
A.感觉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转换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5题:
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
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展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
这种障碍来源于认知处理过程的异常,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等方面有特殊的障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学习障碍的是()。
A.小华原本学习优秀,随父母移居国外后由于听课困难,学习成绩大幅下降
B.九岁的小强刚从国外回来,不能识别简体字,在阅读学习材料时面临不少困难
C.小明的成绩不好,三年级时接受了专业的智力测验,结果发现他的智力只相当于六岁儿童的水平
D.小红聪明可爱,但上学之后读书时常出现跳行跳字的现象,虽经老师多次纠正但她仍然难以改正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6题:
下列关于医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现有抗生素药物对超级细菌不起作用
B.如果人体内缺乏维生素E易患夜盲症
C.贫血指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水平
D.手足口病主要传播的途径是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7题:
司马迁自曝其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A.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B.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C.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D.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8题:
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A.孟子的观点
B.朱熹的观点
C.王阳明的观点
D.程颐的观点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9题:
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
A.意大利的传教士
B.中国的航海家
C.日本的遣唐使
D.阿拉伯商人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0题:
教师要“感悟”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热情学习,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
A.兴趣
B.能力
C.觉悟
D.道德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1题:
我国法律规定: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2题:
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
A.依法执教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3题:
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
()
A.特殊良心
B.个人良心
C.职业良心
D.一般良心。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4题: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5题:
古人对于我国姓氏的来历有如下阐述“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宜;氏于事,则巫乙匠淘……”由此可以推断,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
A.族号
B.匿名
C.官名
D.爵号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6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强降水是泥石流、滑坡的主要诱因
B.当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与交警的指挥不一致时,应当服从信号灯的指示
C.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
D.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的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7题:
有雄才,有伟略,有奇勋,实在有德;无后裔,无偏心,无享受,真正无私。
这是写给一代道德楷模的挽联。
这位被青少年推崇的楷模是
A.周恩来
B.邓小平
C.陶行知
D.吴玉璋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28题:
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
A.德育
B.创新教育
C.智育
D.全面发展教育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9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明教师遵守下列哪一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
A.“廉洁从教”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材料分析题
第30题:
材料:
小文是一位刚从外地转过来的学生,但几乎全校的老师都知道他,因为他是有名的“捣蛋鬼”,与班上的同学关系极其不好,并经常欺侮“弱小”的同学。
他对学习极为反感,对英语更是恨之入骨。
老师知道他并不笨,本质上还是好的,于是经常找他聊天,让小文讲讲自己的爱好、特长,说说他爱上什么课……并以他每天来学校的时间比较早为由,将教室的钥匙交给了他,还让他做了班里的公物保管员。
小文自从拿了教室的钥匙,每天放学都会关好灯、关好窗、锁好门后才离开教室,做事情非常井井有条,班上的同学开始慢慢和他交好,并在学习上不断地帮助他,小文也在不断地进步。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
_____
参考答案: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它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用爱感化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
该教师用自己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去对待“后进生”,详细地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与其建立融洽的关系,并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其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期许,从而自觉地将老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该教师还根据小文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分析小文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文,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使小文从中获得自信,取得进步。
详细解答:
第31题:
材料: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
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
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
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困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
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
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圈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
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
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
“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
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
“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
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