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docx
《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正畸学复习重点
一、名解
1、理想正常牙合(idealnormalocclusion):
Angle提出,即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牙合关系非常理想。
2、个别正常牙合(individualnormalocclusion):
凡轻微的错牙合畸形,对于生理过程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牙合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牙合,彼此之间又有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牙合。
3、灵长间隙(primatespace):
生长发育过程中,在上颌乳尖牙的近中和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出现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这是灵长动物的特征。
4、替牙间隙(leewayspace):
乳尖牙及第一、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比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二前磨牙大,这个差称为替牙间隙。
5、必需间隙或牙弓应有长度(spacerequired):
即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的总和,一般测量下颌第一磨牙前牙弓内各个牙的牙冠宽度,其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
6、可用间隙或牙弓现有长度(spaceavailable):
即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一般测量下颌六龄牙前部牙弓的整体弧长。
7、拥挤度:
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长度之差或必需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挤度。
8、Moyers预测法(P65):
Moyers提出的用下颌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牙牙冠宽度的方法。
9、Bolton指数分析(P66):
通过测量得出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来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不协调的问题。
10、Pont指数分析(P67):
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11、ANB:
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构成的角,即SNA与SNB之差,反映上下颌骨对颅部的相互位置关系。
12、SNB:
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下颌相对于颅部的位置关系。
13、SNA:
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反映上颌相对于颅部的前后位置关系。
14、Y轴角:
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联线(SGn)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下前角,反映颏部的突缩。
15、下颌平面角(MP-FH):
下颌平面(MP)与眼耳平面(FH)的交角,代表下颌体的陡度,下颌角的大小,面部的高度。
16、面角(NP-FH):
面平面(NP)与眼耳平面(FH)相交之后下角,反映下颌的突缩程度。
17、Tweed三角(P86):
1)组成:
由眼耳平面、下颌平面、下中切牙长轴组成的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颌面三角形的三角。
(2分)包括FMA,FMIA,IMPA(1分)2)意义:
代表面部形态结构的三角;(0.5分)FMIA65°是建立良好颜貌的条件;(1分)FMA正畸难改变,达到FMIA65°主要依靠改变下中切牙的位置和倾斜度;(1分)常应用于病例的拔牙估计中。
18、基准平面:
是在头影测量中作为相对稳定的平面,重用的为前颅底平面、眼耳平面、Bolton平面。
19、前颅底平面(SN):
由蝶鞍点与鼻根点之连线组成,在颅部的矢状平面上代表前颅底的前后范围。
20、眼耳平面(FH):
由耳点与眶点连线组成,大部分个体在正常头位时FH与地面平行。
21、Bolton平面:
由Bolton点与鼻根点连接线组成。
22、合平面及确定法(OP):
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点的连线:
功能的牙合平面——由均分后牙牙合接触点而得。
23、面平面(N-P):
鼻根点与颏前点之连线组成
24、矫治器(appliance):
是一种治疗错牙合畸形的装置,可产生作用力或是咀嚼口周肌的功能作用力通过矫治器使畸形的颌骨、错位牙及牙周支持组织发生变化,以利于牙颌面正常生长发育。
25、支抗(anchorage):
正畸治疗过程中,任何施于矫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能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为支抗。
26、早期矫治(P186):
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前及高峰期阶段,对已出现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课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的预防、阻断、矫正和导引治疗
27、预防性矫治(preventiveorthodontics):
自胚胎第六周(牙板开始发生)至恒牙列(不包括8)建牙合完成前得这段时期,通过定期检查,对影响牙、牙槽骨、颌骨等正常生长发育变化中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因素及时发现并去除,或对已有的轻微异常趋势从速矫正,或以各种方法诱导其趋于正常,从而使牙列顺利建牙合,颌骨协调发育,颜面和谐生长,功能健全形成及儿童心理发育健康。
28、阻断性矫治(Interceptiveorthodontics):
对乳牙期及替牙列期因遗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正在发生或已初步表现出的牙、牙列、咬合关系及骨发育异常等采取简单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或采用矫形的方法引导其正常生长,目的是阻断畸形的发展过程,使之自行调整,建立正常的牙颌面关系。
29、序列拔牙(serialextraction):
替牙牙合期通过有序的拔除乳牙,诱导恒牙进入较好的牙合关系中以矫治严重牙列拥挤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
30、生长区和生长中心:
在骨的生长过程中,生长活动更快、更活跃、程度更大的区域,称为生长区。
生长区中受遗传控制并独立进行生长的区域称为生长中心。
(1.5分)
31、生长型:
构成生物体的各部位或组织系统,在不同年龄阶段并非以同样的比率生长发育。
从器官或组织系统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四型:
一般型、神经系型、性器官型、淋巴系型。
32、生长和发育:
生长指体积或重量的增加,由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出现形态上的体积增大。
发育指组织增长的程度,表现为机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和完成的过程。
33、终末平面:
乳牙合从侧方观察,上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过构成平面关系,大致可分为三型。
垂直型,近中型,远中型。
34、玻璃样变(Hyalinizedarea):
又叫透明样变性,是指牙周膜在受压后所发生的无结构样变性。
牙周韧带正常结构消失,血管受压破裂至成分消失,胶元纤维结构不清,形成嗜伊红均质状物质。
35、直接性骨吸收(Frontalresorption):
指破骨细胞直接在牙槽骨的正表面进行骨质吸收在无透明样变或在透明样变组织清除之后两种情况才能产生直接性骨吸收。
36、间接性骨吸收(Underminingresorption):
又称“潜行性骨吸收”或“挖掘性骨吸收”,指牙周组织发生透明样变后,破骨细胞在相对于透明样变的骨髓腔内表面及透明样变区周缘进行骨吸收
二、问答
1、矫治力的分类(名词解释)
按矫治力的作用时间来分
①持续力(ContinuedForce):
轻力,持续温和、衰减缓慢、比较恒定的力。
②间歇力(InterruptedForce):
力量较大、持续时间短,衰减很快的力。
③间断力(IntermittentForce):
间断的、大小较恒定的矫治力,如戴用口外弓。
按矫治力的作用效果分
①正畸力(OrthodonticForce):
只使牙齿移动的力,力量较小。
②矫形力(OrthopedicForce):
能影响颌骨形态、生长的力,力量较大。
按矫治力产生的方式来分
①机械力:
由矫治器及其附件所产生的机械弹力
②肌能力:
利用肌肉收缩产生的力
③磁力
以矫治力的强度大小分:
①重力(heavyforce)-口外牵引力,大于350g
②中力(mediumforce)-弓丝簧曲,大于60g小于350g
③轻力(lightforce)-乳胶橡皮圈,小于60g
2、牙移动的类型(名词解释)
♦倾斜移动(tippingmovement):
牙冠与牙根作相反方向移动(最常见)。
♦整体移动(bodilymovement):
牙冠与牙根作相同方向等距离移动。
♦控根移动(controllingrootmovement):
牙冠不动而牙根移动。
(1)转矩(torque):
唇(颊)舌向控根移动
(2)竖直(upright):
近远中向控根移动
♦垂直移动(verticalmovement):
整体移动另一形式。
⑴伸出移动(extrusionmovement):
向he方垂直移动
⑵压入移动(intrusionmovement):
向根方垂直移动。
♦旋转移动(rotationmovement):
牙体绕牙长轴的转动。
♦平动(translation):
当一外力力线通过牙的阻力中心时,牙产生单纯平动,此时旋转中心距阻力中心无穷远。
♦转动(rotation):
当一力偶在以阻力中心为圆心在对应的等距离处反向作用于牙体时,牙产生单纯转动,此时旋转中心在阻力中心处。
3、正畸矫治过程中的组织反应
(一)牙周组织的反应
牙周膜的生物学反应
①矫治力适当时(<20-26g/cm3)
压力区:
牙周膜血管受压,牙周间隙变窄,细胞分化加快,出现大量破骨细胞(48-72小时)
张力区:
牙周纤维拉长,牙周间隙变宽,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类骨样组织
②矫治力过大时
压力区:
牙周膜压闭或压破,局部玻璃样变,细胞坏死,细胞分化中止
张力区:
牙周纤维被撕裂,细胞分化过程中止
③保持:
发生进一步的组织改变
张力区:
类骨样组织被骨组织取代,骨样组织→束状骨→通过钙化形成哈佛氏系统的板状骨
压力区:
剩余有破骨细胞,骨样组织沉积在吸收区,适当的时候形成束状骨→钙化成板状骨
牙周纤维改建多数在6个内月完成但旋转移动后,游离龈纤维和越膈纤维等改建缓慢。
牙槽骨的改变
受力后3-4天,开始牙槽骨的改建,达到新的平衡受压区破骨细胞增多,破骨形式有两种:
①直接性骨吸收(Frontalresorption)
②间接性骨吸收(Underminingresorption)
矫治力过大易导致间接性骨吸收,常使被矫治的牙齿过度松动、疼痛,减慢牙移动速度,恢复时易发生牙根骨粘连。
牙龈的改变(略)
(二)牙体组织的改变
牙骨质:
透明样变清除后,压力区的牙骨质有轻微吸收,牙本质的吸收在加力停止后可很快得到修复。
牙髓:
矫治力适当时牙髓可出现轻度充血,牙髓敏感性增高;矫治力过大时,严重充血、水肿、空泡样变,牙髓坏死。
(三)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的改建
下颌骨受矫形力时,下颌骨及颞下颌关节均会产生适应性改建
1.导下颌向前:
关节凹:
前壁吸收,后壁增生
髁状突:
前缘吸收,后缘增生
下颌枝:
前缘吸收,后缘增生
下颌角:
变钝
下颌体:
变长
2.移下颌向后:
组织改变与导下颌向前相反
(四)对恒牙胚,腭中缝,面部肌的影响
4、影响牙周组织改建的因素
(一)矫治力
力的方向:
施力方向决定牙移动方向和类型。
力的大小:
力过大:
引起的透明样变范围大,透明样变组组织吸收的时间也长,牙移动速度减慢。
力过小:
不足以克服牙周阻力,牙不移动。
临床上提倡使用最适力。
力的持续时间:
间断力:
引起的透明样变性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且力量消失快,因此牙移动缓慢
持续而柔和的力:
透明样变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力的衰减慢,在透明样变清除后,持续力可使牙齿快速移动
(二)机体条件
解剖因素:
牙槽骨越致密,引起的透明样变范围越大,牙移动速度越慢
年龄及健康状况——青少年:
处于生长发育期,牙移动快;成年人:
生长终止,牙移动慢;全身健康情况差时:
会影响牙齿移动
(三)药物、激素等
5、ANDREWS正常合六项标准:
♦磨牙关系
♦牙近远中倾斜
♦牙唇舌向倾斜
♦无牙齿旋转
♦无牙间隙
♦咬合曲线较平直
6、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
牙——形态、位置、数目的异常(畸形、错位、阻生、多生、缺失)
牙弓——形态和牙排列的异常(牙弓狭窄、牙列间隙、牙拥挤)
牙、牙合、颌、面关系异常(前突、后缩、不对称、咬合不正)
7、正貌分析的观察要点
♦正面型:
长、均、短
♦对称:
左右(眼、鼻、口、颏、肌)
♦比例:
五官大小、位置,面高比
♦唇齿关系:
正常,开唇露齿
♦微笑
8、侧貌分析的观察要点
♦L侧面型:
凸、直、凹(II类、I类、III类)
♦鼻唇角:
90-95°
♦唇:
唇形、唇色、唇位(审美线)
♦颏部:
颏唇沟,颏突度
♦下颌角:
120°
9、模型分析的内容:
1、拥挤度的分析;2、替牙期拥挤度的预测;(3)牙大小的协调性—Bolton指数分析;4、牙弓形态分析:
合曲线的曲度,牙弓对称性的测量分析,牙弓长度测量,牙弓宽度测量,庞特指数分析5、牙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
长、宽6、腭穹高度的测量
10、综合分析包括哪六个方面内容:
颜貌分析、模型分析、功能分析、生长分析、X线头影测量分析、心理分析。
11、Angle分类及优缺点(P49)
♦第一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
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上颌6近中颊尖咬于下颌6近中颊沟)
♦第二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
磨牙为远中关系(下颌后退)
✓第一分类——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第一分类,亚类——一侧磨牙为远中关系,一侧为中性关系,上颌前牙唇倾
✓第二分类——磨牙远中关系,上前牙舌倾
✓第二分类,亚类——一侧磨牙远中关系,一侧中性关系,上前牙舌倾
♦第三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
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前移)
✓亚类——一侧磨牙近中关系,另一侧中性关系
12、错合的概念以及错位的类型
♦错牙合畸形(malocclusion):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牙、牙槽、颌骨颅面的大小形态位置不调。
♦深覆盖(deepoverjet):
上下前牙切端前后距离超过3mm以上者,分为三度,3-5,5-8,8以上。
♦反覆盖(reverseoverjet)
♦深覆牙合(deepoverbite):
上前牙覆盖过下前牙唇面超过切1/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内者。
分为三度:
1/3-1/2,1/2-2/3,,2/3-
♦反覆牙合(reverseoverbite):
咬合时下前牙舌面覆盖上前牙牙冠的唇面。
♦锁牙合:
是后牙的一种错合畸形。
上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下后牙的颊侧,或是下颌个别后牙或多数后牙被锁结在上后牙的颊侧。
13、如何鉴别牙性反牙合、骨性反牙合和功能性反牙合(反牙合机制)
♦牙源性反牙合:
仅为牙的错位(上切牙舌向,下切牙唇向),颌骨、后牙关系基本正常。
如:
单纯的前牙反牙合及个别牙反牙合
♦功能性(肌型反牙合):
上下颌骨关系在MPP正常,下颌闭合时存在牙合干扰或不良习惯,引起口颌系统肌功能紊乱,使ICP时下颌前伸位于上颌前方。
该型颌骨大小形态基本正常,多见于乳牙期和替牙期反牙合
♦骨性反牙合:
由于骨骼发育异常导致,上下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关系异常,下颌骨较上颌骨相对前突,上切牙代偿性唇倾,下牙代偿性舌倾。
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正常(21%)
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过度(46%)
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13%)
临床表现
1、牙源性:
颜貌:
无明显畸形;口内:
磨牙中性或轻近中,个别牙反牙合,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头影测量:
骨测量值基本正常,仅有牙异常的表现
2、功能性(肌型):
外貌:
MPP时面部无明显畸形;ICP时,下颌前突,为凹面型;口内:
MPP时,磨牙基本中性,ICP时,磨牙近中,前牙反牙合;头影测量:
ICP时下颌位置前移,但下颌大小基本正常
3、骨性:
外貌:
凹面型,面中份凹陷,颏部前突,一般下颌体长、支短,下颌角大;口内:
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上前牙代偿性唇倾,下前牙代偿性舌倾;头影测量:
骨、牙及软组织测量表现为III类错牙合的特征;可伴有垂直向的不调
垂直生长型:
下颌前下旋转,下颌角大,反覆牙合浅
水平生长型:
下颌前上旋转,下颌角小,反覆牙合深
治疗原则:
尽早去除病因,早期治疗,阻断矫治错位的牙、牙弓、颌骨的关系异常,抑制下颌的生长,促进上颌的生长。
早期矫治的意义——拔牙或正颌外科的边缘病例经早期矫治后,可能免于拔牙或者手术。
即便不能完全避免成年后正颌外科手术,通过矫形治疗,也可减小手术的范围或者复杂程度。
14、支抗分类(名词解释)及加强支抗的常用方法(P113-114)
支抗类型
♦交互支抗(Reciprocalanchorage):
利用牙齿移动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来移动牙齿
♦加强支抗(Reinforcedanchorage):
分散反作用
✓多数牙支抗
✓颌间支抗用一颌的牙弓和颌骨作支持,以矫治对颌的牙、牙弓和颌骨。
✓口外支抗用头的顶枕颈部作支持,以矫治牙、牙弓和颌骨。
✓稳定支抗在牙周膜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整体移动所需的矫治力大于倾斜移动,因此,可以用一组牙的整体移动来对抗另一组牙的倾斜移动,使整体移动的一组牙不动或移动很少,只让倾斜移动的一组牙移动。
♦差动力支抗(Differentialanchorage)
同样大小的力作用于两个或两组不同的牙齿,根据其产生的组织反应不同,使需要移动的牙得以移动,不需移动的牙很少移动甚至不动。
其基础是牙周膜面积的差异。
加强支抗的方法
♦增加支抗牙的数目
♦可将支抗牙连成一整体而增加支抗作用
♦增加活动矫治器的基托面积,保持与组织面的密贴
♦在应用颌内或颌间支抗的同时,加用口外唇弓等颌外支抗来增加支抗,防止支抗牙移位
♦上颌6之间加横腭杆
♦上颌6之间加Nance弓
15、活动矫治器的构成与各部的作用(平面导板、斜面导板)(P116-120)
1)固位部分:
使矫治器能稳固地戴在口内,不会因其本身的重力、矫治力和肌功能力等因素发生脱位
♦卡环:
箭头卡环、后牙连续卡环、单臂卡环
♦邻间钩
2)加力部分:
是矫治器对错位牙发出力量的部分,也是对需要移动的牙给予矫治力的部分,有弹簧(副簧)、弓簧、螺旋体、弹力橡皮圈、平面导板(抑制或压入下前牙,促进后牙齿槽高度生长,有利于下颌的生长发育)、斜面导板(刺激下颌生长,增加后牙槽高度)
3)连接部分:
将加力部分和固位部分连成一整体,包括基托、唇弓、舌弓
16、功能性矫治器:
利用功能矫治器改变下颌姿势位,改善口颌系统肌群的功能状态,应用肌收缩力刺激颌骨发生适应性生长改建,从而矫治牙颌畸形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生长发育期的(青春生长迸发期前1-2年)的儿童及青少年的肌性和轻度的骨性错牙合畸形。
17、青春期判断:
1)全身发育状况---身高体重生长曲线图2)第二性征发育情况3)骨龄:
左手手腕片或颈椎片。
参考:
年龄(男12-13岁,女9-10岁),牙龄。
18、间隙分析及其意义:
在模型上通过测量恒牙牙弓的必需间隙、可用间隙,分析牙弓的拥挤程度。
19、头影测量(cephalometrics):
主要是测量X线头颅定位照相所得的影像,对牙颌、颅面各标志点描绘出一定的线角进行测量分析,从而了解牙颌、颅面软硬组织的结构,使对牙颌、颅面的检查、诊断由表面形态深入到内部的骨骼结构中去。
常用分析方法:
Downs分析法——面角,颌凸角,上下齿槽座角,下颌平面角,Y轴角
应用:
研究颅面的生长发育,牙颌、颅面畸形的诊断分析,确定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设计,研究矫治过程中及矫治后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变化,外科正畸的诊断和矫治设计,下颌功能的分析。
20、复发(relapse):
错牙合畸形矫治后,牙或颌骨都有退回到原始位置的趋势,正畸临床上称之为复发。
保持(retention):
为巩固牙颌畸形矫治完成后的疗效、保持牙位于理想的美观及功能位置而采取的措施。
复发的原因:
◆牙矫正后有退回到原来位置的倾向
◆矫治后牙周围的骨骼及邻接组织的改建需要一定的时间
◆牙合的平衡尚未建立
◆口腔不良习惯未破除
◆生长型及性别对矫治效果的影响
◆第三磨牙的萌出
复发的预防:
♦从防止复发的因素考虑,错牙合应进行过矫正
♦生长发育期的矫治,复发的可能性较小
♦严重扭转牙治疗后,需进行牙颈部周围纤维的切断
♦永久性保持
♦消除错牙合的病因
21、什么是切牙债务,调整切牙债务的因素
在乳牙恒牙交替的过程中,恒前牙一般比相应的乳前牙大,其差值称为切牙债务(incisorliability)。
补偿:
1乳牙间有适当的牙间隙
2恒切牙萌出时更偏向唇侧
3尖牙之间牙弓宽度增宽
4前磨牙萌出时较乳牙偏向颊侧,增加了牙弓宽度
5乳牙恒牙大小比例协调
6替牙间隙的调节作用。
22、成人正畸的特点
生理特点:
♦颅颌骨生长基本恒定,生长潜力有限
♦适应性改建能力不如青少年
♦牙磨耗,已建立代偿性咬合平衡
♦常伴有失牙、牙周病、TMD等
治疗特点:
♦成人正畸患者的心理状况的评估:
主诉、动机、以往就诊经历、是否存在心理疾病
♦个性化目标:
不刻意追求I类咬合关系,不随意改变牙弓的形态及宽带,不轻易破坏原稳定的咬合代偿
♦美观要求:
矫治器尽量考虑美观要求,减少其对外观的影响
♦更重视功能:
保留修复功能牙,力求咬合平衡,防止超限矫治,有利于CR与MI一致性及下颌正常功能运动
♦轻力和间断力原则
♦支抗控制:
多采用舌(腭)侧装置加强支抗,采用临时支抗装置——各类种植支抗取得良好效果
23、方丝弓技术中有哪三个序列弯曲,举例说明(10分)
1)第一序列弯曲:
水平向的。
(1.5分)矫治轻度唇、舌、颊向错位及扭转;使牙齿的排列具有正常牙弓的生理形态。
(1分)如:
内收弯、外展弯……(1分)
2)第二序列弯曲:
垂直向的。
(1.5分)使牙升高或压低,前倾或后倾。
(1分)如:
后倾弯、前倾弯……(1分)
3)第三序列弯曲:
转矩,控根移动(牙根唇颊、舌向移动)。
(1.5分)只能在方丝上完成。
(0.5分)如:
舌向转矩、唇向转矩……
24、优缺点:
活动矫治器
1、优点:
(1)可自行摘带,便于清洁;
(2)避免损伤牙体牙周组织;(3)不影响美观;(4)能矫治常见的错合畸形
2、缺点:
(1)支抗不足;
(2)作用力单一,控制牙移动能力差,整体移动难;(3)影响发音;(4)有异物感,取带麻烦,需要患者积极配合;(5)剩余间隙处理难
固定矫治器
1、优点:
(1)固位良好,支抗充足;
(2)能使多数牙移动,整体移动,转矩和扭转容易;(3)能控制矫治牙的移动方向;(4)能矫治复杂的错合畸形;(5)体积小,舒适;(6)不影响发音和口语训练;(7)临床复诊加力间隔时间长;(8)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矫治力持续发挥;
2、缺点:
(1)不利于口腔卫生;
(2)矫治技术复杂;(3)易引起牙体牙周损伤
25、阻力中心和旋转中心的区别
♦阻抗中心(centerofresistance):
在自由空间中物体的阻抗中心就是它的质心,在重力场中它就是重心。
阻力中心是物体周围约束其运动的阻力的简化中心。
牙的阻力中心决定于其本身的重心和牙周组织的约束状态。
阻力中心是物体固有的,不变的。
通过物体阻力中心的外力,都使物体产生平行移动。
♦旋转中心(centerofrotation):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转动时所围绕的中心。
旋转中心是在牙移动过程中相对不动的点。
旋转中心是可变的,随矫治力的作用点、作用方式而改变。
旋转中心的位置依赖于M/F的比率,通过调整比率可控制牙移动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