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3087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

中考语文科试卷(2018.04)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祝考试顺利★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藩篱(fān)蹙缩(cù) 户牖(yǒu)老聃(dān)少不更事(ɡēnɡ)

B.聒噪(ɡuō)拨弦(xuán)间或(jiān)敕造(chì)人才济济(jì)

C.贾人(ɡǔ)墨翟(zhái) 畏葸(xǐ)联袂(jué)放诞无礼(dàn) 

D.漂白(piǎo)黔首(qián)霓裳(shāng)两靥(yàn)春风骀荡(y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是(2分)

A.或百步而后止(或者)一去紫台连朔漠(距离)

B.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C.养生丧死无憾(丧失)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

D.于其身也(自己)因为长句,歌以赠之(表原因)

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或师焉,或不焉B.赢粮而景从

C.蟹六跪而二螯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暮去朝来颜色故

C.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D.吾从而师之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归类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序八州而朝同列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④而耻学于师⑤吾师道也⑥上食埃土⑦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⑧积善成德⑨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⑩天下云集响应⑪外连衡而斗诸侯⑫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A.①⑤⑥/②③⑪/④⑧/⑦⑩/⑨⑫  B.①⑤⑦/②⑪③/④⑧/⑥⑩/⑨⑫

C.①⑤⑥/②⑪/③/④/⑦⑩/⑧⑨/⑫D.①⑤⑦/②⑪/③/④/⑥⑩/⑧⑨/⑫

6.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B.“谨庠序之教”,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庠、序,都是学校。

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C.“黎民”是对百姓的称呼,与之类似的还有:

布衣、庶民、纨绔、苍生等。

D.“六艺经传”,“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又称作“六经”。

7.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8.下列对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结构上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江心秋月”烘托了诗人及琵琶女漂泊沦落之愁。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两句写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C.“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D.“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一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跃然纸上。

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②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目不窥园几十年,他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③时过境迁,文化传统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日黄花。

④参加我市第十届“书法家进校园”活动的书画大师们着手成春,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呈献给了孩子们。

⑤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⑥我认真阅读了先生关于近代欧洲文化的大作,几乎每一页都会有令人感到莫名激动的文字,以至让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⑥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我国智能交通管理已进入黄金时期,云计算、视频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的相继出现,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供了保障。

C.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布,人类第五种交通工具“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已进入研究论证阶段,其时速最高可达近4000公里左右。

D.虽然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了不少资金,但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仍旧面临有阵

地却缺乏后续文化建设设施完善。

11.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给该校校长写的一封信,其中有几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三处并改正。

(3分)

尊敬的陈校长:

您好!

我是贵校星星文学社的社长,我社想出版一本名为《青春足迹》的书。

这本书收录了我社同学的88篇大作,是我们文学社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

请您抽出时间拜读,并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

您是著名的教育家,能得到您的鼎力相助,我社一定会蓬荜生辉。

希望您能同意,在此先表谢意!

祝您工作顺利!

星星文学社

2018年4月25日

 

二、小说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老街剃家刘建超

  老街把一些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为家。

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头剃得好,剃家……被称为家的就是最高赞誉了,你手艺好,还德行高。

在老街东关开理发店的老陆就是个剃家。

  小说故事里写剃头匠的传奇多了,老陆却是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人。

论长相,普通得没有任何特点,扔在人堆里就找不着了。

论身世,从小在老街流浪,十几岁跟着个剃头师傅打杂,师傅过世,他就接了理发店,平平淡淡。

非要说出点绝活,那就是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那得有多么好的手感啊。

  有一年夏天,老街许多人得了角膜炎,老陆也染上了。

生意不能停,不能传染给客户,客户找上门来也不能怠慢。

老陆就用毛巾捂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给客户做活,发茬齐整,与平时手艺没有什么两样,惊得客户啧啧称奇。

剃家的名声由此传开。

  老陆几十年在老街开着理发铺,童叟无欺,随叫随到。

有的客户半夜要外出进货,需要打理,会去敲老陆的门。

老陆屋里的灯就会亮起,他一丝不苟给客户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

有时客户过意不去,多放下几块钱,老陆也会记在心里,下次你来理发就不会收钱。

  老街的买卖更新换代快,就是理发剃头的行当,没出几年也都换了门面,大大的霓虹灯映衬着美发厅、发型设计中心、美发会所,门口站立着的都是年轻的孩子,发型古里古怪的还染着各种颜色。

  老陆的招牌没换。

老街人,尤其是上了些年纪的人还是喜欢来老陆店里理发剃头刮脸。

老街人还是愿意听理发推子咔吃咔吃的质感声音,还是享受剃刀在脸颊上游龙走蛇的舒坦感觉。

  老街人理发爱扎堆,越是人多越来凑热闹,在等候当中抽烟喝茶,便把老街近几天发生的奇人怪事数落一遍,评论一番。

  有人说,老陆啊,你也招个小姑娘来给撑撑门面啊,洗个头什么的,你没有见几个老主顾都被有妹子的发廊给拉走了。

那双嫩白的小手在头上抓搓着,比你这老爪子可舒坦多了。

  老陆只会憨憨地笑,说,我可雇不起。

要享受,你们也去。

  临近过年,老街热闹起来,大商场小店铺生意也多了。

  西大街一家大商场忽然失火了,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几十号人逃生不及,在火烟中丧生。

老街一下子就冷清了,被巨大的伤痛所笼罩。

  西街上处理事故的人找了几家理发店,请去给过世的几十个人修面整容,打理干净了好让死者家里人来认领。

给死人理发梳头,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这种晦气的事情会影响生意的。

  西街人找到了老陆。

  老陆闷头吧嗒吧嗒地抽烟,烟雾弥漫着老陆没有表情的脸。

  西街人很着急,说:

“价钱好商量,价钱好商量啊。

  几个老客户说:

“老陆啊,你这招牌立起来几十年,能做成剃家可是不容易啊。

想好了,接了这趟活,你的店就开到头喽。

老街人都讲究个运气,谁还来你这店里找晦气啊?

  老陆看看门店的招牌,说:

“死者为大啊。

咱不能让这些不幸的人,走了也憋憋屈屈的吧。

老陆烟抽足,收拾好工具,说:

“走吧,做活。

老街人后来说:

“当时夕阳西下,老陆离去的背影很是悲壮呢。

  老陆跟随西街的人,走进了一个大仓库,火灾遇难的人并排躺了一地。

  老陆就从眼前的第一个人做起,

烧热水,洗脸,洗头,修面,理发,一丝也不马虎。

老陆把一个一个的逝者抱在怀中,禁不住泪流满面,实在不忍观之,他索性闭着眼睛,用盲剃的技艺给逝去的生命细细打理。

一个女孩,头发烧焦了,纠结在一起,如果梳理就会掉光了。

老陆第一次给女孩做起了发型,那发型做得和女孩的仪态非常熨帖,西街的人都禁不住打出敬佩的手势。

所有的活计做停当了,老街已经迎来了第一缕曙光。

老陆收拾好工具,推辞了西街人递给的报酬,踉跄着走出仓库。

  老陆的事在老街流传着,人们敬佩老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了。

  老陆索性关掉了店铺,摘掉了招牌,去丽景门下看看别人下棋,到茶馆里泡壶茶,听听戏。

  老陆每次路过发廊,总是禁不住停下脚步,伸长脖子往店里瞅瞅,看着年轻孩子们在店里忙活,他的手就不由自主地活动着,仿佛手中还拿着理发推子。

  春节过后,老陆不见了,老街的巷头街尾再也没人见到过老陆。

  后来有人说,在新疆某个牧场见到过老陆,老陆正兴高采烈地剪羊毛呢。

  老街再无剃家。

                    

1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写老陆长相普通,生活平平淡淡,写出了老陆的平凡。

作者欲扬先抑,突出了后文老陆选择给几十个去世的人理发梳头的高大形象。

B.文章采用顺叙的方式,作者娓娓道来,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方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的老街剃家的形象。

C.老街流传着老陆的事,人们都敬佩老陆,可是却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了,这一情节可以看出人们对老陆的敬佩是虚伪的。

D.老陆虽然不再理发,但他找了一份“剪羊毛”工作,而且他也很享受这份工作。

小说的结尾揭示了只要手艺在,肯努力,就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这个主题。

13.“剃家”老陆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14.文章画线部分,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20题。

(25分)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

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思远与顾暠之友善。

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邵陵王子

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

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

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曰:

“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

”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

“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

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晏不纳。

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

“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

若从其语,岂有今日?

”思远遽应曰:

“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

”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床筵,穷治素净。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

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

“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

注:

①友于:

兄弟之爱。

②祥日:

丧祭名。

③阿戎:

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除:

授予官职

B.思远不从,案事如故案事:

案情

C.兄荷世祖厚恩荷:

蒙受

D.卿可数诣王思远诣:

拜访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B.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C.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不出,火且尽

D.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彼与彼年相若也

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B.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C.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D.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弟,唐以前称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C.辟,意思为“征召”,与“察茂才”“举孝廉”不一样,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尚书令,古代官名,始置于秦,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是六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景素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B.沈昭略贪赃徇

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采纳他

的建议,且颇为得意

,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20.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

(5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分)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分)

四、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11分)

咏怀古迹(其一)①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②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

羯胡④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⑤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

②风尘:

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③五溪衣服:

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

④羯胡: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这里指安禄山。

⑤庾信:

南北朝诗人。

候景之乱,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概括了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生活状况。

战乱之际,诗人在东北一带流离失所,后辗转入蜀,又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B.颔联写出了三峡一带特有的风景,山势高峻,不见楼台,只有日月高悬。

而当地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

C.颈联追究诗人“支离”“漂泊”的起因,在咏怀之中兼含咏史之意,既是自己咏怀,又是代古人庾信来咏怀。

D.尾联引入了庾信的典故,是说庾信一生中最“萧瑟”的事是命途多舛,没能少年成名,到年老了才赢得诗名。

E.这首诗处处运用对比手法,“东北”与“西南”对比,“三峡”与“五溪”对比,“羯胡”与“词客”对比,展现了宏阔深远的时空,气象宏大。

2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14分)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4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2)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3)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4)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6)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7)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

(《秋兴八首》)

(8)数罟不入洿池,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

(11)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12)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过秦论》)

(13)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

(《师说》)

(14)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材料一:

急流迅疾,以至于能够飘动石头,靠的就是它的速度。

材料二: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走得那么匆忙,要学会慢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以“关于‘速度’的思考”为副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卷面整洁,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保密★启用前

永春一中高一年期中考语文科试卷答案(2018.04)

1.A(B,“弦”应读xián,“间”应读jiàn,“济”应读jǐ;C,“翟”应读dí,“袂”应读mèi;D,“霓裳”应读cháng,“靥”应读yè,“春风骀荡”应读dài。

2.B(A项,有的人;离开。

C项,丧:

为……办丧事。

D项,因为:

于是创作)

3.C(A项,“不”通“否”;B项,“景”通“影”;D项,“涂”通“途”。

4.C

5.D(名词作动词/动词使动/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6.C(“纨绔”是指富贵子弟)

7.A(欢喜之泪)

8.A(以环境的静寂,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弹奏琵琶技艺的高超。

9.D(①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使用错误。

②目不窥园:

形容

埋头读书。

使用正确。

③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或毫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

使用正确。

④着手成春,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

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此处不符合语境。

⑤不绝如缕: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属于不合语境或对象不当。

⑥拍案叫绝:

用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10.B(A项,“汽车本身的状况”有好有坏,属于两方面情况,“而保证行车安全”是一方面情况。

C项,成分赘余,“近4000公里左右”。

D项,缺少宾语。

11.①“贵校”改为“咱们学校”(或“学校”,或删掉“贵校”)。

②“大作”改为“作品”(或“文章”或“习作”)。

③“拜读”改为“阅读”。

④“蓬荜生辉”改为“倍感荣幸”。

(改对一处得1分,共3分。

贵校”是敬辞,不能用于内部;“大作”是敬辞,不能用于自身;“拜读”是敬辞,不能用于别人读自方的文章;“蓬荜生

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用词不当。

12.A(B无心理描写;C人们对老陆的敬佩应该是真实可信的;D这个情节是据说;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有误;“兴高采烈”,看似喜悦,实则令人心酸。

一位德艺双馨剃家却被迫沦为剃羊毛的工人,这引发了读者对造成这一遗憾的社会原因地深沉思考。

13.①技艺精湛,一丝不苟。

老陆左右手都会用剃刀,使推子,能给自己理发。

老陆能用毛巾捂着双眼,凭着经验和感觉给客户做活,与平时手艺没有什么两样。

②热心助人,不图私利。

老陆童叟无欺,随叫随到。

半夜也肯给客户理发刮脸梳洗干净,不多收一分钱。

③牺牲自我,勇于担当。

在明知给过世人修面整容会影响生意和没有一家发廊愿意干的情况下,毅然牺牲个人利益,勇于担当。

④热爱自己的职业。

理发店倒闭后,“……仿佛手中还拿着理发推子”,可见他对理发这一行当难以割舍的热爱。

(6分。

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

若有不同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4.①从情节内容上。

暗示了给亡者理发会给老陆生意造成的不良影响。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上。

后文老陆还是毅然做出选择,突出了老陆乐于助人、牺牲自我、勇于担当的美好人格。

③从结构上。

为下文没有人愿意来老陆的店里理发刮脸,老陆关掉店铺,摘掉招牌,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若有不同答案酌情给分。

15.B(考问案情,案是动词,追查、查办。

16.B(A才/于是;B因为;C况且,表递进连词/将要,副词;D如果,表假设关系连词/像)

17.A

18.D(“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是六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有误,与“尚书”混淆。

尚书令原为少府属官,负责管理少府文书和传达命令。

六部,隋唐后才有。

1

9.C(没有跟从兄长一起做尚书令)

20.

(1)现在一旦帮助别人做这种事情,他也许可以因为计谋事情而需要你(权且任用你),但不知你将来如何立身。

(5分。

赞:

辅佐、帮助;或:

或许、也许;何以:

以何,如何,凭什么;各1分。

句意2分。

权计:

计谋,翻译为权且也可;相须:

相依,相辅,翻译为任用你、依靠你也可。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3分。

博学:

广泛地学习;知:

智慧;各1分,句意1分。

重点词“日”、“参省”。

(3)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2分。

小学:

小的方面,1分;句意1分。

后半句重点词“明”,明智、聪明。

参考译文:

王思远,是琅笽临沂人。

尚书令王晏的堂弟。

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

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

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养活她。

建元初年,调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平素喜欢结交名士,王思远很受他们赏识和接纳。

王思远请求出仕边远郡县,被任命为建安内史。

长兄王思玄死,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

到了祭日,又坚决请求,世祖这才准奏。

世祖下诏推选人才,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及吴郡的顾暠之。

王思远和顾暠之很友好。

暠之

死后家中贫困,王思远把他的儿子接来,照顾得非常周到。

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

(思远)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

建武年间,王思远迁任吏部郎。

他考虑到堂兄王晏现为尚书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职,上表坚决辞让,他说:

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