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2895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docx

《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docx

杭州别墅市场详细调研报告44DOC

杭州别墅市场调研报告

---青山湖板块

第一部分杭州宏观环境分析

第一节行政区位及人口分布

第二节历史文化及现代人文

第三节经济实习

第四节人居生活

第五节自然生态及旅游资源

第六节文化事业

第七节前景目标

第二部分杭州市城市发展规划

第一节城市规模

第二节空间结构规划

第三节城市绿地

第四节城市交通

第五节重点区域发展规划解读

第一部分杭州别墅市场的概述

第一节杭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

第二节杭州别墅市场的发展状况

第三节杭州别墅板块之间的比较

第二部分杭州别墅-青山湖板块

第一节杭州别墅-青山湖板块区域环境分析

第二节杭州别墅-青山湖板块的优势与特点

第三节杭州别墅-青山湖板块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第四节杭州别墅-青山湖板块主要楼盘分析

第三部分杭州08年别墅市场的预测

附件:

相关别墅房产政策汇集

 

第一部分杭州宏观环境分析

第一节区域宏观环境分析

1,行政区位及人口分布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

杭州市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高新(滨江)、萧山、余杭8个区,建德、富阳、临安3个县级市,桐庐、淳安2个县。

全市总面积16596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千米。

200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666.31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14.17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01人,其中市区每平方千米135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为8.71‰,死亡率为5.86‰,自然增长率为2.84‰。

据2006年5‰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773.1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85.23万人。

2,历史文化及现代文化

杭州历史悠久,自秦时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史界称为文明的曙光。

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叹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

杭州古称钱唐。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

五代时的吴越国(公元907年-978年)在杭州建都。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历时14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年),原钱塘、仁和县并置杭县。

民国十六年(1927年),划杭县城区等地设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从此揭开了杭州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3,经济实力

2007年,杭州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均实现大跨越,GDP总量突破4000亿元,达4103.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分别快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3.2和0.1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突破6万元大关,达61313元,增长13.6%,根据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8000美元,达8063美元。

2007年,杭州市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着力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果。

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达21689元,增长14.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549元,增长12.1%,城乡居民收入基本保持同步增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指示精神,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两个率先”征程中实现了关键性的突破,杭州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3.58%,快于全省平均水平6.38个百分点。

全市已基本实现全面小康,进入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阶段。

4,人居生活

(1)居民收入

    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着力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据抽样调查,2006年,杭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7元,增长1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其中工薪收入增长11.3%;财产性收入增长94.2%,占居民家庭收入的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515元,增长11.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为4772元,增长10.5%,农民家庭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011元,增长9.8%,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27.8%和18.1%。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555.24亿元,增长16.6%。

(2)居民消费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

据抽样调查,2006年,杭州市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14472元,增长7.7%;恩格尔系数为33.3%,下降1.5个百分点。

全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74元,增长11.2%;恩格尔系数为33.0%,下降2.7个百分点。

(3)居住条件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2006年,全市住宅新开工面积721.36万平方米。

其中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123万平方米,竣工119万平方米,公开摇号7351套共66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63万平方米。

实施市区危旧房改善工程,完成9个危旧房改善试点项目,建筑面积达8.4万平方米。

至2006年末,市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0.97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4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46平方米。

(4)市场价格

    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2006年,杭州市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2%,涨幅低于上年0.5个百分点。

其中居住类上涨4.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3.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8%、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分别上涨1.3%、1.2%;交通和通讯类持平;衣着类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1%,分别比上年回落0.4和0.8个百分点。

(5)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构建和谐杭州提供了坚实基础。

至2006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3.34万人,失业保险人数为145.7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08.50万人,工伤保险人数为132.09万人,生育保险人数为128.89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25.76万人、27.40万人、20.79万人、21.06万人和32.48万人。

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至2006年末,全市已有31.29万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及享受各类生活补贴。

(6)福利与救助

    整合政府救济与社会帮困资源,继续加大社会福利与救助力度。

至2006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11所,床位16454张,收养人员9520人。

全市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644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63810人。

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为90.13%和98.70%。

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帮扶救助圈,完善长效帮扶救助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助困、助医、助学、助房等援助措施。

组织开展第六次“春风行动”,募集社会捐赠资金2499万元,救助困难家庭10467户,救助总额达2620.82万元。

5,自然生态及旅游资源

(1)生态资源

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城而过。

杭州西部、中部和南部属浙西中低山丘陵,东北部属浙北平原,江河纵横,湖泊密布,物产丰富。

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

  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全年平均气温17.5℃,平均相对湿度69.6%,年降水量1139毫米,年日照时数1762小时。

杭州生物种类繁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1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55种,二级保护植物有13种。

全市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2.8%。

矿产资源有大中型的非金属和金属矿床。

临安昌化出产一种世界罕见的鸡血石,为收藏石和图章石中的珍品。

(2)旅游资源

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国首个国家级湿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杭州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个、国家级博物馆5个。

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120余处。

目前杭州正在以“三江四湖一山一河一溪三址”为重点发展观光游,以把西博会打造成世界级会展品牌为目标发展会展游,以举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为契机发展休闲游,形成观光游、会展游、休闲游“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合力打响“游在杭州”品牌。

6、文化事业

(1)文化设施

至2006年末,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量903万册,文化馆14个,博物馆(纪念馆)51个,剧场16个,群艺馆3 个,音乐厅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群)。

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有5家画廊被命名为“中国诚信画廊”,有5个广场被命名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

 2007年杭州第二批重要规划项目将进行,根据规划将形成“两轴、两带、六区、七心、多点、特色街区以及均衡分布的文化服务网络”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并形成“15分钟文化圈”。

  延安路文化轴线、曙光路体育场路文化轴,将成为“两轴”。

钱塘江文化带、运河文化带,则为“两带”。

  杭州还将形成更多的特色街区,在清河坊等9条特色街区之外,将新建中国(杭州)文化艺术星光大道、夏衍影视文化街、笕桥历史文化街区及五里塘河风情街4条特色街区。

  在博物馆方面,将在上城设吴山博物馆、皇城遗址陈列馆;在江干设钱塘江博物馆;在拱墅设大运河博物馆;在西湖区设湿地博物馆;在滨江设杭州科技博物馆。

  同时,市民身边的图书馆也将更多,将新建杭州图书馆新馆和浙江图书馆二期(含浙江数字图书馆),在下沙副城文化中心预留杭州图书馆分馆用地,并大量完善区级图书馆。

  此外,还规划在西湖文化广场内设置省群艺馆新馆,同时新建杭州群文活动中心,并在下沙副城新建市群艺馆分馆。

  水上巴士将有更多线路站点

  未来的水上巴士,将分为三条大的线路:

京杭运河线(三堡船闸—余杭塘栖)、余杭塘河线(西溪湿地—京杭运河)和钱塘江线(三堡船闸—六和塔)。

  与此同时,水上巴士将有更多的站点,共计16个水上巴士公交停靠站,以及15个水上巴士旅游停靠点,并在拱宸桥设立1个水上客运中心站。

  在三堡船闸附近、余杭塘河上、武林门,还将各设立一个停泊服务区,以供水上巴士停泊和补给。

(2)文化艺术

2006年,全市文艺作品创作获国际级奖项3个、国家级奖项65个、省级奖项135个;市属广播、电视作品获国家级奖项21个,省级奖项59个。

成功举办和承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第十五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等重大文化活动。

努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领域,全年引进和输出文化交流项目88批次、1552人次;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个。

全市有8个项目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更具特色。

至2006年末,杭州拥有电视台2座22套节目,广播电台9座18套节目,全市电视覆盖率和广播覆盖率分别达到99.59%和99.77%。

全市有线电视入户数达177.08万户,增长9.6%。

其中数字电视在全国率先实现整体转换覆盖百万用户的目标。

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推进,全市有3543个行政村和13980个自然村开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5.14%。

 

(4)新闻出版

2006年,全市共出版报纸17.98亿份、杂志0.78亿册、图书2.68亿册。

 

7,前景目标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杭州的奋斗目标是:

实现从中等发达水平向发达水平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经济生活殷实富足、文化生活丰富充实、政治生活生动活泼、社会生活安全有序、环境生活舒适便利,人人生活更幸福,身心更健康,初步打响“生活品质之城”品牌。

 

第二部分杭州城市发展规划

第一节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00年市区总人口为389.76万人,2005年为430万人,2020年为530万人;2000年市区城市人口为253.72万人,2005年为313万人,2020年为445万人。

(2)用地规模:

  2000年市区城市建设用地为229.01平方千米,人均90.26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为204.75平方千米,人均85.93平方米;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为290.39平方千米,人均92.77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为256.53平方千米,人均90.33平方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为453.00平方千米,人均101.80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为369.92平方千米,人均99.98平方米。

第二节空间布局结构

(1)城市发展方向:

  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实施“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格局。

(2)城市布局形态:

  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

(3)组团职能与用地功能组织

● 中心城区:

  由主城、江南城、临平城和下沙城组成(一主三副)。

承担生活居住、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科技教育、文化娱乐、都市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功能,逐步形成体现杭州城市形象的主体区域。

  ① 主城:

由上、下城区和西湖、拱墅、江干城区部分组成,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信息、文化中心和旅游中心。

中部、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北部以工业、仓储物流区为主;东部为交通、市政设施区;西部为教育科研、居住区;湖滨地区为旅游商业区,江滨地区为城市新中心。

规划城市人口1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67.01平方千米。

  ② 江南城:

由滨江区、萧山城区和江南临江地区组成,是以高科技工业园区为骨干,产、学、研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城和城市远景商务中心。

沿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和公建区并预留远景城市商务中心用地,南部为商贸、居住生活区,东、西部为工业区和文教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0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2.24平方千米。

  ③ 临平城:

由临平城区、星桥、运河镇等组成,是以城市现代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

北部为工业区和配套生活服务区,中部为公建区和居住生活区,南部为物流园区。

规划城市人口4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47.20平方千米。

  ④ 下沙城:

由下沙、九堡、乔司镇组成,是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教园区为骨干的综合性新城。

北部为教育科研区,南部、西部为工业区,中部及东部临江地区为居住生活区。

规划城市人口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3.47平方千米。

● 六大组团:

  分成北片和南片,北片由塘栖、余杭和良渚组团组成,南片由临浦、瓜沥和义蓬组团组成。

吸纳中心城区人口及产业等功能的扩散,形成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职住平衡、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卫星城镇和城镇群。

  ① 塘栖组团:

由塘栖、仁和镇组成,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北部的休闲旅游观光基地和临平工业区的配套服务基地。

东部为居住生活区,西部为工业园区。

规划城市人口10万人。

  ② 良渚组团:

由良渚、瓶窑镇组成,是城市西北部以良渚文化和生态农业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基地。

严格保护良渚文化遗址群,合理控制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

北部为良渚遗址保护区,西部、东南部为居住生活区,西南为生态农业旅游区。

规划城市人口10万人。

  ③ 余杭组团:

由余杭、闲林镇和仓前镇南部组成,是城市西部的近郊住宅区和高教科研基地。

西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休闲度假别墅区,东部为教育科研区。

规划城市人口18万人。

  ④ 临浦组团:

由临浦、义桥、戴村镇组成,是城市南部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北部为居住生活区,南部为高新科技园区。

规划城市人口14万人。

  ⑤ 瓜沥组团:

由瓜沥、衙前、坎山镇组成,是城市东南部以临港工业、轻纺工业、服装加工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

北部为工业区和物流园区,南部为居住生活区。

规划城市人口15万人。

  ⑥ 义蓬组团:

由义蓬、南阳、河庄、新湾镇组成,是城市东部大型综合性工业发展基地(江东工业区)。

东部和东南部为工业区,西部和西南部为居住生活区,北部和东部临江地区为生态旅游区。

规划城市人口8万人,远景控制在40万人左右

● 六条生态带:

  在各组团之间、组团与中心城区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避免城市连片发展而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

规划建设六片绿色生态开敞空间:

  ① 灵山、龙坞、午潮山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

  ② 径山风景区-北、南湖滞洪区-闲林、西溪湿地风景区;

  ③ 超山风景区-半山、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彭埠交通生态走廊;

  ④ 石牛山风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

  ⑤ 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大型苗木基地);

  ⑥ 东部钱塘江滨海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

● 双心双轴:

  双心即湖滨、武林广场地区———旅游商业文化服务中心;临江地区———钱江北岸城市新中心,钱江南岸远景城市商务中心。

  双轴即东西向以钱塘江为轴线的城市生态轴;南北向以主城———江南城为轴线的城市发展轴。

杭州规划发展方向

 

第三节城市绿地

(1)生态景观绿地:

  结合杭州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山、湖、城、江、田、海、河”的城市生态基础网架,重点建设“四园(四个近郊森林公园)、多区(水源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多廊(滨水绿廊、交通绿廊)”,形成“两圈(内外圈)、两轴(钱塘江、运河)、六条生态带”的生态景观绿地体系。

  近郊森林公园:

在绕城公路沿线,主城与副城及组团之间,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自然山体,营建新街大型苗木园、城北运河景观森林公园、乔司北森林公园、湘湖南体育休闲公园四个近郊森林公园。

  水源保护区:

在钱塘江水源保护区、苕溪水源保护区内,建设生态涵养林,以保证城市饮用水水源质量。

  湿地保护区:

保护和维持湿地的生态功能,在钱塘江入海口划定钱塘江滨海湿地保护区;在东塘、闲林、西溪、南、北湖滞洪区,划定五片湖泊低洼湿地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根据风景资源的不同特性,在具有较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价值的区域,设立风景名胜区,除西湖风景名胜区外,包括径山、东明山、灵山-龙坞-午潮山、超山、半山-皋亭山-黄鹤山、青化山、石牛山风景区、良渚遗址保护区等风景名胜区。

  绿色廊道:

在钱塘江两岸、苕溪、京杭运河、上塘河、余杭塘河、浦阳江、西小江、凰桐江、萧绍运河、北塘河等沟通城区与郊区的主要河道两侧设置宽30米以上绿带,形成城区各类绿地与城郊自然山水基质之间的生物廊道。

  高速公路(绕城公路以外)两侧各控制宽100—250米绿带;铁路两侧各控制宽50—100米绿带;国道、省道、主城、副城及组团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两侧各控制宽30—50米绿带;乡道与乡道、村道之间两侧各控制宽20米绿带,形成联系自然与人工环境的绿色通道。

(2)城市绿地

  以创建具有杭州特色的国际花园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为目标,高度重视城区,特别是旧区的绿化建设,积极开辟沿江、沿河、沿路绿带,合理配置各级公园绿地,建设好居住区、工厂、单位内附属绿地,发展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水平,重视城市林木种植,实现“乔、灌、草”的合理配置,以绿篱代替围墙,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化效果,形成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重点建设好一批精品绿地。

  主城:

充实、完善西湖风景名胜区现有公园和景点,加快环西湖绿地建设;重点建设城北体育公园、城西公园、城东都市生态公园、城市新中心公园、运河公园、凯旋公园、西塘河公园、太庙遗址公园等八个市级公园;每个行政区建设两个以上面积3—5万平方米的区级公园;加快实施沿路、沿河绿色廊道,城市主要道路按每千米不少于1000平方米绿地的要求,设置块状绿地;完善居住区配套绿地的建设,按服务半径合理配置社区公园,适当改造现有公园和广场,提高整体绿化水平;结合历史文化遗存建设海潮寺公园、高家花园、江城古树公园、香积寺公园等,结合旧城更新增加绿地,逐步达到半径500米范围能见到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绿地。

  江南城:

萧山城区以扩大北干山、西山公园两个市级公园为重点,道路、滨水绿地为构架,结合文物古迹的保护,建设江寺公园、祗园寺公园等;临江地区以沿江开放式绿地、广场为重点,建设钱塘江滨江公园、西兴大桥桥头公园两个大型市级公园,在远景城市商务中心设置江南中心公园、世纪公园等市级公园。

滨江区以沿江100米绿化带及城市主干路两侧绿带为主要绿色构架,建设市级公园-滨江中心公园;结合区中心的建设,辟建绿化广场,建设区级中心公园;结合居住区规划建设,合理配置各级公园绿地。

  临平城:

以临平山公园、临平城北公园和运河带状公园三个市级公园为重点,沿路、沿河绿带为构架,结合城市中心广场、居住区、临平工业区的建设,均衡配置各级公园绿地。

  下沙城:

绕城公路两侧保留总宽300米绿化带,设置城市绿地,作为二、三类工业的隔离带和城市公园。

开辟沿江宽100米绿带,建设下沙桥头公园、九堡中心公园两个市级公园,结合广场建设区级公园,结合居住区、高教园区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级公园绿地。

  外围组团:

每个组团建设一个面积5—10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各组团根据不同的环境特色,合理组织绿地系统。

其中塘栖以运河两岸的绿带为重点;良渚以良渚国家遗址公园为重点;余杭充分利用自然山体及历史文化遗存;瓜沥以航坞山为中心建设公园;临浦以浦阳江及自然山体为重点;义蓬以沿江、道路绿地为构架,重点建设中心公园和广场。

  人均绿地25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15平方米,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为38%,绿化覆盖率为41%。

 

第四节城市交通

1.交通发展战略

杭州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加快道路交通建设,完善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引导小汽车发展,加快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推行智能化交通。

形成路网完善、功能明确、结构合理、管理先进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

2.城市道路网系统

杭州市总体规划提出"以快速路为主骨架,结合主次干路,组成以方格网为基础,环路加放射线,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系统。

"其中"一环三纵五横"的城市快速路系统为:

一环:

即绕城公路,全长123千米,采用高速公路标准,主要疏解过境车流并对入城交通起分配作用。

三纵:

由南北向的上塘路-中河路-复兴大桥-四季大道,320国道(杭枫线)-石桥路-秋涛路-西兴大桥-风情大道,东湖路延伸线-九堡大桥-通惠路组成三纵。

五横:

由东西向的石祥路--石大线-海宁东西大道,文一路-德胜路,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中兴路-机场快速路,原320国道(杭富段)-之江大桥-彩虹大道组成五横。

3.轨道交通

以东西线和南北线组成的"十"字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