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305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x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docx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2015-2020)

在“十二·五”最后一年和“十三·五”期间的未来六年是学院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时期,为确保学院专业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学院的发展,根据学院未来六年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相关要求,特就未来六年专业建设做出如下规划。

一、学院的专业建设现状

2005年学院成立之初,规划设置了艺术系、管理系、传媒系、基础教学部等4个教学系部,6个专业;2006年增设电子信息系,专业达到9个。

经过几年的发展,学院目前招生专业21个(具体专业见附表一);普通全日制在校生3400余人;拥有新闻演播厅、音视频实训室、播控中心、录音录播实训室、多功能演出大厅、非线性编辑室、三维数字中心、影视动画制作室训室、3D打印室、数字音乐微格实训室、MIDI工作室、室内设计实训中心、创意设计中心等53个校内实训场所,成立了艺术团、合唱团,并建立了41余个校外实训基地。

在过去九年多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历经磨难,2014年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的进入,带来了生机,使学院整体上了一个台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时间较短,欠账较多,与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和影视传媒产业事业发展的需求相比,在专业建设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专业建设整体水平较低;原有办学定位不清晰带来的专业不具优势、特色不够明显;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有待完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师资数量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实践性教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式方法有限,良好的育人环境尚未形成;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予以解决。

二、未来六年专业建设规划依据及指导思想

(一)规划依据

根据《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15-2020)》,依据国家高职发展战略,借鉴国内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经验,并结合学院实际进行规划。

(二)指导思想

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国家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改革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将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专业定位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职业学院。

2.坚持以育人为中心,立足四川,面向行业,以数字影视动漫专业为龙头,以艺术表演和文化经营与管理专业为两翼,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希望集团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校地、校企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院综合实力。

3.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立院,德能并重育人”的办学理念和“学业衔接就业,课堂联通职场”的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产学研、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软实力建设,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合作,争创优势特色专业。

三、未来六年专业建设规划目标

(一)办学规模

根据学院总体发展目标及校区建设规划,到2020年普通全日制在校生总数在到6500余人(见附表二)。

(二)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定位为数字化影视传媒、数字化创意设计和艺术表演类、以及相关支撑专业达90%以上。

综合考虑我院的专业设置比例为:

文化经营与管理:

数字创意设计:

数字影视传媒:

艺术表演=4:

3:

2:

1;在数字影视传媒与数字创意设计专业建设上,选择重点专业进行建设,打造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实现100%的专业达到教育部专业评估要求,其中良好以上达到80%。

1.新增专业目标

2014年我院有21个招生专业,争取在六年内平均每年新增3-4个专业,到2020年,学院总专业数达到39个(见附表二)。

2.现有专业建设目标

本着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撤消电子信息类专业,增设一些数字影视传媒相关专业,适应社会对人才专业化的需求,重新对现在专业进行专业群划分,调整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见附表一和二)。

3.重点专业建设目标

在六年内,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拟立项建成9-10个院级重点专业,力争在2020年前再从其中选1-2个申报省级重点专业。

4.特色与精品专业建设目标

在重点建设的专业中遴选5个左右专业作为我院的特色专业、2个左右作为我院精品专业加以建设。

(三)课程建设

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下,融入职业标准,优化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能力、操作技能和职业操守,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坚持进行项目导向教学改革,融入八项职业核心能力,推行“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做”、“时间、地点、内容、教师”等的一体化教学。

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门;教材选用规划,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达到85%以上;每个专业与企业合作自编特色教材达到3门以上;在教学改革上,省级教改立项10项,校级教改立项30项,争取获省级教改奖3项。

(四)培养过程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倡导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教案达标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课堂教学质量达标率100%,优良率达到80%以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规定学生实践学习任务,明确实践学习要求,80%以上的课程实行以项目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占课程教学总数的60%以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达到100%;建成60个以上校内实训场所,实践课程开出率达到100%;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每个专业达到3个以上。

四、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立足四川,面向文化产业,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专业培养目标为:

培养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职业操守的技术技能人才。

2.积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

一是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质量标准、实现方式、评价方法和责任奖罚等规定。

使100%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要求、学校定位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符合;80%以上的专业在培养规格、计划、方式、结果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100%的课程、实训具有质量标准和评价方式;100%的专业办学条件满足人才培养要求。

二是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产学合作、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统筹校内外资源,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标准的一致性,校内考核成绩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二)抓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1.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一是根据我院办学及专业整体定位和实际发展情况,有计划地申报能体现数字化影视动漫特色的新专业;二是调减一些与学院办学相关性不大的专业,对有些专业的方向进行重新规划;三是根据学院现有专业相近性,对学院的专业进行群划分,优化资源配置。

2.推进重点、特色专业项目建设

学院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教务处制定推进专业建设的具体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各系组织各专业制订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动专业建设实施工作。

学院在现在专业中遴选9-10个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在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中规划建设5个左右特色专业,学院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实训实习条件方面给予保障。

3.加快课程改革与建设步伐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驱动或社会产品导向的教学方法,积极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案例式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的意识,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考试方法,突出能力培养,积极推进过程考核;重视英语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高在校学生英语、计算机水平和考级通过率。

4.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随着专业及教学改革的推进,按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制定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步骤,对课程进行分类建设,争取用五年时间完成20门左右的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做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校内共享,并力争申报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应新时期的办学需要

1.积极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

认真学习现代职业教育思想、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研究高职教育的规律,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

2.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汇聚、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围绕重点专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需要,组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学团队。

未来六年内,争取创建2个校内外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设立重点专业特聘岗位,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专业带头人;各专业带头人实行竞争上岗。

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专业带头人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企业实践与合作研究等活动,加大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出国或到知名企业培养的力度,加速提高教师梯队建设水平。

聘请国内外知名客座教授来校授课、示范教学或指导科研,提高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促进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3.开展师德师风工程建设活动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事业心与责任感,自觉履行职责义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办法,严格执行教师师德七条“红线”。

4.启动“教学名师”工程

积极开展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把“师德高尚、业务强、水平高”的教师树为典范,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争取在未来六年内有1-2省级教学名师、若干名校级教学名师。

5.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

开展“以老带新”帮教活动,举办青年教师教学业务竞赛,设立青年教师专项科研经费与专项进修培训经费,帮助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关、科研关与实践关”,促使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6.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校企之间合作;及时收集和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师参加专业社会实践制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实践能力,建立校企合作的研发中心,推动开展应用性合作研究。

7.加强实训实习教辅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和培养,到2020年,实训专职人员高职称比例达到20%以上,中、青年实训技术人员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实训技术人员开展实训设备、实训方法、实训技术的改革,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活动。

(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1.优化配置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资源

根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应用性研究与开展社会服务等不同层面需要,全面规划建设学院的实训实习基地,统筹安排,优化配置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以社会需求为起点,改革实践教学环境,加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与管理,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2.推进校内仿真实践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影视传媒类和文化创意设计类生产性实训基地。

结合学院办学特色,以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为基础,以民族文化、影视、动漫等项目为载体,形成融“产学研、教学做”为一体的办学特色。

3.建设高水平的校外实践基地

建设一批指导力量较强的高水平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校内外分层功能设置,加强基地运行管理,形成教学和生产的联合体,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提高师生技术开发、应用等科技服务能力。

(五)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推进二级教学管理

1.建立既规范又灵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